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先秦各种语言文字的共性有多大? 第1页

  

user avatar   xue-ru-hong-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多图

==========

先秦汉字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别从春秋末到战国开始的,这一时期,周王室衰颓,诸侯各自为政,不再以周朝正字为宗,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脉络。战国文字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体系:

1.秦系文字。平王东迁之后,将西周故地封给秦国,所以秦文字完整地继承了西周文字。加之秦国在文化上低于东方六国,文字的发展少有发挥,也完整地保留了西周文字的体系。所以学界往往周秦并举,秦系文字有时也称作周秦文字。这一体系随始皇帝“书同文”而传至今,所以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秦系文字。



2.楚文字。由于楚地水网密布,地下水系发达,楚地墓葬往往完全浸泡在水中,因此保存了大量的简帛。竹简这东西,要么泡在水里隔绝空气,要么在西北大漠的干燥环境下还能保存下来,中原地区不干不湿,汉晋尚有发见,如今尽已朽烂,无从得见。所以现在看到的竹简,主要为楚简和汉简以及少量秦简,由于汉简不属于古文字材料,楚文字就成为当前战国文字研究中材料最为丰富的一系。楚人浪漫,有点像现在的法国人,所以楚文字简省较多,字形飘逸,在战国文字中独具特色。


3.三晋文字。韩赵魏原是晋国家臣,故世称三晋。三国文字同宗同源,虽有小异,不害大同。

4.齐文字。主要是齐鲁两国的文字。齐鲁两国地缘相接,文化相近,历史上往来密切,所以两国文字也基本同源。

5.燕文字。即燕国文字。发见较少,主要为玺印、泉币。

6.中山文字。中山国属狄人鲜于部,嵌于燕晋之间,后为燕赵之间,一直被中原诸夏视为心腹大患。中山国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姓姬姓,参与过合众伐秦。现在所见中山文字为中山王青铜器,战国时代,各国铸器己少有铭文,唯有中山王器上铸有大量铭文,字形风格也与春秋金文接近。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国文字虽有差异,但并没有到无法辨识的程度,毕竟都是从西周文字同源发展而来。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字形改换。如楚文字中“馬”、“爲”等字,将下边表示动物四肢的部分,简省为两横。

2.同形异读。如“箸”字在秦文字中表示筷子的箸,在楚文字中表示书写的书。

3.另造新字。如楚文字中有一个字,上羽下能,是数字一的异体字。这样的字极为少见,屈指可数。

相较于各国文字的不同,一国之内的异写也非常的复杂,有时甚至超过了国际间的差异。总而言之,战国时代是一个用字混乱,极不规范的时期。

尽管文字分化,用字混乱,但不同文字体系所记录的语言却是相同的。当时虽然方国之言迥异,但雅言一直作为通用语。《论语》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孔子他老人家居家过日子说的大概是鲁国方言,但讲解经书,执行礼仪,一定是用雅言。战国时,虽王室衰微,各国之间仍以雅言为通用,士大夫在正式场合说话用雅言,著书立说当然也用雅言。

因此,百家诸子虽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口中所言,笔下所写,虽间或有方言词语混入,但总体而言,还都是当时的普通话,各国文字虽有不同,但彼此阅读并无大碍,所以,在“书同文”之前,是不需要彼此翻译的。

而且所谓“书同文”,也只是规范了汉字形体的书写,取缔了大量并存的异体字,并没有规范汉字的使用,秦汉时期,同一字形不同地区用作不同音义的现象依然存在。




  

相关话题

  战国时期,有个魏国,也有卫国,当时识字的人少,会不会搞错,比如上级命令你攻打魏国,结果你去打了卫国? 
  为什么战国时代的大战动辄几十万人,后世的大一统王朝发兵却鲜少有如此规模? 
  如何看待马王堆汉墓墓主的名字「避」被误读成了「辛追」? 
  屈景昭三家在楚国是怎样的存在?为啥楚王出不出兵要问过屈景昭三家是否出兵? 
  战国时期不同国家在文化上各有什么特点? 
  秦国的名声是怎么败坏的? 
  现在的世界,难道不像春秋战国的前夜吗?世界真的不会有一天统一吗? 
  日本战国时代的军队放到同时代的欧洲是什么水平?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与中国战国时期的士为知己者死有什么不同? 
  在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唐雎有机会拿出自己的剑?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知友@张钟麟的一系列答案?
下一个讨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的的弥勒信仰是怎么回事?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