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做的完全符合中华传统三观,不会有人说什么,当年勾践不也替伍子胥杀了伯嚭吗?大清占杭州以后不也没有给秦桧平反,不也没扒了岳飞的坟吗?即使自己祖先被诸葛亮打得灰头土脸,司马氏对武侯更多的是崇敬而不是嫉恨。
说白了哪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手下文能如诸葛文天祥,武能如关公岳武穆…即使是对手也会如此。不会因时局所迫而启用那些人,就导致传统三观的改变。
所以三观是三观,功劳是功劳。三观得正,所以洪某等人是贰臣;功劳得赏,所以洪某等的后人荣华富贵,顺治皇帝甚至拿自己旗里的左领给洪家。
清若不是赏罚分明,三观又正,恐怕即使夺了天下也守不住,也不可能压得住剃发令。
乾隆说的很明白了,当初用洪承畴这群人是大势所趋,不得不用,但是现在天下太平形势变了。
将来如果遭到变乱,这样的人再次背叛怎么办呢?所以为了我鞑清统治,我们现在必须揭露这群叛臣贼子的真面目。
以正人心,以明黑白。
这和后世君王尊重关羽诸葛亮岳飞一个道理,不可能有君王喜欢司马懿这号人。
至于这群人后代怎么想,重要吗?
当狗就要有当狗的觉悟,这就是狗的下场,得其所哉。
不用想,因为乾隆不在乎,
更重要的是,汉奸后人们也不在乎啊!
编写贰臣传,贬低开国功臣。
清退汉军旗,斩断聚集之道。
经过乾隆的改革,清朝基本就断根了。
所以民间传说弘历本家是海宁陈氏,倒也颇有几分可能。虽然我觉得这个传说的真实由来更可能是清朝皇帝驻“弊”海宁陈家的时候嫖了他们家女人——这种谣言总得有个由头——所以事实可能反过来才对,海宁陈家可能有满清皇室血统。这种君宿臣妻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可能。文臣如妓,词臣如娼,清朝就是这么一个世道。
弘历这个做法,相当于杰斐逊的后裔编纂贰臣传,将华盛顿列入贰臣传之首,蔡英文编纂贰臣传,将李登辉列为贰臣传之首。相当于美国宣布,清退所有非英裔白人。台湾宣布,清退所有非日美裔台独分子。
找死。
汉军旗是满清实现收买理学家、建立与地主阶级血肉联系渠道的关键制度。
弘历先清退汉军旗,后编纂贰臣传,固然“纯洁了满洲八旗血统”,但却退回了“入侵者时代”。这里的关键点在于,满洲八旗并不掌握先进生产力。
这就是核心力量的关键作用了。国民党清党只会降低战斗力,因为他们的核心战斗力不行,战斗力来自于“杂质”。共产党反腐败却可以提升战斗力,因为核心战斗力强大,“杂质”妨碍战斗力。
弘历跟雍正比起来,简直不像亲儿子,民间怀疑也是有道理的。
至于汉奸怎么想,关我屁事。他们怎么不去死。
先说答案,乾隆有考虑过。
乾隆下令编纂《贰臣传》是在乾隆四十一年,弘历为啥早没想到呢?《贰臣传》的产生,和钱谦益有很大关系。
在下令编纂贰臣传的前几天,乾隆想起了十五年前的一件旧事,乾隆二十六年沈德潜呈进《国朝诗别裁集》,请求乾隆给自己的书作序,乾隆看到沈德潜将钱谦益列为本朝诗人之首,钱谦益这种先投降后又阴谋反叛清朝的人,居然在本朝文坛有如此高的地位,这不能忍,下令翰林院将此书仔细检查其他谬误,并将原版销毁。乾隆又想起来这么多年,江苏也没奏报原版到底销毁没有,这事他也没再过问了,《国朝诗别裁集》恐怕早就流行于世了,钱谦益这种人居然享誉文坛这么多年,于是下令江苏巡抚杨魁查明该书原版所在,并将市面上所有原本全部收缴。
谕军机大臣等:前因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进呈求序。朕偶加披阅。集内将身事两朝。有才无行之钱谦益居首。有乖千秋公论。而其中体制错谬。及世次前后倒置。亦复不可枚举。因于御制序文内。申明其义。并命内廷翰林。为之精校去留。俾重锓版。以行于世。其原板自应一并销毁。但阅时既久。此板曾否销毁。任听存留。而沈德潜身故后、其门下士无识者流。又复潜行刷印。则大不可。著传谕杨魁、即查明此板现存何处。如未经销毁。即委员将板片解京。并将未经删定之刷印原本。一并查明恭缴。
几天之后,乾隆翻阅江苏收缴上来的书,看到一些在明朝当官,后又降清的人如王永吉、龚鼎孳、吴伟业、张缙彦、房可壮、叶初春在明朝时候的奏疏,他说这些人投降挺无耻的,所以他们的言论也不能保存。这话说的很奇怪,投降是挺无耻的,但人家当年的奏疏如果没有诋毁清朝,为什么不能保存呢?乾隆编了个大理由,说这是“崇奖忠贞,风励臣节”。他没说的是,龚鼎孳、吴伟业、钱谦益在文坛合称“江左三大家”,在《国朝诗别裁集》中都名列卷首,如今又有文章传世,乾隆不能否定这些人的文学成就,就转而说这些人大节有亏。
谕:昨阅江苏所进应毁书籍内。有朱东观选辑明末诸臣奏疏一卷。及蔡士顺所辑、同时尚论录数卷。其中如刘宗周、黄道周、指言明季秕政。语多可采。因命军机大臣。将疏中有犯本朝字句。酌改数字。存其原书。而当时具疏诸臣内、如王永吉、龚鼎孳、吴伟业、张缙彦、房可壮、叶初春等。在明已登仕版。又复身仕本朝。其人既不足齿。则其言不当复存。自应概从删削。盖崇奖忠贞。即所以风励臣节也。
而《明史》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定稿了,明朝降臣多不入明史列传,乾隆认为列入清史列传,和范文程这些没有在明朝当官的清初大臣并列也不合适。但如果一概不录,这些人的劣迹反而就被掩盖了,这也不行,所以要专门修一本书,将这些人单独列出来。
此辈在明史既不容阑入。若于我朝国史。因其略有事迹。列名叙传。竟与开国时范文程、承平时李光地等之纯一无疵者。毫无辨别。亦非所以昭褒贬之公。若以其身事两朝。概为削而不书。则其过迹。转得藉以揜盖。又岂所以示传信乎。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各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
他确实考虑过这些贰臣后人的感受,乾隆说我这不是贬低你们的祖先,只是记录事实而已,他们确实是贰臣嘛。但功是功,过是过,编入贰臣传并不影响他们的恩荫,我保证,你们这些后人现在的世爵世职,永远不变。我这是“大中至正之心”,是“为万世臣子植纲常”,不能偏私的,望你们明白。
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而其子若孙之生长本朝者。原在世臣之列。受恩无替也。此实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即以是示彰瘅。昨岁已加谥胜国死事诸臣。其幽光既为阐发。而斧钺之诛。不宜偏废。此贰臣传之不可不核定于此时。以补前世史传所未及也。著国史馆总裁、查考姓名事实。逐一类推。编列成传。陆续进呈。候朕裁定。并通谕中外知之。
任何事情上,个人奋斗取得成就就会受人尊敬,全靠拼爹和运气则被人鄙视。如果一个国家凭自己的力量就征服了天下,可能会被人称赞武力强盛。如果大量依靠汉奸投降之人,就显得没那么伟大了。这也是《贰臣传》存在的意义,其实就是一块又当又立的遮羞布。
难不成要编个忠臣传,嘉奖他们把带明给贪垮了?
也不知道乾隆爷给奴儿哈赤这个逆贼定了个什么罪,他也在李成梁手底下混过饭吃!也是吃皇粮的大老爷啊!
伪军的感受有满洲太君的感受重要吗?
既然当狗 了,就要有当狗的觉悟。
乾隆时期令汉八旗出旗,用绿营,藤牌,索伦兵,让本来的满洲八旗重新操练“满家风度”的时候,早就不在乎这群人了。
乾隆是个对基本盘极度敏感的马基雅维利皇帝,怎么可能把资源倾斜在这群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的人的头上。
满洲八旗好歹还能pua当个督战队,给乾隆压榨压榨出点剩余价值,能当个粘杆处监视的工具都行。就这还满语一个都不会说,乾隆就天天担心他们和科举来的汉臣同流合污搞权呢。
就乾隆这种连亲弟弟,亲妈都不放心不在乎的人,指望他在乎《贰臣传》里的这些人?
感受个寂寞!
因为这些人的利用价值已经被榨干,他们的能量早就被瓦解了。
明末清初的这些“贰臣”,在入关初期很是风光了一把。汉人封五个王:孔有德,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孙可望。但是,孔有德被李定国“撅”了;吴三桂因为三藩之乱被灭了;耿精忠被凌迟处死;只有尚可喜还有后人在清廷为官,也逐渐边缘化;孙可望被当做野怪给打了。
清朝入关初期,必须依靠这些“贰臣”来稳定局势。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清朝的基本盘发生了变化,由清初的“贰臣+满蒙”变成“科举+满蒙”,所以这些不伦不类的贰臣毫无利用价值,搞臭他们有利于忠孝文化的传播,乾隆毫不犹豫出手了。
除了李永芳抢了投降后金的头香,做了努尔哈赤的孙女婿,后人李侍尧被乾隆重用外,其他人的后代全部被边缘化。读一下清史稿,贰臣们的后代几乎没有被重用的,甚至被停了“世职”。
乾隆年间还做了一件大事:“汉八旗出旗”。汉八旗是由皇太极把明朝投降将领及其部众整合而编成的。起初还是比较受重用,到了乾隆年间失去利用价值,于是乾隆把汉八旗大多数踢出了“铁杆庄稼”,曹雪芹大概率就是因为被踢出来了,才贫病交加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