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苏联实际上亡于1953? 第1页

     

user avatar   lao-yue-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只谈一个侧面:腐败。

斯大林去世之前,苏共内部的腐败现象尚不算严重,除了老革命者的理想和信念之外,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恐惧于斯大林的清洗。换言之,斯大林靠着自己的个人威权保证统治集团不过于腐败,而并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反腐制度。


结果等到斯大林去世,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之后,情况就变了:


整个苏共内部开始了腐败,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已经到了不行贿寸步难行的地步:

最终这个腐化堕落的政党覆灭了。


从这个侧面看,斯大林生前建立了个人威权,却完全没有考虑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在不具备威权之后怎么办的问题,没有承担起具有个人威权之后应该重视制度建设的历史责任。有点像朱元璋给孙子留了一帮叔叔,老爷子在的时候当然镇得住,老爷子不在了怎么办没考虑。斯大林扩张了自己的权力,却没有承担制度建设的责任,给(无能的)继任者们留下了一个只能向深渊滑去的国家。

腐败和特权问题的扩大正是苏联灭亡的重要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说法有那么一点可取之处。就我个人对苏联历史的认知,我同意由斯大林在生前进行改革是苏联维持存在的唯一可能。斯大林去世之后,苏联覆灭就是推演的唯一结果。


user avatar   crowblood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但凡亡了国,一切缺陷都会变成公式。

若是美朝何时退缩到北美,半个地球唱响“夏威夷末代女王”的歌的时候,金融铁骑1997-1998年对“东亚四小虎”的做法,亲手撕碎南考瑞亚行省的画中世界的旧事,也会成为某类巴比伦塔不通天堂的铁证。

能够在1979年前确信苏联必亡于2000前的人,和现在给美朝掐倒计时的人并无不同,不是蒙地震的疯子,就是海量专里的海量专,精计算中的精计算……


user avatar   bu-long-shi-tan-y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苏联亡于1927年,在1953年被人发现死亡,到了1991年死讯才公开。


user avatar   beelzebubb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某些人在拜神,某人一死苏联没有神力庇护直接亡了。


user avatar   nian-shao-wei-qing-k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很简单,你不喜欢谁,就亡于谁。

完全不喜欢苏联的可以说,布尔什维克实亡于十月革命(或十月革命注定苏俄灭亡),理论依据是考茨基的“早产论”。

不喜欢列宁,可以说苏联实亡于1918(驱散立先会议、《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1920(战时gc主义继续实行严重损坏工农利益),还有实亡于1921(极左眼中的新经济政策、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经济)

不喜欢慈父的那就更多啦:苏联实亡于1925年(列宁的路线实际上被终止),实亡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清洗),实亡于1943年(解散共产国际),实亡于1946(苏联红军改名苏联武装力量)

不喜欢玉米秃的,那就1953吧(我秃也就揭了个短,至于么?)

凡此种种,都是想把过错甩锅给一人。不过简单归罪于一人,有利于吃瓜群众发泄情绪。因此这种言论还是有很大受众和市场的。

知乎上这么多关于苏联解体的问题,有多少有新意的问题呢?我看很少。大多数千篇一律。

他们究竟想问什么呢?无非是想问,这事儿究竟应该怪谁,究竟是谁的错,如果谁谁谁怎么样就会怎么样了?

直面问题很简单,但不容易做到。

因为那些不断问的人啊,是不会承认苏联的本来面貌的,只能不断寻找背锅侠,不断寻找他们的“敌人”。


user avatar   si-nei-zheng-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苏联实际亡于1953”,就是个伪说法,这个言论最早出于何处?是何人首创?我没查到过,这是一个十分不科学的言论。

那么,为什么这个言论偏偏设定了1953这个节点?是斯大林去世?斯大林去世苏联就变修了?这本身也是个经不起推敲的荒谬言论,就算按照传统派的反修理论,这个节点设置在1956都比1953合理一些(但也是不科学的)。苏联的“变修”,其实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诚然斯大林为苏联留下来巨大的遗产,打下了超级大国的基础,构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的方法论提供了一个样板,但是这份遗产的弊病部分也是明显的:斯大林的五年计划方法的作用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潜力已经渐渐用尽了。五年计划的手段历史贡献巨大,在国家工业零基础底子薄阶段追赶很合适,1936年,苏联社会劳动生产率便约为世界头号工业国美国的40%,当时,从十月革命后的一穷二白到这一步用了才不到二十年,成绩斐然,导致苏联领导层也很信服这种发展方式。但是当国家经济规模已经很大的时候,生产便应当从量向质上转变了。所以原有的国家集中力量攻关专门项目、国家投资粗放式的快速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了。过了二十年,1950年代初苏联社会劳动生产率还是只有美国40%的比例,那就是有问题了。而且,经过四五计划,苏联虽然快速的医治了战争创伤,使国民经济从战乱中恢复,并且打下了跨入超级大国的基础,但是苏联国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依旧普遍低下。还有,指令性计划体制外加行政指导的习惯,导致了政治挂帅的弊端,企业也好农村也好,领导们为了避免政治上的不正确而影响前途,宁可“混吃等死”也不愿意去冒着风险去创新,这就是苏联经济体制开始逐渐僵化、失去创新活力的开始和原因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1946年乌克兰库尔斯克州率先在集体农庄试行生产组联产承包制,效果不错。于是乌克兰其它州也开始效法,当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成果是明显的。这一经验得到了苏联一些经济学家以及联共中央主管农业的总书记安德烈耶夫的支持,并试图在其它地区推广。但是几年以后,1950年,斯大林等党中央领导老同志们认为这是“动摇社会主义集体农业化的基石”,对其进行批判,安德烈耶夫和库尔斯克州委书记多洛宁被罢官免职,这次农业改革尝试被扼杀,这就是政治挂帅的弊病所在,苏联经济后期无法摆脱粗放发展的本质原因之一,就是政治挂帅的体制下,基层干部搞创新搞成功了不一定有多大回报,但是失败了受处分的概率却极大(产品革新,成功是很不容易的,西方资本企业就是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不断研究失败的沉没成本,毕竟技术革新和管理体制的变革没有不断的尝试和失败哪有那么容易成功?)。所以,当苏联人民前期几十年的革命和创业激情逐渐消退后,苏联科学技术的成就数量也是开始逐渐下降,(有一个“科热伏尼科夫佯谬”,内容是苏联科学界最有作为、最杰出一代科学家的成果、苏联科学技术发展最飞跃时期反而是种种不利条件的斯大林时代的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初的怪现象)而这个体制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一种“惰性”,革新的惰性。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农庄,基层干部只要认真听从上级的指示,努力完成上级安排的指标任务(至于这个指标合不合理是另外一回事),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前途不会受损,也是,官僚主义的习气也就开始渐渐的蔓延开来(我觉得好多在国企里工作的同道们,尤其是工业国企里工作的,都有一种感觉:企业发展的好坏我们个人控制不了,但是,只要你完成了你自己的kpi就可以保证你的工作岗位的稳固,只要满足了自己的kpi,别人的死活和整个生产安排是否合理都不重要,于是国企内部经常内卷的没完没了,把许多精力浪费在无意义的地方)。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了,但是这一切的苗条,实际上在斯大林后期也就开始出现,而苏联国内要求变革的呼声也开始在基层兴起。斯大林本人呢,其实也逐渐认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和他的同志们也开始研究变革的可能性,这个证据最明显的就是苏共十九大。

至今所有抱着善意研究苏联历史的人,都对于斯大林早逝导致十九大的路线没能付诸实现惋惜不已。苏共十九大的主要内容有这么几条:

1、外部:法西斯灭亡后,美帝已经成为新的国际宪兵和侵略者,在全世界到处扶持法西斯政权,绞杀自由民主,已经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最大的敌人,形成了帝国主义战争阵营。同时国际上已经出现了爱好和平的国际阵营,制止美帝国主义阵营的侵略,保卫世界各地的和平和自由就是联共的使命和任务(这应该是两个对抗阵营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官方确认了)。

2、内部: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指标确认,经济工作应当注意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对党的体制进行改革,包括改党名为苏联共产党;用主席团代替政治局,用书记处代替组织局,取消总书记职务,以重新确认集体领导原则;更改党的性质的定义,确认苏共的性质应该是“工人阶级、劳动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中思想一致的共产主义者所组成的自愿的战斗联盟”等。

3、总结暴露并承认之前党工作的问题,这点其实是最重要的。这次大会承认了之前苏联的经济工作中,非生产开支过大,浪费严重,许多企业开工不足,废品率增加。许多部门领导人以权谋私。许多党政领导人官僚作风严重,压制批评,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等等。并在政治报告中批评了这些问题,要求之后要大力整风以求解决等。

可以说,未来几十年苏联最本质的弊病的问题,这次大会中大部分都提出来了,并开始有了试图改革的尝试。可惜不久后斯大林就突然去世,导致这次大会的路线夭折,使苏联失去了一个变革的可能性……为此,还存在一种阴谋论,就是斯大林健健康康的突然脑溢血去世了,是官僚阶层有意之为,比如斯大林病发后故意不及时组织抢救之类……尽管这些没有证据的阴谋论我们不相信,但是观察后来的苏联改革的夭折,我们可以试想,假如斯大林这个强人活着,那些官僚是否还有阳奉阴违欺上瞒下为了保护自己利益故意使改革流产的勇气?最起码勃列日涅夫时期故意把苏共官僚的特权合法化,搞干部终身制的玩法,如果斯大林还活着不知道会不会直接把他们全送进卢比扬卡……当然这些假设也没有什么意义。


但是这些也不能使“苏联实际亡于1953”的说法成立。之后几年,马林科夫虽然很软弱,不堪大位,但是苏联变革的尝试却一直进行着。

先是苏联“改开先锋”贝利亚的改革尝试:和西方缓和试图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发展环境甚至不惜把东德让给西德和平统一,平反冤假错案,试图在经济上放开限制,包括支持包产到户等等……(PS:这也是左人忍不了他批判他的重要原因之一)鲜为人知的是贝利亚才是第一个称呼斯大林是“暴君”,并提议中央委员会了解斯大林残忍、滥用权利、强权、专制的大量事实的(赫鲁晓夫点了个赞)。这比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还早了三年,当时惹的党内高层都受不了,说这人身为斯大林的得力助手居然这么说话简直是个不忠的小人。因此有人认为赫鲁晓夫只不过是沿用贝利亚已经着手开始做的事情而已。贝利亚是最早建议合并两个德国,放弃东德让其和西德合并为一个和平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比戈尔巴乔夫和谢瓦尔德纳泽早了三十多年(这个建议也是导致贝利亚在苏军中人心尽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毕竟红军浴血奋战四年到底是为什么?)。贝利亚还是苏联内部最早主张和“现代修正主义”的南斯拉夫修复关系的人(这条也被党内愤怒的否决了)。贝利亚还建议限制党的权利,国家大事,包括工农业和内外政策问题的决定权应该从中央委员会转移给政府(部长会议)决定(这条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就是赫鲁晓夫,他说列宁和斯大林可没教过应该这么搞)。事实上“克里姆林宫医生案”也是他叫停制止的(结果未来这个锅却扣他脑袋上了)。他还是最早开始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尽管后来肃反的锅还在他脑袋上)。他还提出农业集体化的工作方法,即没收富农生产工具和土地的做法过于冒进,他还提出精简国家安全机关并且改革(尽管他就是这个机关出来的),还建议削减对军工综合体的拨款,认为军备竞赛弊大于利,他还想让各加盟共和国有自己勋章并自主授予本国公民……他实在走的太远了,于是他的改革抱负还没有实施就被同撩们清算了……未来戈秃子不少改革构想,在贝利亚那里都能找到同样相似的东西,这也导致了贝利亚真是少数左右都非常讨厌的人了,当然左右讨厌他的原因截然不同。

之后就是马林科夫、莫洛托夫他们的改革尝试,现在看他们的大体发展思路也不错:他们知道苏联偏向发展重工业造成了发展失衡,开始向轻工业和民用工业发展转型,试图以改善民众物质生活条件优先,不过嘛……

经济问题的本质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路线本身的问题那么简单。缺乏公正的健康的民主机制就会导致一些问题:权斗的问题。马林科夫完全不如赫鲁晓夫擅长玩权斗。本来马林科夫试图解决工业发展失衡的问题没有什么错,赫鲁晓夫就叫嚣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是“违背斯大林的教导”,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发展路线就是背叛,把别人唬的一愣一愣的,只有他赫鲁晓夫才是斯大林最忠实的学生和儿子,他赫鲁晓夫就要替斯大林行道清理门户,干翻马林科夫、莫洛托夫这些违背了斯大林教导的不肖门徒!当赫鲁晓夫成为一把手后,为了固权,又玩了一把变脸,摇身一变成了批判斯大林这个“暴君”的英雄,没有人比赫鲁晓夫更懂批判斯大林(赫鲁晓夫时期,在苏联斯大林著作被全面禁止发行),而其他所有斯大林时代遗留下来的老臣,都是带着污点的,至于之前是借着斯大林这根棍子打击马林科夫的事情就可以翻篇了,不要提。斯大林这根棍子用完了,就可以扔了,顺便把粘在这棒子上的老臣们全废了,玉米大帝就此登上巅峰,开启了赫鲁晓夫版本的改革,当然结果都知道,志大才疏,改的乱七八糟,还不如之前的那几位。


似乎又扯远了,我只是想说,从历史上看,无论如何“苏联实际亡于1953”的提法都是错误的。斯大林时期的方针路线,连斯大林自己都认识到了弊病而要改,所以苏联是不改革不行,问题是怎么改才对。当然赫鲁晓夫那种瞎折腾的改法……也叫改……


最后我想和俄国史的大佬 @扬云飞 商榷下。阁下的答案提到了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对《资本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扬弃,而后来赫鲁晓夫为了否定斯大林又“为了夺权把马列经典捧上神坛,以东正教传教士的方式开始搞共产主义建设……”,虽然您想表达的意思我能理解是什么,但是我不认同你观点的准确性。我认为您没有读过《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原文而只看过内容简介,或者是没有精读,因为,这本书的本质,并非是“重新审视”资本论的某些内容,而是对于经典马恩经济观点的理解分歧讨论而已。此书的主要思想,是讨论传统马恩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空白:“社会主义中是否应该存在商品经济”,以及政治经济学的规律是什么的问题。此书中实际上没讨论资本论的原文,不过倒是对《反杜林论》《哥达纲领批判》等书籍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的一些概念进行了争论。

比如,当时苏共党内一些人和苏联一些马主义经济学家认为,社会主义不应存在商品经济,应该全盘计划,应该消除商品生产。他们引经据典,其中一条是恩格斯说的“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应该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应该消除”(反杜林论)。斯大林认为这些人说的不对,他对恩格斯这个公式重新分析,他认为恩格斯这个公式并不明确,因为它没有指出,究竟是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是只占有一部分生产资料,也就是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还是仅仅一部分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的问题,也就是说恩格斯这个公式理解的歧义很大。斯大林判定,鉴于反杜林论中别处提到了一切资料收归公有,所以这种类型的国家,必须是资本主义发展和生产集中高度发达的国家才具备条件,就反杜林论的写作时间看,当时全世界具备这条件的只有当时的资本只有中心英国,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才能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可能。但大部分国家并不具备这情况(指直接把一切生产资料公有),所以恩格斯的这个定义不明确。还有一点就是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都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的看法,“小生产时时刻刻产生资本主义”,但是斯大林认为这也不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不可以混为一谈,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它比资本主义更古老,它是资本主义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全部……总之社会主义中存在商品经济是合理的。还因为,因为工农业差距客观存在,商品经济是最能让农民接受的和城市经济联系和合作的方法。否则,按照教条主义者的方法,直接消灭商品经济,直接将农业强行合并到全民公有制体系中,这根本就是荒唐的方法论。

这本书的意义,讨论价值规律等问题,也是个社会主义历史遗留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自然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在世的时间又太短。在苏联历史上,早期以布哈林为代表的马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政治经济学消亡论,因为政治经济学本来是研究资本主义才产生的学科,当资本主义消灭,社会主义建设,价值规律也自然终结,政治经济学也就终结了,都有结论了没必要在研究了。这种主观主义思想在三十年代的苏联大行其道,导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当时没能建立起来。四十年代在打仗和重建,也没空研究这个问题。五十年代初重建完成,面临苏联社会经济生活中客观产生的许多新问题,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开始建立(因此斯大林才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际开创者),,关于许多问题不得不重新讨论,关于马恩列著作的经济概念,理解是一回事,实际应用是另一回事。如何理解,并得出什么样的方法论是经济建设理论的首要问题,所以,斯大林提出价值规律、商品经济、三大差别等等都是客观存在的,是无法人为消灭的,因此承认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效。

以上就是我的商榷部分,关于阁下对后来赫鲁晓夫的描述,我部分同意。毕竟这个放猪娃出身的理论水平太一般,但是却很会借力打力。如之前所言,他先是借斯大林的棍子打击马林科夫,然后再把斯大林这根棍子丢掉,给自己树立权威。后来否定斯大林时也的确有这种手段的影子。斯大林时期允许商品经济和自留地、自留畜等个体经济因素存在,但是赫鲁晓夫上来后还真是气壮如牛,真的以为自己可以人为改变价值规律,把这些全取消了,没有人比我赫鲁晓夫更懂经济和农业,结果搞得一团糟,当然这是后话。所以我是部分同意阁下观点而并非全同意。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斯大林在1953年三月初给一位新进的苏共主席团成员打电话,其中的内容是“必须进一步发展理论,没有(新的)理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就会死的,经济建设当中的一些失误我们可以纠正,如果我们搞错了理论,就会毁掉全部事业”。这个电话是斯大林最后一个可以被确认的国务活动,也可以被称为斯大林的政治遗嘱。

那么新的理论指的是什么呢?实际上1951-1952年苏联国内关于新的经济理论问题有过广泛而尖锐的争论,斯大林还刊发了一个册子《苏联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求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资本论里面的部分内容……

斯大林死后,赫秃子为了夺权把马列经典捧上神坛,以东正教传教士的方式开始搞共产主义建设……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利亚,因为贝利亚掌握了苏联生存壮大的密码,在12月18日的那个深夜,在卢比扬卡的地下室里被消灭了。

此后的苏联领导人虚张声势,不过是掩盖自己的麻瓜的真面目,直到某一天掩不下去了为止,破产,当然书记以一种毫无尊严与智慧的方式。

苏联是一场实验,你也可以当做一场灵异事件。任何实验的失败,都与杂质混入有关。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苏联的问题不在于慈父去世以后,玉米晓夫的修正主义。而是这个国家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是打着共产国际的旗号,奴役其他民族的工具。

为什么会发生苏东解体。是因为之前的那些所谓的加盟共和国本来就不是心甘情愿的加入苏联的。而是被慈父的军队用刺刀强迫加入的。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大国沙文主义的地基上,现在俄罗斯只不过是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我们把苏联当成老大哥。可是苏联把我们当成儿子。伊里奇导师也接受国家在远东的权益,慈父一开始不想还我们的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玉米晓夫想在中国修长波电台。老一辈领导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这些东西。


user avatar   zhi-hu-bei-fang-de-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成吉思汗亡于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当然是不是真被咬断命根,很难讲。

关于成吉思汗为何暴毙,有一种说法是:当初,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被俘,献给成吉思汗。西夏王妃是个绝世美女,但同时也是个非常生猛的美女。

据说,性格刚烈、不甘受辱的王妃在陪寑当夜,借行房之机,将他的男根咬了,成吉思汗遂卒。西夏王妃自尽。

还有另一种传说,说是西夏王妃在成吉思汗的酒中下毒,导致成吉思汗毒发身亡。

这两种说法,在外蒙古中,流传久远。

但据《元史》记载,成吉思汗乃病卒:

“(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啥老徒之行宫。”

《元史》语焉不详,令人产生猜测。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众说纷纭,大致还有以下几种说法。

据《元朝秘史》(卷十四):

“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次日,也遂夫人对大王并众官人说:‘皇帝今夜好生发热,您可商量’。”

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国时,在一个叫阿儿不合的地方打猎。他的骑的马,让一匹野马惊了,成吉思汗坠马受伤,当夜发高烧,落下了病根。经医救无效,卒,时年67岁。

时间节点也是发生在征讨西夏期间。

又据出使蒙古的罗马教廷使节约翰·普兰诺·加宾尼记载,成吉思汗可能是被雷击而亡。“在那里却有凶猛的雷击和闪电,致使很多人死亡。”

但是,约翰·普兰诺·加宾尼为葡萄牙人,出使中国的时间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诺森四世派遣而来,此时,距成吉思汗亡已有18年,他这个记载估计也是道听途说,是最不足采信的一个。

又《马可·波罗游记》,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围攻太津,膝部中了毒箭。经救治无效,毒发身亡。

马可·波罗是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1275年到达中国。其时已是元世祖忽必烈当政,他这个说法应当也是道听途说。因为作为一个外国人,不可能掌握朝廷的如此重大的机密。

又据成书于清康熙年间《蒙古源流》记载,说成吉思汗是被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刺杀身亡。西夏王妃在陪寑首夜,用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刺杀了放松警惕的成吉思汗。

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王成衮扎布将此书手抄本进献给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将其译为满、汉两种文本,并题书名《饮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库全书》。

据我推测,成吉思汗亡于西夏王妃之手,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当然是不是咬断命根,那就很难讲。即使是真的,史书也不可能记载。《蒙古源流》记载情节还比较详细。而且,蒙古传说中,成吉思汗也是因西夏王妃而卒。这个西夏王妃,在史书记载中和口耳相传中,都同时出现,都同时指向她与成吉思汗驾崩有关。可见很不正常。

至于成吉思汗是坠马或者中毒箭之说,可信度不高。成吉思汗打猎,场面一定是非常大的。这个时候居然能冲出来一匹野马,惊吓了他,并且从此一病不起,可能性太小了。

至于攻取西夏国,成吉思汗更不可能亲自上阵,导致中了毒箭。




     

相关话题

  中国陆军是否能实现鼎盛时期苏联红军那样的大纵深作战? 
  苏联是民族国家吗? 
  为什么苏联和东德没有拿到德国的精华地带? 
  若俄语自五十年代起成为中国的科研教育语言,会对今日的中国产生什么影响? 
  俄罗斯数学近况如何? 
  赫鲁晓夫有没有扩玉米种植面积?为什么? 
  什么是布尔什维克? 
  斯大林为何要处置叶戈罗夫和布柳赫尔? 
  柏林墙有多牛逼? 
  假如你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你会怎么面对现在的情况?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女子使用“曹操出行”赶飞机,途中路线起分歧发生事故导致误机,平台认为乘客预留时间不够拒赔?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经典的反直觉数学结论?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