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家会吹慈禧? 第2页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慈禧的吹捧,我很早就在外媒看过了,这是纽约时报的

纽约时报主要推的就是张戎出版的《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

凯蒂·贝克在《The Daily Beast》对张戎出版的《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评论写到:

“这部作品表明了过去一百年对于慈禧的评价最不公平”

“自死不久后,一直统治中国的政治力量也故意侮辱她或者使她的成就蒙上阴影。”

“就开创性成就,政治诚意和个人勇气而言,慈禧太后树立了几乎无法匹敌的标准”

纽约时报在2013你那把这本书列入100本值得关注的书,纽约时报说

《慈禧太后:启动现代中国的皇妃》(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张戎著。克诺夫出版社,30美元,在这部权威著述中,张把慈禧描绘为中国最早的女性主义者和改革家。

嗯……“权威著述”。

你很难相信慈禧会变成“女性主义者”,是因为她是女性,所以就是女性主义者么?以光绪的婚事为例,光绪的婚事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珍妃因忤逆慈禧,以“习尚浮华,屡有乞请”之名被褫衣廷杖,并降为贵人,八国联军入侵时期,慈禧又将其投井杀害,年仅24岁,对同样是女性的珍妃毫不手软,怎么能叫“女性主义者”?

在goodreads里面,有一个评价非常有意思

……但是,她绝对让我着迷。当然,这本书可能会有些枯燥,但她实际上是在不加冕的情况下进行统治的。这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很多次,但是很少发生在女人身上。唯一想到的君主是凯瑟琳大帝,但她是皇后,不是摄政王。慈禧从一个贫穷的满族人变成了一个嫁给皇帝的女主角,因为她靠运气有了一个男孩。
不仅如此,她还赢得了她的人民的尊敬,甚至是那些不同意她的人。他们不同意时仍然尊重她。如果您要看一下当前的总统大选,那没有什么。特朗普对希拉里大喊大叫,希拉里向特朗普大喊大叫。完全不尊重。(虽然,我不太尊重特朗普,对比特朗普我更尊重希拉里。)甚至伯尼也不是完全那样,我爱伯尼。

OK,我知道啦你为什么这么评价了。

我猜,其实慈禧本人并不重要,而在慈禧身上的感情投射,可能更加重要吧。


user avatar   fatfox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显然比赵构NB至少一万倍啊。

事实上有清一代能稳压慈禧的,除了努尔哈赤皇太极,也就是康熙一个人了。

慈禧的问题是死得太晚了,

慈禧要是死在1890年,那么她的功绩是:

镇压的太平天国和捻军,

平了回乱,

在新疆打了胜仗,

开启了洋务运动,已经传说中的同光中兴,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甲午战争之前,并没有签几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她公公道光和她老公咸丰丢给她这么一个烂摊子,整成1890年这个样子,没翻车,不容易了。

当然,甲午战争确实没打赢,但是没打赢也正常,因为甲午战争也不是伤筋动骨的大败仗。

说是西太后挪海军军费园子,其实不过是个会计分类问题,而且,甲午战争战败根源在陆军不在海军。

真正慈禧犯糊涂是搞了义和团,如果不搞义和团慈禧名声不会这么丑。

但是义和团也不是事出无因。

是康有为先鼓动光绪杀慈禧,最后导致帝后失和,

其实慈禧在和光绪彻底翻脸之前,是有心一点一点在扶植训练光绪,是放了一部分权给光绪的,不然康梁还有六君子怎么上位啊。

然后呢,光绪要对慈禧下手。

这就很麻烦的,因为这直接破坏了大清权力交接顺序,相当于光绪从慈禧接班人变成了慈禧的政敌。慈禧不是一个人,她代表着一个政务系统,一旦慈禧死了,光绪上位,清算这个系统怎么办?

慈禧自己肯定也是一脸懵逼。

所以按照惯例,慈禧要废光绪换大阿哥。

没想到列强反对,大阿哥没立住。

然后慈禧就对万国开战了。

估计当时慈禧想的是,万一义和团刀枪不入是真的,打赢这一仗,废了光绪,大清还能续命,

要是光绪上了位,大清就真的凉凉。

然后就打了,然后就挂了,然后就千古骂名滚滚来了。

所以慈禧最后没办法,临死前一天弄死了光绪,

但是慈禧也没办法培养接班人了。

然后慈禧死了不过三年,大清就亡了。

你以为我要跟慈禧洗地?

不,我的意思是,义和团这种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user avatar   xun-zi-yu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慈禧虽然年代离我们很近,但是她个人形象反而很模糊。在传播方面就很容易摘几个侧面就把这人给洗了。而类似的丧权辱国的统治者由于某些形象过于鲜明,在历史上扣的实在是板上钉钉抠都抠不下来洗都洗不动。

1.对比度

以题主原本举例的赵构来说。赵构和秦桧这一对狼狈君臣无论用如何奇葩的观点和角度都实在是搞不动。

因为风波亭这场冤案被害者岳飞实在是形象太过高大。高大到完美,完美到乃至于给这帮人洗地都必须采取一个岳飞这样一个完美的人不可能存在,他一定有缺点这种混账逻辑出发,才能够入手。这开盘就已经输掉了九成九。

另一个相似的例子是于谦于少保。之前《大明疯话》的热度,对朱元璋形象的改变,反响一般。朱棣父子加上好圣孙的改编,反响还算挺好。以至于女主人设的乱改都能被容忍。

然后一旦到另一对千古冤案的双方阶段,于少保和叫门天子朱祁镇。好了一泄到底。对于少保的改动当场导致口碑崩坏。你什么手段都不好使。

另一对虽然没有严格的加害和受害关系,但是个人品德上对比强烈的二人。诸葛丞相和司马懿。龙吟虎啸演技差吗?抱歉,不好使。吴秀波糊了没。没糊再去啐一口。

另外一个洗的力度最大的委员长他老,那是前赴后继汹涌澎湃。很可惜他面对的是三千年大变华夏触底反弹的万古天团。纪念堂前人潮不断,他自己棺材都保不住,这已经是历史给他最好的注脚。

这种对比度强烈到映照历史长河的人物,想翻盘?不如去开时光机。

慈禧很幸运的,自慈安去世之后到慈禧死27年时间。中国封建王朝最后的破牛车已经孕育不出一个至少看起来能挽天倾的人才。资产阶级也没能孕育出一位护国主级的天才。在车夫不知如何执鞭,乘客不知目的何在的情况下,让她勉强蹭流量蹭到了死。

哪怕是袁世凯临死不称帝,说不得也能把慈禧的流量带糊。

被慈禧迫害的对象中没有一个如岳飞一般的完美受害人,都表现出了王朝末代光怪陆离的一角。八大臣珍妃光绪这些人要么确实才能有问题,要么处于不被历史爱好者们重视的宫闱争斗角度。至于丁戊奇荒时期到底有什么具体的赈灾举措,措施有没有到位。慈禧到底在干什么。

由于天灾人祸间个体的“渺小”。除却相关研究专家,早就被爱好者们抛在脑后,看左宗棠收复新疆多爽不是。

2.史料多样化

自宋以后史料的极大增长,个体人物的越发多面性被挖掘的越深。

这一点其实对于大多数人的评价是不利的。许多事情在补充了充分的细节后会消解其本身的意义。近现代尤其如此。

这主要说的是历史部分,不提电视剧啥的了。

比如,在充分了解史料之后我们会清楚,在马关条约的整个谈判过程中,李鸿章完全处于在被动的拖延时间的一方。他既谈不到什么据理力争,也谈不到利用外部环境和列强之间的复杂关系周旋。

马关条约减去的一亿两白银也跟他挨枪子一毛钱关系都没有。4月8日李鸿章向国内发的电报,认为如果不能答应日本条件,我就只能回国撂挑子。这一封电报被日本人截获。日本人为防止谈判结束列强有理由干涉,这才主动摆出来的退让条款。

李鸿章在整个谈判中的表现,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PS:为了防止走向共和的信奉者有异议,向他们推荐一本书,《昂贵的和平》,吉辰老师对于中日马关议和的研究专著。看完了之后再说话。李鸿章的外交能力至少在马关条约谈判过程中就是0。没有起效。

相当多的近代大人物在丰富的史料下一解剖,就直接暴露了自己风口上的那头猪的本质。而不能把风口的推力也据为己有。

当然这都是在充分的史料佐证下才能得出的结果。某些人利用这种方式意淫所有历史人物都是猪。抱歉,这是多粘菌素打得不够,历史学者们不背这个锅。

慈禧在这种局面下反而脱离了被拽下来的危机,当然她的地位开篇本来也不怎么高。

来看看慈禧比较令人熟知的事件。

杀顾命八大臣,这是统治阶级政斗,影响不大。外逃杀珍妃,这个对整体政治局面的影响也不大。

甲午修园子。这一点反而是史料给她洗白了。问题变成了北洋督抚和海军衙门乃至于朝廷各部门拨款的复杂内斗,慈禧的个人因素被消解无形。(其实不难说完全消解,但是至少不会将甲午战败的原因推给她一方。)

杀戊戌六君子。维新派的历史评价持续走低。

利用义和团反手屠杀义和团。这一点,我们回溯第一点的理由。由于被迫害者过于广泛而不明确,加上确实有人喜欢找完美被害人。这一点对于当代人而言主观震撼不强。

万国开战诏。没公开发出去形成国际意义的宣战……虎头蛇尾,就很难评价了。

所以在史料丰富化的情况下,影响比较大的事件,都由王朝末期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这架破车均匀受力化解。慈禧本人的一切主观想法,一切行动反而成了雾里看花。在整个权力架构运行方式更为清晰的情况下,权力运转的裁决者本人的意愿却模糊了。

当然,这就是统治艺术。夸的人大可以将所有负面结果一推六二五,让王朝末期这个大框去背锅。把仅存的那点正面结果捡出来夸成一朵花就行了。反正历史上有的是人这么做。

我们可以通过臣构言这三个字毋庸置疑的把赵构打成投降派。

但是我们能通过万国宣战诏书断定慈禧是个排外的保守派,或者通过洋务派的功劳断定她对外国人没有排斥?

没有那么简单。讨论清政府对列强势力的观感,对火车的观感,在甲午前后都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断定某个人的本身意愿谈何容易?

你要说慈禧是被反复吊打的历史事实调教的接受现实,也没啥错。非要咬死了她有啥功劳,也没啥意义。

3.历史的进程还有史学家的努力

之前提到在慈禧的时代中国封建王朝已经是个破车了。所以大家很容易降低期待值。

但是这不代表可以被原谅,以及可以胡说。

在不了解历史具体情况的时候可以随便洗任何人。

说回赵构,有人认为赵构南逃是因为建炎南渡的时候中央军,财税,整个统治系统全完了。

问题是我们通过王增瑜老师的《宋高宗》就能理解,东南财赋,御营数万大军,中央官员,恰恰是因为赵构在扬州的一场怯懦无耻的南逃表演都送完了。财富送给了敌人,军队全面溃败,一堆官员争抢南逃中被杀戮。

而对于委员长的研究,王奇生教授的《党员,党权和党争》已经清楚的说明了蒋介石是如何在国民党的组织建设上起负面作用的。而斯坦福大学保存的日记,哪怕有学者颠倒黑白。我们也能看清楚一个改革佛教,翻经问卜,

愿主赐我衡阳战事胜利,当在南岳顶峰,建立大铁十字架一座,以酬主恩。

发手令细致到怎么刷马桶的蒋介石。

详实的史料基本能打碎任何人不动脑子的把屁股,椅子和人划等号的逻辑。不是屁股坐在那个位置上就能心安理得的接收一切成果的。做了什么事,起正面还是负面作用总有办法知道的。

而慈禧这的麻烦是,缺少一部全面的梳理慈禧做了什么的著作。

列一个不完全的慈禧年谱

从辛酉政变开始,借英法剿太平天国。同治中兴,阿古柏入侵,疆防海防之争,刺马案,杨乃武案,甲申易枢与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庚子国变。

在这一串事件中,别说别的,甲申易枢这一重要的中枢洗牌过程,怎么做到的,怕是除了方家都不知道。慈禧如何在慈安去世之后解决恭亲王一系,如何在刺马案等处打击从湘军系转为地方官的一众官僚。在对洋务派的财政拨款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大多数人只清楚慈禧发布了诏令,而对于过程茫然无知而且并不关心。而不把具体的过程剖析清楚,是根本不能,也不应该对一个人下定论的。

不过考虑清宫档案的数量,参照光绪帝毒杀一案的研究,从2003年课题组开始搞,到2017年才出《清光绪帝死因鉴证》。我估摸这个速度等我死了我都看不见一部能捋清楚慈禧到底干了啥的专著。

具体这种事情进度如何,知乎有清史在读的方家,我就不献丑了。这一点还是需要专业人士的努力。

总而言之,在缺少完美被害的参照物,在缺少足够权威和详实的历史研究专著的情况下,慈禧偶然的成了一个史料研究中的模糊人。无法清晰明了的把慈禧盖棺定论。给了吹慈禧的人极大的空间。


user avatar   sun-yi-1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都是同行衬托的好啊。

慈禧比始皇帝,这还用说嘛,老妖婆提鞋都不配。

慈禧比汉武帝,这还用说嘛,汉武帝北击匈奴,开疆扩土,老妖婆除了割地赔款还能干啥?

慈禧比成吉思汗,这还用说嘛,看看人家天骄,指哪打哪,老妖婆除了打败战还能干啥?

慈禧比康熙,这还用说嘛,擒鳌拜,平三番,征讨准格尔,慈禧干什么了,割地赔款。

慈禧比赵构,这还用说嘛,赵构算什么东西,西太后可是逆风也敢宣战众列强的存在,一个阳痿男,还敢和西太后比了?怕是站在西太后面前就吓得跪下尿裤子了吧。


user avatar   BizarreAdventu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身边有个弱化的岳飞。

董福祥,早年率部随同刘锦棠进军西宁,战斗中董福祥屡挫禹得彦、白彦虎等回民军,升任游击将军。在战斗中对待敌军十分凶残,“以鲜血染红顶子”这句名言便是出自董福祥之口。

八国联军的时候,董福祥带着一群中世纪部队打近代部队,击毙沙俄军团长安宁科夫,击伤其将军。

后来董福祥被八国指控为“首凶”,要求清政府将其处死。慈禧百般回护,最终以革职永不叙用论处。


你再看看赵构……

夸赵构的无非是他收住了一百多年的南宋

拉倒吧

也不想想,人家宗泽干的好好的,结果把蒋公的祖先杜充调了过去,气死了宗泽,杜充自己扒了黄河淹了汴梁就跑了

李纲辛辛苦苦帮赵构铺好路搭好班子理顺了,结果七十七天就被赶走了

岳飞他们就更不用说了

万幸大金学儒家去了,勾心斗角自相残杀死的将领比战死的都多


内外合力南宋才活下来的


把赵构换一条驴蹲着,别兢兢业业的扯后腿,这条驴都能当北宋第二个太宗……民间传说都是当年拉过太宗的驴成精了……



说白了,慈禧好歹是能控制住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杰的

赵构是控制不了就杀了算了,要不岳飞他们忠心加上金国学儒家学的自相残杀元气大伤,南宋早没了……金国就统一了然后四处出击灭了萌芽时候的蒙古然后征讨中东欧洲大元改大金了……

把赵构换成当年带着宋太宗驴车飘移的那头驴,也没南宋了,北宋就续上了啊!


user avatar   zhang-yan-38-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有该骂的地方,但是在她那个位置那个时代我不相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会做的更好!那是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在她的知识体系里她也只能做成这样了。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那是时候东西方已经产生代差了,不是一个人两个能解决的的了!必须从根上改革,可是她毕竟是家天下,换作是我们,我想改革,可是放下手中的权利,把自己全家交给人民,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像法国一样全家被推上断头台,我不甘心,要么就像英国一样全面内战,成为历史的罪人!

如果没有洋鬼子捣乱。假设一个女人,连个前朝亲王,扳倒贪腐顾命权贵,乾纲独断垂帘听政,平定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收复西北,开创同治中兴,任用曾李左张等贤臣,平衡满汉民族关系,这么看是不是就励志多啦。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为何看到这条问题。

前时间我也琢磨着慈禧的问题。

我越来有种感觉,慈禧并没有教科书上说的那么不堪。

至少比起康有为光绪这些被塑造为改革派的混球好一点。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中国贫穷落后的时候,社会的主题是现代化。那么固守大清老一套的慈禧自然是众矢之的;

现在中国发展的不错,现代化不再是社会第一话题,第一话题变成了民族复兴,国际尊严等等,那么这个时候大家就发现,老太婆似乎干得不错啊,虽然迂腐专权,挪用军费,又怒宣过全世界,但江山好歹还保存了大半,没有被列强肢解,国际上虽然也没啥话语权,好歹还能留些许体面。而老太婆死后,中国就开始泥石流般走下坡路。

尤其是被莫名其妙捧起来的李合肥,被大家报以幻想的光绪帝,被官方捏着鼻子夸的康梁党又被扒了皮之后,老太婆的形象似乎更高大了。


user avatar   otto-ludwig-hani-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的评价问题历来就不只是关乎慈禧在晚清中枢的功能与决策评价,而是一个历史编纂学问题,后者而非前者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下”的慈禧形象构建。下文将简要从当代近代史研究中的潮来与潮去为当下慈禧形象记忆提供一种解释思路。笔者认为,近代史研究的新旧体系冲突和保守主义思潮逐渐成为合法性来源是造成慈禧形象出现反动的重要原因,但这种保守主义并非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的保守主义,而是更为危险的敌人:保守左派和自由保守派

近代史的研究体系问题一度是越出高校引起全社会讨论的热点问题。延续着近代第三次大论战的舆论热情和开国风气需要,1953年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成立。尔后胡绳于1954年在《历史研究》第1期发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分期问题》。在《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一文中胡绳总结了党内马克思主义史家的观点提出重要而问题较大的三次革命高潮说,即将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视为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运动高潮。同期影响较大的还有毛xx的两个过程说,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结合起来将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反帝的过程。三次高潮和两个过程说的结合构成了十七年史学和cr史学前期的基本叙事基调(暂不讨论cr后期的新风向),这种叙事影响深远,在今天通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用书中仍然能发现痕迹。三次高潮和两个过程说提供了一个可以切入的思路,丰富了近代史的解释思路,并塑造了公众的政治记忆。三次高潮和两个过程体系中,慈禧是镇压太平天国,抚缴义和团、阻碍早期革命会党活动,是清帝国和帝国主义的罪人。

但是三次高潮和两个过程的框架问题也是极为突出,只见神话不见事件,事件史中又缺乏情景的考察和动态分析,在启示录化的叙事中,历史谱系学远比历史主体更为重要,最终导致马克思主义史学论述成为目的论的启示录文学。诸如晚清枢政、清季阅读与接受空间、近代公共医疗、华北农村聚落、党务政治、ccp的基层实践、民族主义与国家框架等等重要问题易手于海外史家,以至于80年代补课说甚嚣尘上。以慈禧为例,因慈禧的评价问题,清季中枢的人事变动与多方博弈长期被漠视,清末公共卫生体系和重大疾病应对也不为重视,条约史部分更因慈禧评价成为一大重灾区,对条文的解读和运作缺少在地化的考察。

当然,我们不应当将这种断裂夸大为永恒的鸿沟,建国初期的郭吴十条指示中其实强调过注重区域研究和注重底层叙事。但从实际效果看并未落实。第三世界退行性左派急于成为一个“正常”的民族主义国家,“用国族主义而非马克思主义作为参与国际政治并实现统治管理,走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之路去放弃革命认同,回到国家政治和军事化秩序之中,不管它看上去多先进,这个国家必将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乐园和部族主义政治的博物馆”。(致敬如何评价夸梅 恩克鲁玛(Kwame Nkrumah)?,说得好)

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复归,李时岳的四个阶梯说应运而生。四个阶梯说强调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四个阶段。四个阶梯说的不同在于强调了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认为尽管失败但“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召唤一代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的真理而献身”,推动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化的历程。四个阶梯说和80年代新启蒙思潮催生了近代化说,徐泰来、王晓秋等进一步强调了近代化(或现代化,近代化说框架里并未区分)是近代史的核心议题。那么这些与慈禧又有何关系?四个阶梯说和近代化说使得清帝国和慈禧角色变得更为复杂和多元,在这种体系内清帝国既是封建主义的大本营和帝国主义帮凶,同时也具有民族主义反侵略和勠力于近代化进程的一面。譬如不仅强调清流派的保守迂腐,也开始注重清流派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从天下到万国后的挣扎;同治中兴尽管名不符实,但对近代工业布局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而慈禧对清季中枢的稳定和资本主义一度提供过保护环境,于是越来越多的评价倾向于慈禧尽管是保守派大本营,但仍选择性地探索近代化进程的一种可能。

四个阶梯说和近代化说尽管看到了晚清的调整与行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三次高潮和两个过程说,丰富了慈禧形象,但配合新自由主义在大陆的复归推动了公共舆论中保守左派和自由保守派的势力膨胀。以著名的《走向共和》为例,剧名与剧本关系不大,如称为《告别革命》似更为妥当。保守左派强调国家主义和工业化,尽管对清帝国的部族政治仍为不满,但从国家框架和工业化出发,对慈禧的评价发生变化,厌恶革命党和一切革命后的革命;自由保守派对清帝国的宪政思路颇有微词,但坚持“我们自由派绝不锯掉我们站着的树枝”,夸大旧帝国解体后的霍布斯状态,否定更广大的革命力量的形成。保守左派与自由保守派在秩序稳定的偏好上达成了某种共识,而慈禧正是晚清秩序的压舱石。保守左派和自由保守派之间亦存在分歧。以性别为例,保守左派对性别议题的理解是父权制和官僚制的,必须在先锋队和国家机器领导下实现历史客体的解放;自由保守派强调清末民初的新风气、新教育和自由主义对宗法的冲击,但对自由市场抱有错误幻想,认为20世纪“走了歪路”。一般而言,保守左派多集中于政界,自由保守派多集中于学界。川旋风后另类右派思潮泛滥,保守左派和自由保守派分布更为交叉,且逐渐渗透各主要互联网社区。

保守左派和自由保守派的危险在于其不同于大陆一般的保守主义势力。以自由保守派为例,自由保守派对经济学帝国主义有着深刻的思考,且不乏其人参与到口述历史和田野调查活动,对政治事件和微观动态的理解远非一般公众可及,更有其人熟读马林诺夫斯基、巴迪欧、朗西埃等前沿动态并实践。而保守左派则渗透在智库、公共图书馆、高校读书会、政府机关新人中,积极翻译引进第三世界退行性左派和微观法西斯著作,建构第三世界政治强人神话而淡化阶级、性别、种族议题讨论。然而不管哪一派,都和以往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的保守主义者形象相去甚远。我们不仅要警惕旧有的保守主义者,更要警惕变种保守主义:预流法兰克福的另类国师右派、坚持毛主义的新自由主义企业家、熟读拉克劳的德性论社群主义、为不可说群体背书的工业党。最为关键的是,他们就潜伏在你我身边,在这个问题之中。诸众应当拿起武器,顽强斗争,坚决将其消灭干净。


最后,希望更多人能关注诸众的不屈与斗争


user avatar   huwang19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3.12补充几点:

别跟我说一定要提赵构,我开头就解释了为什么谈赵构没有意义。更何况人家题干就没有赵构,为什么要绑定赵构出道慈禧呢?

我确实罹患“四章二节ptsd”,学哲学的很多都有一点,多谢知友指正。

最重要的一点,本来查苏利奇回信很多场合都能拿出来玩梗(马和牛顿一样棺材板常年按不住),仔细想想出乎意料的准确。

马克思讨论的是俄国能不能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地峡谷,这个问题下我想问一句:中国近代史能不能跨越慈禧的卡夫地峡谷?我想但凡真的学一点“历史唯物主义”的都不会像高赞回答那样笃定的回答:不能。

以下原答。

写完发现这么多,这次吃瓜是真的吃high了。一句话概括一下中心思想给懒人朋友:”回到历史情境”的“历史唯物主义”不应该变成“存在就是合理”式的开脱。讲真的马克思看了那个两万赞回答会想骂人。查苏利奇回信警告。

————————

对于慈禧,不想多做评价,史家早有定论。拉上赵构没有任何意义,有人比之更烂不能说明其不烂,历史也不是化装舞会,场景不能随便切换,p社游戏或者光荣游戏式的思维方式不要拿来严肃讨论历史。

至于为什么会猛吹,两万赞回答已经给出了答案,用他的行为而非内容。说到底,其实历史材料的了解还是其次,关键是史观问题。人文社会学科从业者和有一定人文社会学科阅读积累的人,在我国绝对数量上是少数,大部分人接受的是课本那套源自简明联共布党史教程四章二节母本的“历史唯物主义”,然后在传统影响下潜移默化的英雄史观、站在上位立场替上位者思考的历史游戏逻辑影响,还要从“历史唯物主义”再退一步,加之舆论环境主导从河殇派变为民族自信派(当然本题下此方面的体现不是极端排满的“皇汉”,而是两万高赞那样的大一统叙事),于是有了“猛吹”的结果。

批驳在赤坂源太郎的回答已有详细给出,我基本赞同,除了少数诸如“封建”“形而上学”之类四章二节式词汇的在我读来依然有一种怪异感。另一位大v批判的更加鞭辟入里,尽管我拉黑了他,但不因人废言,还是要承认他在此回答下的观点十分犀利。

点名批评姜源于谨二位,设身处地了半天,我也想不出两万赞回答有任何可取之处,别人就罢了,两位为之点赞着实有点让人跌眼镜。

本来吃瓜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姜源于谨二位的点赞把两万赞回答又推回了我的时间线上,而且答主还对赤坂做出了回应。可惜通篇阅读下来,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还是那句话,不是实证材料的问题,是史观的差异问题。譬如答主深信“统一”彰显“武德”,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对于“铁一般”的东西,我自然无话可说。

史观的差异,导致他基本上没看懂赤坂在反对他的什么。于是最后只能表示一种自己被指称为自己所极度厌恶东西的愤怒,你才是英雄史观“形而上学”,你竟然敢说我是。

但我并不赞同某些回答说的答主是故意误导。实际上我认为答主和为他点赞的两万人里大部分一样,都是“自认为”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当被指责英雄史观时,答主表示,我从不认为慈禧是一个孤胆英雄式的角色。但是,答主在规避了自认为的“英雄史观”观点后,又要回到自己在原来回答里的观点,慈禧在那个位置,有他的作用,有他的不可替代性。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现实的都是有原因的,实然的都是应然的。打着“回到历史语境”的“历史唯物主义”旗号,得出一种如上大v所说的加尔文前定论式的结论,看似荒谬,其实是“历史唯物主义”与自身观点妥协和自洽的结果。

因为看不懂赤坂的回答,于是只能做出一些旁人看来很失智的操作。

a.发明赤坂的观点。譬如一段赤坂的原话:

这段话结合赤坂回答的上下文,他想要说明的历史的复杂性,明治后的日本政权兼具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性和传统皇权的落后性,西欧历史也是如此,因此并不能说慈禧的清政府因为是历史上实际存在的那个中央政权,就一定比太平天国等有先进性。

而答主的解读居然是

重点没抓住不说,居然认为赤坂的观点是“清政府具有改良的可能”,然后下面自顾自做出了批驳。

b.大谈赤坂的“逻辑谬误”,比如所谓“滑坡谬误”

答主啊,你这才是没有理解人家的归谬“逻辑”。

赤坂说,你个观点太荒谬了,如果按你的观点出发,可以得出更加明显荒谬的结论x。

答主说,x确实荒谬,赤坂你竟然这么认为,所以你错了,你滑坡我的观点。

c.谈论了大量无关紧要的东西,慈禧接的盘到底差不差了、幕府到底能不能改革了,跟主题关联其实并不大,也不能佐证自己的原观点,批判的还未必是赤坂的意思,最后给赤坂的回答总结成了“统治者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英国想让中国统一就统一”的“上帝观点”,说人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可惜任何主义都无法自封,子曰听其言还须观其行。

有一说一,关于日本江户时期社会状况那一段,是唯一还算有点味的。可惜还算赤坂占了上风,人家虽然没有规范引用,但好歹引经据典了一下。答主言之凿凿那么多,估计是看了点东西的,可到最后还是只能疑似以发明赤坂的观点、鸡同鸭讲告终。答主的气度也是可以的,好歹明白价值观不同的合理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不过对于这一段,我要好好说道说道。答主的气度我说过我是认可的,但是这句话完全用错了地方。我给赤坂点赞,是因为我认同他的观点,并不因为我想“赞美”他。我跟他不熟,甚至没有关注他,只是偶然看到他的回答,认可的会点赞。关闭评论、拉黑等等行为是知乎给予每个用户的合法权利,尽管任何制度都存在滥用的可能,但赤坂出于自身考虑(未必就是“不自信”)关闭评论,虽然给潜在的交流带来了一点障碍,但是总体上讲无可置喙。至于2万人还是多少人赞同阁下的观点,都不能为其正确性背书(当然,赞同少的也并不必然是真理)。赤坂(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其他人)的批判,并不因为你们有多少人,而是因为你们持有同一种观点,而这种观点我们认为有问题,与什么“社会上的道理”无关。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互相批驳,遵循“誓死反对内容,尊重发言权利”的原则即可。最后说句与本题相关又不是那么相关的抱怨(忠告),对于喜欢采取与上位者换位思考这一思维模式的朋友,如果你不真的是you know who,我觉得一定是你现在的生活很幸福,这大概是好事,但建议(建议,建议,建议,不是指导,不是指导,不是指导!)换一换思路,省得摊上事的时候觉得落差太大。




        

相关话题

  你曾经误解最大的一个历史人物是谁? 
  中国大规模进入非洲为何有人说是现在殖民主义? 
  历史上,“杜广”指的是哪两位古代名将? 
  你知道哪些历史类段子? 
  晋朝到底凭什么活155年? 
  如果把现在的知识和真相带回1000年前会怎样? 
  为什么徐世昌所统领的北洋政府迟迟不愿意处理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他们3个人? 
  在古代,对于朝廷来说,百姓意味着什么? 
  如何解读、评价「大一统」思想? 
  历史上由于某种预言或预感,力图避免却最终成真(甚至间接促成)的轶事有哪些? 

前一个讨论
中国科研水平真的很差吗?
下一个讨论
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移民潮会渐渐消失吗?会出现移民回流潮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