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历法属于天文历,实际上是以天象观测作为历法基准的。与公历历法不同,公历历法更像是一种数学形式的定义。天文历法,就需要基于天象修订,由于古代天象观测技术不发达,所以频繁的历法修订是常态。
古代几乎是每个朝代都会修订历法,甚至是多次修订,比较出名的历法有:
古六历
黄帝历 颛顼历 夏历(夏朝) 殷历(商朝) 周历(周朝)鲁历
汉朝-明末历法
太初历(汉) 大明历(南北朝) 大衍历(唐) 应天历(宋) 授时历(元) 时宪历(明末)
历法的规则上也有很多次改变,比如:
太初历里首次出现二十四节气
大明历引入了岁差的概念
授时历的回归年精度已经跟现代公历历法一致
时宪历改平气法为定气法
……
古代历法也有倒退的情况,比如因为观测技术不足,导致大小月计算错误,甚至发生初一不在朔月的情况,所以需要频繁的修订。
当代使用的历法是紫金历,计算基准是北京时间下的月相作为基础的(UTC+8),由于农历依赖于天文观测,所以同一个规则下,不同时区的农历不一定一致(比如越南是东七区),表现为置闰的不同。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