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开始洋务运动,19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化,通过内部殖民原始积累,一战前建立初步的工业体系,成为人均接近帝俄水平的工农业国。
模板一: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经济有所发展,但内部殖民造成的国内地域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不断积累发酵,1928年经济危机,各种矛盾爆发,经济陷入停滞和倒退,工厂大量破产倒闭,工农运动蜂起,为了镇压工农运动,军部法西斯势力抬头与财阀赞助右翼势力合流,加速社会法西斯化。为转移矛盾举债扩军备战,30年代末捆绑上轴心国战车,二战初期对东南亚和印度英法殖民军打出一波输出。42年对美苏开战,44年兵疲民乏,经济崩溃,国内矛盾总爆发,法西斯政权被推翻,革命后新政府向同盟国投降,东北、新疆和蒙古为苏占区。江、浙、福建、台湾成为美占区,广东、云南、西藏为英占区,广西为法占区,战后同盟国进行进一步分割,各占领区政权独立。苏占区与新政府控制区合并成立北中国,英、美、法占领区和新政府未能完全控制的南方省份合并成立南中国。
模板二:1917-1922年革命内战,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20年代中期经济恢复,开始社会主义经济改造和五年工业计划,30年代中期成为工业国。到1940年,工业比1914年翻两番,人均达到美国40%,钢产量,发电量世界第一。作为世界革命兵工厂和反法西斯阵营领袖,把轴心国吊起来花式毒打。
工业化不是无水之源,以铁路开头,铁路的修建需要大量的钢铁和树木。
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铁矿和煤炭,而铁矿、煤矿、伐木、木材加工需要大量的工人劳作。
而因为农民转化为工人,可生产的粮食减少,所以还需要进口粮食。
为了保证工业的运作,就要保证铁矿、煤炭、木材、粮食大宗的正常运输,就需要海运(船队)和陆运(铁路,公路),所以就需要舰队维护海权保证航道、建设铁路保证陆运。
以中国的体量对木头的需用将势必让从黑龙江、蒙古到西伯利亚一线的森林作为木材产区,对铁矿的需用将势必需将澳大利亚作为铁矿石产区,对粮食的需求需要将东南亚的作为进口粮食的来源。
同理,铜矿(日本),棉花(印度次大陆),化石品(中东)的需求必然要将上述划归你的殖民地。
帝国之间殖民地和市场的扩展意味着不断的战争,需用你保持数只强大的海军和陆军。
所以,假如中国已经工业化,那么情况将是帝国和沙皇在西伯利亚为了木材和矿石而战,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东是帝国的殖民地和商品倾销地;美洲大陆的人民正在奋起反抗帝国的入侵;欧洲的联军正在和帝国在非洲争夺每一寸土地。欧洲联合舰队在地中海和帝国海军殊死搏斗,发誓绝不让帝国的海军染指大西洋。一个幽灵在中原上空游荡。
所以假如有二战,应该是所有国家忙着联合起来阻止帝国的入侵。
怕是没有世界大战,只有N(N>10)次反华同盟了。。。。。
(看你描述,应该是指重工业上规模。)那么,鲁迅笔下那个“做了别人的女婿换来”钱的家伙(其实祖上就阔),又要在杂志上喊了:“喂,宋部长(宋子文),出来走两步,告诉大家钞票用到哪里去了啊?”其实不等文章出来,宋部长就辞职了。他一直反对他那个上门女婿小舅子(蒋介石上海的婚房是他出的)问财政要太多军费。所以知乎上的赵宋黑,真是不懂经济。民生重要,还是军工重要,自古两难。
得看这个基本工业化是个什么水平的。不过无论是什么水平的基本工业化,一旦套上4亿多人的规模,基本就有了全球博弈、地区霸盘的能力了。
如果是英、德、法一战水平的工业化,那么,日本、中南半岛、东西伯利亚、中亚东部、印度北部唾手可得,二战中国战场可能不复存在,因为战争都会发生在传统国土以外。
如果是英、美30年代初水平的工业化,那么西伯利亚、南洋群岛、印度、中东、中亚都不是问题。中德结盟,东西夹攻灭掉苏联不是梦,凭借体量足以让美国吃亏,或者在美国插手前解决战争。
如果是美国同期水平的工业化,只要美欧没有抱成一团,那就能像现在的美国独霸地球。
如果是现代水平的工业化,那么世界上可能只剩一个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