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首先,这个问题提的很好,也很有趣,看起来简单却不容易解答。
其次,为了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大大锻炼了我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十分感动!
最后,这篇回答花费了我许多时间,里面要素较多,知识含量丰富(我一边对照一边学习,也收获良多),也不乏高引用文献,如有兴趣不妨找来详读。
其实,在很多时间、场景下包括在部分研究中,恐惧和焦虑都被认为是相似的,而不加以区分;但是在另一些研究中,恐惧和焦虑得以区分。
于是打算从心理学、神经解剖学、行为遗传学等角度来解答这个问题。
1. 威胁特异性
恐惧和焦虑都是对即将来临危险的忧虑预期,但区别在于威胁的特异性[1]。因为恐惧面对的威胁是可识别的、显性的,而焦虑所面对的威胁是更模糊的。
2.动机强度
恐惧会因为显性的威胁形成强烈的驱动,从特定的负刺激反冲(背离刺激方向),因此具有更高的动机强度;而焦虑则因为模糊的威胁表现出较低的动机强度[2]。
3.积极/消极应对
焦虑会阻碍个体积极采用策略和行为来应对威胁[3],而恐惧会促进。
对以上三点进行总结和说明:
举个例子,当某些危险征兆来临时,比如地震预警,此时人们是会焦虑还是恐惧呢?答案当然是恐惧,因为他们第一反应会是“地震了”并且开始逃跑。“地震了”这一威胁是可识别的,而“下意识开始逃跑”不仅表明了恐惧带来的强烈驱动,也代表了人们会积极采用行为来避险,这一实际情况和以上三点理论发现是吻合的。
再举个例子来了解一下,考试情境下的焦虑和恐惧。考试焦虑是因为害怕考试么?考试焦虑是让人拒绝考试吗?很明显都不会,但考试恐惧会,害怕考试就像怕蛇的人见到蛇一样会逃之夭夭,它的直接结果是导致不去考试,即从特定的负刺激反冲(背离刺激方向)。
而考试焦虑怕的不是考试,是怕考不好,这是两者的区别。怕考不好是因为想考好,但是这种焦虑感反而会阻碍他们积极采用策略和行为来应对考试,惶惶不可终日。并且这种焦虑会随着考试结束或高分通过而消失,但恐惧不会。
4.注意控制
据注意控制理论[4],焦虑通过产生刺激驱动(自下而上, bottom-up)的注意系统和削弱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而产生更大的焦虑,恐惧则偏向通过自上而下(自上而下,top-down)的认知过程来管理威胁。
tips:注意控制理论的两个注意系统
举个例子,怕蛇的人看到蛇的第一反应是跑,过程很快,这是自上而下,因为你在脑海里已经预设了蛇=危险。实际上,恐惧是我们人类进化中残留下来的一种心理机制用以自我保护,是一种固定的认知,虽然蛇不一定会咬你(恐惧不代表事实),但你一定会避开。而焦虑却不同,假设听说离家最近的路上有蛇出没,焦虑会通过刺激驱动(自下而上, bottom-up)的注意系统和削弱目标导向的注意系统而产生更大的焦虑,产生去还是不去的来回纠结。
5.驱动系统
再来谈谈修正的强化敏感性理论( the revised reinforcement sensitivity theory ),它提出了不同的系统在恐惧/焦虑方面的接近/回避动机[5] (Gray & McNaughton, 2000)。
该理论包括三个系统,分别是:
恐惧由FFFS驱动,焦虑由BIS驱动。
战斗‒逃跑‒僵化系统(Fight-Flight-Freeze System, FFFS)通过威胁性刺激激活,介导恐惧,与回避行为相关。
行为激活系统(Behavioral Approach System, BAS)由欲望刺激激活,介导预期快感,与接近行为相关。
行为抑制系统(Behavioral Inhibition System,BIS)由目标冲突激活,介于接近(BAS)和回避(FFFs)之间,介导焦虑,特别是在威胁性刺激无法避免且必须面对的情况下。
依然可以用刚刚聊过的蛇的问题来代入,很容易可以想到,恐惧是“避”,而焦虑则在“避”和“趋”之间。
也可以举个社交情境下的例子,社交恐惧是害怕有人交流,身体会产生不适反应,所以会避免社交,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这是“避”。而社交焦虑呢?社交焦虑本质上是想社交,想给大家留下好印象,但是怕表现、穿着等不当反而留下坏印象,因此焦虑。特别是在要和心仪的女生或男生首次正式见面时容易出现焦虑,说你不愿去见面那肯定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会在脑海中盘旋一个想法“怎么才能表现好”或“怎么才能避免表现差”。而过度的焦虑会使避、趋的天平偏向避。
6.神经解剖学
从神经解剖学层面来看,Walker, Toufexis & Davis(2003)研究发现,恐惧与杏仁中央核密切相关,而焦虑则与终纹床核更相关[6]。
7.行为遗传学
从行为遗传学来看,恐惧相关的疾病(e.g.,动物恐惧症、情景恐惧症)和焦虑相关的疾病(e.g.,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别与不同的遗传因素相关[7]。
8.生理反应
恐惧相关和焦虑相关的刺激会导致生理反应增强(e.g.,心率加速),但焦虑相关的疾病也与静息心率和皮肤传导水平升高有关[8] (Orr & Roth,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