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百度将血友病吧归还给原吧主?是一次网民的胜利吗? 第1页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去年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办了个科幻活动,我应邀去讲了半小时,主题是《科幻时代已经到来,需要我们去发现》。在演讲中,我说到刚刚去北京开会,一个副部级官员在台上高举自己的智能手机:

你们觉得这是什么?


底下众人有答手机的,有答电话的,有答娱乐工具的,都被一一否定。最后这位50后的领导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有史以来和人类结合最紧密的机器!是人体的新增器官!

然后他具体解释这个观点,说自古以来,人类造的其他工具大多是四肢或五官的延伸;后来有了承担一部分脑力工作的计算机,但不能随身携带。直到有了能上网智能手机,我们随时都可以用这个“外接器官”去获取信息,辅助思考,而且24小时手机不离身,等于新增了一个信息倍增的器官。所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领导并不是要讲什么科幻故事,实际上那天他接下来谈的是网络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但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这是21世纪科技进步给我的最大触动。我平日里也想过廉价移动网络对思维的辅助作用,但看到眼看要退休的老人也开始把大脑接入互联网,我真的感到现实已经超出了我童年读过的科幻小说——在阿西莫夫的《基地》中,银河帝国级的文明也得靠查阅微缩胶片来辅助科研。当年憧憬的那个科幻时代,现在真的已经到了。

具体来说,我在知乎的第一个回答就谈了这个问题:

读书突破一万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 马前卒的回答

我读大学的时候,大概是1999年或者2000年左右,有一次复旦的葛剑雄教授到同济开讲座,内容我都忘了,只记得最后他说起谭其骧教他怎么读书。说谭其骧要求他们背许多历史年表,许多历史典籍,要求背的一字不差,理由是研究不能浪费时间。虽然这些基本的知识都摆在图书馆里,但是你搞研究需要在头脑里把相关的信息排列组合,希望找到新的逻辑关系。每次验证你的设想都要到图书馆里爬书架的话,效率太低了。所以年轻时要花点时间死记硬背,年纪大了搞研究会把这些时间省回来。


不过呢,葛剑雄当时还说。谭其骧肯定没有预计到后来电脑的发展,可以把所有的历史工具书,所有的经典史料都放到计算机里,随便检索,根本不用跑图书馆也不用爬书架翻目录。可以省去死记硬背的许多功夫。


当时葛教授举的例子好像是24史的光盘版,他还只会用单机的搜索功能。那时候上网还是昂贵的奢侈品,复旦和同济之间有几十家大型网吧,但能上网的电脑加起来也就是几百台,其他几千台的网吧机器统统只能用来打单机游戏。在郊区的公交车上谁要是掏出一个手机打电话,全车的人都会盯着你看。


那时候葛剑雄教授也不知道什么是搜索引擎,Google公司刚刚成立。那时候你要是送Google公司几台服务器,你现在每月的分红就能给整个华东师大发工资。现在15年过去了,在座应该所有人都拿着一台智能手机,随时都能上网搜索吧?这就是时代的变迁。


人手一个智能机,这相当于每个人都随身带了一个数据库,一个比我们大脑大不知道多少倍的数据库。你不用坐在电脑前才能查东西,你要是外出跑步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创意,你立刻就能掏出手机上网,查一查这个创意是不是已经有人先想到了,验证一下所需要的条件是不是靠谱,不靠谱你继续跑步,去发明下一个创意,靠谱的话你就可以回家继续研究。这比葛剑雄搜索光盘又上一个层次了。


这就是交互性阅读给研究带来的便利。我们和上一代人,上两代人比起来,拥有更强大的随身数据库,可以省下更多的死记硬背功夫。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建立学术模型,发明新的创意。不过呢,不死记硬背不等于不读书。你可以不把书本背下来,但至少你要知道这本书大概是谈什么的,谈到什么深度。需要的时候才能去搜素。否则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再好的数据库也用不上。


所以说,葛剑雄教授讲的这个事情,和我开头谈的诸葛亮读书模式是一回事。我总结下来就是标题的七个字: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符合历史趋势的读书模式。是信息革命时代人类迟早要走的一条路。各位如果能早走一步,肯定能比别人多占一点优势。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听我啰嗦了好几个小时。我不指望大家能把我讲座的内容都记住。就像我刚才说的,葛剑雄先生十几年前的讲座内容我都忘光了,就记得最后一个小段子,甚至段子本身也不是葛教授的原话了。不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各位也会把这个讲座忘掉,把我也忘掉,这都不要紧。因为今天我花了好几个小时,实际上就说了一件事,就是信息时代读书要多,要学会泛读。大家只要记住我这个讲座的标题《好读书,不求甚解》,我这几个小时就不白讲。

这第一个答案也表明了我使用知乎的方式——回答基本靠搜。除了土木工程方面和少数亲身见闻外,我大多数回答都要靠搜索引擎写出来。甚至许多问题我根本不知道答案,只是比答主和其他用户多了几分好奇心和搜索的耐心,就做出了质量不错的解答。随便举几个例子:

小时候看到的火烧云为啥特别少见了? - 马前卒的回答
如何看待2015年11月20日驻外公司派出机构马里遭袭事件? - 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看上去出现的很晚的事物实际上早就存在? - 马前卒的回答
我怎么在高铁站上看到了橙色的高铁? - 马前卒的回答
羊没有被人工饲养前,毛怎么剪掉的? - 马前卒的回答
松鼠会攒多少颗松子过冬? - 马前卒的回答
有哪些音译词让你察觉不到是音译的? - 马前卒的回答
还有没有像是德州和滨州这样好玩的让人误会的中国地名? - 马前卒的回答
沐浴露、洗面奶、洗发水为何都要洗第二次后才会觉得清爽? - 马前卒的回答

我看到这些问题时,对答案基本一无所知,完全是从0开始搜索、解答、推理,最后写出了最高票答案。虽然不免有错漏和外行话,但总的来说,满足了我自己和读者的好奇心,也赚到了粉丝。从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到,我2014年12月1日写下第一个答案,到今天为止差不多是400天。得了37万个赞,十万多粉丝。根据

看知乎

的统计数字,我当前点赞数在知乎排名第22,粉丝数排名182,可见搜索引擎足以推动我用一年时间成为知乎“大V”。当然搜索引擎更大的用处是让我干好眼下的编辑工作,保住媒体饭碗。


绕了这么远,我就是想证明一件事——能随时接入的廉价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重要的思考器官,近可养家糊口,远能促进人类进步。而搜索引擎是这个器官中最核心的部件,能够帮助大脑节约记忆空间,打通学科界限,拓展思维深度、广度,是新时代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完全可以说这是印刷术、造纸术级别的文明进步。国家应该像促进国防、义务教育一样促成它的技术发展,保证它的公正和可靠。

当然,我不否认搜索引擎也有局限性和误导性,毕竟印刷术和造纸术都可以大大促进谎言的传播,搜索引擎也一样。我也承认制作搜索引擎的组织有自己的利益,不可能义务为全人类服务;制作方从服务中牟利,插入一部分广告是情理之中的选择。但是,只要搜索引擎之间自由竞争,搜索引擎一定会趋向于相对准确的搜索结果;因为用户在不同搜索引擎之间切换的成本非常低,很容易比较不同引擎的搜索效果。同时只要政府以中立的态度严密监管,搜索引擎即便牟利也很难有太恶劣的影响;因为政府可以脱离企业利益,制定一些中立的服务规则,比如说广告和搜索结果本身必须明确区分。所以,至少在非政治领域,为搜索引擎维护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并不难,甚至绝对的自由竞争和完全的国有化都能保持一定的基础设施服务水平:

从上到下 从优到劣(示意图)

然而,我们看到了最差的结果……一方面竞争被网络封锁阻断,另一方面政府并不直接介入搜索引擎的管理,而是放任垄断性企业自行其是。无论百度导向多少黄色内容,提供了多少诱导性广告,赚了多少灰色产业的钱,只要在某些问题上保持配合态度,就能为所欲为。和此前的

莆田系与百度分赃不均事件

相比,这次的血友病吧事件真的只是小事情。如果百度被“惯”出来的畸形垄断地位持续下去,影响的恐怕不仅仅是几千个病人的利益,而是整个国家的进步速度,是开启科幻时代的时间。

当然了,非关税贸易壁垒在所有国家都存在,中国作为网民最多的国家,面对互联网绝对优势的美国玩一点自保的手段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有一定程度的正义性。但因为某些特殊的理由玩到这个程度……我也无话可说了。更何况贸易保护并没有促进百度的技术进步。如果现在放开网络封锁。我相信QQ、微博、微信,淘宝……都可以和欧美的同类产品一战,甚至能反扑回去,唯独百度会瞬间破产。这种企业养它何用?过年杀了吃肉吗?

百度承认每年在医疗方面收入200多亿
百度涉足医疗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思考的结果。一是我们有庞大的流量,二是百度在BAT里面是以技术见长的公司。在这两个重要的特质上,我们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医疗健康占百度收入的35%,所以这个行业是百度输不起的行业。虽然我们之前的商业变现模式广受诟病,但我今天就在主导这个新的方式,将来不是更多的在广告上收益

其实现在中国社会谣言多,民粹多,段子多,反智主义盛行,朋友圈决策成风,和百度没有下限有直接相关。因为搜索引擎在网络信息传播和交流中占有顶级的地位,绝对压倒任何QQ群和微信朋友圈。搜索引擎不给力、不可信,提供不了完整的信息,网民就会更容易接受微信、微博中碎片化的信息,被情绪化的内容主导自己的选择。越是网络封锁,网民的戾气就越重,“公知”和段子手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是一个双输的博弈。

(举例:

就当前来看,部分食品完全「非转」的成本是多少? - 马前卒的回答

另一个答案被部分封掉(不能在话题时间线上显示), 这里重发一遍。


user avatar   oldito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相关话题

  在法庭上 rap 会被视为藐视法庭吗? 
  如何看待「方方小产权别墅转正获利千万」,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 
  如何看待4月4日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如何看待某网站抄袭他人文章并拒绝删除文章后被不明人士攻击? 
  8 月 16 日警方宣布吴亦凡被依法批捕,他的被定罪和抓捕给了内地娱乐圈什么启示? 
  如何看待天眼查被新浪微博禁言90天? 
  如何看待长沙一律所因收费过低被警告处分:最低应收 41 万却仅收五千? 
  老婆出轨自己收集到证据,小三也承认了? 
  百度云“您下载的内容包含违规信息”,有什么方法可以下载? 
  如何看待一上海居住的湖南籍女子应约和两男子发生关系,不满对方未履约购买机票诬告强奸?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两句不同古诗文里的句子连起来却毫无违和感?
下一个讨论
白手起家在21世纪有多难?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