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民族自信心真的不简单,不单单是火箭升空就行。张的任务就是在于此。
只是,具备独立思想的人觉着他们在欺骗。
可是要反问一句,真独立吗?究竟是逢X必反,还是真觉不行,看客们在看答案的时候务必弄清楚这件事。
另外,也别评价不评价了,他们的学术论著看过几篇?电视节目看过几个?现场演讲有看过几场?动不动就评价?还要评价为人?你认识他吗你了解他吗你知道他们的定位吗就评价?把名声搞臭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抹黑,这样无论他说话如何在理也没任何权威性可言了嘛,放大负面的,打压正面的,就这?
5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了集体学习,主题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这次集体学习,请了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进行讲解,提出了工作建议。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认真听取了他的讲解,并进行了讨论。
人家乌合麒麟画针对西方的讽刺画,有人跑出来说你咋不画国内,人家画了国内,就又说人家虚伪,原因是你乌合麒麟自己说好了不画国内…合着这帮人就是你针对国外画讽刺时政的画就必须得同样画讽刺国内时政的画,要求你画,你说你不画,他们就叫嚣,画了,又来一窝蜂的说你虚伪。
同样的,事实上张维为只是针对性的让那些不自信的人自信起来,破除某部分中国人对某些国家害怕的魔障,告诉你那些方面发展的好。他们呢偏偏让人必须牛头对马嘴,必须让人家说不好的方面,必须回答现存的矛盾问题,我…
从12年我来到这个平台,号被封三个,从学生成为社会人,年年奔溃论,年年国必完,年年挂路灯,年年中必输,年年经济完,年年抑郁。
远离包括本答案在内的情绪性答案,它会浪费你的时间。
你看,我只是说了些我的不成熟想法,就被评论区某知乎er评为拥有某种成分的人
张维为在国际论坛上回答不了别人的提问
这里只谈我对张维为的看法。从两个层面看:
首先是意识形态以外的层面,他的专业知识显然很不专业,比如认为中国是在改开以后完成四次工业革命的、又比如说中国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这些都是常识性的错误,这一点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第二,从意识形态的层面,张维为口中的社会主义根本不是社会主义,事实上只是把目前兔子的优点集中起来、忽视缺点,冠以社会主义的名号推销。他的话很符合兔子现状,因而也是兔子的问题的集中映射,张所鼓吹的一个超阶级的、中性的、没有阶级性的政府,还是社会主义吗?最搞笑的在nexus国际会谈上,张维为面对“兔子为什么自称社会主义却bo'xue劳动者”时顾左右而谈什么工资、五险一金,根本不敢面对共产党人立足的所有制,和实质问题。却连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文件都不敢拿出来作为论据来辩论。
后来听说张是某人的翻译,觉得可以理解了。他的出名只不过是复述当下的现状并尝试合理化。而同样不谈意识形态的翟老师温老师则比他更有干货。
今天随手翻到《反杜林论》最后一页看到了这个,算是对张维为的概括吧
。。。
作为一个历史老师,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以前在上学的时候,科任老师都是这么个意思:民主就是一人一票,法制就是法律高于人治,政权最好就要三权分立,一讲到中国这些就用“政治敏感”带过,其实就是说中国不行。他们都是在教学方面和育人方面很有水平的老师,但讲到政治对比,清一色都是西方高于中国,我上学期间都是这样。网上、报刊杂志上也都是西方的月亮圆这样的夹在字缝里的话。
但到我自己教书的时候,为了教好学生,自己去查找内容的时候,我疑惑了:都说国民党当政的话中国肯定会发展的更好,可当年国民党统治下的地区是真的民不聊生啊,根本没有什么民国的岁月静好;都说西方民主一人一票是政治归宿,可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历史真正一人一票也就几十年,而且怎么看都有被苏联逼迫的成分;近代西方是强大的象征,但是殖民、黑奴贸易、屠杀印第安人等等这种血债难道就不算了吗?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是有罪的啊,但他们却认为这是理所应当...作为一个从小学习儒家文化追求仁德、善良的中国人,我要怎么无视这些现实,去和我的学生们去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事事不如人啊,但我身边的报刊杂志、网络都是这样的风气。
然后金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近代西方的强大,中国落后的本质是工业化带来的。这句话从生产力角度解释了近代史问题,再结合近代史部分,我的困惑迎刃而解——根本问题要抓住,生产力的不同所导致的政治文化的不同以及三者的相互影响才是近现代史的本质。通过这个角度再看历史,有些问题就清楚了许多。
接着是张维为老师的:中国人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我从小听的都是讲外国如何好的故事。作为中国人,我从小亲身经历了太多中国的不足,我知道我的祖国问题很多,但没有那么不堪。中国今天的政治体制是吸取了过去几千年的经验教训一步步得来的,其继承与创新,智慧与博弈,看完中国史你会汗流浃背——太震撼了!路还要一步步走,但中国今天的各级公务制度,从历史上看是十分成功的,绝没有那么不堪。而讲好这个中国故事给孩子们听,是我们历史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教他们如何辨证地看待这个世界,哪怕他们最后得出了和我不一样的结论,只要他能明白辩证,他就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我知道写到这很多人就已经准备开喷了。作为老师和班主任,我是明白中国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那不可缝合的差距的,特别是网上这骂人不用成本的地方。但我教育的对象也不是各位,我教育的对象是我的学生。愿我的学生们能向上走,走出自己的路,他们才是中国的未来。
金灿荣原本是战忽局的政委,自从局座退休之后慢慢开始转型成为战恐局政委
陈平自称“眉山剑客”,其实是眉山狂战士,经常开团
翟东升未来可能会发行“翟币”,建议观望一下
金一南军人出身,讲话比较直白
张维为比较擅长从精神层面给年轻人鼓劲加油
阎学通是超级大佬
林毅夫是神仙级别人物,98年向总理提出大干基建,保20年高增长。。
温铁军属于杂学派,出国学的方法论,并不精通于某一领域,87年开始研究农村土地问题,90年年代提出三农,被老一辈革命家认可,最终纳入国家战略规划。
个人比较喜欢温铁军老师,非常欣赏“用脚做学问”的理论。不是说其他老师不好,相反,其他几位老师在自己的领域都是大拿,我也喜欢听这几位老师的课程和演讲。
从B站,观察者网,观视频这些渠道能看到几位老师的视频越来越多,也是越来越敢说。这一现象说明,上层需要他们成为喉舌,因为他们不仅知识渊博,且意识形态上佳。
张教授没怎么听过他讲课,金教授我听的很多,毕竟老金说话很风趣吗。
………………
后面点进来的不用奇怪为啥这两句话有千赞
被建议修改了,删除成这样才能保留下来
这里面好几个都是卧底的,好像英国当年布尔战争以后,改变策略,转而煽动德国,把它彻底煽垮了一模一样,陈平最明显,都挂相啊。
千万不能走德国的老路,好好的一种道路,当年嚷嚷过头了,现在悄无声息,可惜了。
一个字,忍。
忍得云开雾散,忍得春暖花开。
这么大一国家,这么多聪明人,等,也等成世界强权了,急个啥嘛。
我做过一些底层的智库和政府咨询工作,写过政策也做过规划。
这两位可以说……既不在智库序列里,这行业也不需要这样的人。
因为研究经济,看过不少陈平、金灿荣、张召忠、温铁军的文章和视频,简单说说吧。
先说点题外话:
题主所问的这几位,在我看来具备以下共同特征:1学术研究专家,2具备一定的号召力,3屁股坐在中国这一边,4具备一定的理论创新,5观点和预测大部分得到了事实验证或其理论可以比西方的经典理论更有效地解释中国的崛起和现状。
所以私以为题主所问如果更明确一些,不如说是“如何看待当前在舆论方面较为活跃的中国专家,以及他们所表述的中国理论?”如果猜错了,勿怪勿怪哈。
正经回答,我对他们的看法是:
这是一批经历过国内的艰难岁月,穿梭于东西方,对于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关系变化有亲身经历,了解国家治理难点痛点,并不迷信西方,愿意客观表述各方利益诉求,不把经济社会问题政治化,有自我追求和国家认同感的一群学者。
作为一个80末尾出生的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数次金融危机,信息化,入世,911,贸易战,能够理解那种遭逢打压的屈辱,以及扬眉吐气的痛快,更能够体会到当今时局的艰险。
以前网上很多人说“你爱国,国爱你吗?”曾经我也有动摇,但本身学习金融学从事证券行业,由于职业需要和个人兴趣,阅读了大量关于经济学的文章和著作,现在我可以说“国家是爱我的,哪怕只是出于维持政权存续的利益考虑,这个国家也比西方倚重私人资本的政权更爱自己的国民。”而给我这种观念的,正是这一群中国学者们。
我不喜欢听观点而喜欢听逻辑,即便是观点,我也喜欢听那些可以坐在不同位置发声,而非一厢情愿的观点。所以这些人中,我不太喜欢陈平教授,更喜欢张召忠将军以及题主没有提到的温铁军教授。具体来说:
陈平教授很多视频有情绪化,以及通过嘲讽西方经济学观点、推论的倾向,听起来很解气,但心里还是有点发虚。作为舆论喉舌很合适,但如果试图学习并构建宏观政治理解框架的话,并不合适。同样提出《中国人你要自信》的张维为教授也是如此。
张召忠将军由于军事保密的缘故很多东西不能说,但长期看他的微博,能看到很多建立在充分观察的事实上的逻辑推演,逻辑大多时候都较为严密,但由于是预测,能有大致方向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细节能猜的准更是神奇。很多所谓的因果律武器其实都是严密的推论罢了。
温铁军教授是这些人中我最敬重的一位,长期研究三农问题,并通过回顾研究建国以来十次危机的形成,详细阐述了各阶级人群的利益相关、身份演化,以及政策行为的很多无奈,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足以解释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规律和中西方的异同。年轻时候想必也是个耿直的理想主义者,后来被时间磨平棱角,但仍不忘大力推动自己坚持的信念“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的优势,三农是抵御经济危机冲击的人力池和资产池。”
说着说着可能有点跑题,不妨再跑一些:
建议诸位能够沉下心看一看这些学术专家的专著,而非满足于获取视频片段中些许的猎奇观点,舆论中的他们和学术中的他们是不一样的人。另外大隐隐于朝,党政高层中也有相当一批专家,不方便发言但同样可以通过书籍了解他们的观点。
个人推荐书目:
温铁军《八次危机》,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任泽平《大势研判》,亨利·基辛格《世界秩序》,盛松成《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