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廷无嫔御,一世一双人
历史上一共有三位皇帝,终其一生只有一位皇后,后宫别无嫔御,履行了“一生一世一双人”。他们是西魏皇帝元钦、宋英宗赵曙和明孝宗朱佑樘。
舍此之外,隋文帝杨坚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候也与皇后独孤伽罗琴瑟如一,别无异生之子。可惜晚节不保,在独孤后生前便与其他人偷欢,就遗憾地不能列入其中了。
西魏皇帝元钦(525-554)&皇后宇文氏(?-554)
元钦以权臣宇文泰之女为太子妃,即位后立为皇后,为她专宠后宫,不置嫔御,夫妻恩爱异常。可惜元魏皇族和权臣宇文氏在政治上的对立,终究吞噬了这对年轻夫妇。
元钦即位仅三年,西魏皇族元烈欲谋杀宇文泰,反为其杀。元钦对此不满有怨言,不甘于傀儡帝王,被宇文泰废掉。同年四月,被鸩杀。而宇文皇后选择了为夫殉死,作为对曾经珍爱自己的父亲的抗议。
当然,某种意义,这样的结局对这对苦命鸳鸯也未必不是幸福。若元钦真能得偿所愿地击败宇文氏,重得大权,那么前提是他必然得到了元魏皇族和一群忠心元魏大臣的拥戴,而这些人又怎么可能容许自己的皇后是宇文氏的余孽呢?
【废帝皇后宇文氏,周文帝女也。后初产之日,有云气满室,芬氲久之。幼有风神,好陈列女图,置之左右。周文曰:“每见此女,良慰人意。”废帝之为太子,纳为妃。及即位,立为皇后。志操明秀,帝深重之,专宠后宫,不置嫔御。帝既废崩,后亦以忠于魏室罹祸。】———《北史·卷十三·列传第一》
元钦的父亲西魏文帝元宝炬和他的母亲乙弗皇后也曾是一对极恩爱的夫妻,最后却为了结好柔然部,被宇文泰所迫,无奈废之,迎娶柔然公主,却仍将乙弗氏藏于京师,念念不忘。后来因为柔然以倾国之师大举南侵,打着替柔然公主出气的名义,在朝野百官压力下,元宝炬被迫赐死乙弗氏。乙弗氏留下「愿至尊享千万岁,天下康宁,死无恨也」的遗言,从容自尽。
元宝炬死后,丧仪营治完毕时,群臣发现了他的遗书,请配飨乙弗皇后,于是追谥为文皇后,祔于太庙,夫妻二人被迫生离,阴阳两隔,死终同葬。
元钦的祖父京兆王元愉,被迫取宣武帝于皇后的妹妹为妻,元钦的祖母杨婉瀴(为提高身份,认中郎将李恃显为养父,史书上又称李氏)是他的宠妾,屡遭于皇后侮辱。是以愤然起兵,立杨婉瀴为皇后,让她做自己名正言顺的妻子。兵败之后,两人和四个幼子被擒,押送洛阳。路途中,每到止宿亭传,元愉必携杨婉瀴之手,尽其私情。元愉被杀后,杨婉瀴生下他们的遗腹女元明月后,亦被处死。
祖孙三代帝王,皆是情种,然皆是如此悲凄结局。国势倾颓时,虽九五至尊亦身不由己,可为一叹。
宋英宗宪文肃武宣孝皇帝赵曙(1032-1068)&宣仁圣烈皇后高滔滔(1032-1093)
因为宋仁宗亲生皇子俱都夭折,其堂侄赵曙自幼便养在宫中,以备皇嗣之选。而高滔滔是仁宗曹皇后的甥女,4岁就被接入宫中,被无亲生子女的曹皇后视若己出。两个孩童可说是青梅竹马,自幼感情笃深。
两人十六岁那年,当时封团练使,在兄弟中排行第十三、人称“十三团练”的赵曙,迎娶了高滔滔。宋仁宗和曹后为他们主持婚礼,史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盛况一时为佳话。
两人二十年夫妻,一共生下四个儿子,四个女儿,“鹣鲽情深”这个成语足可形容。
赵曙即位为帝后,养母曹太后觉得皇帝身边别无嫔御,不合礼制,便劝说甥女为他纳妃,岂料高皇后却不客气地顶嘴“我当年嫁给的是十三团练使,又不是嫁给皇帝!”事终不成,传诸外朝,后被记下时人笔记里。
而宋代相关史料如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也确实没有任何赵曙册封、晋位妃嫔的相关记载。
「ps:根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英宗宫人有一位张修容。她是在英宗的孙子哲宗时才封才人,徽宗时才封婕妤、修容。建炎四年(1130年)金军南下,死于逃难途中,年78岁。则生于1053年,比赵曙小21岁,赵曙去世时才15岁。
赵曙即位后身体一直不好,又有高滔滔看管严密,连养母兼太后的话都顶了。这个小妃子徒有虚名的可能居多。与她情况类似的,还有一个 鲍氏,一个杨氏,也是哲宗徽宗时才得晋封。 」
可惜这对恩爱夫妻好景亦不长,赵曙即位不久即屡次发病,在位不到五年便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而高滔滔先为皇太后,在长子宋神宗赵顼去世后,成为太皇太后,因其孙宋哲宗年纪尚幼,执政九年,尽废王安石新法,信用旧党司马光等,简政爱民,被传统世家誉为“女中尧舜”,六十二岁去世。
【母曹氏,慈圣光献后姊也,故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此后之近亲,待之宜异,十三长成,可以为妇。」慈圣从之,后卒成婚。】
【(宣仁)生神宗皇帝、吴王颢、润王颜、益王頵、惠和、贤惠、贤德懿行、舒国四大长公主。】——《宋会要辑稿》
【慈圣一日使亲近密以情镌谕之:“官家即位已久,今圣躬又痊平,岂得左右无一侍御者耶?”宣仁不乐,曰:“奏知娘娘,新妇嫁十三团练尔,即不曾嫁他官家。”时多传於外朝。】——宋·蔡绦《铁围山丛谈》
明孝宗敬皇帝朱佑樘(1470-1505)&孝康敬皇后张氏(1471-1541)
历史上切实履行一夫一妻制、后宫无妃的皇帝,其实明孝宗朱佑樘并不是第一个,毕竟有元钦和赵曙两位前辈珠玉在前。
但如果评选中国古代史“爱妻比赛”冠军,即使不局限于皇帝这个身份,相信他也同样有极大可能当选。
【孝宗止有孝康皇后。宝山双峙即泰陵。祭祀更无一妃旁侍侑食。盖上自青宫婚后。未几登大位。无论鱼贯承恩。即寻常三宫亦不曾备,以至於上仙。 】——《万历野获编》
【闻帝与张后情好甚笃,终身鲜近嫔御。琴瑟专一,出自掖庭,玄鸟呈祥,遂在中宫,尤舌今仅事云。】 ——《明史纪事本末》
【传曰: “皇帝容貌何如?” 启曰: “髯而瘦, 颜色白。” 传曰: “闻, 中朝不讳属上言。 皇帝子孙蕃盛乎? 皇太子兄弟几何?” 启曰: “皇帝不御后宫, 子孙不蕃衍。”】——朝鲜《李朝实录》
ps:弘治时期,曾有封五夫人的记录,是以有人将之误解成朱佑樘的嫔妃。其实,这些人只是宫中的女官或乳母。五夫人之一荣善夫人项氏,墓志铭已出土,先后随侍过代宗朱祁钰生母吴贤妃、宪宗朱见深生母周皇贵妃。其弘治十年去世时,享年七十二岁,比朱佑樘大了整整四十四岁。
以下是朱佑樘各种彪悍的爱妻事迹。因为清修《明史》的指导方针之一,是将朱佑樘塑造成可与汉文帝、宋仁宗并列的“三代以下令主”。所以朱佑樘这些事迹,被认为不符合传统认知中的明君所为,大都被能省则省了。以此为本撰写的今人明史科普文《明事》,对此也基本不曾提及、或一笔带过。
详细看明朝官修史书《明实录》和明人各种笔记的记述,方才能看到朱佑樘和张皇后,究竟“情好甚笃,琴瑟专一” 到了何等地步。
琴瑟专一,情好甚笃,玄鸟呈祥,遂在中宫:记明孝宗朱佑樘的爱妻情深。 - 狐言论史 - 知乎专栏张皇后原本许聘给一个叫孙伯坚的秀才。只是她未婚夫生了重病,不能迎娶。朱佑樘为东宫时选太子妃,张后家里想去应选,孙家同意解除婚约。结果张后竟然中选,成了未来国母。
后来好人有好报,孙伯坚的病竟奇迹般好了。
朱佑樘听说了这事,一登基后,特意给孙伯坚封了中书舍人,孙伯坚的哥哥孙伯强封了司仪署署丞,孙伯坚的老爹孙友封了尚宝少卿,感谢他们的通情达理,让自己得了一份美满姻缘。
吏部认为这完全不合规矩,抗议无果。
这位孙秀才也从此官运亨通,只因无意中一段成人之美。最后竟历弘治、正德、嘉靖三朝,升到了四品尚宝卿的实职高位。而朱佑樘的豁达大气与从容,亦由此彰显。
【孝庙张皇后,兴济人,许聘孙伯坚,病不能娶。孝庙选婚时,后家欲姑令往应,孙弗拒。往中选。后伯坚疾愈,遂与兄伯强因缘戚里获官,至章中书舍人是尚宝卿。伯强至鸿胪寺暑丞。 】
【弘治十六年三月辛卯,传旨授直隶兴济县学生员孙伯坚为中书舍人,卢永春、孙伯义为鸿胪寺司宾署丞,孙伯强为司仪署署丞。伯坚等皆寿宁侯姻党也。吏部执奏以为不可,乞收回成命,不允。】
【嘉靖十二年九月,升掌中书舍人事尚宝司少卿孙伯坚为本司卿。仍加四品服俸视事如旧,以九年秩满也。】
张皇后家的待遇,有明一朝外戚之最。(除非把中山王徐达家也算外戚……)
仅仅立后四年,其父张峦便封伯。太子朱厚照一出生,便晋封为侯,死后追封昌国公,也是大明首个追封国公的外戚。两个弟弟张鹤龄封寿宁侯,张延龄封建昌侯。
(对比那位立后整整五十年之后,家里才封了一个伯爵的英宗钱皇后,还是朱佑樘大封妻家时,看到嫡祖母家如此凄凉,才顺手恩封的结果。)
因为张峦的昌国公是追封,根据明朝制度,他妻子金氏只能从其子,称寿宁侯太夫人。朱佑樘特别加封一级,为昌国太夫人。
张皇后的姑父高禄擢升礼部尚书,堂叔张岳、侄子张教、表弟金琦、干伯张嶙、义弟张忱封三品锦衣卫指挥使,表弟高峘封四品锦衣卫指挥佥事,此外张氏亲戚还有锦衣卫千户、百户若干。
朱佑樘甚至应他岳母金氏之请,连他岳父从前的小妾汤氏都追封成了六品诰命安人。
多谋善智的首辅刘吉,长年营私为言官弹劾却屹立不倒,居内阁十八年,被称为“刘绵花”。只因反对朱佑樘如此破格宠遇张家,超过了其祖母太皇太后周家和嫡母王太后家,就被朱佑樘赶走致仕。
【后立之四年,封后父峦为寿宁伯,进爵为侯,卒赠昌国公。子鹤龄嗣侯,后封鹤龄弟延龄为建昌伯,亦进爵为侯。后家宗戚多迁秩授官,宠遇之盛,前后莫与比。】——万斯同《明史·后妃传》
【吉柄政久,权势烜赫。帝初倾心听信,后眷颇衰。而吉终无去志。五年,帝欲封后弟伯爵,命吉撰诰券。吉言必尽封二太后家子弟方可。帝不悦,遣中官至其家,讽令致仕,始上章引退。
吉多智数,善附会,自缘饰,锐于营私,时为言路所攻。居内阁十八年,人目之为“刘绵花”,以其耐弹也。】——《明史·刘吉传》
【丙午加封皇亲寿宁侯张鹤龄母夫人金氏为昌国太夫人,从其夫赠昌国公峦爵号也。凡称太夫人皆以子贵,无从赠夫之例,特与之。】——《明实录》
【弘治四年九月甲午,赠皇亲寿宁伯张峦故妾汤氏为安人,并赐祭,不为例,从峦妻夫人金氏请也。】 ——《明实录》
明朝规定,一个亲王死后坟地面积为五十亩,郡王三十亩,而朱佑樘给他岳父张峦一次就批发了翠微山三十顷用作坟地,相当于六十个亲王、一百个君王按朝廷规制可用的面积,并为此调动了京师三大营官军上万人兴建。
兵部尚书马文升谏言九事、刑部尚书彭韶谏言四事,都特别对此提出异议,而朱佑樘的态度是,其他事一律令有司督办,唯独此事,虚心听从,坚决不改。
弘治十一年,朱佑樘又特别派人到张皇后的家乡河间府兴济县,动用国库重金,历时一年修建了崇真宫,作为张皇后的家庙,也预备做他夫妇省亲的行宫。同时还为张皇后的曾祖、祖父等先人在此修建了坟墓,规制和翠微山(香山)的张峦墓相同。
朱佑樘还亲笔为张峦书写神道碑,碑文曰:「生峦,名成,贡太学,未仕。娶昌国太夫人金氏,实生今中宫,为朕佳配,诞育皇储,绵我国家亿万年之祚……」
而有明一朝,皇帝为臣子御笔神道碑只有三例,另外两例分别是朱元璋为大将军徐达;朱棣为黑衣宰相姚广孝;而朱佑樘为他这个岳父……只能无言。
更有甚者,朱佑樘还亲笔为张皇后家庙题匾曰:“龙窝”——这真的是那个被后世称为明代明君楷模的朱佑樘?朱元璋和朱棣若在天有灵,只怕也要敲断他的腿了。
【正统十三年,定亲王茔地五十亩,房十五间。郡王茔地三十亩,房九间。】——《明史》
【给故寿宁侯张峦坟地三十顷于翠微山。】——《明实录》
【兵部尚书马文升等应诏言九事:「一停工役,以恤操军。谓近日造昌国公张峦并仙游公主坟及修理玄武门金水河浣衣局,俱于三大营拨官军,又于团营增拨。臣惟各营官军所以拱护宸居,不为工役。而设今前项工役并在一时,以致各军财殚力屈。乞裁处应早完者为之程限,应暂停者权令停止。其团营官军此后仍遵诏旨,不许擅请差拨以损锐气。」上曰:「所言是。清屯田等八事皆准行,金水河岸及昌国公坟工役令督趋早完,其余所司查勘以闻。 】——《明实录》
【刑部尚书彭韶等陈四事谓:「昌国公张峦茔域比诸皇亲,相去悬绝,特遣大臣督军营造」…… 上曰:「几务早决,朕自处分。昌国公坟茔已有成命,督令速完。其余事所司知之。」】——《明实录》
【明初,文武大臣薨逝,例请于上,命翰林官制文,立神道碑。惟太祖时中山王徐达、成祖时荣国公姚广孝及弘治中昌国公张峦治先茔,皆出御笔。】——《明史》
【在兴济县城外,西临御河,明昭圣皇后诞育处。弘治中,敕建宫于梓里,御制匾额曰:“龙窝。”】——《兴济县志书》
【御制神道碑:国朝文武大臣薨世,例请于上,命翰林儒臣制文立碑,以后渐不请。唯中山王,姚恭靖乃二圣御笔。弘治中昌国公先冢亦然。若永嘉侯扩至之类,则上偶为之,非以为荣重也。】——《弇山堂别集》
历朝历代,皇帝和皇后都是不住一起的,在明朝皇帝住乾清宫,皇后住坤宁宫。按明宫规矩,帝后也不能通宵同宿。每次招幸皇后完毕,便要由宦官前后执火把,送皇后回宫。
只有朱佑樘宠爱张皇后,两人如民间夫妇一般共同起居。此事连宫外甚至藩国也人尽皆知。朝鲜使臣还特别报告其国主,朱佑樘因为“昵爱皇后”,所以视朝早晚不定。
张皇后有次生口疮,朱佑樘亲自为她端水传药,不敢咳嗽怕惊扰她休息。在封建男权时代,寻常丈夫肯如此对妻子已属佳话,何况是九五之尊,难怪一边的宫女都目瞪口呆。
而某个大(zuo)胆(si)的贡生魏庄渠,本是阁臣内定的状元,却在殿试时胡写「听说陛下每天在皇后宫中多,在自己宫里少」,于是好好的状元郎飞了,贬到二甲第九名。也亏他是碰到了好脾气的朱佑樘,要换了是朱重八朱棣,啧啧,真是画美不看。
【上住乾清,虽时过后妃各宫,至暮必归乾清,然后宣召,后妃不奉宣召,即各宿其宫不至也。此本朝制度之善,即妒忌无所施矣。】——崇祯朝大臣杨士聪·撰《玉堂荟记》
【旧制,帝与后无通宵宿者,预幸方召之。幸后,中人前后执火炬拥后以回,云避寒气。惟孝庙最宠爱敬皇后,遂淹宿若民间夫妇。】——《宙载》
【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胜朝彤史拾遗记》
【魏庄渠与顾未斋同举进士,廷试日,阁臣初拟定魏公第一,因其策中有云:「闻陛下一日之间,在坤宁宫之时多,在乾清宫之时少。」不可宣读,抑置二甲第九,而未斋遂得首擢。】——《说听》
【燕山君:「皇帝视朝有早晚乎?」朴处纶:「皇帝视朝或平明,或日高,早晚无节。中朝人有云昵爱皇后,视朝常晏。」 】——《燕山君日记》
【张后尝患口疮,太医院进药,宫人无敢传者。院使刘文泰方受孝宗宠顾,忽得密旨选一女医入视。帝亲率登御榻传药,又亲持漱水与后。宫人扶后起坐,瞪目视帝。少顷,帝趋下榻。盖将咳,恐惊后也。其厚伦笃爱若此。】 ——明·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明朝制度,后妃的母亲很少有能进宫探望女儿的,一直到崇祯朝,宠妃田贵妃的母亲入宫,还被当做件稀罕事记下。唯独孝宗张皇后的母亲金夫人,出入皇宫如自家庭院。朱佑樘还特意派京军八千人,给她在宫中特别修筑宫室。
朱佑樘在宫中宴请,看到自己和皇后的餐具是金器,岳母用的餐具是银器,还因此不悦,听说是宫中制度,遂将整套餐具都赐予金夫人。张皇后说:「我母亲领了赏,父亲还没得到赏赐呢!」朱佑樘马上又赐御膳一席,说要“令张氏世世为美谈也”。
在这条明人记录中,张皇后在朱佑樘面前的自称,是很自然的“吾”,而不是皇后当用的谦称“妾”;而另一条明人记录,著名宠妃郑贵妃,在万历帝面前也只能自称为“奴”。
【先朝后妃母罕入宫者,惟孝宗张后母金夫人时得入见,盖继于周而数于田也。】——《三垣笔记》
【为峦作冢翠微山,发京军至万人。后母金夫人入宫治宫室,发京军八千人,又为后立家庙兴济,宏杰壮丽,作者数年乃息。】——万斯同《明史·后妃传》
【张后母金夫人至宫中。既设燕,帝后二席在正殿,夫人席在旁殿。帝与后亲往视之,所用器皆银。帝问内竖曰:何故器用银?对曰:旧制也。帝欲特用金器。燕毕,尽赐之。后曰:母已领恩赐,吾父则未尝君食也。帝命即撤后膳一席赐之,令张氏世世为美谈也。 】——明·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在朱佑樘遮护下,张皇后确是持骄而宠。甚至连朱佑樘给太子朱厚照乳母的赏赐,她看到了也要没收。有次朱佑樘故意和她开玩笑,让小朱厚照拍她,小朱拍了;再让小朱拍他乳母,毕竟是真正朝夕相处的人,小朱不忍心,张皇后大为生气,直接就把这个乳母赶出宫去了……
这桩笑话的后续:小朱丢了奶娘,大哭不止,朱佑樘夫妻急得一顿饭功夫,连派了四次宦官,催乳母赶紧回宫。乳母还傲娇状,说这家人不好伺候,宁可自尽,张皇后吓得赶紧把之前没收的赏赐都送回来,朱佑樘又特旨重赏了乳母丈夫一家,才把人请回。小朱开心了,全家都开心了。
【武宗为太子时,乳母某氏在宫中。孝宗临视乳哺,每赏赐,多为张后所收,未尝谢恩。帝疑问,以实对。他日,又面赐酒食,对帝后食。毕,因抱太子,不能起谢。又因太子啼泣,帝后亲蹲视之。帝命乳母坐勿起。他日,帝戏谓太子击后,太子击之。命击乳母,太子不忍击也。后由是大怒,面叱出之。既归,其夫惊曰:“保保之位千金不易得,顾不谨畏,获罪而出,奈何?”乳母曰:“此为汝增千金,宁畏出耶?吾居宫中未尝得滋味,第急买肉,多用盐酱治具为食。”食未毕,中使果至召之。言太子失乳母,啼不能止,帝后急宣汝。催逼就道。乳母故不行,且欲自尽。后惊惧,尽还帝累赐恩典。帝又厚赐其夫。往复数四,方发行,报使相望。太子见之,始复初。】
一对各有缺陷、并不完美,却带着烟火气息的帝后,相处犹如寻常人家。也无怪他们的爱情结晶,会成为几千年来最真性情的一代帝王。
当然,朱佑樘毕竟是一代明君,并非昏君,对妻子娘家也不是一味迁就。
有个管宝藏库太监叫王礼,送了几千两银子给金夫人,劝她给张皇后吹风,派自己去广东珠池采取珍珠,做一件珍珠袍子,好借机去广东刮地皮。朱佑樘让王礼和司礼监太监萧敬一起查看内帑,从朱棣之后诸帝贮藏的珍珠中,择取了光泽明莹者若干颗,制为珍珠袍让张皇后满意。回头便警告王礼,已识破他的图谋,这番也罢,下回再犯,把你剥皮示众!王礼吓得半死,几千两银子权当买个教训了。
【中官张后欲制珠袍,乘间语上曰:“须差管宝藏库太监王礼广东珠池采取,则整齐可观。”上不听,乃宣礼及萧敬同检内帑所藏。萧以太祖所蓄不敢动,太宗而下储物悉取来观,因择其光泽明莹者若干颗,制为袍,余复发回原藏贮之。他日,顾礼责之曰:“内帑尽有好珠,汝却藉此欲往广东,生事坏法,扰害百姓,彼何以堪!这遭且将就罢,今后再敢来说,必剥皮示众!”先是礼进银数千两,浼金夫人启此衅端。礼闻上言,心甚惊怖,更不敢有失。】——《治世余闻》
寿宁侯张鹤龄和建昌侯张延龄这两兄弟,不到十岁就成了当朝国舅爷,又因父亲早死,母姊溺爱,颇多不法行事,朱佑樘瞧在妻子面上,对两个内弟一边优容,一边也尽力约束其行止。
有一回司礼太监萧敬等宦官,和刑部侍郎屠勋等朝官一起,处置了二张侵占民田的家奴。张皇后听闻此事大怒,说「外面的朝官我管不了,你们太监本是家奴,也敢欺到头上?」朱佑樘一边跟着妻子叱骂萧敬等,过后却私下赏赐每人各五十两,说「我方才是不得己,不能伤了皇后心,这点银子给你们压惊,别传到外面去。」——可惜这事终究还是传到朝官笔记里了,银子也和王礼的一样白给了,一笑。
【后二弟俱封爵,势倾中外。有仇家奏其侵民业为庄田者,上命司礼太监萧敬、刑部侍郎屠勋、大理寺丞某往勘之。敬与勋等俱秉公将二张家奴数人依律问处,敬复命于内廷。适当上与后方对膳,后闻甚怒曰:“外边官人每无状,犹可。汝狗奴亦若是耶?”上亦佯怒且骂。及后退,呼敬曰:“才所言非我本意,汝得无泄此语耶?恐外边官人每闻之惊破胆也。”敬力辨未尝闻于外,上犹不信。即遣人各以白金五十两赏二勘官。且云:“偶与后有怒言,特戏耳。恐尔等惊怖,以此为压惊。”其恶伤后意如此。】
【后甚见宠惮于帝,终身不立妃嫔。副使杨茂元论河决,称水阴象,咎在中宫。御史胡献主事李梦阳相继论鹤龄兄弟,帝虽心知其忠直,然竟皆下之狱以释后怒。当与后对食,后怒一中官,帝亦助后怒诘责而私语其人曰:非吾意也,勿怖。其恶伤后意如此。】
科道言官御史们累次弹劾二张,朱佑樘知道他们言之有理,无奈手批:「朕只有这门亲,再不必来说。」
一代帝皇的隐痛和悲凉,跃然纸间:在冷宫中偷偷长大,六岁才被承认为皇子,生母纪妃死得不明不白,此后十余年里处处小心提防,时时有性命之忧;一众兄弟出生后,很快失去了短暂的父爱,立为太子后若不是天象示警还差点被废;即位后寻找母家亲戚,却只找到源源不断的骗子,终于心灰意冷;原本感情就淡薄的兄弟们陆续出外就藩,嫡母王太后也只是面上情分。
除了一直保护自己的祖母周太后,在这世上竟真的只有张家这一门亲戚了……虽高居帝座九重,然孤家寡人,不外如是。
其后朱佑樘让御史们都去张家吃和解酒,自持正义一方的御史们,不情不愿到了那一看,酒席竟是替皇宫置办筵席的光禄寺办的。换言之,是朱佑樘请他们喝酒,求朝臣们给自己这个皇帝脸面。
【鹤龄、延龄并注籍宫禁,纵家人为奸利,中外诸臣多以为言,帝以后故不问。】
【又科道累劾后家专权,命司礼监拒之,而不得其辞。白帝求旨。帝手批:朕只有这门亲,再不必来说。仍密敕后家邀科道为宴谢罪。各官并辞不赴,遂请旨召之。及赴命,乃光禄茶饭也。 】——《明良记》
因为妻子张皇后而爱屋及乌,很大程度上,朱佑樘真心将自己的岳父岳母当做了自己的父母敬重,将两个不成器内弟当做了自己的手足。
虽然张氏一门是小门小户,居家不谨,但朱佑樘确实在和这户人家相处中,感受到了亲情慰藉。才会为他们一次又一次逾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哪怕放下帝皇尊严,努力在大臣、甚至在太监面前为他们斡旋。
读相关史料时,时不时便为朱佑樘心疼,因为张皇后显然绝不具备通常史书中赞扬的贤后美德,于国家政务本无任何裨益,对天下百姓也不具备身为国母的责任感。张氏一门倚势凌弱的恶行并未止息,对此她却一味护短。反而是亲儿子武宗朱厚照即位后,收拾教训了两个舅舅一通,他们从此才老实低调了许多。
若真是身在那些宫斗激烈的寻常帝王后宫,如此情商,眼界,家教,铁定是第一轮便淘汰出局的。朱佑樘一生盛德所累,泰半是因这个不省心的妻子和她娘家所赐。
当时至后世百年,明代朝臣士大夫的相关记述,对这位皇后也颇多微辞,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觉得她配不上心目中第一明君楷模的意思。
然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朱佑樘偏偏就是喜欢她这种心无城府的真性情呢?
人并不是机器,一天到晚紧绷着,努力做符合儒家礼教标准的明君太累,也只有在这个没当他是帝王,只当他是自家男人,没事吵吵嘴、给娘家要些好处的的小妻子面前,才能得真正放松。
真给他一个如明德马后、文德长孙后那样的千古贤后,他恐怕反而消受不起,只能敬而礼之、相敬如宾了。
张皇后眼界有限,也完全没有切实履行皇后职责的自觉,朱佑樘却宁愿将约束家人不利的过错全都揽在自己身上,不忍心指责爱妻半点,努力为妻子担当和遮风挡雨。仅仅在骄纵外戚一事,自非明君所为,却是无容置疑的好男人,好丈夫。
弘治十八年,朱佑樘因北方旱灾而祈祷求雨时,偶感风寒,庸医误进药饵,竟致不治,时年仅三十六岁。
临终前,朱佑樘回顾自己一生政绩,唯「承祖宗大统,在位十八年,为祖宗守法度,不敢怠玩」这么短短几个字。而他最铭刻于心的,便是「选张氏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十日成婚;至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东宫,今十五岁矣。」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来到自己身边的日子,记得清清楚楚。此外,自己何日出生,何日为太子,何日登基,反而不重要了。而临终牵挂不已,交代大臣们的,也唯有请他们辅导太子朱厚照做个好人。
一个幼小时便亲身体会了皇宫中最冷漠最残酷的一面的孩童;一个直到六岁才被父亲承认、却又很快失去母亲的儿子;自己妻子的到来,儿子的出世,便是此生最大的慰藉。是以,他也将所能回报的一切都赠与了他们母子。
比起史书中一本正经的官方遗诏,一个父亲的真实遗言,谆谆叮嘱,俱在于此:
【朕承祖宗大统,在位十八年,今年三十六岁,乃得此疾,殆不能兴,故与先生们相见。朕自知之。亦有天命,不可强也。朕为祖宗守法度,不敢怠玩。凡天下事,先生们多费心,我知道。朕蒙皇考厚恩,选张氏为皇后,成化二十三年二月十日成婚。至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生东宫,今十五岁矣,尚未选婚。社稷事重,可亟令礼部举行。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先生们请他出来读些书,辅导他做个好人。】
(ps:明武宗朱厚照这个皇帝做得如何,史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虽然性恣意,贪玩乐,却不暴虐,无酷杀,懂感恩,知礼敬,不负义,“好人”这两个字,大体还是配得上的。最大的遗憾,便是不曾给他父母留下血脉,同样英年早逝了。)
明孝宗朱佑樘,绝不止是一个仁爱厚道的好人,一个夙夜图治令天下海晏河清的好皇帝,更是历朝帝王中近乎无与伦比的好丈夫,好父亲;甚至为了讨爱妻欢心,而不惜明知故犯,犯下一些明君本不当为的过失。
那些向往穿越到古代宫廷为后妃的妹纸们,若有幸碰到这等绝世极品好男人,就千万别错过了:嫁人当嫁朱佑樘。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