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呀,好气哦~
就喜欢看你们明明很生气却拿我们无能为力。
你无能狂怒的样子真的好像派大星哦,嘿嘿嘿
以前西西河有一个哥们说了一句话,说出去留下在国外决定不回来的中国人形形色色,什么的都有,有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除了埋头攒钱什么都不管的,有恨不得把自己跟白人一样染成黑皮的(平平无奇古天乐那种黑皮,美国有一阵子特别流行人工晒黑了证明自己很健康,不是黑人的黑皮),反正形形色色各种奇葩都有,因为那时候人们对国外知道的还比较少,能过去美国发展还能保持独立思想没成为美国铁杆公民的先有美帝后有天的更少,所以中国网民这边一方面是挺羡慕能去国外发展的,另一方面又特别关注国外的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希望他们走到哪都“为国争光”,特别反感别人尤其是中国人说国外好中国不好。总之都挺拧巴的。
反正那大哥说了句一针见血的话,说你以为这些人说这些奇葩话(印象里那时候被拿出来单独说的好像是杨二吧?)干奇葩事(记得这个说的就是白灵,觉得洋人喜欢裸体就到处拍裸照)是给中国人看的吗?你们自作多情了,他们是为了给白人看,告诉白人我是你们的同类的,可惜的是他们还是中国人,所以就成了飞禽走兽都不待见的蝙蝠了。
这大哥说的话快二十年了吧,现在依然有效,这不又蹦出一个活标本不是。
所有闭着眼睛开骂的同学们,你们真的是应该好好学习语文。
不要连敌友都分不清楚,你们已经把川建国同志暴露了,不要再牺牲这些特殊战线上的制杖了。
从文中我们可以发现。
1.外交人员家属,必须离境这件事。是美国国务院还是中国国务院下的令?
2.如果条件1成立,庄女士把自己比作犹太人,但是文中所指的纳粹,是疫情还是中或美政府?
只看这一段文字,如果是美国政府下令,那么赶走她的,按照原文的意思理解,是和病毒一样可怕的美国纳粹。
这么说有什么错误吗?这么多人激动什么?
为了验证这条消息的真实性。我特意去搜索了一下。发现这样一条新闻。
白宫召开的防疫发布会上美国正式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构成了美国公共健康紧急事件。众所周知传染病风险不可小觑,对此美国决定,从美东时间2月2日下午5时开始曾到访中国的外国人暂时禁止入境,至于本土公民,当务之急是接受入境筛查,此外还要进行长达14天的自我隔离以及监测。
我特别害怕这个消息是假的。所以特意搜索了好多条。
庄女士666,没毛病,老铁。
破坏你生活的确实是美国纳粹。
大家还在猜美方有哪些“不符合外交人员身份的行为”,她这就现身说法了。
连基本的工作礼貌也不维持了。本来中国千年以来,绝交都是软钉子话不带失礼的。她倒好,完全一副野蛮人嘴脸,完全失掉华夏的教养了。
果然是橘生淮北啊。
中国人总体上是理性善良的,但是温和不温和,就要看你配不配了。
至于这位夫人的立场么——奥斯维辛也有犹太人看守,不足为奇。
我也直率的个人说一下,
从福特支持阿道夫,
再到麦卡锡,钱学森,
还有后来的李文和。
美国,美利坚合众国,
是不是更像是纳粹的温床呢?
其实这就是很典型的舆论战。
通过一些能够刺激人们感情的词汇,例如“纳粹”“屠杀”“人权”“残暴”“无情”等,形成颠倒是非的效果。
而不管你怎么讲,人家一句“言论自由”无敌。
想想看,分明是两国都撤人,怎么就这位庄女士存在感那么强烈?作为受害者的休斯顿总领馆人员呢,又有几个人去关注?微博为啥没有一群大V转发休斯顿总领馆的情况?
别急着气抖冷,正是利用了庄女士作为“弱女子”的身份,所以她卖惨、她煽情才显得更有杀伤力,你要换个美国武官就绝对没有这种效果。
话语权的争夺是无处不在的。
就拿微博来说,美国大使馆展现出哪怕一点点狼狈的样子了吗?
没有,人家在讲情怀,然后请注意评论区。
如果你只看这些微博,会不会有一种“庄女士之流遭遇迫害,明明是对中国人民充满感情却不得不离开”的感觉?
而且哪怕今年美国都已经对我们这个样子了,评论区照样有很多高呼“中美是朋友啊”的声音。
有些技巧方面的东西,我们是真的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美国宣传模式并不难,说白了也就和这段话一样:
哦对了,这段话来自于第三帝国戈培尔。
另外,前些天我写过一篇关于文字为何能够杀人的稿子,也许能给大家更多启发。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这两天,成都人民正在庆祝美国总领馆关门大吉,不乏前去放鞭炮的。
但与此同时在微博上却出现了一些打“伤情牌”的声音,例如像是这种:
明明是美国正在变得“纳粹化”(虽然一些高等华人死不承认还在斡旋),结果这边总领事夫人早早在2月已经倒打一耙,这他们就看不见了。
至于你说纳粹这个词不该讲,不好意思她会理直气壮地讲,那是言论自由。
有本事去德国吼一嗓子啊?
但我并不是要说中美关系,而是以此为衍生,聊聊“文字拥有的杀人力量”。
和拥有具体画面感的图片、视频不一样,文字除了起到记录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刺激人们的想象力”。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短视频那么走红,但依然有不少人还是喜欢看书的原因,体验感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一本小说的阅读过程,能够在我们大脑中自然形成一个奇妙世界,而不是图片或者视频已经“定义”好的,所以几百万字的网文至今还是拥有不少簇拥。
可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阅读关于某件事、某个人的文字描述时,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举个例子吧,以下是两段关于人物的描述:
1.他走了过来,因为面部肥胖而眯起来的眼睛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在与人谈话时不时发出的刺耳笑声,更是令人嗅出了一股笑面虎的味道。想来和他聊天的那些人,心中也是充满了警惕,生怕自己被出卖吧?
2.他走了过来,富态十足的身材和透露着睿智的眼神给人印象深刻,在与人谈话时爽朗的笑声更是他的注册标签。想来和他聊天的那些人,也会觉得特别放得开,跟他无话不谈吧?
很明显,以上两段描述形容的都是同一个人,但因为笔法的关系,带给读者的感觉是相反的。
同样的眯眯眼,在支持者眼中是“睿智”,在反对者看来是“贪婪”,一切全凭作者喜好。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很多细节性报道、人物传记以及一些纪录片的文案之中。
如果全盘接受作者的描述,很大可能会被带节奏,而且还不知道自己为啥被诱导了。
可想而知,若是某个人不小心得罪了“笔杆子”,结果后者给TA写上一篇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包藏祸心的评论……
那么当事人恐怕是无从反驳,要承受评论所产生的巨大舆论压力,甚至自寻短见。
文字的另外一大特征,在于“避重就轻,春秋笔法”。
前面那位夫人在微博上诉苦,就是个教科书级别的案例。
通过她之前的描述,将自己形容为一个“大清早被人突然叫醒”、“毫无心理准备地要离开居住了很久的‘家’”、“还有很多东西没办法带走只能忍痛留下”、“怀疑自己成为了被纳粹迫害的可怜犹太人”的弱女子,画面感十分强烈。
至于最新的说法,又把自己打扮成典型的美国好太太,任劳任怨,享受着岁月静好,可是到底谁剥夺了她的权利呢,答案不言自明。
只看她的描述,若我们不是生活在中国大陆,而是其他地方的话,大概率会同情她的遭遇,怒斥有关方面对一个弱女子和她热爱的家庭所造成的严重伤害,特别符合境外势力对中国“不讲人权”的偏见。
但真实情况是什么,相信阅读本文的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没有美国那边先挑事,我们又怎么会对等报复呢?你要离开“家”很痛苦,难道休斯顿那边的外交人员不是同样如此?
尤其是在喊出纳粹之后,立马又说“哎呀我不能太情绪化”“但你们要尊重言论自由”,典型的当了容嬷嬷还要冒充夏雨荷。
这让人想到职场上司把下属喷得猪狗不如,最后来一句“我对事不对人啊”。
记得几个月前写过一篇文章,分析西方媒体是怎么对我们进行舆论战的。
其中有一个特征就是玩春秋笔法,简单来说就是1分事实说成5分,或者10件好事跟1件坏事里选择报道1件坏事,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在境外读者眼中,咱们好像就没做过好事的原因,颇为吃亏,也让精通类似手法的公知借此霸占互联网舆论很多年,甚至直到今天都依然还有人这么干。
最近看到观察者网在喷《通往北京的道路》(作者跟总领事夫人一样姓庄,老庄家真是风评被害),就去了解一下,不出所料的熟悉味道。
无论是原作书籍也好,纪录片文案也罢,都仿佛把自己变成了当事人肚子里的蛔虫,把他们要么塑造成“渴望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启蒙者”,要么就是“满腔热血却无法得到回应的悲情人物”,没点历史基础的话,看了之后真得眼泪哗哗。
比起特朗普明面上的“CHINA”,这种春秋笔法杀伤力更大,因为很多东西你现在是根本没有办法证伪的——人都成灰了啊!
其实,我们也完全可以用同样的对等手段来还击。
如果把容嬷嬷的话改写一番,就是这样:
中方给予了足足48小时的时间让他们做准备,允许他们自由地选择带走任何东西。虽然美方霸道行径让我们不得不做出对等回应,但外交人员还是无辜的(笑),我们会以符合国际法的人道主义原则妥善安排他们离开,希望美方早日醒悟,让他们有重新回到中国的一天。
如此一来,味道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说,我们阅读一篇文章、看一段评论、听一段文案的时候,都该保持足够的警惕性。
尤其当这些文字在描述对某些人和事物的看法时,要思考一下作者的立场(包括我在内,任何人写东西都是有立场的)是什么,写这些东西可能想要起到怎样效果。
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多找些渠道来对比,能让我们看待问题更加客观。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太容易被媒体带节奏,不会轻易跟风去和作者一起喷某个人,也就免于遭到各种事件“反转”而产生的尴尬了。
文字本身很无辜,没有感情没有思想。
但在作者的拼凑之下,就会产生杀人的力量。
其他回答和文章,欢迎大家支持:
我有个直系师姐,和庄某的履历颇为相似:毕业出国,嫁老外,然后成为反对声音的传声筒。她的朋友圈味道很浓——
新闻提到造岛,她就嘲讽我们破坏生态环境;新闻说我们快递发达,她就说这样白色污染严重。双十一交易量破纪录了,她说这是“中国特有的消费主义”;北斗卫星上天了,她嫌这是做重复无用功浪费税金。
比起肉体的easy,精神上五体投地的easy更令人反胃。比起大张旗鼓反华的政客,两面人更加危险。哦不对,庄某甚至都算不上两面人,她自始至终都只有一面。另一面的伪装过于拙劣,没两下就被揭穿了。
而她们的危险之处,就在于套着诸如“美食作家”“慈善人士”“平和中立”的面具。
当你指出她干的丑事时,她就换上“平和中立”面具,和你大谈言论自由、“只是个人想法”。当你忍不住臭骂她一顿的时候,她就换上“美食作家”面具,眼泪汪汪哭诉“我只是做个饭享受生活,为什么还要挨骂”,惹来无知看客的同情。当你贴出她背后的那个国家的暴行的时候,她则会换上“慈善人士”面具,撇清干系,口口声声“我不插手政治,只能尽力提供自己的一小份善心”。
七窍玲珑、四处逢源、长袖善舞者,莫过于此。
好消息是:目前网络主流风向还牢牢把握在我们手里,我们揭穿了不少画皮;坏消息是:老拜上台了,皿煮的资金滚滚而入,接下来的舆论战场将面临严峻挑战,提防两面人变得更为艰难。
“如夫人”,不是夫人。因为没结婚。
这样的小人物不值得争论,说点别的。
现在发现,自由表达才是资本主义给普通民众挖的最大的一个坑。
比如这次疫情来了,作为美国普通人和富人都可以自由表达疫情就是小菜一碟,然后呢?
然后美国富人有充足的医疗条件,即使感染到了,把病治好了,美国富人可以继续自由的表达,疫情小菜一碟。
换到美国穷人身上,感染到了新冠病毒,没钱治病,只能等死,然后他自由表达疫情会杀人。自由表达有屁用,又换不来钱治病救人,死后,小人物的消失能在媒体上留下痕迹吗?
富人活下来,有钱有资源,自由表达后可以通过舆论影响自己的利益,还可以声张自己的主张,大家也真真实实的看到。
穷人的表达只能是诉苦,其它几乎没有舆论水花。而诉苦有啥用,大家不疼,没人爱,自己万一挂了,人死如灯灭,诉苦也就变得没有价值了。
自由表达根本没多大的价值,更多还会被利用,穷人根本没有机会和资源让舆论为自己所用,争取自己的利益。
穷人的自由言论,跟富人的自由言论根本不是一回事。
庄小姐是装都懒得装了。
所谓“自由的表达”,就是她可以大放厥词,她可以诽谤,她可以污蔑,我们不能质疑,不能反驳,这是她的美利坚祖国和她的白人丈夫给她的“权利”。翻译翻译,是十一艘航母、数千个核弹头、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给她的“权利”。
有洋枪洋炮的支持,自然可以“直率用词”了。
这就是美帝国主义的傲慢,别看她黑眼睛黑头发,却早已是一颗美国心。她嫁给了高等白人,做了权贵的阔太太,自然可以装出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对别人家的事情指手画脚,面对新冠病毒这种全人类的灾难,她还要阴阳怪气比喻成“犹太人躲避纳粹”。
2020年,纳粹在哪里?在她的祖国,在美国,400万人确诊感染,15万人无声无息地死去,无数贫民窟的穷人、养老院的老人被系统性放弃;医疗专家被封口、航母舰长被解职,美国总统和政客不作为、甩锅、推卸责任,转移矛盾,煽动对中国人、华裔的仇恨……这些人道主义灾难,庄小姐看不到,感受不到,她无法体会到美国同胞的痛苦,无法体会到普通美国人生命的艰难,她对真正的纳粹法西斯一无所知。
或者说,她才是这个纳粹法西斯系统中的受益者,所以,她假装看不到。她还要为这个系统辩护,炫耀这个系统给她的“自由”和“权利”。
在外网,她的表达更加“直率”,她不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她支持港独、新疆西藏分裂势力,她认为自己是个100%的“台湾人”,你觉得她“拧巴”吗?一点都不,她就是希望中国四分五裂,她才会拥有一个“来自台湾的美国人”的优越感。
这就是“高等华人”啊,这样她才能觉得自己可以真正融入白人社会,成为和她丈夫一样的美国人啊。
她暴露了自己真实想法,其实是好事情,我们面对一个彻底的反动派,总比面对一个假装爱中国、爱中国美食,装出一副岁月静好、贤妻良母、人畜无害样子的文艺女性好。
庄祖宜接下来说什么、做什么,其实都不重要,她只是一个灰溜溜离去的失败者而已,人民不会怀念她,更不会怀念她搞的那些“美食”,实际上,大西南人民食物中体现的真正的“直率”、“坦诚”、“热辣”,她一点都不懂,她的美食没有灵魂。
明明是美帝国主义先动手,她却要扭扭捏捏,装作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在中国的网络上大搞煽情表演,搞得对中国人民、对成都人民深情款款舍不得离开的模样。真是好手段,但朴素而直率的中国人民、成都人民不吃这一套。大家只会笑呵呵看着他们表演。
当美国国旗降下,庄小姐看到了什么?除了看见中国人堂堂正正从正门进入那栋建筑,她还看到中国的游客、老百姓一群一群跑到这里来围观、拍照,小商贩高兴地放起了“好日子”。大家轻松悠闲、正大光明地看着美国人离开,我们接管了这里。连外国媒体都看出来了:中国人民很高兴,今天是个好日子。
只有什么人不高兴?只有那些平时和庄小姐沆瀣一气、狼狈为奸,鼓吹美国价值的文人公知们不开心。
这些人不学无术,脑子坏掉了,吃了别人的“救济粉”、“糖衣炮弹”,丢掉了良心,居然跳出来给帝国主义讲话,给庄小姐喊冤,他们跳出来指责那些发自内心快乐的中国人民,说他们是“暴民”,在他们看来,今天的中国人竟敢不跪洋大人,是犯了天条、罪不可赦的。
很好,说明让人民快乐的事情,反而戳到了他们痛楚,于是他们便唉声叹气、骂骂咧咧起来,再也不顾读书人的“斯文”。
人民听着他们指手画脚,讲什么“岁月静好”的庄小姐,讲什么“茴香豆的茴字有几种写法”?扯什么“民智未开”......人民越发高兴了,继续打开了音响放《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