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集训队的人都是冬令营优胜者,无论选谁去国家队都不会太差。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冬令营(CMO成绩)确定名单也是可以接受的。
相信名单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为国争光。
PS:第一名严彬玮是CMO首位满分女状元,在罗马尼亚大师杯中成绩排名队内第一世界第三,中国队拿下三金一铜的好成绩。这里转载一下她对CMO试题的解答。https://m.sohu.com/a/363997943_731944
希望这次取得好成绩的女同学能够吸引更多女生学习数学竞赛,因为学得进去的女生真的太少了。
首先恭喜六位队员,希望他们在imo赛场上能够延续中国队的辉煌战绩。
之后,我想谈一谈这个题目刻意导向的性别议题。在各位答主的回答中,已经可以看到对于这样一个现象的多种解读:
严同学第一名打破了女生理科差的刻板印象。
十年内只有一名女生更加证明了女生理科差的刻板印象。
女生和男生在同样训练下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问题并无意义。 …...
以上的解读当然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事实上,我们应该意识到,即便有哪个结论是正确的,也不可能能从十年60个国家队队员的样本里面分析出来。
为什么?因为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差距是一个统计学的实然问题,而不是一个可以多角度看待的应然问题。
从统计学上看,十年60个国家队的样本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不妨假定男女的智力分布是相差不太悬殊的正态分布,那国家队的取样看起来会是这样的——
从模型1上看,尾端的数据对均值和方差几乎没有提供任何信息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在这60人中男女比例如此悬殊。可不可能是因为男女的智力分布实际上也是如此的极端不同呢?就像这样——
如果在h和i两条线段之间随机抽样的话,绿色线上的点确实会显著多于红色线上的点(在我们讨论的问题里面,就是男生的比例显著多于女生)。可是模型2里,绿色线的均值可是显著低于红色线的均值——尾端分布较多的,可能均值反而更小。 模型2说明即使一个人认为男生女生在数学竞赛领域的参赛和培训机会都是均等的(在现实中这个假设完全不成立),那他也不能得到男生的数学能力更强这种结论,毕竟男生的平均数学能力也完全有可能是显著落后的。
事实上,鉴于男女数学能力的差距早有研究,二者的差距更接近于模型1,所以男女生之间59:1的比例,更可能来自于所谓的selection bias(选择性偏差溯源)。 正如前面模型2的结论中提到的,男女生进入数学竞赛领域和获得发展的机会其实并不均等——这种不均等有多种可能的来源:
在加之数学竞赛的群体是一个很小的群体,种种与能力无关的倾向的叠加很可能产生lollapalooza效应。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从最最开始,去上小学奥数课的女生就已经显著少于男生了,到初中/高中选拔数学竞赛班时,40:1甚至40:0的男女比例都相当常见。鉴于样本的选择上已经出现了如此大的偏移,出现这样的悬殊差距就完全可以理解了。当然,当通过统计学手段去除这些效应后,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尾端分布究竟如何,就超出了这篇文章的讨论范围了。
总而言之,国家队的男女比例问题很有可能不像大多数人的直觉那样,体现了所谓的“男女生数学水平的差距“,事实上,它更可能体现的是男女生在进入数学竞赛领域和在数学竞赛领域发展中的机会不同。由此观之,与其利用其他人的卓绝表现为自己的性别贴金,这些问题:
才应该是关心数学竞赛,关心男女平权的人应该讨论的问题。
只希望20年后,这6位还能都是中国籍吧。
只希望20年后,这届各国选手中,很多人能为或得中国的技术签证而绞尽脑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