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纳粹德国和波兰联手发动二战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1937年美日联手侵华,美国提供85%军火和燃油,日本提供85%的人员。
这两个历史真相应该外交部直接发布,而且尽早写入课本。因为对方已经不打算讲战后大家碍于脸面的规矩了,咱不如说点你挑不出毛病但气死你的真相。
例如之前把抗日从8年提升到14年效果显著,因为一旦按十四年算,果粉就是不抵抗的卖国贼了。而之前按8年好像国军马上抵抗了似的。关键你还不能反对这事,你伪满洲余孽么。
中国青年曾多次出击facebook twitter,但都是为了中国。我有个大胆想法,不如中国网民再集合出击一次,这次是为了捍卫苏联二战名誉。
这不仅是强有力的对俄统战,也是在舆情汹汹之际的一次力量展示。这会成为中国民间主持世界正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其实我很奇怪,为什么每次碰到这种该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审查、批判推特/FB的时刻,就总有人转进到知乎、微博或者国内其他论坛,说我们也怎么怎么审查,可缓缓别说别人了。
都2020年了,不会真的还有人觉得官僚权力的审查和资本权力的审查不是一回事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不 会 吧?
我说大海主要是水组成的,你非掰扯湖泊也主要是水组成的。都是水这有什么好掰扯的,不会真的有人不知道江河湖海都是水吧?这有什么转进的必要吗(半恼)?
知乎实行反动的审查制度,就骂知乎。FB实行反动的审查制度,就骂FB。微博实行反动的审查制度,就骂微博。这有什么问题么?非得在骂其中一个的时候跳出来说“可别说它了,你不看看另一个也是怎么怎么样”,合着都该骂的玩意具体骂的时候还得排个优先座次。这也太卷了吧?
柏林明明是波兰人民军解放的,有图有真相:
再晚从乌克兰内战那年拆碑开始,就应该知道类似的事情都是情理之中了。
但是这个问题下我想为某勃师正名。
勃师在答案中发起了如此的怒吼
删帖还删不干净、还被人截图保存、还迫于压力恢复图片,这么低劣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宣传手段。。。白宫真干得出来?莫不是在反串吧。
我原本一直以为勃师是完全美国化了的美国人,看到这一条发现我误会他了,他明显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因为,政府不可能这么蠢,是中国人的思维。
一切事情都是联邦政府在搞阴谋,才是美国人的思维!
正如郭杰瑞所说,反权威反大政府反精英,是刻在美国人骨子里面的意识。
勃师强忍着三观冲突,远赴重洋,为大计不惜正话反说,每日都忍着自己的矛盾感和剧烈的三观冲突,揣摩模仿,字斟句酌。在事情阶段性成功之际,心下荡漾,一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真实价值观。却还被看不出来的人无端攻讦。你们这是在杀害下一个金无怠!
也希望勃师以后说话多加小心,万一有识之士辨认出来,性命不保啊。
PS:再说了从2016年至今,白宫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只有吃瓜众人想不出来的才对。
天天讲入关,嵩县自己倒在入关的前夜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一个外表无比强悍的国家,你怎么能看出来他开始虚弱了呢?
工业产值、人均GDP之类的,这些东西虽然可以反映现实,但是他是有滞后性的,也就是说,这些事情只有发生了许久,已经产生了质变你才能通过统计数据发现,你靠这个入关,怕是闯王都已经坐了金銮殿了,你还琢磨怎么下锦州呢。
真正的虚弱往往都是从文化层面的不自信开始的,而开始的时候,都是些不起眼的、甚至让人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你删了苏军往国会大厦插国旗的图干嘛呢?你1953年不从书上删,1961年不从书上删,1991年不从书上删,2020年怎么想起来在一个社交平台删他了?
你说搞文字狱,是惧怕不一定哪一篇文字就成为点燃烧死自己的燎原大火呢?还是纯是闲的蛋疼杀人玩儿?真正的强大会惧怕一个火星么?外强中干才会怕这些琐碎的末节啊。
@申鹏 申公子已经说了,皿煮柿油的美利坚,难道容不下一张锤头镰刀么?是啊,你为什么容不下一张锤头镰刀了呢?
还不是开始虚弱了,惧怕每一个火星,因为对于外强中干来说,每一个火星都可能引起烧光自己的燎原大火啊。
你看这满头枯黄的野草,星星之火的燎原之势他能不怕么?
以一个老军迷的荣誉,实在是不能忍了,献上我在知乎的第二答!
我就简单举几个例子,下面任何一个时间点,只要苏德是和平的,基本英美就只有被轮的份!(话放在这,能抗下德国闪电战+后来总体战的,苏联独一份,没苏联扛着,欧洲大概率现在已经统一了- -!)
关键点一:1941年6月
以下大局势图引用我深深敬佩的知乎地图大牛 @布哈林 的地图来作解释。
德军此刻已占领半壁欧洲,英国蜷缩一隅瑟瑟发抖,美国在大洋彼岸鞭长莫及,欧洲在元首翼下战栗。
突然:
于是,元首转脸让博克领着中央集团军群,一路席卷西班牙,直捣直布罗陀。51个师,130多万人,2000+坦克,外加1600架飞机,直接把大英帝国的舰队闷在了地中海(元首:什么钨啊,镍啊,统统到我锅里来,PS:邱胖你的舰队就在苏伊士运河慢慢划水吧:))
元首和慈父和平共处,还救了一个人,下面的这位:
关键点二:1941年12月
莫斯科战役进行到关键时刻,德军前进到距离莫斯科30公里处。同时,远在非洲的意大利军队被英军胖揍,隆美尔领着非洲军以不到俄国前线领头的部队规模在一顿微操,好容易才稳定了北非的局势。
突然:
苏德双方休战,元首一转脸,给隆美尔派去了20个步兵师,6个装甲师,2个战斗机联队+一个轰炸机联队。
于是,接到补给的隆美尔在托布鲁克痛揍英第八集团军,11万人被围歼,德意联军一路东进,什么阿拉曼,亚历山大都碾在履带下,1942年初,第三帝国的旗帜在埃及大金字塔前飘扬,傀儡国埃及建立(兵役人口+100,石油+50,钢4核心事件触发“日不落帝国解体”)。
几家欢喜几家愁,美国大兵还没训练完毕,邱胖只能自己硬着头皮死扛,脸都被打肿了,统帅开心的一批,终于圆了罗马帝国的春秋大梦(之前你们英国俘虏的那些个俺们的俘虏,可以不用还了,反正也是耗你们的粮食)。
别忘了还有这位:
关键点三:1942年11月
德国和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厮杀的你死我活,两翼的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部队在毛熊的“天王星”行动下瑟瑟发抖,很快,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就被包围在了斯大林格勒。
但是,元首自有办法,谁让老有那么一帮人希望苏德世代友好呢?
于是,第六集团军20多万残兵,被运到了意大利,休养生息两个月,然后被送给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第三次托布鲁克战役爆发,蒙哥马利卒。。。。。。。。。。下面这图得倒着看:)
在西面的阿尔及利亚,美国大兵刚登陆,忽见几十万德国兵蜂拥而来,“火炬行动”卒。。。。。。又一个敦刻尔克上演(元首:这次我不会再按暂停键了,沙滩上就是剩一只螃蟹,也得给我抓起来!!)
关键点四:1943年7月
德国人准备了4个月的“堡垒”计划,正准备围歼库尔斯克地区的苏联军队,为此,德国人准备了开战以来最精锐的装甲兵部队,当然,对面的苏联人也准备了纵深300公里的防线来欢迎对面的不速之客。
但是,在神秘人物X的斡旋下,苏德火线达成停火协议。
于是,元首准备专心钻研妇女心理学,放弃那些打打杀杀的烂糟的东西。不过,盎格鲁人还是要教训一顿。元首反手命令曼施坦因和莫德尔领着南北两线的装甲兵杀向西西里岛。
2000+辆德军坦克涌入意大利,从南向北一路横扫,最终在西西里岛,把盎格鲁人撵下了大海喂了鱼。
当然,很多人的历史命运也就改变了,比如下面这几位:
关键点五:1944年6月
彼时,盟军已在诺班底登陆,东线南方集团军群已被逐出乌克兰,剩下中央集团军群在“白俄罗斯阳台”上颤抖不已(我跳还是不跳。。。。),斯大林为德军准备了大蛋糕,命名为“巴格拉季昂”(八个垃圾!)。
元首是何等人,能屈能伸,比橡皮还劲道,赶紧找到慈父:
“巴格拉季昂”无疾而终,朱可夫等老司机差点没从车上甩出去。。。。。
当然,既然盎格鲁人说他们单独打垮了德国,元首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好歹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加起来还有150多万人呢,坦克也有500-600辆,全部给龙德施泰德发过去,顺丰快递,2天就到!
那么,我们会在诺曼底地区看到近200万德军+2000辆坦克+1000架飞机围殴盟军滩头部队。什么?你跟我说盟军飞机多?别忘了元首快递过来的还有好几千门高炮呢,诺曼底地区到处武装的跟刺猬一样,飞机能飞下来就上不去咯!“古德伍德”行动?不存在的,蒙哥马利6:1的优势都没吃掉卡昂的德军,现在1:1你让他拿头去打啊?!“眼镜蛇”行动?不存在的,美军比英军更怕死,对面密密麻麻的德军,这帮Yankee只能趴在草丛后面发抖。
关键点六:1944年12月
算了,最后再放一个吧。“突出部”战役,德三的绝地反击(死猫跳~)。历史上德国顶着波兰方向的压力,硬是挤出了有限兵力,在阿登小突破了一把。
现在,我们要告诉元首:慈父要和谈啦,只要对苏联充值全部波兰+普鲁士,即可获得充值大礼包,礼包包含:即刻停止任何进攻行为+保留国家社会主义制度+苏德签订50年停战协定+苏联无限量供应原料。
这种大礼包,谁不充值谁傻瓜。元首果断充了200.。。。。。。然后,把东线的部队快递到了阿登前线。龙德施泰德开森了,手下一下多了200多万人!托曼菲尔开森了,再也不当装甲军军长了,直接指挥集团军,1000多辆坦克,真帅气!派普开森了,汽油管够后,终于可以开着虎王到处浪了,再也不用担心没油走回家了。(就是苏联不给元首提供石油,啥都不给,德军当年东线的储备西移后,足够将盟军彻底包围在比利时荷兰一线,1940年重现,撒花,跳舞,赞美主!)
写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说明一件事,东线一直以来,吸引了德军超过2/3的兵力,那可不是几十万人啊,那是400多万人啊,这部分人力,加上坦克等技术装备,投向西线,南线,任何一个方向,都够盟军喝一壶的。能打败纳粹德国,这是苏联人民用3000多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这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而不仅仅是数字!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篡改历史,那就等同于禽兽,我们不会忘记,我们也将永远纪念:“ Имя твоё неизвестно. Подвиг твой бессмертен!”(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你的功绩永世长存!)
这是法国的调查: 你认为哪个国家在1945年中为击败德国贡献最多?
下面分别是1945年,1994年,2004年,和2015年的调查结果:
1945: 英国: 12% 美国: 20% 苏联:57%
1994: 英国: 16% 美国: 49% 苏联:25%
2004: 英国: 16% 美国: 58% 苏联:20%
2015: 英国: 18% 美国: 54% 苏联:23%
这就是为什么伟人说: 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西方媒体在一直持续不断的输出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大众。很多情况下,不必要主动告诉你什么是错的,只需要把不符合自己意愿的观点抹杀,留下来的,就会引导大众到他们所希望的方向上去。
西方国家在引导和操纵大众的意愿上,已经非常成熟老练,可以抛出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评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其中尤以他们一直提倡的所谓自由民主观念最具迷惑性。下面这条评论摘自Quora:
这意思是: 在西方世界,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一直以来作为一种人权被随意使用。这其实是种族主义,对他人歧视和偏见的一种伪装。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言论自由经常被用来散布仇恨和谎言。
因此,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的是下面的情况:
下方照片是我们国内医生在12小时连续带口罩等防护设备工作后的样子,评论是:
然后再看上面照片: 在ICU连续工作13个小时后的脸, 评论是:
公众在某种程度上是很容易被诱导,被迷惑;更不用提在任何时代,能够独立思考,辩证客观看待事物的人群的稀缺性。相比较于经济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战场更加艰难,对方起步早,手段多样,经验丰富;而且经济领域是有客观的,可衡量的指标能够相互评价。但在价值观方面,没有放之皆准的标准,对方有先手优势,我们可以说面临的处境比《论持久战》所描述的情况好不了多少,但是我们有《论持久战》这样的精神财富。
USSR已经是前车,我们更要哀之鉴之。
限 制 公 权 力
指将本来属于公权的部分工(脏)作(活)交给资本,以塑造公权力不会过多介入公共空间与日常生活的印象
作为对应:
利 维 坦
指(为加入WTO)下放权力给资本后,被资本架空基层结构,大幅介入公共空间,还不得不给资本背锅的苦逼
好难得我会同意 @勃呆萌 答案的部分观点!大部分回答这个答案的人,既不理解一家科技公司的运作方式,也不理解美国私企和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然后引来一大波小粉红自 high。
我在 Facebook 工作的最后一年,负责的就是 Facebook 内容审查系统中的人工审查平台,我还算是了解这种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内容要进入审查,首先要有举报,无举报不审查,这是 Facebook 的法则。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举报意味着用户举报,所以你可以悄悄开个私密的小群组,发些本质上违规但群组成员看着爽的内容。只要群组成员不举报,自然就不会有审查,也就不会有审查可能带来的任何行动。
无举报不审查这个原则,是 Facebook 对「言论自由」这一价值观的实践。这是 Facebook 非常自以为豪的地方,也是导致 Facebook 跟某些国家无缘的绊脚石。
Facebook 在 2017 年陷入了内容审查的危机。视频直播快速增长,然后有人直播杀人、自杀等等严重违规内容。Facebook 于是增加对内容审查的投入,相关的产品和工程团队且人数扩张了不少,此外实际负责人工审查的工作人员数量也翻倍了。
在提升内容审查工作的过程中,Facebook 确定了一个全局的内容审查目标,也就是有害内容曝光次数。做广告行业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内容曝光次数的概念,一个广告显示在用户眼前一次就算一次的曝光。当然,应用往往会提前加载很多内容,方便用户刷刷刷,但只要一个广告还没滚动进屏幕内,那就不算一次曝光。有害内容的曝光次数用的是类似的统计方式,不过统计的时间起点不是内容的发布时间,而是第一次被举报的时间。内容审查的产品与工程部门有几百人,大家的目标都是把有害内容曝光次数降下来。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尚未解决好,那就是有害内容不被举报怎么办?
用户是很有意思的。首先,他们肯定不会尝试去学习 Facebook 制定下来的规则--什么是有害内容、什么是无害内容--然后根据规则进行判断和举报。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举报,看到他们不爽的内容就会举报。例如说,小粉红冲上 Facebook 就对着某些港台媒体大量举报,只是因为对其内容看着不爽。
Facebook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机器举报。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工智能当中的机器学习,机器根据训练数据生成模型,然后用模型判断内容是否可能违规,如果违规的可能性超过了一定的阀值就进行举报。内容被举报了,它就会进入等待被审查的队列。
那肯定有人要问,Facebook 为什么不能学习其它国家其它公司的先进经验「先审后发」呢?我再强调一遍,「言论自由」既不是个产品问题也不是个工程问题,这是个价值观问题,而且是来自 Mark Zuckerberg 的价值观。
Facebook 雇佣了上万的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内容审查,这里面绝大部分来源自外包公司,但也有部分是 Facebook 的全职员工或合同工。然而内容被举报之后,并不会立即送去给人工审核,因为先要做机器审核。
机器审核跟机器举报类似,只是阀值要求高很多而已。内容看起来像是违规就会被机器举报,但内容必须非常确定是违规或者非常确定不是违规才会由机器审核敲定结果。如果是中间状态,有点像是违规,也有点像是不违规,那就送给人工审核。
那机器学习的准确性如何呢?这是要看具体哪个垂直领域了。一般来说,信息量丰富且一看就懂的,机器学习都比较容易做,例如说裸露某些部位的色情内容;需要用到联想和比喻才能懂的内容,机器学习就非常难搞,例如说带有性暗示但又不暴露的内容。这是因为人能够联想画面以外的内容,而机器只能根据画面上的信息进行判断。
我们作为产品和工程团队,时不时就会去人工审核的外包公司看看,了解一下实际工作是如何进行的,有时候确实会看到一些非常难判别的内容。例如说,我有一次看到一条被审查的英文文本内容,最简单的翻译就是「你是猪」,但作者没有用那么粗浅的方式来写。作者写的是,「你的手是肘子,你的肚腩是五花,……」,总之就是把人的一系列部位描述为猪对应的部位,而且使用不带「猪」字的食材名字。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作者在骂「你是猪」,但这交给机器审查的话显然是无解的,因为机器不具备这样的联想能力。
所以说,机器审查其实非常看垂直领域,有些垂直领域是机器能做很好,但另外一些垂直领域还非常难找到突破口。能够做好的领域,机器审查一般能做到 80% 或以上的准确率,但继续往上优化就可能非常的难,幸好判断不出来的可以要交给人工审查。
在这里我可以插入一段,反驳 @勃呆萌 答案中引用的项目数据。机器学习在实际问题中的落地是跟学术研究很不一样的,因为实际问题非常复杂。
在内容审查这个领域,最复杂的问题其实是内容审查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这跟立法和执法是一样的,一方面立法过程要反映立法者所代表的选民利益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是法律最终能得意执行而不是停留在纸面。
如果你去看看 Facebook 内部「立法者」的背景,你会发现他们很多真的来自于美国的司法界,例如说有法官、检察官经历的,或者是曾经帮助议员编撰新法律的。这些人脱离了美国的司法界,尝试在 Facebook 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建立一个新的理想国。由于 Facebook 不是一个民主社会,所以他们在编撰新法律时不需要考虑选民利益,可以非常纯粹地从法理的角度进行辩论。
这个过程导致了一些问题,就是 Facebook 内部的「法律」跟真实的美国法律一样充满了补丁,当一条法律出现缺陷时大家就想办法添加细则去调整它,最后法律复杂到难以执行。举个例子,在色情这个大类下面有一条关于乳头的规则:
女人露乳头属于违规,男人露乳头不属于违规。
这看起来很简单,也很容易做判断,对吧?但其实不是的。如果一张图片只看到乳头和附近一片相对平坦的皮肤,无法获得图片以外的任何信息判断性别,那这张图片是否算是违规呢?这时候就存在执法问题了,也就是说从立法的角度来说法理是没错的,只是无法执法而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条规则引入了一个补丁:
如果无法判别是男还是女,则既可以被看作男,也可以被看作女,只要其中一种情况是被允许的,那就是被允许的。
事情到此结束了吗?然而并没有。有女性和医学组织发现,宣传母乳喂养的照片在 Facebook 会因为暴露乳头而被删除,于是要求 Facebook 对此作出特殊处理。在经过一番辩论后,Facebook 决定再加上一个补丁:
母乳喂养的照片不算是违规。
这也可以?这也可以!于是另外一些女性和医学组织就开始推进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观点了:女性做了乳房切除手术后暴露乳头也不应该算是违规。一方面,女性组织认为乳房切除后这个性征就不存在了,那就应该享受跟男性一样的权利,可以暴露乳头;另一方面,医学组织认为这跟粉丝带宣传一样,有助于提高人们防范乳腺癌的意识,是社会公益行为。Facebook 内部又进行了一番辩论,倾向于支持后面一个论点,然后再打个补丁:
乳房切除后的照片不算违规。
学术界解决「图片上是否存在裸露乳头」这个问题应该是游刃有余的,但工业界要落地就要处理上述复杂的规则,这就是个非常头痛的问题。有时候拿学术界的成果来判断工业界能不能做某件事情是很不靠谱的。
如果内容机器无法进行审查,那人工审查的准确率有多高呢?
Facebook 的人工审查遍布世界各地,一方面是为了 24 小时不间断运作,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来审查不同的内容。Facebook 最大的两个人工审核外包地点在印度和菲律宾,他们能做到 98% 的准确率。
那这个准确率是如何定义的呢?内容审查就像是判决案件一样:有些案例是很容易判的;有些案例是非常含糊不清的,这样解读有道理,那样解读也有道理。美国有总有些案件要上到最高法院,然后大法官们一件还不一致,最后胜出的一方只是多一票胜出。这种事情也可以发生在内容审查上,那怎么办呢?
一线审查人员在作出判断后,部分判断结果会被抽查。被抽查的方式是,让更专业的二线审查人员在不知道其他人的判断之前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然后再比对结果。(二线审查人员的判断也会被抽查,然后由 Facebook 内部的专家做判断。)所以这里所说的正确率是指一线审查人员的判断跟二线审查人员的判断一致,当然还是有小概率两者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虽然 98% 看起来是个很高的数字,但是考虑一下需要被审查的内容有多少,你就知道出错的 2% 其实有多庞大了。审查不同类型的内容所需要花的时间不一样,有些内容是非常快的,例如一个审查人员看一张 Instagram 照片或短视频的时间往往不超过 10 秒。
这就跟高考阅卷差不多,量大了就必须要快,快起来就会有时候判错。(其实再慢也做不到 100% 正确率。)高考阅卷的错误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的,内容审查至少没那么严重。
所以判错是一定会发生的,而且引起广泛媒体注意的判错也不是第一次了,这种事情肯定还会继续发生。把这种错误上纲上线为政治问题来讨论是毫无意义的,或者说其唯一意义在于自娱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