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每天看文章的习惯,像关注股票市场一样追踪行业内最新科研成果,订阅牛啤教授/PhD的google scholar alert,通过自己专业内顶会的最佳论文奖文章得知最近大家喜欢的内容。举个例子,比如你发现了一篇好论文(可能是,最佳论文奖/引用率高/作者大佬/大佬推荐...),先看看他讲了什么,再看看引用他的文章都在讲什么,他们如何评价这篇文章,最近引用这篇文章的人在做什么,这样就提炼出一条线,你可能会发现他们文章的一些共性和套路,可以先学着复制他们的套路,然后看看他们有哪些局限性,尝试自己提出新方法提升他们。看文章不仅要看他写了什么,更要看懂他没写什么,在隐瞒什么,如果能达到这点,你就厉害了
导师散养的话修行全靠个人,多和学长学姐取经。关于理工科,实验类的科研多找机会实践,理论类的科研多学数学(比如上数学系课)和统计,通过google找下国外大学相关课程的教材,亲测老美的教材一般都通俗易懂。
总结,先发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了解这个方向大家已经研究到什么程度,明确自己需要具备什么能力,边实践边(自)学,慢慢就作出科研成果了。科研要多和人交流,现在这个年代闭门造车很容易造出个永动机来,尽量多认识科研大牛和他们取取经。希望你能享受自我提升慢慢入行科研的过程,不要被中途的困难打倒,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放养其实还得看穷养还是富养。若是在大牛老板下面就算啥都不会,跟着师兄师姐混着混着也能混出个名堂。
读研或者读博是大部分人科研生涯的开始。绝大多数人选择导师的时,对导师的人品,科研能力等各方面是一无所知的,两眼一黑,看到这个导师还挺顺眼,好,就他了。等真进了组,才会察觉到不同导师之间的差别。
有些导师忙于行政工作,长期疏于科研,别说散养不管了,有时候根本面都见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自力更生,在确保顺利毕业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呢?
简单而言,就是进入学习状态,读文献,读文献,读文献,然后求助求助求助。
1.尽快适应并转变角色,进入研究型学习的状态
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小学中学时代,要求的是完全的自学能力,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去寻找解决办法,其次,实在不能解决,再寻求导师的帮助。因此,对于刚入门科研的新人来说,要尽快转变个人角色,适应到研究型学习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2.大量阅读课题相关文献,确定课题思路
虽然是被散养不管的状态,但是导师往往还是会给你一些课题上的大方向,或者说给你的课题定了一个初步的方向。这时候,你就要运用各种检索工具,google scholar, web of science, pubmed(生物医学类),大范围铺开来检索这个方向相关的所有文献,并且细细阅读,做好总结,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确定在这个方向里,有哪些东西还没有被探索过,哪些东西还有进一步发掘的价值。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文献挖掘,我们才会在总体上对课题有一个把握。
这个过程是艰辛的,注定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有句古话说,如果你在自己所在的领域精读过超过100篇的文献,你才可以说是步入这一领域了。可见大量阅读文献,做基础积累的重要性。
3.多多与外界沟通,寻求导师师兄师姐的帮助
导师不搞科研,甚或不懂科研没关系,有经费求经费,卡经费求师兄师姐。很多情况下,师兄师姐还是能够提供不少帮助的。大部分课题组的课题往往有一些时间上的连续性,以及不同课题之间的相似性。也许你的课题就有许多和师兄师姐之间相通的地方,多和他们交流,可以让你避免一些弯路,从而快速地获得实验结果。
当然也免不了有些课题组人丁稀少,这时候,你就要多多和别的课题组的同学们,甚至公司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建立广泛的沟通,获取他们的帮助,这些都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验困难的。
总之,没人管你,你也得学会自己管自己,逼自己去学习,你会越学越感兴趣,越探索,越发现其中的奥秘。或许有一天,不知不觉地,你的科研能力提升了。甚至,到时候你还会觉得科研是件有意思的事情。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