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国家要建城市群,而不是去大城市化,让小城市发展起来?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因为不平等能够产生效率。


个人不学无术看了一堆杂书得出的印象,姑妄说之姑妄听之。

不平等能够产生效率,越是不平等就越能产生更大的效率,就像自然界里的温差冷寂一样。

粗暴地观察各个后发剧本,似乎都存在这个人为的不平等操作:通过不平等地规划资源,将某些核心地区的效率拉高,进而形成面对外界的竞争优势。

不管是德国的鲁尔区、老毛子的莫斯科工厂集群还是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其实包括我们画了个圈,都是在严重不平等地将资源集中在某些核心点。

现在回头看,知道是国家投资行为,是有前瞻性的。但别忘了,这些投资原本应该是给到全体国民的,特别是对当年的老毛子和日本,他们那时候可不富。

八幡制铁所花了带清马关条约赔款的1920万日元,要知道马关条约带清的两亿两白银,折当时日元也就3.9亿元。和之前日俄战争的结果一样,日本没有把抢来的钱拿去改善多少国民生活,甚至也没怎么提升老兵待遇,基本都进了国家投资。


很多“大城”派的理论内核——在我看来——就是这个。“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核心区域”,翻译翻译,就是继续不平等地分配资源。

这些资源既有最直观的钱,例如产业项目投资;也有不那么直观但影响同样巨大的政策,例如某些市场准入的放开。

这两年面对外资开放部分金融市场,可不是每个省份每个城市都能开的。外资在政策引导下进入特定城市,足以形成强烈的不平等政策优势。

而这个逻辑,我能认可其中一定的合理性。


最大的合理性,就是我们的竞争力还不够,所以只能暂时牺牲一部分的内部平等,来换取整体面对外部的竞争优势。

这个竞争力不仅仅是生产效率,也包括军事及科技力量所支撑的各种定价权。能源呀原材料呀币值呀,都听过很多了。

在不掌握大量交易的定价权的前提下,你只能用效率来换取参与交易的资格和交易规模,进而用交易规模来挤压出一部分定价权。

我们就是在这么做的。只不过麻烦在于,我们有14亿人,不是一两个产业门类完成交易规模的垄断后就可以开始抬高定价,不够。对内部,这点垄断红利还不够分;对外面,面对美帝的军事及科技优势,你还不能保证抬高定价后不发生产业转移。

所以只能追求近乎全门类的垄断,而且最好是数据层面的垄断,直接垄断全链条的生产。但这等于直接冲击美帝的科技与金融霸权(以中国制造2025为起点),自然遭到最直接的科技战与贸易战压制。

在完成军事与科技的竞争力的超车之前,必然存在长期的不平等,因为这是效率所需,这也是大城派的基本合理性。


但,普通人谁都知道这种过度集中(约等于不平等)的后果。从老毛子的民意党(黄金神威好康!)到昭和维新之歌,都是这种不平等的反噬。

作为一家公司,你长期剥夺小股东的分红,拿去发给部分大股东,并表示“大股东直接参与公司运营,等业绩好了你们也有的分”,小股东总是会在一个时间点上炸毛的。

小股东毕竟人数占优嘛。

这就回到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老话上。我们其实这几年在底线平等上是花了很大力气的,这也是全球历史里的开天辟地,这块我觉得倒没有舆论表达得那么愤懑。

只是底线平等对于中间层的感观非常轻微,甚至他们是属于停滞的一方。而中间层其实在舆论上最为活跃(普遍受教育程度较高且相对有闲一丢丢),因此情绪表达比较强烈。


总地来说,局面是比较复杂滴,体量摆在这,各地情况都不一样。

例如题目里说的“去大城市化”,妥妥不会发生,未来至少十年内只会加强;

但是也没有不让小城市发展。实际上大城周围的小城,未来十年应该是新一轮黄金增长,因为他们要承担大城的功能配置,要承接大量大城的产业转移。

所以真正的不平等,其实是体现在区域上的,也就是没有大城在身边的那些小城们,他们会陷入一个长期的衰退里。

我一直梦想有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内陆投资,但现在看来,路线选了这条折中线。至于结果是全面倾倒东南,还是拉起中部稳住北方(某些学者提的“长江防线”),最大的考验,其实不在大城和大城周围的小城,反而在次一级大城和大量小城的管理者身上。

就是拼社会治理的能力,拼运营。

有些管理者一调任,地方民间一片挽留声。这不是说老百姓有封建思想,而是说这些管理者及其团队有着更高效的运营思路。

在折中线已经确定的当下,地产及工程红利必须与产业紧密衔接,很难再单刷GDP数字。这时候谁能运营,谁就决定了一方兴败,在总体不平等里争取出当地的平等。

不好也不坏。

至于个体,方针确定后只能顺应历史的进程。没事,深圳边上有惠州,杭州边上有湖州。男儿立志出乡关,买不到房誓不还,青山处处埋忠骨,此地房价一万三。


user avatar   volunteertrav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城市化表面上是所谓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成本,本质上也是为资本服务,为富人服务。

小城市的资源会随着大城市化慢慢被吸干,富人的财富,人才都会向大城市集中。

炒房被合理化,高利润和低风险成本更是让各种资本趋之如骛。

很多地铁还没有修建起来,周围的房价已经翻了一倍了,最后还是刚需家庭去接盘,

富人是不会去挤地铁的,但是他们最喜欢政府修地铁,因为这些基建可以让他们的财富不断增值,

他们根本不需要分担基建债务,只有老实的普通接盘侠用一纸几十年高利息房贷合同承担了所有成本,而且大部分人只能买远郊的房子,每天往返地铁的时间随着城市不断扩张越来越久,

通勤时间越来越长,普通人上班往往需要站在地铁上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到目的地。

简单野蛮的大城市化其实就是现代圈地运动,把资源集中起来,把人赶进大城市,

随着城市不断扩大,房价越来也高,财富资源越来越集中,

小城市开始资源枯竭,小城市的教育,行政效率,腐败程度也变得比大城市更糟糕

年轻人被迫迁入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的大城市,

但是大城市的优点是让人力成本不断降低,普通白领内卷,资本和富人得利,

更多普通刚需分担政府土地财政转移后的债务,

来让已经变现财富的既得利益阶层过上更舒服的生活。


user avatar   la-la-la-la-74-1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下剑,我无法保护你;拿起剑,我无法拥抱你。

这就是今天很多大城市年轻人面对生育的困局。

放下工作,我无法养活家庭;投入工作,我无法兼顾婚恋。

今天我就来试着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帮助,不是完美解决方案,但是相对比较实在,不美味,但是保障你可以吃饱。

壹:破除韭菜思维

选择城市很重要,学会发掘 性价比 洼地。

不要看见什么 北上广深杭 等等大城市,你觉得很繁华,就开始把目标定留在大城市了。

我这么说吧:“大城市的水很深,生活质量都是虚的,大部分普通人都把握不住。”

我说句雷人的话,你可以听听:

“我认为深圳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不如鹤岗人。”

如果你是一个小城市出生,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你可能觉得,这就是扯淡。

但是当你在深圳这些一线城市,生活一段时间就懂了。是的,这里赚w的机会很多,工作的机会更多,就是没有什么烟火气、生活的感觉。

或者说在深圳也可以有生活的感觉,但是需要很多很多w,你付不起。

实际上,如果是小城市出生,在大城市工作久了的朋友,应该对我说的这点是深有体会的,大城市的节奏太快了,简直是让人“绝育”的节奏。

你年轻时候可以奋斗、可以996、甚至007,但是你35岁以后呢?所以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去大城市打拼是对的,但是究竟要不要把留在大城市作为你的人生目标,我建议你先算个账,看看自己兜里的w。

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迷茫?

甚至出了好几个这样的新闻,因为房价太高,想上车心切,结果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这个新闻的内容就是:一个很能吃苦耐劳的女孩,开过店,干过微商,非常努力的工作,本来已经有了上百万存款,但是杭州房价太贵,她还是上车吃力,就开始卖淫了,结果就进去了。

之前类似的新闻我也看见过。

但是你真仔细琢磨一下这个新闻,如果这位女士静下心来,把心态“明月止水”平静以后,很容易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非要在大城市买房?让那些炒房客把盘砸手里不好吗?

百万存款很多了,但是上车成为杭州中产阶级肯定不够。

在杭州买房的钱,你去中小城市买个宽敞的房子,还能有钱装修好,绝对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去农村买的话,那你别墅也就住上了,钱还花不完。

所以说你真仔细想想看的话,这个女孩悲剧是因为杭州房价贵吗?

就是说,杭州房价究竟高不高是一回事,这个女孩的悲剧根源又是一回事。

这个女孩做过互联网微商,也有开店的经验,在杭州打工多年也有不少积蓄,完全是可以去鹤岗买房。

因为她有网络工作赚钱的经验,换句话说,“地理位置”不影响她赚外地的钱,同时在鹤岗本地,她自己通过开店经验,再搞一个小店的话。

你想想看,她得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妥妥的富裕中产阶级。

不想去鹤岗也行,杭州周围辐射的小县市一个道理。杭州 买不起 湖州 买,湖州 买不起湖州 周围村 里买。

肯定有人会说了,你这是什么鬼话!我赚钱是为了阶级跃升的,又不是为了回去成为村民的!你太坏了。

所以我认为很多人三观有问题,这是你们活的不快乐的根源。

人活着,为什么要阶层跃升?因为大家都觉得阶层跃升以后,会过的很舒服。换句话说,你阶层跃升:难道不应该是看自己的生活质量吗?

什么,没面子?面子值几个钱?我就替潘叔就问你,面子能值几个钱!

在深圳做白领,看起来光鲜,实则没有个人生活,这叫风光跃升?

在湖州农村别墅住着,天天个人生活情趣丰富,爱好时间充沛,这叫阶层跌落?

如果你真这么想,你就是个韭菜!资本为了让你上当,打造了一个标准的成功人士行为、生活方式。但是你却没有仔细思考过,这个行为、生活方式,究竟过的爽不爽?是不是消费主义陷阱?

那美国有钱人都住郊区,穷人才住市中心,你又怎么说?!

我就准备以后老了,找个村住着的,韭菜继续呆在深圳做梦吧!反正你们再怎么抱怨,只要目标是留在深圳,房价再高,你也得含泪接着。

抱歉,我说的太直白了!

但是都是肺腑之言啊,深圳我也去玩过一段时间,但是终究还是不喜欢,大城市的话,相比深圳,我更喜欢成都、昆明、曹县之类的城市,为什么?宜居啊!都懂都懂。

所以说,很多年轻人的迷茫悲剧就在于,他对自己过于缺乏规划,或者规划过于不切实际。

比如假设小城市出生的小A,他年轻的时候,就坚持留在北上广深,以为自己是下一个马云。

结果人快中年以后,天天还在被996毒打,再一看老家同学的朋友圈,人家隔三差五带着娃去聚餐嗨皮,他工资可能确实没有大城市的你高,但是生活比你丰富多了。

小A想回去,又拉不下面子,同时因为在大城市待久了,人脉关系都在这里,沉没成本太大,鸡肋啊鸡肋。

最终只能在周末黯然落泪,甚至开始准备躺平,动不动就在微博、豆瓣上骂天骂地,说什么不婚不育一生平安来麻痹自己。

贰:逆转未来

现在我发动灭霸的时间原石,我让时间倒流,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改变小A的韭菜命运。

我转:时间开始倒流!

首先,小A的第一个选择是对的,年轻时候去大城市积累经验没错,因为很多先进的工作经验,都是集中在大城市,年轻时候积累,有助于自己以后发展。

其次,当小A在大城市积累工作经验的时候,他就要想清楚自己应该怎么选择城市,大城市买房上车太吃力,更别提以后上学、就医一系列开销,大城市贵的可不止是房价而已,所以留下来的成本太高了。

怎么办?消费降级就好了。

选择卫星城市是最好的出路,就是一个大城市周围的那些小县市,房价低、上学、就医成本开销都不大,节奏也慢,适合生活。

同时,因为是卫星城市,所以以后你的孩子去大城市发展也方便,毕竟就在旁边。退可守,进可攻,攻防一体化。

比如说武汉吧,其实现在高铁越来越发达,你就年轻时候在武汉工作,积累经验以后去周围什么:天门、黄冈买房子,告诉你生活质量是杠杠的,比强行在武汉上车的生产质量高多了,反过来回去武汉也方便,这是弹性。

所以说,当小A在北上广深这种地方积累经验的时候,小A就应该留意周围卫星城市的市场情况了,因为你最终的目标并不是留在大城市成为韭菜大军的一员,而是带着大城市的先进工作经验、商业模式,去周围中小城市发展。

其实你纵观各个产业,都是这个趋势,最开始是从外国引进、或者从国内一线城市开始发明这种玩法,然后逐步由一线城市铺开至中小城市,甚至很多时候,小城市竞争还没有大城市激烈。

很多人去大城市工作的悲剧就在于,他既上不了大城市的车,又不能把大城市的工作经验 转化 成为对中小城市降维打击的优势。

不要以为我说的是什么很虚无缥缈的,就举个例子,最近最火的曹县帝国吧。

山东菏泽曹县,就是一个县,但是曹县早就成为一个商业帝国了,垄断了全日本的棺材市场、全国百分之30的汉服市场,曹县帝国当之无愧。

但是曹县服装产业有什么问题?

那就是曹县汉服都是山寨汉服为主,换句话说,曹县汉服模式是类似拼多多崛起的方式起来的。

传统那些精美的汉服,价格偏贵,于是本来是做寿衣的曹县,就转行做了山寨汉服,低成本迅速占领了市场。

长远来看,目前曹县汉服市场占有率是已经有了,但是口碑不高,所以逐步产业升级是必然。

如果你是一个有“曹县护照”的同学,你可以年轻的时候,在北上广深这些服装产业发达的地方积累设计经验。

然后带着大城市先进成熟的服装设计经验,引进曹县,你的技术加上曹县帝国的商业版图服务,你在曹县奔小康,甚至成为富裕阶层,完全是可能的,前途非常光明。

但是如果你坚持留在北上广深呢?对不起,你就是做到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就这样,因为这里人才多,你的价值无法放大,缺你一个不缺。

曹县搞山寨汉服的那些老乡已经赚了,其实就和拼多多崛起没什么区别,最近还上热搜了。

不过这种商业模式很脆弱,你稍微看看曹县汉服,就懂了,低成本量大,搞不好以后其他落后乡镇会抄袭曹县模式,比如来个什么宿迁汉服之类的。

所以曹县汉服产业升级是刚需,但是曹县为什么目前还没有迅速的产业升级?本质就是缺乏服装设计人才,汉服本质就是古代服装工艺,曹县大叔大妈们玩不转,但是那些高学历服装设计人才在哪呢?正在大城市996呢,在愁眉苦脸买不起房呢。

我只是用曹县汉服举例而已,告诉你,要注意一线城市周围卫星城市的产业情况,当地是什么产业情况,缺乏什么样的人才,然后你去大城市积累经验以后在去当地,就可以把这个 先进工作经验 的 降维打击 给打出来。

叁:步子不要迈太大,容易扯蛋

师爷说的好:步子不要迈太大,容易扯着蛋。

其实很多人完全误解了中国,中国太大了,几乎等于一个世界。

如果一个北非的摩洛哥人,因为无法留在美国曼哈顿而苦恼,甚至为了留在曼哈顿开始搞偏门,最后落网了,请问你怎么看这个北非人?

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在英国,他整个国家就是我们一个省的体量。

但是会发生在中国,如果你是甘肃小村庄的朋友,你去 深圳 和 北非人 去 美国曼哈顿 的跨越程度,其实是不相上下的。

对北非的摩洛哥人比较靠谱的思考是:

如何在北非当地成为富裕的中产阶级,或者去琢磨怎么从摩洛哥小村庄 跃升到 首都拉巴特,而不是琢磨怎么留住曼哈顿,你在美国曼哈顿有当地的亲戚朋友?根基都没有,自然是举步维艰。

曼哈顿不相信眼泪,深圳对小城市的人,亦是如此。

中国各省经济 对应 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参考图)

其实这就是一个性价比问题,当你开始消费降级以后,你会感觉反而是消费升级了,我算个账你就懂了:

1、国外的设备很好,你就只能买一台,然后其他的周转资金全部没有了。

2、国产的设备质量一般,但是价格很便宜,整个生产链你都可以搞定,还能有剩余周转资金。

请问你怎么选择?

这就是:你选择强行上车买个毛坯,还是去农村弄个别墅?

其实个人发展就和婚姻一样。

我们是应该先想好最差的情况,而不是对 彼此 进行无限美好的幻想。

先把应对下限的准备做好,再去一步步向上走。

先谈清楚缺点,以后任何进步都是优点;先端着呈现最美好的一面,后面就只剩缺点了。

如果是青铜,就先想办法升级成为白银,而不是直接想跳级做王者,甚至尴尬的卡在中间,不上不下,最后成了个哑礼花,连绽放的机会都没有。

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放下工作,我无法养活家庭;投入工作,我无法兼顾婚恋。

这个问题的根本性矛盾是什么?就是有些人不接受。

有些人思维就是:你们大城市房价没有资格这样居高临下的对我们,我们不接受!

我说这种人就是杠精,我说国家肯定是会处理高房价问题的,但有句话说得好:错的是世界,受伤的是你自己。

这句话怎么说?就是很多人指望:现在大城市房价直接变成自己心目中的价格,可能吗?有可能,就是需要时间,可能等问题解决了,你的人生差不多也就过期了。

懂不懂?在一个大的时代矛盾下,你需要的不是傻傻的拿自己的青春去赌气,有些韭菜思维就是:

我就不婚不育赌气,看看能不能气死房价!

放心,就算房价跌了,也不是韭菜不婚不育的胜利,而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不婚不育的韭菜,只会得到工作一辈子的“福报”,毕竟韩国、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当年没有生孩子的人,到了70岁还在便利店打工。

多年以后,房价降了,那些赌气的人,人生也在赌气中耗干了,这辈子既没有结婚,也没有成为中产阶级,还是在大城市打工,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房价确实降了。

你赢了,只是美好的人生没了,这有意义吗?

人生不是赌气,人生不是发泄,人生是什么?说出来你可能会泄气。

人生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只是我们都希望,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底线定在一个自己舒服的位置。

国家会调控产业结构来调整房价问题的,但是人的青春就这么长,很多人等不起。

我说的不是最优解,但 是可以实现的次优解。

深圳买不起广州买。

广州买不起武汉买。

以此类推:降,直到降到你买得起为止。

不要学有些韭菜去和时代赌气,赌气到最后,就是那句话:

错的是世界,受伤的是你自己。

作者:每日怡见(sxjjzj77)


user avatar   moobot_cn_rob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甲医院1400家,平均100万人1家,

所以,如果一个城市规模算上郊区人口少于100万,基本上就慢慢衰退了。

中国地级市共339个,其中100万人口的以上的,共303个,其中第301名鹤岗,只有105万人口。


由于大城市平均30万人就能拥有一家三甲医院,则对于小型城市而言,三甲医院的起点门槛要到150万到200万之间了。

200万人口的地级市共250个,也就说:这250个城市的地级市是可以保障的。


千万人口城市16座,从人口角度来说,是妥妥的一线二线。


我只讲医院,只讲三甲医院,其他的因素,参考其他答案。


按面积规划的城市,是农业思维,更大的面积意味着更大的产值;

按人口规划的城市,是商业思维,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大的创造力;

当土地资源已经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的时候,城市的最佳状态,就是最合理的人口集中度。


对于地铁建设,水电气,都更好处理。

医院,由于其服务业属性,无限需求等特征,成为决定人口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特别是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医院成为所有外部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

距离三甲医院车程小于黄金半小时,黄金两小时救援时间的区域,才是应该选择的区域。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政治不正确的看法,因为财富分配是要服从于权力的,财富的地区格局也是权力分布的体现,这点对于后发工业化国家来说尤为明显。

像德国那种城市分布,是因为德国在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权力是分散的,并非统一的国家。

而中国是统一的后发工业国,统一之前几乎是一穷二白。

看其他有一定规模的后发工业国(前苏联、意大利、日本、韩国这种),都是个别大城市是绝对经济和权力中心的。

“规模效应”,是服从于权力和资本的规模效应,而不是服从于所有居民利益的“规模效应”。不然为什么春运往往是大江南北的人口大迁移?

难道出生在小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就不想在家门口就有现代化的大工业和服务业工作岗位吗?就不想在家门口不远的地方,就能感受Top10级别名校的教育资源和各种博物馆、文体活动吗?就不想享受大城市的医疗资源和福利待遇吗?

还是说,大城市的普通居民就愿意承受人满为患,道路拥堵,空气质量下滑,就业机会被外地人才分流,房价不断被外地资本抬高吗?

河北相对于京津,区位优势差距就那么大吗?广东的其他地区,和珠三角的区位优势,差距就那么大吗?

地理上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是可以随着权力的定义和需要,不断切换“视角”的(像三线建设)。

而后发工业国,因为权力集中的需要,大多只能本土“殖民”,即,以几个大城市为绝对核心进行布局发展。

而相对先发的工业国,则财富和城市的布局相对平均一些。而像英法那样的先发国家之所以看起来也是“一城独大”,是因为其本土规模很小,且当时其本土就是整个殖民帝国的权力中心,导致资源进一步集中于伦敦、巴黎这样的大城市。

规模上更具参考性的美国,因为权力的相对分散,虽然大城市也是财富中心,但除了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两个(纽约和洛杉矶),剩下的其他大城市,还是能实现相对“均衡”的布局。

一国的产业和大城市布局,会更倾向于服从一国的权力布局,而世界整体的产业布局,最终是要达成自然环境和世界权力布局的协调的。

就是这种感觉吧。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会这么想,是因为你根本没有理解什么叫做城市群。以你最喜欢的德国和西班牙为例,德国8,000万人在慕尼黑城市群聚集了差不多一千多万人。西班牙也差不多,大部分人口都聚集在马德里城市群和加泰罗尼亚地区。你举的例子恰好是城市群的典型案例。

所谓城市群战略不是要发展大城市,而是以大城市和为核心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也就是一个大城市和周边卫星城市一起发展,形成城市集群。比如上海发展了,苏州,无锡,常州,杭州等周边城市一同发展,以高速公路和高铁城铁为连接,形成以上海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城市集群。这才是城市群的含义。

为什么不去发展小城市理由很简单。

第一人口的流向是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的,小城市没有足够产业基础,支撑人口流入,靠政策强行发展是浪费资源,没有效果。

第二,资源使用上更加集约。大城市该发展工业该发展经济就发展经济,农村该种地就种地。资源使用上有规模效应,否则你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势必广大的中小城镇又要兴起一波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是具有重复性的。但没有办法,如果你要发展小城市,有些设施你不建又不行。势必会发生破坏环境及占耕地的现象。但在城市集群状态下,现代化经济靠大城市小城镇,农村发展集约化的农业。更有利于保护资源。

在今年两会之前,我们的口号往往在提城镇化,但是今年我们开始改为城市化,不再提城镇化了。也就是城镇化的使命,我们已经基本完成。未来并不会进一步将城镇建设成为更大的城市。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试过了,没成功。以前把上海的厂,大量内迁。连同工程师、工人,一起迁到内地。这个做法,对上海人比较残酷。但是很聪明:都是原班人马,等于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契约都搬过去了。这个经济细胞,还能产生啥变数呢。但是,等这些迁过去的上海人退休以后,这些厂,就跟当地其它的厂,就没啥两样了。

所以现在的做法是,把两个民国就发达的城市,当中的农田铲平,变成市区,然后把其它地方的人迁过来,加入这个神秘的,不知道如何复制的契约当中。这个就是城市群。但是有一件事情做坏了,就是心太急。当输入人口的速度过快,数量过大时,当地的契约已经无力改变新进入的人口了。而这些新移民,却正在改变当地的契约。等契约崩坏了以后,整个城市群也就衰亡了。

我也很欣赏德国的城市规模相对平均。有人(包括中德两国的经济学家)说德国鼓励在农村就地兴镇。但我们这里也鼓励过乡镇企业啊。其实,德国的优势在联邦制,比美国还真的联邦制。吃大锅饭更难一点,自强自立就更多一点。

====

评论里有几位说得很有启发:就是用持续的高工资把人吸引回内陆。并且有人指出其弊端,高薪会被关系户拿走。如何根本上使得一个措施有效,就不方便讨论下去了。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系统与系统之间能力的差别。单人比智商,多人比组织能力,再上一层则是更复杂的综合因素的协调管理能力。

所以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差异往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能够更好的利用已经调教好的管理系统,进行更低成本的复制。

上面是社会管理机制的成本集约化。

其他方面的集约化,有很多的商业案例阐述。

==========

因为日本给出了实验答案。幻想一线二线三四五线并列发展,最终会被打脸。

现代工业信息化社会,只有大城市群,才可能拔高文化与经济的高度,抗产业风险的能力越强。

更何况中国存在自然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的状态,围绕着优势文化、地理资源为核心的城市群,是目前文明条件下的最优解。


user avatar   zhu-shi-fu-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明明那么多城市房价开始涨了,还是有人相信房价会一直跌? 
  中国人口主体会改变吗? 
  假如现在房子价值持续降低,该如何利用这个大赚一笔? 
  如果你的弟弟/妹妹即将步入大学学习城乡规划学,你会叮嘱 ta 什么? 
  重庆已经很发达了,为啥还让山东省帮扶重庆? 
  如果全国房价下跌50%,那下跌的钱去哪里了? 
  如何看待成都桂花巷内桂花树大量被砍,施工单位被罚款 50 万元,多方被追责? 
  房价低对地方城市有什么坏处? 
  如何看待我国出生率持续下降,去年至少9省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蕴含了哪些原因和现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取消红绿灯读秒后,事故率降低了吗? 

前一个讨论
你如何看待俄罗斯宣布将逐步脱离以美国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腾讯公关总监张军称「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们正在睡觉」?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