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看待商鞅之死? 第1页

  

user avatar   fu-xiu-dao-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吕氏春秋卷二十二 慎行论

秦孝公薨,惠王立,以此疑公孙鞅之行,欲加罪焉。公孙鞅以其私属与母归魏,襄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印也,吾无道知君。”

史记·商君列传结尾: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

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

史记.六国年表。

秦.二十四 秦大荔围合阳。孝公薨。商君反,死彤地。

魏.三十三 卫鞅亡归我,我恐,弗内。

战国策·卫鞅亡魏入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傅商君,辞不受。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ps:大秦帝国的粉要骂骂吕不韦司马迁刘向他们,史学家为什么不去看看小说???两千年后的小说家都知道商鞅为了大义死的坦然受人爱戴,怎么离着商鞅那么近的史学家反倒要说他不是自愿死的?儒家的刘向也就罢了,司马迁明明是道家,吕不韦明明是杂家,居然也这么黑商君!!!

ps的ps:以防有人疑问为什么商鞅反抗要攻郑?参考这个帖子

商鞅真的没有反

第9楼的地图。

又找到一个现代人的评价,不过我不完全同意他对整个法家的看法,个人很喜欢韩非子,而且先秦诸子百家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在,但是他把商君书看的很透,尤其作法自毙这个观点,联系一下史书,正好回答题主的问题:

商鞅——作法自毙的枭雄(鲍鹏山)

《商君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很坏的影响。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人这样提倡过,并且,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专制政治里面,在实际的政治生活里面,一再地被运用。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里面,实际上,广大的人民,在很大的程度上,确实承受着这样的黑暗的政治所带来的痛苦。当然,这样的政治和痛苦不能由商鞅和《商君书》一方来负责任,但它确实提供了这样的一种理论。
三个内容:

一:壹民理论。

“壹”作动词,指统一、唯一。
“壹民”即:在国家里面只要一种人(耕战之民)。除了这种人之外,其他的人必须通过政策使其走投无路,让他改行,让他变成这种人。如果他不能变成这种人,那等待他的就是监狱,就是杀头。
“壹民理论”既:国家只要一种民,就是生产的机器与战争的机器。

所以,法家思想,商鞅也好,韩非也好,他们是完全站在专制君主的一边,完全站在所谓的国家利益一边。国家不是为人民服务的,恰恰相反,人民是为国家服务的。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那么,等待你的就是惩罚,而且是非常严酷的惩罚。

所谓“壹民理论”包括两个含义:
(1)、国家只要一种民:耕战之民。平时你为国家生产,战时你为国家当炮灰。你的价值就在这两点。如果你不能作为这两种工具存在,你就是无用之民。
(2)、国民只做一件事,就是耕和战。

这种理论的残酷可见一斑。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志趣、追求、爱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天赋的方向。马克思讲,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什么,那就是每一个人的人性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每个人人性是不一样的,他的爱好、志趣是不一样的,他的追求是不一样的。一个国家如果能够让所有的人都能把自己的爱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的国家就能给人民提供幸福。
《商君书》: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赏刑》)

圣人治理国家的时候,法家的“圣人”和儒家不同,他是讲“法王”,就是专制君主,像秦始皇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治理国家的时候,统一赏罚,统一教化。赏赐是统一的,指赏的理由一样,只有为国家生产的粮食多了才给赏赐。一个学者有思想,有没有赏赐?没有,只有惩罚,你进监狱吧。他不需要这个东西。

壹赏:只赏赐一种行为,只赏赐一种人。你为国家生产粮食,你为国家打仗。杀了敌人的脑袋多,带回来敌人的头颅多,只有这两种情况给你赏赐。

壹教:愚民政策。真正的愚民政策不是不让人民受教育,而是让人民只受一种教育,只接受他的教育、思想、观点。“壹教”即:用一种思想、一种观点来教导他。其他所有的思想都是邪恶的,都是异端,都应该被清除掉。

《商君书》:入使民壹于农,出使民壹于战……民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算地》)
只会种田的人就会很朴实,责朴实实际就是愚昧,没有思想,没有眼界。他没有见识过别的,只会这一项,自然就会朴实。

《商君书》:民之所欲万,而利之所出一。(《说民》)

老百姓有很多欲望,但国家应该让这所有的欲望都从这一个渠道来实现。那就是种田,为国家打仗。你做到这一点,那我们可以赏赐你。如果你不这样做,就要惩罚你。

《商君书》:利出壹空者,其国无敌。(《靳令》)

利出一孔,利出一门。国家把所有的社会资源都控制起来,只让百姓从一种渠道出去。这样国家就具有的绝对的控制社会资源的能力。国家就会变得很强大,就会无敌。

治理国家应该有两个目标,今天同样如此:人民富裕安乐,然后国家强大。如国家仅仅以国家强大为一个目标,那么,人民生活在这样的国家里,就不会有幸福。所以,儒家的治国理想,包括道家的很多想法,他们是希望把国家治理成一个富裕的安乐的国家,是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国家。他们不愿意谈战争。孔子、孟子、庄子都明确反对战争。法家正好相反。人民能否幸福,他们完全置之度外。这不是国家的目标。国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强大能攻。把国家的目标如此绝对化,表明,法家的政策理论中,人民的幸福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法家的理论从骨子里讲,完全为专制君主着想。这样的结果导致整个社会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没有个体幸福。

社会目标
在专制社会中,他的社会目标,他的合理性,他的正当性是不能够得到保障的。因为整个社会的决策层和决策机制不是合理的,不是有序的、可控的。他是由一个专制君主根据他自己的喜怒无常的心情来决定的。所以不要以为,一个专制的社会里面,政府可以有一个道德上的目标。在专制的社会里我们常常会讲可能达到一种效果,因为万众一心。但是,万众一心的时候,它就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体的思想和精神没有了;第二,万众一心必须通过专制,通过思想控制才能得到。这样确定的目标是由谁来负责任呢?不可能是一个很合理的决策者。他一定是由专制的阶层,尤其是有一个独立的某一个单个的君主来决定。所以这样的目标是不能保证它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所以商鞅的治国方略最后让秦国变成了一个监狱。
按照《商君书》理论,它最好的政治就是刑律、刑法、法律。最好的国家就是监狱。

二:胜民理论

胜民理论,或叫制民理论。“胜”即战胜,“制”即法制、制服,把老百姓制服了。
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总是有他独立的个体的意志。所以你要让他完全照国家的意愿来行动,一定要有相应的手段,逼他这么做,包括监狱,包括赏和罚。所以,商鞅在提出了壹民理论之后,自然提出胜民理论。
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理论。

所以胜民就是政府和国家战胜人民,或者说国家一定要战胜人民,国家一定要压服人民。他把国家和人民看成是跷跷板,一方上去了,另一方就要下来。所以,为了让国家强大,国家一定要战胜人民。

《商君书》: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弱民》)

一个有秩序的国家,一定要削弱人民的力量。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有愚民政策。读了《商君书》,我知道还有一种弱民政策。让老百姓愚,当然是让他弱的一种方法。他把国家和人民如此尖锐地对立起来:

《商君书》: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制服)其民者也;能先胜敌者,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

商鞅就是中国专制政治的最黑暗的核心。《商君书》是中国的传统的专制政治的最黑暗的核心,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秘不示人的他们的统治的秘诀。里面有五个黑暗的东西:

(1)、以弱去强,以奸驭良,实行流氓政治,小人政治。

国家的人民里总有强悍和弱小的,两个层次:一是体格上的,二是有思想、有知识、文化、见解的人。国家要强大,这样的强民必须消灭。
《商君书》: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去强》)

用一部分强民去消灭另一部分强民,存下来的还是强民,民强国若,所以国家不能强大。只有用弱小的人民去消灭强大的人民,国家才能强大。这些弱民没思想没知识没文化,国家就好控制。
《商君书》:以强攻强,弱,强存。以弱攻弱(强),强,强去。强存则弱,强去则王。故以强攻弱,削。以弱攻强,王也。(《弱民》)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杀豪俊。所谓豪俊,就是强民,体格健壮,性格暴亢,不大容易服从的,都集中起来杀掉。留下的都是弱小之民。

以奸民统治良民。乡村选流氓恶棍做乡长村长,让他们统治善良的老百姓,国家就强大了。

《商君书》: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去强》)


不读这样的话,难以想象,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全人类的历史上,还有这样混帐的理论。所以,中国传统的专制社会中,最黑暗的核心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我们只看到表面上一再地说仁义道德,一再地讲我们是礼仪之邦,一再讲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根本不知道,我们传统政治最黑暗的核心里面,是一些多么可怕的东西。这就是商鞅《商君书》还有韩非子还有慎到,还有申不害这一帮人给专制君主们,给他们的统治人民的手段和秘诀。

以弱去强,以奸驭良。这样的社会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就是黑社会。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我可以讲就是黑社会。所以我为什么看到有人说什么康乾盛世我就非常生气。那些无知的什么人写什么《康熙大帝》、《乾隆王朝》。我们可能是有过所谓的专制君主们津津乐道的盛世。那秦国被商鞅治理了以后也变成强大的国家了嘛,所向无敌,六国都不是他的对手,统一六国了。但是这样的国家对人民意味着什么呢?你愿意生活在这样强大的国家里面吗?你愿意生活在我们今天这样自由的生活里,还是愿意生活在“康乾盛世”里?但是我们就有些作家喜欢生活在那样的时代里,他希望那样的专制君主再活五百年。起码的一点价值判断能力都没有。

对于传统政治里面的弱民政策、愚民政策,以弱民去强民政策进行反思的人,历代都是有的。清代龚自珍,是清代末年思想解放先驱人物。他对中国传统社会很多的观察非常深刻。

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九》: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
有一种时代,看起来怎么看都像一个盛世。国家好象很强大,尤其是国家显得特别稳定。但是在这个国家里边是怎么样的呢?如果出了一个有才能的人,周围一百个无才无德的人就会监督他、束缚他,甚至杀掉他。这种杀,不一定消灭他的肉体,是消灭他的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这样的结果是,在这样的社会里,在这样的国家里,在这样的民族里,不仅找不到一个才士、一个才民、一个才商,甚至连才偷、才盗都找不到了。

专制政治通过对个体天赋和发展空间的挤压,最终让一个民族失去了活力。唯一得利的就是专制君主本人,就是他所代表的那些阶层。

(2)、壹教,实行思想统治。
思想统治是中国的传统。

(3)、剥夺个人资产,造成一个无恒产,无恒心的社会。剥夺个人资产就是剥夺个人自由的条件。

孟子与齐宣王谈话时讲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他说,一个王者治理天下,一定要让人民有恒产,要“上可以事父母,下可以育子女”。孟子说,一个想称王天下的人,一定要在这样的标准基础上制定人民收入的标准,要保证这样的收入标准。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有一个固定的收入,有生活保障,可以让你不堕落。什么叫恒心,就是保持善良的本性,不要天天想着歪门邪道,不要想着坑蒙拐骗。孔孟解释犯罪的时候很可敬,他不认为犯罪是由于这个人很坏,而是由于社会导致,是由于国家让人民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他不得不去犯罪。所以孟子跟齐宣王讲,你要让人民有恒心,让人民保持自己的道德不堕落,在一定的道德水平上,然后能够向善,你必须给他恒产,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商鞅恰恰相反,贫民,让人民一无所有,然后好控制。你不听我的话,没饭吃。先让你没饭吃,你要吃饭,好,听我一次。听我一次给你发一点。吃完了,还要听我的,再给你发一点。然后他就导致整个的人民,所有人民道德上的堕落。愚民,让你愚昧;弱民,让你没有能力;贫民,又导致你道德上的堕落,人格上的下流。所以,专制统治下的国民不可能强大。马丁•路得•金讲:国家的强大不在于武力的强大,不在于国家的公共设施有多强大,也不在于国家的经济有多么发达。国家的强大在于公民自身,我们的公民是否很强大。
商鞅这种剥夺个人资产、个人资本,造成无恒产、无恒心的社会,然后让人民普遍道德上的滑坡,道德上变得很下流。

《商君书》:治国能令贫者富,富者贫,则国多力,多力则王。(《去强》)
贫者富,富者贫,反复折腾的结果是让你没有安全感。一个国家的老百姓没有安全感,他就没有定性,没有固定的品德就没有恒心。没有安全感就老要找一个外在的强权去依附。没有安全感怎么办?那就有依附感。所以研究过狗为什么忠诚,因为狗是所有动物中最没有安全感的。
除了有形的资产,无形的资产也要去除。

《商君书》: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算地》)
你所有的个人所能依附的全部给你破坏掉。你想活,只有一个渠道,从他体制里面去拿一份他给你的。所以剥夺个人资本不光是有形的物质资本,也包括你所有的赖以生存的技能、思想、学问等。
(4)、辱民、贫民、弱民——利于统治。

侮辱人民,让人民贫穷,削弱人民。

《商君书》: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弱民》)

他主要是把体制的地位抬高,让人民在体制之外无所依存。所以,让你耻辱,让你没有地位,没有尊严,没有体面。然后,你就把国家的爵位看得很重。你什么都没有,一点能力都没有,只好靠官来保护你。所以我们历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清官意识,九十年代天天放《包青天》。后来发现清官实在找不到几个,那就看有没有皇上好的,就是《康熙大帝》《乾隆王朝》了。皇上再靠不住怎么办?会出现神仙了。我们就没有想到建立一种制度来保护自己。

天天想着国家的爵位,天天想着讨好做官的,天天想着把国家的奖赏拿到手,你的心思就在他那里了,你的思想就被他控制了。


“农有余食,则薄燕于岁。商有淫利,有美好,伤器。”农民如果有余粮,他可能就一年不好好地干活了。那怎么办呢?让他没有余粮,让他吃了上顿没下顿。就是让你没有安全感,然后就让你像蚂蚁一样,拼命地劳动。我们的寓言故事里面,把蚂蚁看成很正面的形象。到秋天了,蚂蚁开始忙了,往洞穴里面搬粮食,然后知了在那儿唱歌,蚂蚁说你别唱了,你搬粮食吧。知了不听,冬天来了,蚂蚁丰衣足食,知了饿死了。从这个角度讲,也对。我们平时应该努力一点,应该勤奋一点,应该有点储备。但是蚂蚁的这种生活状态,也太低层次了一点,一年到头就忙这点吃的,这至少不是人的生活啊,人除了物质还应该有精神啊,人应该是蚂蚁的生活和知了的生活的结合,除了搬运粮食之外还要唱歌。可是商鞅说,我就让你吃了上顿没下顿,让你天天搬动粮食都来不及,你唱歌。你别说,商鞅在文章里还专门讲到过,有一些演出的艺人,在商鞅那个时代,已经有艺人了,有时候到乡里面唱唱歌,然后老百姓给他一点东西。他说:这些人绝不允许他们到农村里面去,到农村去了,农民一看唱歌也能挣钱,他就不劳动了。

《商君书》:重刑轻赏,则上爱民,民死上;重赏轻罚,则上不爱民,民不死上。(《去强》)
儒家的观点是“轻刑重赏”,法家则是“重刑轻赏”。《尚书》明确说:疑罪从轻,疑赏从重。
商鞅:“刑重而必得”。“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在商鞅的观念里,最好的政治就是刑律。
对老百姓惩罚得重一点,赏得轻一点,这正好可以表现君王是热爱老百姓的,老百姓也愿意为君王去死的;反过来,如果你对老百姓赏得很多,惩罚得轻一点。那正好说明你这个国君是不热爱老百姓的,老百姓也不愿意为你去死。
商鞅的这个思想即使从法律的角度也讲不通。因为法律有个平衡的问题,有个量刑轻重的问题。必须要根据罪行的轻重来量刑。韩非在这点上好点,他在《难二》中讲:“刑当无多,不当无少”。
不是说我们痛恨一种现象我们加重刑法就可以了。因为那样会造成整个法律秩序的混乱。假如我偷一个东西就被判死刑,那我不偷了,干脆抢了,抢也不过是死刑。逼着犯罪的人都犯最严重的罪行。因为犯最严重的罪行,对他来说,是最有效益的罪行。所以,商鞅一味地强调重刑,不仅是不人道的,而且也会破坏法律的秩序。

《商君书》: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所乐,民强。民弱国强,民强国弱。(《弱民》)
这样的理论,如果今天不把原话引出来,你也不相信会有人提出这样的政治理论。什么意思呢?国家制定政策,如果制定一个让老百姓特别讨厌、特别害怕的政策,那老百姓就弱了。老百姓弱了,你就知道结果是什么呢?国家就强了嘛。如果你制定了一个政策是符合老百姓利益的,是人民喜欢的,那么老百姓就强了。最后“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所以选择是什么呢?制定政策一定要制定一个让老百姓不喜欢的政策,要制定一个让老百姓很讨厌的政策。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时期啊?很多。削弱人民,就要制定一个对老百姓不利的政策,对老百姓不利了国家就强了。商鞅作为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作为一个政治理论的倡导者,他竟然公开提出来要制定削弱人民的政策,制定让人民厌恶的政策。公开这样说,真的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很多专制君主是这么干的,偷偷摸摸干的。但是商鞅可是公开这么说的,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只不过我们在座的诸位大多没看过。

老百姓活得最好的时期就是管仲的时期了,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那一段时间基本没有战争。这才是真正的伟大的政治家。
无论管仲、道家还是儒家都是正常的政治理念,商鞅则是病态的。但是,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统治里面,是商鞅的东西成了专制君主统治天下的最黑暗的内核。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说我们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有的是五千年的黑暗史。

(5)、杀力——发动战争,外杀强敌,内杀强民。

《商君书》:国贫而无战,毒生于敌,无六虱,必强。(《靳令》)
国家穷了更要打仗,结果是把毒转移到对方去了,国内就没有那么多坏人了。“虱”:六虱,六种对国家无用之人。这样,国家就强大了。
《商君书》:国强而不战,毒输于内,礼乐虱害生,必削;国遂战,毒输于敌,国无礼乐虱害,必强。(《去强》)
《商君书》:故能生力不能杀力,曰自攻之国,必削。(《说民》)
把强民力量集中起来,带着他们去打仗,一方面消灭敌人,一方面也消灭自己的强民。这样,国家就越来越强大。
《商君书》:能生不能杀,曰自攻自国,必削;能生能杀,曰攻敌之国,必强。(《去强》)
三:商鞅的下场——作法自毙。

《盐铁论•非鞅》: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
商鞅推动了秦国的统一,也为秦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在他的统治下,秦国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没有不同意见的国家,看起来是盛世,看起来非常稳定,但是就像鲁迅所讲的: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所以,秦国最后的灭亡就是一个人喊出了一句话,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

秦将军白起“战绩”:
昭王十四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沈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拔五城,斩首五万。
昭王四十七年,坑杀赵降卒四十万。(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战争到了最后,通过商鞅变法,用秦国倡导的这样一种残酷的战争方式,最终在战国时期,在我们中国的大地上,战争的规模,战争的血腥程度,我告诉你们,现在学术界,尤其是西方的学术界,不承认这个数字。他们无法想象战争会如此的残酷和血腥。你看剑桥的《中国秦汉史》,西方的学者对《史记》上的这些数字不相信,就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太大,他们太善良。他们读读《商君书》就相信了。

秦国在整个的统一六国的过程里面,斩杀的六国人数在150万以上(据《史记》明确记载累计)。同样不包括秦国的死亡人数。当时全国人口总数2000万。所以,秦国的统一过程就是一个大屠杀的过程。
这样的国家很强大,但这样的国家人民没有幸福。人民不愿意生活在一个仅仅是强大的国家里面。人民一定要生活在富裕的安乐的国家里面,哪怕这个国家不够强大。



  

相关话题

  为什么感觉战国时期列国人口不多经常打仗却没有出现财政危机,而晚明明明生产力更发达却捉襟见肘? 
  如何评价“杀一为罪,屠万为雄”、“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历史上最牛的富婆是谁? 
  两次被俘,为什么匈奴人都不杀张骞? 
  孟尝君为何会被灭族? 
  历史上有哪些巧合让你感到温暖或者惊讶? 
  为什么信陵君一定要救赵国,因为姻亲关系吗,不能不救吗? 
  为什么秦始皇能只用十年就迅速吞灭六国? 
  秦国是春秋时期四大强国之一,战国开局为何却沦落成二流国家? 
  谁是历史上最强的刺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芈月传在豆瓣上的评分不高?
下一个讨论
《绣春刀》被高估了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