谢邀。
《三国演义》写诸葛亮的意思,大概相当于铁拳无敌孙中山、军道杀拳周总理吧。
您会觉得,把孙中山说成铁拳无敌、是夸他还是骂他?
都不是,是编歪了。
中国早年评书和小说,是给老百姓和民间读书人读的。
老百姓不懂何谓庙堂,何谓治军。他们只接受京剧和话本的设定。所以要按着他们的逻辑来编。
于是:
诸葛亮、徐世绩、李靖这种军事家,被描述成牛鼻子老道。
张飞、程知节(咬金)、胡大海这种猛将,被描述成花脸憨人。
君王都是软耳根子,要听奸妃和国丈的话。
要歌颂杨业和包拯,就要把潘美和庞籍(就是庞太师)说成大坏蛋。
打仗靠单挑和个人血气;谋略靠埋伏和火计;这些都符合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
就这样了。
诸葛亮历史上,是不世出的战略分析家,《三国演义》除了照抄隆中对,别的没提。
诸葛亮历史上,以蜀科为端正的政治家,陈寿都要加一句“以其用心平而劝诫明也”,《三国演义》没提。
诸葛亮历史上,治军严整如神,后来西晋都用他的练兵法。所谓军队在国内国外,都百姓无忧,《三国演义》没提。
只是给他安排了:各种火烧、各种跟张飞玩激将法小心眼、各种“一声炮响伏兵四起”,各种锦囊搞点小动作。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英霸之器,历史级宰相,了不起的政治家,统军理戎的大才。
《三国演义》里呢,变成了一个妖道。
这是格局大小的问题了。
《三国演义》整本书,逻辑是为了伺候读者,简化过的。比如,许多读者都以为徐州和荆州只是几座城池(小说里都有类似描写),不知道那是行政区划;以为打仗就是两阵对圆,谋士负责念几句。
大将军录尚书事是干嘛的,三公宰相的职权是什么,这些说出来,大家也莫名其妙。
鲁迅先生说罗贯中“貌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可不是夸人。
刘备历史上是英雄之气,弘毅宽厚,百折不挠,是所谓枭雄。但罗贯中把他写成一个哭包,还很虚伪。
诸葛亮在历史上是千古贤相,外交战略内政一把抓的大才。但罗贯中把他写成一个妖道。
因为这样好理解。
同样,荀彧应该是曹操实际的合伙人(而非部下),士族领袖,曹魏负责日常工作的人,被写成一个普通谋士,跟荀攸刘晔们毫无区分度。
同样,张昭是东吴文士领袖,孙策和孙权用来平衡与当地大族关系的王牌,东吴的镇山之宝,被写成一个尽出馊主意的懦弱老头。
因为没法子,这些东西,小说无法表现得很细致。
所以,罗贯中只好挑些让老百姓能接受的形象来刻画。
所以,也不怪罗贯中。
换一个例子。
上面说的,军道杀拳周总理。
我朝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宣传他。只好尽量说他公众体国,说他日理万机,说他勤勉简朴。尤其是勤勉简朴、睡衣补丁什么的。
真是格局太小了。
人家少年时奋战天津,之后闯荡欧洲,扬名黄埔,斡旋江西,遥控中国历史上最卓越的情报人员,堪称中国007;然后长征、移权、平衡大局。外交、内政、上匡国君、下抚将帅,屈伸自如,概有英奇之略,外则纵横天下,“哪个国家我没有去过”,出入机枢,最后终于邦宇敬爱。
这些东西,如何表现?
没法表现。
最后还是只好,“睡衣又打了几个补丁”、“又说了几句机智的话引得记者们鼓掌”。
以前有个相声《怯大鼓》的版本,如是说:
有个嘛都不会的,去给老乡们说评书。想找老乡们爱听的说,于是:
这边一人,金盔金甲,头戴冕旒冠,手提丈八蛇矛,这是毛主席。
对面一人,白盔白甲,身着素罗袍,持杆亮银枪,这是蒋介石。
毛主席手起一矛,蒋介石闪过;蒋介石手起一枪,毛主席抬矛一架……
其实毛主席和蒋介石各有过人之处,然而器略才武,老百姓又听不懂。
还是直接“手起一矛、手起一枪”,大家都听得过瘾。
《三国演义》对诸葛亮,也是这个劲。
谈论官职、派系、练兵、赋税、法令这种军国大事,罗贯中写出来了,老百姓也看不懂。“你在说什么鬼?”
那还不如说点借东风、装神仙,大家比较过瘾。“哦哟诸葛亮好厉害,有神通啊!”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三峡
有了它很多长江生物灭绝了或正在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