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认为最不适合出现在语文书上的课文是哪篇? 第2页

           

user avatar   wu-wei-zhen-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牛郎织女》。一个青年男子在河边偷窥仙女洗澡,偷拿仙女衣服后,认识了仙女,最后仙女变成自己老婆。这啥三观?

虽然后面把洗澡和偷拿衣服段落删除修改了,但是修改后情节非常不自然,为啥织女走向牛郎?改来改去,课文主题内容还是在侧重表达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爱情故事。但古代民间故事跟我们传达真的是一个以爱情为主题的故事吗?有人做过考究,原文地址:


文章片段:

这说明古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不是一个侧重于爱情情节的故事,而是一个说教故事,教育人们不要荒废了本职工作,而作为传统男耕女织的中国社会,女孩的日常工作就是织。所以也就是「乞巧」的来源,到了七月七日祈求心灵手巧,能织出好东西来。也就是说,七夕并非爱情相关,而是教育和乞巧有关的节日。

好在目前在民间流传的传统节日展示的主题依然是未婚女子向织女祈求刺绣技巧, 虽然这个主题不如“七夕情人节”那样商业化,但还是有人在保持传统:

教育我们下一代,个人觉得语文课文的选取和编写还是要尊重历史和文化内涵,把中华文明的精华正确地传递下去。


user avatar   gong-li-k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语文教材最大的问题就是瞎编瞎改。

天下文章多得是,名家小品也不计其数,可为什么语文教材里非要去对原文下毒手瞎编瞎改?觉得不合适换一篇不行吗?就算死活挑不到合适的,有这个瞎编瞎改的空,海专们自己动手全新写一篇不行吗?

请把语文书上的课文还原成原著的原貌,不要再对名著下毒手了好不好?

另外,外国名著小品也多得是,不要再用那些不明出处的瞎编外国人伟光正的小故事好不好?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偏一下,初中思品书上面,是我第一次知道日本盘子洗七遍……


user avatar   sheng-kang-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评论区有朋友在讨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笔者就写一点自己的浅见。

即使是外篇,《秋水》也是一篇完整的文章,个人认为这一篇讲的是认知的复杂性,河伯拘于时间和眼界的微观,难以全面的认知事物,也就是所谓的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蛇、风、夔、目、蚿的认知拘泥于自身;子路的认知拘泥于一时的福祸;公孙龙拘泥于名实;人间的臣子拘泥于功名利禄;庄惠二人一个拘泥于理性一个受到感性的制约。

事实上庄惠谁更高一筹在整个《秋水》里是无意义的,因为单一的从事物的感性或理性认识都会受到局限。

鱼究竟乐不乐,他们都没有完全的认知。

把《游于濠梁之上》单独拎出来,强行给庄惠分个高低,这种行为是把一篇议论文的一段拎出来,让学生学习。从原文和根本上看也是不合宜的。

但是教材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能够满足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并能够完成课程实施即可。

那么《游于濠梁之上》做到了吗?我想显然是做到了,至少他在教学上远比《北冥有鱼》完整。


——————————————————————

部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2课《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为什么不适合?

首先我们来看单元目标设计。

本身《庄子》就不是好懂的文章,当你的单元目标设计为“学习古人说理论事的技巧,体会他们的人生感悟,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时,就不该把《庄子》这种思想过于深邃的文章选上去,就算非要选,请选一些简单的,比如说当年人教版的《惠子相梁》还有一直保留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学情分析也不做的,人家高中学《逍遥游》人家有理由的,哦,我教的什么学生,高中生啊!你教的什么学生啊?八年级学生,学《逍遥游》,他能学吗?没有这个能力知道吗?

他有长篇文言文阅读能力吗?他有足够的思想底蕴去理解庄子吗?

然后我们看编者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做了什么?他把一整篇《逍遥游》切割成开头到“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一节,扔给学生。

那切成这样,你要怎么实现单元目标?你把这个切割到极限的《逍遥游》拿出来,用这个代表了庄子的说理论事技巧?你用这小半片代表庄子的人生感悟?

事实上编者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八年级的学生分析这篇把《逍遥游》切割到极点的《北冥有鱼》,甚至无法设计一个合理的主题。

只能在思考和探究里面无比心虚的来了个“作品有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这种和单元主题完全不相符的屁话,又在积累扩展里搞了个李白《上李邕》中大鹏形象对比。

然后把教学重心给另外一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我属实不知道为什么要把《惠子相梁》改成这个切割到极限的《北冥有鱼》是什么思路。《惠子相梁》设计的挺好的为什么要换?


user avatar   zheng-cheng-ye-2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精彩的马戏》:这篇文章选入教材,很暴力,很残忍!


题目:《精彩的马戏》

版本:人教社1981年版小学语文第四册(1981-1987年使用)


今天一起重读《精彩的马戏》,这篇老课文,一开始让我很喜欢,后来又让我很纠结。我从中读到了动物的受虐和驯兽者的残忍,窃以为,这篇文章选作课文有点不妥。

小时候读这篇课文,会为小动物们的“精彩”表演感到兴奋,那时候只知道看热闹,别说是马戏团,到动物园看到猴子、黑熊,就已经兴奋得原地蹦高。

长大后,知道了马戏团的动物遭受的虐待,就不再喜欢看马戏,并对演马戏的动物非常同情。

再以后,看了一部纪录片《黑象》,进一步知道了那有趣表演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残忍和暴力,对这类马戏,就彻底没了兴趣。

在《黑象》中我了解到,为了让小象学会表演,在它很小的时候,就要将它与母亲分离,用铁链锁住,动弹不得。

然后,小象被关进一种木质的挤压笼,在里面,小象只能站立,不能移动,也不能卧倒。

小象就这样被禁闭,每天驯象师只会给它们少得可怜的食物,让它们忍饥挨饿,稍有困顿,就用象钩抽打使其保持清醒。

每天清晨和傍晚,驯象师会用象钩使劲抽打一个小时,直到大象身体虚弱到无法站立,精神也濒临崩溃才停止。

下面就是象钩,长而尖锐。

锋利的象钩可以轻松穿透大象粗糙的皮肤,刺在大象最敏感的头颈和耳后,让它们疼痛不已。

等到大象濒临崩溃,驯象师才会开始给大象喂食,让它们为这点食物感恩,然后骑到它们背上,开始“训练”它们。

纪录片还拍摄了一只正在被虐的小象,驯象师将它的母亲关在在不远处,让母亲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挣扎哀嚎。

除了用象钩虐打,驯象师还会给大象的脚上钉钉子。

“大象知道如果它的头乱动,象钩就会打过来,它知道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它也怕痛!这样它的头就不敢乱动了。”一个驯象师说,“如果要让大象不乱走,最好的方式就是给它们脚上钉钉子,钉子取出来之后留下的伤口会痊愈,但是只要大象不听话,就可以用力戳那个伤口,这样大象就可以任由你摆布。”

下面这头小象,脚上的钉子刚刚拔掉,裹着纱布在“疗伤”。

经过这样一番调教,大象再也不敢反抗,看到驯象师就会本能地害怕,这时候,就可以让它们为旅客表演了。

看了这部纪录片,你还会认为这是一场“精彩的马戏”吗?你还会花钱去看马戏、骑大象吗?

回到这篇课文中,我觉得最幸福的算是那只爬杆的猴子,爬杆毕竟是猴子的特长,不需要受虐就能做到。

可那只黑熊招谁惹谁了,竟然要用笨重的身体去踩跷跷板?课文说,“你看那黑熊多紧张啊!人们发出一阵哄笑”,我感觉这笑声里,藏着人类的残忍。

那只山羊,“小心地把四只脚都踩在圆板上,身子弯得像一座拱桥”,多可怜啊!为了练出这个绝技,这只山羊不知挨了多少次打!

哎!哎!这真是一篇残忍的课文,这么多年后我才读懂。

你看你看,那只踩跷跷板的黑熊,嘴巴是被缠住的。我也不敢多说了,就此闭嘴。

课文再读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老课文”,欢迎关注

【相关链接】


user avatar   zhang-xiao-shan-26-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凡是为了正能量宣传瞎编故事的课文都该删除。

比如这篇:

《爱迪生救妈妈》

《爱迪生救妈妈》是我们很多人都记忆深刻的一篇文章,故事讲的是爱迪生七岁时,他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在最需要做手术的时刻,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家里的光线严重不足,房间过于昏暗,手术不能开展。爱迪生急中生智,利用镜子反射光将微弱的灯光放大,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但事实是什么样的呢?世界上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在1886年。而爱迪生生于1847年,即便第一例阑尾炎手术就是给爱迪生妈妈做的,爱迪生也已经39岁了。

编故事的人,你们这么骗孩子,脸不红吗?(要说良心不痛吗,我觉得有点过,但说句“你们不脸红吗”还是可以的。)

还有这篇:

爱因斯坦数学不好:只考了1分

爱因斯坦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是无数学生的榜样和追求的目标。爱因斯坦的各种故事也被作为励志典型广为传颂,但是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差错。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就写到爱因斯坦曾经只考了一分,让人以为他曾经成绩很差。

其实,当时爱因斯坦是在德国读的书。德国考试成绩评分为6分制:1分——优秀;2分——良好;3分——中等; 4分——及格;5 分——不及格;6分——差。所以,其实爱因斯坦考一分是事实,但是说他成绩很差就是误解了。

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就这么抹黑小爱,虽然小爱不重视考试成绩,但你们这么编故事合适吗?

最侮辱智商的是这篇:

《斑羚飞渡》

讲的是一群身处险境的斑羚,为了种族的延续,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这个故事侮辱智商的指数简直跟老鹰40岁拔毛重生有一拼。

编故事的人,你们是要培养小陈安之——励志鸡血培训师?还是想培养传销储备人才?

能不能别把课堂当微商会销现场,让学生喜提这种鸡汤?

救救孩子吧。


user avatar   chen-xiao-pang-98-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毕业十来年的老年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这篇。

直接开启痛苦回忆:

地震中的父与子

这篇文章,纯纯牛马。首先作者马克汉林,营销学作家,最出名的就是编故事,编心灵鸡汤,当年这篇文章的开头不是有一年,而是1989年,后来发现1989年洛杉矶根本没地震,就又改成了1994年,但1994年,洛杉矶的地震只有6.6级,一共只死了62个人,就这原文里三层教学楼塌就不止了,更nt的是,这个地震啊,发生于凌晨4:31(当地时间),你家几点上学啊?更别提什么不吃不喝手刨38小时挖穿三层教学楼,完全就是人形自走挖掘机了。

但这篇牛马文章,就是趴在教材上,多次改动多次模糊,开头都变成了某一年,为了鸡汤不顾事实,这就叫教育?还是为了洗脑?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早该去掉了,太应该去掉了,根本不应该出现。不然,我也不会因为不小心当堂念成《邹忌讽齐王纳妾》被取笑了整个高中余下的时间。


user avatar   Linsin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真正不适合的那篇早就查不到了。

我都是在2001旧版人教小学语文教材12册统计的时候才发现的,这篇不像《爱迪生救妈妈》《一面五星红旗》这样的文章,但那种文章只是不在课本上了,新闻会报道下架,文章到处都能看到,还能被拿出来讨论,说不合情理,说谬误多。

而那篇的消失没有任何新闻,短视频,自媒体报道。

那篇是彻彻底底的消失,404,查无此文,你去搜标题,百度一片空白,除了搜正文内容还能看到一些东西。

但是个人觉得,从文学水平来讲,那篇文章还可以,尤其是结尾部分,我感觉写得还是蛮不错的。


话说找这一套书的借阅或者是PDF真的让我头痛不已,有没有人给点帮助??


user avatar   duo-duo-9-34-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傅雷家书。

简直看了窒息。如此病态的控制欲,对孩子的管控和道德绑架已经变态到峰值。关键还自信心情爆棚,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太会教育孩子了,集大爱和智慧于一身,恨不得加上旁白:大家快来看看我怎么教育孩子的,我多聪明多有智慧,快点来膜拜我,写读后感赞美我,不少于1000字。





           

相关话题

  有必要知道网络上流行的各种梗吗?会不会让人们表达趋同失去多元性,或使文学素养退化? 
  “日本东出,照耀四国九州”下联怎么对? 
  你读过最有文采的中考作文是哪个? 
  为什么古代人那么痛恨狗? 
  如何看待“报到”和“报道”两词的混淆使用现象? 
  有哪些生僻但很美的字或词语? 
  外国没有这么深远文化,那他们语文学什么? 
  小平爷爷身后的建筑物们真的是深圳吗? 
  如何看待高考语文阅读题让原文作者都答不出的现象? 
  你认为最不适合出现在语文书上的课文是哪篇?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3月21日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俄军阵亡9861人,后删除新闻并称是黑客攻击所为?
下一个讨论
孙连城为什么宁愿去少年宫也不辞职?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