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大家会吹慈禧? 第1页

        

user avatar   yan-wo-6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派出左宗棠平定新疆,使得新疆留在中国版图之内。

这就是慈禧绝大的贡献。

对于一个国家主义者来说。

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大家都把平定新疆功劳算在左宗棠头上,没有慈禧拍板,左宗棠能私自发兵?没有清朝海关做担保,外国银行能借钱给胡雪岩?

而且平定新疆差不多花费了4000万白银,是左宗棠还还是胡雪岩还啊?

不都是清政府还?

而在封建家天下时代,清政府还就等于慈禧母子还。


user avatar   michael-98-5-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毛主席说过:水浒好就好在让我们知道了投降派是什么样。所以当年是全民批宋江的,造反有理。

新版《水浒》就很明显在说,还是诏安好,诏安每个人有个编制,铁饭碗,干嘛要推翻朝廷?朝廷有多重要你们知道吗?你们这是造反啊,坏秩序也比没秩序强。

慈禧在历史上是骂名,今天则开始说领导也不容易,把你放到她的位置还不如她,我们要理解领导的难处。

李鸿章也一样,如今成了千古贤臣。

和珅已经平反了,秦桧的平反正在进行中。


user avatar   wei-bo-2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er有一位算一位,谁敢说自己坐慈禧那位置干的比她好?谁敢说自己坐赵构位置干的比赵构还差?

看了下回复,发现知乎年轻人果然越来越多了,居然用对一个民选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一个封建专制统治者,我是该高兴还是好笑呢?

很多人喷慈禧给洋大人当狗,无耻,并拿日本明治维新做反例。你说慈禧守旧,落后没问题,但如果论给大英帝国当狗,满清拍马也赶不上日本人,日本当时的精英很清楚,只有当大英帝国的狗,咬其他亚洲人和俄罗斯人,才是唯一出路。满清还有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的想法,日本可绝对没这种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满清近代对日本的失败,就是给大英帝国当狗的竞争失败。慈禧不够无耻,还保留有中央帝国体面的幻想,才导致清帝国最后的毁灭。这方面伊藤博文们和明治天皇要无耻的多,也成功的多。他们更清楚欧美当时的强大,有更深的危机感。你们批判慈禧的方向都错了。

李鸿章说清末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里很多人还是不明白这句话啥意思,过去三千年的老办法都不顶用了。但是当时又有多少中国人知道呢?很少很少,甚至今天的年轻人都没有多少明白。我说这些不是要为慈禧他们辩护,而是想说,他们的失败不是个人能力素质道德品质的失败,而是整个社会,整个文明,代表着过去三千年天朝上国骄傲的失败。从个体上看,他们甚至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已经没用。如果你只是批判他们个体无耻,贪婪等等,那是没有意义的。还是那种很浅薄的好人坏人世界观,成年人不能这样。

话再说一步,为什么日本能够摆脱,而中国失败了呢?从某种意义上说 正是中国在过去数千年的成功导致了他后来的失败 你。过去越是成功,就越是不愿意放弃过去那些让你成功的东西,路径依赖,为啥当时最先进的中国人也认为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中学是整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不愿意向西方学习的不仅仅是一小撮保守派,还有社会的绝大多数,对于亿万普通中国人来说,向西方学习意味着要放弃千百年来他们无比珍惜,视之为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这才是守旧派深厚的社会基础。为啥日本能改?一是因为他们历史没那么悠久,没那么成功,第二,打了两次内战,把守旧派消灭了不少,第三,有我们给他们做前车之鉴。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慈禧在清王朝确实就是一个家庭妇女的水平,有啥好吹的:

康熙在中俄尼布楚谈判中悍然宣布我大清是亚历山大的后裔,对欧陆国土强宣称,比韦爵爷流氓多了。

乾隆野蛮使用双重标准,一面开疆扩土一面致信谴责沙俄瓜分波兰。乾隆的大清是当时世界陆权第一强国,“十大武功”用兵打破了前工业时代的后勤极限。

道光发现英帝国不仅出现在东南沿海,还在西北策动叛乱,让自己腹背受敌,问了一句“该国是否与回疆陆路相通”,被断章取义。

而且这个皇家家庭妇女没有做到家庭妇女在那个时代的本分。娇生惯养独子,没有让同治皇帝受到足够的帝王教育。严厉打压养子光绪,出于私心传位幼年的溥仪,最后导致帝国退出历史舞台。

不论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吹慈禧,还是发现慈禧没有自己之前以为的那么昏庸吹慈禧,都是错误的。慈禧对清廷的破坏作用不容小窥,而且她的水平远不如几位老祖宗。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

有些人要让大家理解“慈禧”“李鸿章”等等人的“不容易”,理解当列强买办剥削国人也是有苦衷的。

不然大家都明白咋回事了,某些人干的事儿,得多臭啊。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宁与友邦,不予家奴”

这是有传承的。

北洋,造啥船,造毛啊,买就是了。

要多想。


user avatar   chi-ban-ling-tai-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案很简单:因为保守主义盛行,反革命反到大清去了。

不信吗?

我们来看看拿了两万多高赞的 @Herb-Gloria (应该比这个问题底下所有其他的答案加起来拿赞还要多了),是用什么神奇的理论把保守主义和课本里庸俗的(=形而上学的)经济决定论、历史决定论缝合起来,变成这种神奇的自虐史观的。

通观全文,这位答主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庸俗的遗产论:慈禧维护了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大一统中国,让后人得以“继承”这个大一统中国;因此无论她是如何统治的,也无论她让这个大一统中国如何沦为封建主和列强双重鱼肉下灾难深重的半殖民地,她也是一个伟大的至少是合格的君主。答主对这个答案如此自信,以至于在最后说道:

除非你觉得大一统对中国可有可无,早点革命发展起来才是正理,那么慈禧的功劳自然也就轻如鸿毛,不值一提了。

这个话的原意大概是想把论敌打成是“公知”、“洋奴”、“分裂分子”,可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大一统理论,完全可以用最简单的反例来加以反驳:

既然你认为“大一统”对中国人来说比“革命发展起来”更加重要,那么你为什么不支持沙皇或者英女王来大一统中国呢?

众所周知,印度在大英帝国到来之前四分五裂,陷入不断碎片化的封建混战已经超过一百多年,丝毫看不出有一个王朝能统一哪怕是北印度或者南印度。而大英帝国前来统一了整个印度,建立了印度历史上三千年未有的、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印度。之后,大英帝国离去之前虽然作了手脚,允许巴基斯坦(包括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其实某种程度上还有缅甸)分离出去,但印度依然保持了一个接近三百万平方公里如今人口超过十亿的“大一统国家”。今天的印度,版图依然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印度本身的大帝国还要庞大,可以算得上是大一统时期。

那么,既然如此,既然这位答主认为“大一统”比“革命发展起来”要有意义,甚至于让慈禧等满洲权贵跟赫德这样的殖民者来“大一统”也比“革命发展起来”(从而“可能导致分裂”)要好得多,那么你为什么不欢迎中国被沙皇吞并、被大英帝国吞并呢?这样一来,不仅会在沙皇或者英女王统治下出现几千万平方公里的“超大一统”(比如,在沙皇统治下,可以囊括中亚、岭北等“失地”)中国,而且未来争取独立之后残存的面积说不定比现在更大呢!(印度丢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巴基斯坦,民国还丢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呢。)如此一来,一切的抵抗,一切的民族主义,一切的反帝反殖民运动都可以消解了,在那个中国人注定无法建立资本主义、注定无法维持完全的民族独立、注定无法开始现代化建设、注定无法民主共和(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Herb-Gloria先生答案里的论点)的19世纪后期,中国人为什么不张开双臂欢迎英国女王、俄国沙皇、日本天皇来代替慈禧大帝维护“大一统国家”呢?他们维护得还能更好一些!

很显然,这一观点是荒谬绝伦的。那么是什么导致2.5万人集体陷入了明显荒谬不堪的迷思?其背后当然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即众多庸俗史观跟保守主义的结合。

首先是个人英雄的史观,这倒不是课本里教给大家的,而是几千年的传统传下来的。

Herb-Gloria认为镇压太平天国、平定西北、发展洋务等等事情都是慈禧大帝所为,但事实根本不是如此。慈禧的政治生涯分为几个部分:1861年祥祺政变到1884年甲申易枢之间,清廷政权由慈安太后(1881年死去)、慈禧太后、恭亲王奕䜣等人共同掌握,慈禧最初在其中甚至都不是主要的掌权者。1884年甲申易枢到1889年光绪亲政,慈禧太后个人实行专制统治。1889年光绪亲政到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共同执政,其中慈禧太后拥有最终决定权。1898年戊戌政变到1908年慈禧死去,慈禧太后再度实行个人专制统治。但是,这只是中央的情况,当时中国已非中央集权的国家,许多政治行为是地方性的。因此,即便我们姑且承认Herb-Gloria先生所列举的若干“政绩”确属于政绩,也很难认为这些都是慈禧一人的功绩。举例而言,慈禧太后1884年上台实行专制统治时,清廷早就已经恢复了对中国的大一统,而且洋务运动也正处于最高潮。如果你翻开当时的报纸(无论是《申报》还是《点石斋画报》),大部分中国人在1884年都认为大清已经复兴,又怎能说慈禧太后上台时面临的是一副行将亡国的烂摊子呢?

显然的,Herb-Gloria此时已经陷入个人英雄史观,错误地把慈禧登上政治舞台后中国的一系列变化全部归功于慈禧太后。甚至说出“慈禧相对于和她在同一时代度过青年成长期和思想塑造期的政治人物,无论是和太平天国领导人还是和同龄的清政府高层相比,已经是相对领先”这样的奇谈怪论。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1859年就刊行了《资政新篇》,其中无论是从政体构建还是具体政策都近似于慈禧1900年以后才开始推行的清末新政。光是的洪仁玕就比年轻他13岁的慈禧领先了40年以上,怎么能说慈禧领先呢?甚至于就连清廷方面恭亲王奕䜣、李鸿章等人的见识也远远超过慈禧。这完全陷入了个人英雄史观的迷误。

其次是庸俗的经济决定论。

Herb-Gloria认为,中国当时经济十分落后,不可能建立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共和国,因此还不如让慈禧大帝来进行统治。这是十分荒谬的。

为了迫真论证自己的这个论点,Herb-Gloria还不惜发明历史,认为:

江户时代日本的城市化率和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都远超中国,在此经济基础之上,日本形成了资本化的町人阶级,武士贫困化、农民涌入城市,手工业者阶层扩张成为日本的发展趋势。这是形成社会资本化和资产阶级革命必要的经济前提,所以倒幕运动才会变成实际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
同期中国的城市化率极低,小农经济构成了社会经济主体,因此也不存在政治和经济上有力量的资产阶级,即便旧政权垮台,也只会由另一个皇权替代。

等等。

稍有经济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并不符合历史。

可能是受到一些网文的错误影响,Herb-Gloria认为,日本江户时代的城市化率非常之高,但其实这是错误的。18世纪后期以来,随着封建主(武士)的贫困化,为封建主消费而兴起的中世纪城市在日本也趋向衰弱:1738年大阪有52万人口,到了1854年只剩下31.4万人口。(原田作彦,《近世都市骚扰觉书》)幕末、维新时期,战国以来兴隆的中世纪封建城市和町人阶层恰恰是走向了衰败,因为这些城市不是商品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而是行政力量支配(即,类似于中国汉代的大城市,是大封建主强制部分小封建主定居在特定城市的制度)下催生的畸形产物。明治初年(1870年代),日本一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99个;其中,十万人以上的城市竟然只有5个:东京67万人、大阪29万人、京都23万人、名古屋11万人、金泽10万人;5—10万人的城市有5个;3—5万人的城市有14个;1—3万人的城市有75个。(关山直太郎,《日本人口史》)。通算下来,幕末、维新时期,日本一万人以上城市里的居民不到400万人,城市率最多不会超过10%。对比大清,可能因是岛国而略微优胜,但没有本质的区别,而且考虑到大清的总人口,大清的市民阶层应该比日本多好几倍。

至于农民涌入城市,手工业者阶层的扩张则完全是胡说八道。众所周知,日本当时是领主制社会,其特点是严格禁止任何人自由迁徙;相反,大清国倒是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之后完全废除了国家层面对游民的禁令。大清农民涌入城市要比日本便利许多,相应的手工业扩张也比日本要快速。

商品经济和社会资本化程度方面,地主制的明清中国显然即便不远远高于,至少也不会亚于领主制后期的日本。1860年代,日本仅有的机器大工业不过是萨摩藩集成馆(1852年始建,1858年停工,1864年复工),中国且不算官办企业(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1863年李秀成在苏州都建立了大规模机器兵工厂),上海和广东的手工业者(最早应该是广州的陈联泰和上海的发昌)作为私人资本也引入了机器工业。发轫于米市的大规模贸易和金融手段,日本有的中国也差不多全有,并不落后到哪里去。若把中、日加以比较,中国的早期资产阶级(市民上层)到底哪里不如日本的早期资产阶级呢?实际上,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的许多改革反而是在补中国明清的课:比如田赋征收的金属货币化,领主制向地主制的转化,如此等等。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吗?这个问题很复杂,应该说,它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是,它建立起来的是什么呢?恰恰就是一个皇权,而且是绝对主义皇权。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便在1890年开设国会成功(在维新之后经历了长达20多年的斗争)以后,日本也依然是皇权强大的二元君主制国家。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说:明治维新也不过是建立起了另一个皇权(只是这个皇权一开始由几个藩阀通过枢密院代理,类似于慈禧、慈安、奕䜣等人代理同治、光绪的皇权),这个皇权一直延续到1945年才被国民主权所取代。这也并不奇怪,历史上,西欧不发达的早期资产阶级也是拥护绝对主义皇权的,英国和法国的绝对君主在上位削平封建割据时,都得到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日本在这里也确实并不例外。因此,即便太平天国通过洪仁玕和李秀成的努力,真的建立起一个洪秀全为顶点的新皇权,也不能说她比起清廷就没有任何的进步性,这是明摆着的。

不错,“击败了清朝,洪秀全也照样要称帝”。日本难道就不是如此吗?“击败了幕府,睦仁也要称帝”,“击败了藩阀,还有裕仁要称帝(1910年代日本资产阶级一度通过护宪运动建立议会民主制,但到了1930年代又被得到军阀支持的裕仁推翻而复辟了绝对君主制)”。那么按照这种理论,裕仁跟幕府就没有区别了,洪秀全跟慈禧也没有区别了。日本又是怎样成为列强的呢?Herb-Gloria在自己陷入英雄史观时,大嚷“论证朱元璋和努尔哈赤是一路人,那不是耍流氓吗?”,可是到了陷入庸俗历史决定论时,突然又陷入了自己批判过的史观中间去,鼓吹洪秀全跟慈禧没有区别,可说是扶得东来西又倒了。

为什么说经济决定论也是庸俗的?首先,经济基础指的是生产关系而不是生产力,因此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也是生产关系(如封建制,封建制之下又有领主制、地主制,等等),而不是生产力。因此,城市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都不是什么经济基础,在此之上的阶级力量对比才是经济基础。其次,它忽略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力:明治维新实行了一系列破除封建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因此资本主义在日本才能得到愈来愈强劲的发展;反过来资产阶级才会真正成型、发展,并通过自由民权运动争取到立宪、通过护宪运动一度建立起议会民主制。而清廷被封建势力控制,始终没有进行这样的改革,反过来导致资本主义发展滞后。

第三是庸俗的历史决定论。

庸俗的历史决定论否定历史具有偶然性,否认了人在历史中的主观能动性。Herb-Gloria先生自己也批判过类似的理论,比如说他批判过“旧的倒了新的自动来了”这样的观点。

可是,Herb-Gloria自己的答案里却到处充斥着类似的东西。最幼稚、不值一驳的比如说什么“唐朝衰败以后,汉人武德就日趋衰微”之类公开玩姨淆的(而且带有逆向种族主义的)民族德性决定论。此论甚至被Herb-Gloria自己举出明初的反例加以驳斥。但他还认为这种驳斥不够,那么我来补一个吧:如果认为慈禧对边疆各族的控制也算是“大一统”,那么1930到1931年以及1945到1946年的蒋介石也算得上是大一统了。

但是这些东西还不是Herb-Gloria答案里主要的庸俗历史决定论。他主要的庸俗历史决定论还是课本里伪装成“历史唯物主义”教给他的那套东西。比如Herb-Gloria先生错误的认为,中国在19世纪中期“完全不具备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基础”,因此怎么革命都没用;“直到洋务运动孕育出有能力接盘的新阶级,新的资产阶级政府才会出现”,否则就“即便旧政权垮台,也只会由另一个皇权替代”因此在此之前你不许革命;“人是不能超越时代的,任何统治者更不能和统治集团中的其他人割裂开孤立统治”,因此连改革都做不到。总之,慈禧太后做的就必然是历史上19世纪后期中国统治者所能达到的极限了,任何在此以上的改良都不可能。

然而,我们可以看到,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实存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国的瓷器、茶叶、布匹和丝绸还作为商品远销全球;中国不仅有发达的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而且出现了早期的手工工场甚至从外国引入的机械化大工业,自由出卖劳动力和雇佣生产关系已经大量的出现,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都已经诞生,所以这并不是洋务运动时期才出现的新生事物。(当Herb-Gloria认为洋务运动凭空创造资产阶级的时候,他又重新回到了英雄史观,把几个洋务官僚的个人意志当成了世界发展的动力,此时他又不考虑他的经济决定论和历史决定论。)

诚然,当时还没有出现(特别是政治上)有力的资产阶级(中国的上层市民也即早期资产阶级,由于科举制度的关系,被高度容纳入封建国家之中,跟封建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更缺乏独立的阶级意识),但是难道洋务运动之后就有了吗?辛亥革命之后,出现了新的资产阶级政府吗?Herb-Gloria曾经把慈禧太后看作是主宰19世纪后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超人,到了此时却又否认人特别是统治者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上层建筑能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认为无法发起任何超越慈禧太后历史水平的改革或者革命。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庸俗历史决定论吗?也就是说,中国过去发生的历史,由于某种原因而被决定了只能是像历史上发生的那样。可是,难道历史没有偶然性吗?!

不,不是这样的。历史当然具有偶然性,而历史的偶然性就是历史中的主观能动性。诚然,新的阶级才能有新的政府,但是新的阶级从来也不是凭空出现的,出现之后的这个新阶级并非能够不经过斗争自然而然地接管国家:洋务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并没有直接接管国家,依然长期被封建力量(先是清廷,后是北洋)所压制;辛亥革命后,也并没有建立“新的资产阶级政府”;甚至于,如果我们认为买办政府不属于资产阶级政府的话,那么中国自己的资产阶级在1970年代以前从来都没有能够建立过自己的政府。这个斗争的过程就是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同样的,统治阶级中的个人也有进步和保守(乃至于反动)之分,慈禧太后诚然不能脱离整个统治阶级进行统治,但你必须知道:她在整个满洲封建权贵集团中,也是属于保守乃至于反动的那一部分。因此,慈禧太后不仅作为满洲封建权贵集团或者满汉封建地主阶级中普通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发挥了反动的作用;而且在这个统治集团或者统治阶级内部,也作为反动派的头子发挥了极为反动的历史作用。这就是慈禧真正的主观能动性:反动的主观能动性

让我们回到Herb-Gloria先生庸俗的继承论吧。

在庸俗的继承论层面,出现了Herb-Gloria先生在整个答案里最大的历史决定论:

因为“没有了清朝皇帝是各族共主的法理基础,这个庞大多民族国家维系统一的合法性就会丧失”;

然而“自唐朝衰败以后,汉人武德就日趋衰微”;(这条前文业已加以批判)

并且“资本主义和共和思想在社会精英中”又“尚未普及”;(这一条也是十分可笑的,就是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依然有外蒙分离出去,依然有袁世凯称帝、溥仪复辟、溥仪建立伪满帝国等等,封建旧军阀和带有封建性质的买办新军阀也依然盘踞中国,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与共和思想并没有马上“普及”,就更不要说在此之前了)

所以“一旦满清迅速崩盘,国家群虫无首,就会陷入列强支持下的军阀混战”。

这个结论正确吗?当然是非常之不正确的。

第一,清朝皇帝“各民族共主的法理基础”不是建立在各民族的自发认同上,而是建立在努尔哈赤以来暴力征服各民族的基础之上,因此即便没有“资本主义和共和思想”,只要有同等的暴力为基础,配合以正确的政治手腕(只要有杨增新级别的就可以,当然,千万不要出现徐树铮级别的),完全可以替代大清国建立新的“法理基础”,哪怕这个法理基础是“另一个皇权”。

第二,前文业已批判过,汉族武德衰微是胡说八道的历史唯心主义暴论。即便这真的成立,难道五十六个民族都丧失了“武德”?随便哪个民族的起义者统一中国,都不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论述。当然如果有人认为五十六个民族都丧失了武德,毫无办法了,那我建议他选择投降俄国沙皇做个中国公爵。

第三,19世纪中期能影响中国的列强事实上只有两个,英国和俄国。法国在东亚基本上跟着英国走,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都未崛起到这个地步。那么,英国是否“允许清政府继续保有各个边疆地区的法理统一”呢?答案是允许。跟Herb-Gloria先生所想的相反,英国一直希望大清能作为“一个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一统中国”的傀儡政府而存在下去。为什么?因为英国希望操纵大清这个傀儡抵抗沙俄的南下,这是因为东方政策的主要目标。如果像切香肠那样肢解大清,那么分类出来的小国或者小军阀无疑不能够有效抵抗沙俄,而英国要保住这些小势力就必须花费更大的金钱和兵力。实质上,直到1920年代,英国仍然徒劳地希望维持北洋政府作为傀儡对全中国的统一,只是他的这个企图因为国力的衰退无法实现罢了。那么沙俄呢?在英国强势时,作为列强中比较弱的一方,沙俄也许希望削弱大清对边疆的控制力以满足他的领土欲望。但是如果它强势,那么作为跟大清打了300年以上交道的内亚老伙伴,沙俄绝对不会放弃傀儡化整个大清的相反。

实际上,大英要在1860年代要想肢解大清是非常容易的,但她干了什么呢?出兵帮助大清统一中国,包括直接出兵打击太平天国。这就是最明显的例证。那么,显然如果一个新的皇权仍然是符合大英利益的,大英就绝对不会放弃帮助这个新皇权统一中国。相反,如果这个新皇权像太平天国那样表现出(相对大清来说)抗英的意志,那么,大英就会设法去颠覆这个政权;如果这个政权在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够颠覆大清,那么以这个新政权所表现出来的“武德”统一中国也只是时间问题。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无论如何,只要新政权能颠覆大清,那么(它要么被大英扶植,要么自己强大到足以在远东对抗大英)他都能够统一全中国不在话下

这个新的政权是何种形态呢?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衰弱,很可能依然是地主阶级当权的封建国家,也就是“另一个皇权”,但拥有较多的资产阶级民主成分,甚至可能是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比如说类似旧日本帝国宪法下二元君主制的政权)。但是即便它依然是一个比较纯粹的封建国家,由于它新生的朝气,由于它消灭了“沦为国家的寄生虫”的“腐朽败落”的“勋贵阶层”,由于他有了“可资之帑”、“可战之兵”,因此它的表现无论如何会比大清要好些。既然“论证朱元璋和努尔哈赤是一路人是耍流氓”,那么我们应该说,无论新皇权的当家人是什么人,总不能说他是跟彻头彻尾的反动派慈禧太后是一路人。

最后,我们回到本题:为什么出现了猛吹慈禧的人?

因为庸俗的经济决定论、历史决定论跟保守主义合流了,所以出现这样一些人,他们认为:中国的近代史走向是必然的,是任何人也无法加以任何改变的,每一个人都已经完成了它在历史上应该扮演的天命(所以才会有Herb-Gloria可笑的试图给慈禧太后规定某种“维护大一统中国”的“历史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进而认为,任何对历史的改变,只会导致历史变得更糟糕(保守主义)。因此,慈禧太后自然而然也就“伟大”起来了。如果再加上一些糊涂的英雄史观,把晚清取得的若干“成就”完全归之于慈禧太后,那么慈禧太后就更加值得“猛吹”了。

然而,本答案已经从多方面论述了:这种思想无疑是十分错误的。在慈禧太后的反动统治之下,越是“大一统”,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劳苦大众就越多,革命力量的发展也就越慢。无疑这种“大一统”根本就不能够算成什么历史功绩,只能说是各民族人民的牢笼而已。如果这种牢笼也值得吹捧,那还不如让英国女王来做牢笼的典狱长算了。

那么,错误的根源在哪里呢?错误的根源在于丧失了辩证法,陷入了形而上学,从而片面、孤立、静止地看待问题。历史不再是动态的过程,不再是充满了人主观能动性的斗争史,而成了某种超人们完成事先预定的神圣考验之超凡经历。不同社会集团之间斗争的活生生的历史,变成了统治阶级编纂的静态史诗,这就是错误的根本原因。

(完)


user avatar   zhu-gen-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吃饱穿暖后,每个人都会觉得当下的日子很舒服,谁都不能破坏它。

所以,要对历史人物翻案。具有反抗精神的,就骂他不识好歹;具有秩序精神的,就说他很不容易。

因此,破坏稳定环境的义和团是坏蛋,要批倒批臭;营造稳定环境的李鸿章、慈禧是好蛋,要重新夸起来。

再加上宏大背景叙事方式,从童年一路耳濡目染到成年,在思考政治人物行为动机时,自己就会不由自主的附身在该人物上,也就仿佛真能食的其中滋味了。

这叫什么?

资产阶级天然的软弱性。

当年,李德胜教员可是非常鄙夷这群人的,他说造反有理,就是在教育这帮人把其他人当人。世界上不仅有政党,还有无数普通老百姓要活下去。

慈禧为了巩固满人政权,即臣服于外国侵略者脚下,又跟义和团拜把子,眼睛里偏偏没有老百姓。

是啊,在他们满人政客看来,老百姓算什么呢?戊戌六君子都能训诫后杀掉,他们敢说什么吗?还不是要对满人政权大喊谢主隆恩?

所以李德胜一直强调造反有理,即,业主们要对物业监督起来,不能让物业反客为主,更不能让物业强制业主们感恩。但他也深知,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因此,他说自己就想当个教员,把自己的理念传下去。

不过,当某个时间段内,政局稳定下来后,中产阶层的群体规模越多,为了让自己的小日子继续舒坦下去,对物业就会愈发敬畏,这一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鉴于此,翻案风会愈演愈烈,把维护一小撮群体利益、巩固自己政权的人物们,越描越正派。相反,为民请命、天生反骨的群体,则越描越黑。

你说这是恫吓百姓也好,是谄媚当局也罢,不过都是历史的车辙而已。


user avatar   liu-hai-dao-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哗众取宠呗,为了显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让人家觉得自己很有见解,就一个劲洗白历史人物,为臭名昭著的卖国者翻案


user avatar   chen-feng-bao-lie-jiu-30-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膝盖抱恙的人太多,但直接跪羊人在主流环境下失去了装逼的成就感。但如果拿一个本国历史中的人物,还是反派人物进行洗白,那么就可以把膝盖抱恙者塑造成独立思考的人。

膝盖病患者有一种自虐式的保守主义,认为一切抗争都是“给上级添麻烦”,认为上级无论做什么都是“下一盘大棋”,认为上级输了再多次断送了再多的国运和赔偿了再多的民脂民膏也都是“把手上最烂的牌打出了最好的成绩”。。最终,一切错误都是“大环境不好”、“中国人劣根性”,而上级是万万没错的。并且还要故意“抛开立场谈能力”,把慈禧耗子扛枪窝里横的本事吹捧成它“为中国谋求未来的能力”,再把这种能力歪曲成“功绩”。实话实说,日本战犯们个人能力不强吗?几个司令长官还没你个网民厉害?但这些战犯就是对的吗?

这种毒草回答能有上万赞,我是真的觉得心寒,感觉这种膝盖抱恙漫延实在是迅速。

1,评判历史人物能否抛开动机?

不能。因为你总要解释他为什么这么做,无论是他以个人身份去行动,还是代表某个阶级、政权、团体或族群去行动,总归离不开动机。那么为什么这个友善度要抛出来“不考虑动机评判慈禧”的理论?这是为下一个骗术服务的。

2,什么叫“历史学上的加尔文主义”。

加尔文宗是基督教在资本主义早期兴起的一种教派,其核心思想是一种宗教式的先验论或者叫上帝预定论。即脱离一切实际去评判人,认为人无论做什么都是上帝安排好的。为什么资本主义早期会扶持起这种学说呢?因为人们做了错事,上帝不会真的跳出来天降神罚,那么坏人就找到了给自己洗地的办法。那就是“我这么做不是我个人的动机、想法和思想,而是上帝的安排”。

历史学上就有类似的观点,就是截图中的这个观点。它们之前就否定了评判历史人物要看动机,那么把动机摘除了如何解释历史人物的行动呢?那么自然是把历史的结果神化,捏造出一种叫做“历史大势”、“国家阶段”|“历史人物命运”的东西,认为一切历史人物都是为了让历史推进到今天而行动的。当然,它们不敢明着说,还要冠冕堂皇地说“慈禧不会预见XXXX”之类的话,但评判功绩时,依然把客观上清廷遗留给民国继承的残骸,当做了是慈禧有意经营出来的“传家宝”。在这种史观下,任何反派人物都不能批评了,因为他们“在执行他那个年代的历史任务”。这个时候知道为什么这个作者要看似客观辩证得在文章开头说什么“评价历史人物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了吧。。


你以为它是唯物史观,实则是拿“大环境”进行开脱;意淫慈禧好似贞德感受上帝召唤一样,有意识的去完成所谓的“历史使命”,最终完成洗地大法。把一个拿民脂民膏向侵略者换取中国代理人权力的奸佞小人,洗白成了“历史转折点上艰苦支撑中国不崩溃的铁娘子”。按照这个逻辑,昭和天皇也可以洗白了,按照图中这个人的逻辑,昭和天皇只是完成“让法西斯日本打败仗,曲线救国建立民主的日本”这个历史进程而已;推广开来,所有日本战犯都可以说自己是“曲线救国打倒日本法西斯”,为了完成这个历史进程所以要侵华的。


这就是“告别XX论”、“软骨病保守主义”、“历史先验论”的缝合怪的模样。


user avatar   molin-59-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这是民智已开,那我真希望

别开,大哥求别开,帮我关上吧!


这个问题的描述可以看出来,题主是个明白人。

赵构不是个好东西

我寻思着慈禧也不咋地啊”

为什么会有人说,“看跟谁比”。

我寻思着,既然做对比,至少拿一个正面人物吧。

拿反派跟反派比??在坏人里面挑一个不那么坏的然后去崇拜他?杀一个人就比杀两个人的值得尊重和崇拜了?

这这这是个什么历史观,我看不懂。

如果关于慈禧的问题改成“论慈禧和赵构谁更坏

好嘛,这就适合那些人。把慈禧有的一些正确举措拿出来和赵构比比,然后得结论:XXX更坏。

这可以。

为什么要把慈禧延续了清朝统治当做她一件至高无上的功绩来为她翻案呢。她铁血手段夺得了皇权,颁布措施延续清朝统治不错,但是那些人就能肯定如果慈禧不上位没有人比她做的更好?

就确定光绪不能在列强侵蚀里颁布措施占得一点点先机?

为什么知乎会有这种风气。。。什么,给秦桧翻案,给魏忠贤翻案,给李鸿章翻案,给慈禧翻案。。。

借用那一句:到底是人性的缺失还是道德的沦丧。

自“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之后,又一波反弹琵琶标新立异的人要来了吗。

同为千古罪人,真的要在他们中挑一个有些闪光点来大书特书标榜青史吗这是。

这样千万不能去写史。。。

这真的是要向全国全世界人民谢罪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说「日本对二战的反思不够到位」,日本政府的洗脑教育对国民有那么厉害吗? 
  文革期间公分制度具体是怎么样的? 
  如果回过头来看,郭靖拒绝成吉思汗成为宋王的条件是对是错? 
  32岁晋升正厅级 但16年来都没能提拔副部级 还有希望进中央么? 
  刘备的客将究竟是一种什么身份,我为何在中国历史中找不出第二个? 
  鄂豫皖肃反的前因后果? 
  为什么朱元璋成功当皇帝而洪秀全却失败? 
  假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今天复活了,他们看到当今中国、当今世界会怎么想? 
  宁锦、松锦两战都围绕锦州展开,是什么原因造成反而是作战能力更强的洪承畴失败? 
  如果英国在1840年选择直接干掉清朝同时抢走中国皇帝的头衔会发生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中国科研水平真的很差吗?
下一个讨论
随着时间推移,国内移民潮会渐渐消失吗?会出现移民回流潮吗?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