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虞允文传记载采石矶大战,有一句:“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
这句话的意思是虞允文激励时俊,你的胆略闻名四方,怎么躲在阵后,跟个小儿女子一般。
而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袁腾飞老湿这么解释这句话:【虞允文向时俊承诺:‘这仗要是打赢了,你就是我儿子。’咦!你是我儿子,这不骂人的话吗?怎么还能拿来做鼓励呢?因为宋朝的武将地位特别低,虽然虞允文也就是个中书舍人,品级不高,但好歹是个文官,他愿意收时俊这个武将做儿子,是一种荣幸。】
WTF!!
初中的时候学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其中有一句“臣本布衣”,我一同学把它翻译成了:
“我本是布依族...”
评论区有毒。。。
“到了东汉,政府有个规定,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发言、辩论、写文章,都不能超出他老师告诉他的范围,这叫做“师承”。如果超出师承,不但学说不能成立,而且还违犯法条。这样下来之后,把中国知识分子的想像力和思考力,全都扼杀、僵化,就像用塑料口袋往大脑上一套,滴水不进。”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看到这段吓我一大跳,“师承”是这个意思?师承出自 《后汉书·儒林传序》:“ 东京学者猥众,难以详载,今但录其能通经名家者,以为《儒林篇》。其自有列传者,则不兼书。【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原文是指洛阳学者众多,难以一一记载,现在仅录取其中精通经籍的有名气的人,写就《儒林篇》。如果其中有的人已经记载在列传里了,就不再录入《儒林篇》。【假如是师生关系。需要题名佐证的,也有记载。】
柏杨竟然说成,【每一个知识分子的发言、辩论、写文章,都不能超出他老师告诉他的范围。】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理解的。至于后面那段更是无稽之谈。
高中时候语文课学李白的《蜀道难》,开头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
老师点名同学轮流翻译全诗,就是点到哪个,哪个就翻译一句。
第一个点到的正是坐我旁边的一哥们,这哥们学习一般,但人有点歪才,而且性格有些二,有时候还没皮没脸的,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老师第一个就会点到他,站起来后稍微有点懵逼,略略沉吟一番,把课本往桌上一拍,昂首挺胸,朗声道:
“我艹!真高啊!”
"太上,不知有之"
"太上",被翻译成太上老君,或者被翻译成"最好的管理者",或是"统治者"。
全句被翻译成"人民不知道有统治者的存在。"
这种翻译居然到处都是。
更有愚昧的,觉得这样说不通,于是自作聪明改成:"太上,下知有之"。
贫道吐槽都能吐出血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吃马的人不知道它是千里马就把它吃了。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的还是没爽,男的只好又再来一次。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以忍啊,这谁不能忍?
还记得《促织》里一句话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正确翻译应该是:同乡有一个叫成名的人,以参加科举考试作为职业,很久都没有考取。
高中有一牛人:邑国有一个出名的人,以训练小孩子出售作为职业,很久都没有卖出去。
另有一群学渣:同乡有一个叫成名的人,以操童子作为职业,很久都没有成功。
当年高考复习,我的语文老师在班里可是大声读出了:秦州刺史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原来我他妈天生自带400范围内友方开心的buff光环…
……心疼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