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果淮海战役期间,张淦兵团、张轸兵团、宋希濂兵团和一绥区全部加入淮海战场,那战役结果可能会有哪些变化? 第1页

     

user avatar   lani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玩游戏的时候,很多游戏都是不需要玩家管理后勤的……

但淮海战役,我们动用了华东华中的大量根据地,动员了几百万民工,果军呢?

黄维兵团机动到蒙城附近有多少民工?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杜聿明每次大规模机动或者展开攻击前都发电报要后勤,要到了多少?

华中都去淮海了,华中不要了?华中没了,南京守得住?南京没了,大家去徐州守个寂寞?

不要跟我说果军两百万大军横扫华野中野……你见过全校一起出动参赛,长跑就能跑赢专业长跑运动员的吗?更何况这运动员还有全体观众当后勤,而你全校出动,水都要自己背着跑。

题主这操作叫什么?

一个字,送。

两个字,输送。

凯申物流甘拜下风啊。

真要有题主这种操作出现,简直就是普天同庆,草木共歌。

教员当天晚餐肯定要加一盘红烧肉以示庆祝。

伍帅哥的茅台怕是要少几瓶。

朱总和彭总可以下个通宵的象棋了。

林三的黄豆立马全部分给各纵队司令。

粟满仓再也不用头痛了。

刘硬汉的瘦狗也不用拉硬翔,撒开脚丫子长跑就完事儿。

好了,不开玩笑了,简单来说。

一是果军的组织力做不到。

二是兵力的集中和分散是一门学问,不可以随意处置的,委座玩分进合击就屡屡失败,教员分兵,那就常常越滚越大。


user avatar   ai-mo-nao-da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刘汝明兵团,当时的刘汝明算硕果仅存的西北军老底,他的两个军,一个是山东韩主席的旧部,一个是刘汝明自己的基干,另外三绥区冯治安未起义的一个团两个营在徐蚌会战结束后也会归并补充给他,所以刘汝明的八兵团算得上是名副其实西北军最后的力量,整个战争过程中,刘汝明可以说非常滑头,既不出力,也不听指挥,尤其是渡江战役和后期福建战役,刘汝明一直处于四处流窜的阶段,一直到最后大陆实在没地方逃,到台湾下船被委座缴械为止,所以指望他在徐蚌出力是不可能的。

再说李延年兵团,李延年本人加上六兵团所部,基本上都是中央军的嫡系,比如54军即是土木系的嫡系,又是第一批的美械军,按说跟18军师出同门,应该是拼死救援第十二兵团,39军是李弥第8军扩编的基本部队,李弥当年老8军三个师,扩编成三个军分别是8、9、39军,按说39军也是李弥的嫡系,即使救十二兵团不出力,在后期救李弥的时候也应该出力,99军前身也是18军扩编出来的,96军虽是嫡系,但是96军是被全歼重建的,战斗力太杂牌,这是李延年四个军的来历,首先说李延年本人,虽然是黄埔学生,但是整个徐蚌打的非常滑头,一点都不愿意出力,54军在东北战场刚刚逃出生天,三个师都不同程度受了损失,新败之师,既无战力也无战心,39军,99军实力战斗力并不强,96军完全是鸡肋,6兵团是临时组建的,几个军都没有什么战力,合作精神和默契也成问题,所以基本上也是鱼腩。

以上两个兵团情况决定了在战场上根本没有作用,二太子亲率战车团督促李刘死战,弄得李刘怨声载道,非要把二太子逼走,也是后期二太子说李刘该杀的原因。

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是更鸡肋的存在,所部即是川军杂牌,孙元良本人也是笑话一样的存在,有机会可以展开讲讲。

所以整个徐蚌战场,大部分都是鸡肋,看似人多,但是真正能战的也就是黄伯韬、黄维和邱清泉,李弥也算是非常滑头的一个人,但是李弥所部好歹还是远征军的老底,尚有一定战斗力,孙元良和刘汝明名副其实鸡肋,李延年所部是拼凑起来的部队,团结和决心都有问题,李延年本人也是滑头,整个徐蚌战场主力兵团都是这样,委座焉能不败。

补充几点内容,首先说说54军,作为李延年六兵团理论上战斗力最强的军,也应该是理论上讲徐蚌上仅次于五大主力的战斗力应该很强的军,这个军是非常有传奇色彩的,说54军是土木系的第二王牌,毫不过分,当年18军组建之初的起家部队就是两个师,一个是陈长官的11师(这个师的组建,网上论述很多,不再啰嗦),另外就是14师,这个14师前身是钱大均教导师,也是委座一等一的模范部队,钱老师打仗不行,只能把部队交给陈老师带,可以说14师算得上是陈长官的核心第二骨干,后来土木系大扩编,陈诚拿14师为骨干扩编出来的54军,也名副其实是土木系的第二强部队,剿匪和抗战的过程就不赘述,到了驻印军时代,驻印军大扩编,虽然没有证据,但是给人感觉很明显的陈长官,将当时的第54军(时辖14师、50师、198师)所部各师都调到印度,准备接受美国人的装备和训练,这才有的后面新六军,驻印军计划六个师,54军就准备贡献了三个师,基本上是54军的全部,不过54军198师比较悲催,天时地利人和都不顺,没有赶上去印度的飞机,原定驻印军的六个师纯美械其中该属于198师的装备,让新38师和新22师瓜分了,第198师错失了成为果脯最强六个师之一的机会,不过198师没走,也机缘巧合给54军留下了基干,198师加上后期的36师(曾几何时87,88师四个补充团组成的老底),8师组成了新的54军,再到后来,必定是陈长官心头肉的54军接受了美械,成为所谓美械军,再跟着去东北,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不啰嗦了,不过54军在东北确实也受了不少损失,36师被调走,就剩下8师和198师两个基干,在辽沈期间不同程度受损,但是好在没有全军覆没,大体基干还在,再从东北逃到徐蚌,巧遇李长官,李长官作为黄埔老大哥,麾下既有远征军老底(39军54军)、也有土木系老底(54军99军)和长江以北仅存的比较完全的全部嫡系军组成的大兵团(四个军都算是嫡系部队),再加二太子战车部队加持,硬硬把应该拼命的决死一战,打成了啼笑皆非的滑头仗,按说这几个军跟李大学长也没有啥太深的关系,为了解救土木系核心十二兵团,陈诚也全力支持,要求其他土木各部全力以赴,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李大学长都有,正常的人没办法理解李延年为啥不督队死战,他是打算给谁保存实力?不过54军因祸得福,本来大家都对54军寄以厚望(因为54军是蚌埠战斗力最强的军了),结果54军在徐蚌也没有什么大损失,再一路逃逃,最后到台湾,受到了陈长官的大力庇护和优先补充,成为果军中少有没有被全歼重建过的曾经美械军,确实非常难能可贵,可以说果军各部队中,也就是52军可以与之匹敌,不过52军从东北撤出的时候两个师就剩下不到一万人,可以说近乎重创,54军好歹还基干尚存,到了台湾,因为52军是汤老师的基本武力,自然得不到陈老师的好脸色,既没有补充,也没有关爱,后来匆匆又赶出台湾,去守海岛去了。54军在陈长官的大力补充下,很快又恢复了战力,原来驻印军的14师50师,重建恢复建制后,又重新划归给了54军(本身也是54军的部队),果脯那么多军,重建了这么多次,除了没有历史的杂牌和新建军,大部分被歼灭的军都有多次重建的机会,但是新1军新6军包括所部新38、新22、新30师,这些曾经果军最强者,却再也没有重建过,但是土木系的14师、50师还有再玩一次的机会,中间的原因,不得不说陈老师私心,再联系后来孙军长的遭遇也就不奇怪了。最后再说说14师的传奇,台湾整军,加上14师重建后,再一次成为18军的主力之一,可以说11师和14师才是土木系的灵魂,像18师118师这种部队,算不得18军的灵魂,终究还是儿子一样的二线,50师重建以后,在福建战场,一跃成为唯一的全美械师(轻装备齐全,重装备不一定全),而且还是独立师,在福建战役各残军中,算装备最好,最齐全,兵马也最充足,相比当时福建各残军73、74、25军等等,虽然还顶着一个军的番号,可兵力装备都严重不足,也就出现了74军劳军长说的,几个人合用一条枪的落魄。

再说说李弥兵团,当年李弥老第8军在进入山东之前辖有三个师,分别是103师、166师和荣1师。到山东后增编了一个山东省警备第4旅(这个旅由山东政府拨款)。警4旅后来改编为第8军独立旅(这时候这个旅由李弥自己出钱养)。1947年7月整编为第8师时,辖有42旅(原荣1师)、103旅、166旅、独立旅,计四个旅(其中独立旅是四团制)。1948年1月扩编为整8军时,辖有整8师(辖103、166旅),整荣1师(辖42、43旅,这个43旅就是原来的独立旅基干,此时转正,接受国防部的“接济”)。在这个时候,李弥自己由出钱扩编并养了三个旅,分别是新1旅(由原整8师抽部队编组)、新2旅(由山东保安第5纵队改编)、新20旅(由原来的独立旅扩编出来)。这三个旅当时国防部没有承认,都是李弥自己淘腰包以及胶东地方财政再出一部分钱养着的。1948年7月扩编为第13兵团时,辖第8军、第9军和39军,其中第8军辖42师、170师(原新1旅)、237师(原新20旅),第9军辖3师(整43旅改称)、166师、253师(这个师初称独立旅,是编组13兵团时成立的,同样由李弥自己出钱养,一个月后改称253师),39军辖103师、147师(原新2旅)。另外还有三个直属团,后来和39军军直编组为91师,编入39军序列。其中39军在淮海战役时留驻青岛,脱离了李弥的指挥。此后13兵团覆没,仅39军完好无损。可以说李司令官的扩军能力也是很强的,但是可惜,步子太大,终究把蛋扯了,个人认为扩充这么快的第8军,也是变相被稀松的厉害,大量骨干调出,新扩部队,造成老8军的实力下降很快,但是这种扩军又极具果军特色,这样的例子,可以说贯穿国军历史。

前面说完了李延年、刘汝明、李弥各兵团,下面补充一下,很多人热衷的黄伯韬兵团,很多人说黄伯韬是国军杂牌的第一战将,作为杂牌的杂牌,黄伯韬及所部7兵团、25军战绩不逊于五大主力和其他国军嫡系部队,黄伯韬战绩不错(相比于国军所谓嫡系大将中的鱼腩而言),可以说黄确实是杂牌出身,但是黄也仅限于出身是杂牌,他的成长堪称魔幻,可以说一个人出身不好不代表他一辈子都不好,一个人通过后天努力,也是有机会改变自己以后的命运,黄伯韬的人生就可以诠释这个意思,所以说黄伯韬兵团前,先要说黄伯韬这个人,说之前先声明一点,很多人说黄所指挥25军或者整个7兵团都是杂牌就是胡扯了,25军是绝对的国军嫡系主力,所部三个师在徐蚌期间,也是没问题的嫡系部队。

扯远了,开始说黄伯韬,大部分人只知道黄伯韬是杂牌,但是到底怎么杂牌,确很少有人愿意去了解,黄伯韬籍贯是广东,但是生在天津,这个出身就很妙,因为中国人喜欢扯老乡,天然地缘亲,所以黄后来指挥七兵团的时候,黄经常拿自己籍贯说事,借此跟七兵团的粤军63军64军拉关系,扯老乡,黄早年在河北上学,后面家道中落,无奈只能投军,经人介绍投到江苏督军李纯麾下,给李大帅当传令兵,李大帅是天津人,身边的人,也得是天津人,李大帅是直系核心,所部也是非河北人不用,所以黄伯韬天津生的孩子,这个时候就成了他的优势,黄伯韬跟一般小兵差距很大,为人伶俐,会来事,又有文化(黄伯韬早年在河北工业学校读过书),所以很讨李纯的喜欢,李纯见黄伯韬一表人才,就把自己喜爱的侍女指配给黄当老婆,可以说黄伯韬这个人,脑子太好使,非常会抓住机会,这黄夫人嫁给黄伯韬后,自然旺夫成龙,加上黄伯韬不断给媳妇洗脑,吹耳边风,黄夫人跑去求李大帅,把黄安排到李纯组织金陵军官教育团上学(黄夫人能量巨大,先推黄去江西第九混成旅学兵营,再是江苏军官教育团,再是金陵军官教育团,可以说煞费苦心,变相也说明黄伯韬真的是屌丝一个,费了好大劲才有个上学改变命运的机会,换别人很可能一步就到位了),可以说这个时候黄伯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上一段时间学,出来就是干部,加上傍上李大帅(黄夫人在李大帅面前还是很能说上话的),未来可期,说不准李大帅培养培养,以后黄伯韬也能在直系嫡系部队中混个团长旅长什么的,谁曾想李大帅如日中天的时候,莫名其妙自杀了(传说是李大帅的一个小妾跟副官私通,被李大帅撞见,副官狗急跳墙,拔枪把李大帅打成筛子),可惜一代枭雄,直系的基本盘,长江三督之一的李纯大帅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一年是1920年,李大帅仙逝,黄大女婿刚好金陵军官教育团毕业,这下子傻了眼了,靠山没了,直系的嫡系部队肯定是进不去了,只能由学校安排去江苏省防军当排长连长,在那个年代,黄伯韬有文化,又接受过军官教育,为人还聪明伶俐,可是没人没关系,混不出来前途,很可能就这样混混沌沌一辈子,这个时候黄伯韬遇见了他第三个贵人(第一个是李纯,第二个是黄夫人),奉系张宗昌,张大狗肉受张大帅指挥,挥师南下,横扫江浙,俘虏了江苏省防军连长的黄伯韬,这个时候黄的机遇又来,因为张大狗肉曾经也是直系出身,当过金陵军官教育团团长,算得上黄伯韬的老校长,当然这个张校长文化水平,实在想不明白,他能给黄学生教什么,不过中国喜欢拉乡亲,论师生,黄学生是张校长的学生,张校长满共可能就挂名带了这一届学生,具体两人上学时候见过没见过,都不好说,但是校长看到学生落难,自然要帮扶学生,黄伯韬去了直鲁联军给张校长当营长团长旅长,张校长对学生确实也不错,直鲁联军满共才几年,黄伯韬就飞一样干到旅长,1928年黄伯韬跟随直鲁联军的徐源泉不要了张校长,投了蒋校长,在徐军长麾下,又干了旅长师长,恰逢1936年,委座改编杂牌军,轮到编遣他徐源泉,徐军长被收拾回了老家,黄师长也一并被免职了,保送到陆大特别班上学去了,委座那几年一直用上学为由头,剥夺杂牌将校的兵权,黄伯韬这个陆大特别班含金量自然跟正牌陆大比差远了,不过塞翁失马,黄伯韬在特别班上学期间认识了鹿钟麟和冯玉祥,黄伯韬这个人会来事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特别班毕业后,别的学生为就业发愁,黄伯韬利用上学积攒的人脉,加上黄应该学习也挺好的,据说陆大论文还得过奖,先在六战区冯玉祥长官处当参谋处长,后来又去鹿钟麟冀察战区当参谋长,当然冯长官也罢,鹿长官也罢,都是过气人物,但是这段经历又给黄积累了不少人脉,鹿长官被免职后,黄又调回国防部当高参去了(据说这个期间,黄发论文又得奖了),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机缘巧合下,黄伯韬被何应钦赏识了(所以说写作好真的很重要),何总司令推荐黄伯韬到给三战区顾祝同当参谋长,当然刚刚去的时候,顾是非常抵触的,顾祝同的部下也不喜欢黄这个杂牌,黄知道自己的状况,所以工作非常积极认真,而且人缘也尽量处理好,弄得顾祝同没有理由撤换他(所以说屌丝努力也不算完全没有用),不过参谋长这个职务终究是核心,怎么也不能让外人干,恰逢顾祝同所部25军空缺军长,黄伯韬这个人业务能力也不差,又听话又老实(黄伯韬笑而不语),顾祝同顺势推荐黄伯韬去25军当军长,黄伯韬也是因祸得福了(参谋长终究不如军长有权有势),不过黄伯韬深知自己被调走的原因,加上自己人上头没人,调任25军长后,干事更拼了,25军此时也是百分百的嫡系军,自然不服他杂牌黄伯韬人的也不少,黄军长作战勇猛,每每牺牲在前,不抢功,礼让友军,遇到冲锋,就主动当先锋,遇到撤退,就主动殿后,对顾祝同又主动投身巴结,弄得顾祝同反而不好意思,慢慢的也就接纳黄进去自己的集团,当然另外一个原因也是顾祝同手下没有能行的黄埔学生,黄军长这么能打的,顾祝同也需要黄军长这样的人才,可以说黄伯韬当军长这几年给顾祝同挣了不少面子,黄伯韬在长官和同僚面前,每每显得自己大公无私,不争权夺利,也不怕吃亏,搞得自己非常凸现,加上作战勇猛,慢慢的也吸引了蒋校长的注意力(国军一百多个军,黄伯韬一个杂牌出身的军长,能做到这点确实不容易),不过有人喜欢,有人自然讨厌,在河南战场上,有一次胡链的整十一师被围,黄伯韬亲率整二十五师救援,亲自率战车冲锋(不过这也看出来,黄伯韬就是排长连长水平,除了猛冲猛打,战役战术指挥水平很一般),自己伤亡近万人(满共就是二三万人一个军),把胡链救出来了,但是胡链还不满意,在陈诚面前告状,非要撤他黄伯韬的职务,本来黄伯韬的仕途就要结束了,恰逢陈诚这几年,排除异己,弄得杂牌和非土木系黄埔嫡系人人自危,顾祝同和何应钦不愿意了,黄伯韬此时算得上顾祝同的大将(当然还不算嫡系),在顾祝同和何应钦联合保护下,黄伯韬才有惊无险,当然也有了后来黄伯韬在豫东的传奇战绩,后来到了孟良崮,黄伯韬和张灵甫李天霞配合作战,按惯例,三个军长联合作战,资历最高的统一指挥,李军长资历很高,又是嫡系,又是74军的老人,但是张军长跟李军长弄不到一块,张军长不会听李军长指挥,李军长自然也不会听张军长的,结果一妥协黄军长来统一指挥了,不过黄军长终究是杂牌,作为天之骄子的张军长和李军长也不可能听黄军长指挥,在孟良崮整74师和整83师各自为战,完全不把黄伯韬放在眼里,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战后委座暴怒,要杀人,按说作为孟良崮战役参加指挥作战的方方面面都要受过,但是大家都是校长嫡系,天子门生杀谁都不好,刚刚好黄伯韬在,他是杂牌,杀他吧,他也是名义上三个军总指挥,孟良崮失利,杀他最合适,换了一般人,遇到这事也就玩完了,可是黄伯韬不是一般人,他以退为进,主动跑到汤恩伯那里(汤时任第一兵团司令,实际上才是孟良崮战场的总指挥),表示责任都是我黄伯韬的,跟汤总司令没关系,跟所有同僚也没有关系,我黄伯韬愿意承担一切责任,黄伯韬这样一搞,弄得汤总司令不好意思了,刚好有人愿意担责任,汤总司令也刚好推卸自己的责任,不过汤总司令也不能搞得太明显,在后面历次总结会上,大骂张军长不听指挥,乱行动,才造成战场失利,弄得自己全军覆没,广大同僚也纷纷附和,变相给黄军长把责任也推脱了,加上黄军长应该是没少在顾祝同面前摇尾乞怜,顾祝同也要保护自己手下难得的人才,也在各种渠道骂张军长,说黄军长不但没错还有功(黄军长为了救张军长,又是冲锋在前,自己所部伤亡惨重),这一下弄得蒋校长不会了,杀了黄伯韬,可成了不分青红皂白,包庇不听指挥的张军长,让真正干事的人寒心了,那就不杀黄军长了,责任还是得负的,大事化小免职算了,蒋校长回头看看还有谁该杀,发现了李天霞,黄伯韬一个杂牌为了救援74师,伤亡惨重,虽然无功,但是也算有苦劳,但是李天霞的83师,只伤亡几百人,战场上全程打酱油状态,收拾他,结果一路耍滑的李军长被撤职查办了(当然李军长终究是天子门生,加上金条也花了不少,后来死罪面了,混了几天又复职了),这场闹剧闹了一整,就死了张灵甫一个人,大家都没有责任,责任都是他的。继续说黄军长,黄军长必定是个人才,又是国军中少有能打仗的,所以很快也复职了,后面又遇到成立七兵团,要选个司令官,本来蒋校长想让胡链当这个司令,陈诚也是这个意思(黄维刚刚当了十二兵团司令,也是刚好平衡胡链),不过陈诚排挤其他派系太过,弄得人人自危(闹出紫金山哭灵的闹剧),顾祝同和何应钦的手下的黄埔学生,都鼓动两人去校长面前说说,顾祝同和何应钦在校长面前说自古但凡一个领袖都是两条腿走路,如果只重用一条腿,最后很可能变成曹操和司马懿那样,最终把领袖架空了。蒋校长一听误会了,因为前几天顾祝同随口建议让黄伯韬当七兵团司令,蒋校长没同意,顾祝同也没坚持(必定是杂牌,没有人会硬推你上),蒋校长想想也确实要顾及何应钦和顾祝同的面子,就大笔一挥让黄伯韬当七兵团司令,这就是黄伯韬的传奇人生,至于他的七兵团和25军,有机会下次再说。

总结一句黄伯韬,黄这个人跟世界大部分的普通人一样,出身很普通,起点很低(小兵起家),媳妇也出身低,真正是全凭自己,没有外力,不但要拼死努力,丝毫不能松懈,还得八面玲珑,谁也不能得罪,费了好大的力气,将将改变了一点点自己命运,结果也就威风了几天,又挂了(细算算7兵团司令连一年都没当够)唉,屌丝人生啊,而黄伯韬其实跟我们大部分人一模一样,还极其自私,但是还得装得比谁都大方(作为屌丝,你不自私,不为自己挣点鸡毛蒜皮的利益,也没人会为你多说一句话),黄伯韬在果军各个派系间小心攀附,甚至不惜主动当替死鬼和炮灰,去摇尾乞怜,求得其庇护,进而保全名利,黄伯韬在上级面前表现的自己忠心耿耿,在下属面前控制的极其严酷,冷酷无情,这就是黄伯韬的魔幻人生,屌丝之王的逆袭和南柯一梦。

说完黄伯韬,开始说说黄伯韬的7兵团和25军,黄伯韬这个人没有自己的系统,1944年才从顾祝同的参谋长调任25军军长,可以说跟25军没有渊源(中国人可是很讲究这个的,比如杜聿明邱清泉和第5军,胡链黄维和18军,他们都是在一个系统里,团长旅长师长军长一路成长起来的,跟这个系统有很深的关系,才能算自己人),黄伯韬的可悲人生,使他没有自己的基本盘,如果不是顾祝同的支持,黄伯韬是没有办法在25军站住脚,也就更不可能做出一番成就,不过25军的历史也是极其魔幻的,这军前身是王家烈的双枪兵,王家烈被委座收拾了,这支部队就被委座掺沙子,分而治之,一点点改造成嫡系部队了(严格意义上来说,委座嫡系部队九成以上都是收编改造的杂牌军,比较有代表性土木系11师,就是陈诚警卫师加五省联军一部合编改造而成),徐蚌战场上,25军3个师,40师是25军的绝对核心,由税警总团改编,严格意义上孙立人的新38师,都算是40师发展出去的,40师才是继承的税警总团正根,这个师装备训练兵员在果军中都是上成(要感谢TV宋国舅爷),108师,东北军当年改编的18个师之一,王以哲的老底,46年由顾祝同旗下的黄埔学生唐名标任师长,改造完毕,成为嫡系部队,不过战斗力差点,148师,原来是范哈儿的基干,范绍增被委座收拾后,所部两个师,被嫡系的25军和88军分别吃掉消化了,不过在河南战场损失殆尽,徐蚌前刚刚重新补充完,也是嫡系部队,不过战斗力也差点。这是以上三个师的情况,所以说25军绝非杂牌,如假包换的嫡系部队,而且还是顾祝同的基干之一。不过自从黄伯韬当了25军军长后,25军就特别惨,因为黄伯韬要表现的自己光明磊落,攻则在前,撤则在后,从当军长开始就带着25军猛打猛冲,黄这个人除了带队冲锋,好像也没有什么指挥艺术,往往造成25军伤亡惨重,比如救胡链的18军和72军,黄都是亲率部队冲锋,25军伤亡近万人,各级军官伤亡半数以上,在碾庄黄百韬又命令25军去掩护44军(原来刘湘所部川军,48年的时候还算是杂牌,战斗力特弱)撤退,搞得25军被44军拖累(鱼腩部队,又携带了大量非战斗人员),成为7兵团第一个被打残的军。

说到这,扯点远,也许有兄弟说25军这一个算是嫡系的主力师加两个杂牌军改造的师,怎么算得上委座嫡系,总感觉酒里掺了水,好像不那么纯,其实这是果军一直以来发展壮大的正常情况,往往就是一个嫡系师,收编几个杂牌师,慢慢改造,比如更换军官系统,补充兵员,更新装备,重新训练,一点点把杂牌改造成嫡系,这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18军,11师是骨干,18师其实最早是谭派的湘军,被陈诚收编改造成嫡系部队,118师是新兵组建的。可以说跟25军一模一样。

说完25军再说说7兵团成立之初,因为黄伯韬除了自己带了几年的25军,再没有其他系统,顾祝同也不比陈诚,手下基干部队也不多,没有部队调给黄司令官,但是黄司令官好歹一个兵团,总不能只有一个部队吧,无奈之下国防部把伞兵部队改编的第三快速纵队和交警第二总队划给黄司令官,这就诞生了一个非常有特色,而且独一无二的兵团,其他各嫡系兵团都是起步两个军,配属若干部队,黄兵团是一个军加伞兵加军统交警总队,交警总队号称美械装备,但是必定是特务武装,战斗力很差,也自成体系,只听军统不听黄司令指挥,伞兵部队是天之骄子,更豪横,横竖看不起杂牌加屌丝的黄司令官,也不听他的,所以黄司令官虽然当了兵团司令,还是个军长的实力,可怜的很,不过说个题外话,黄伯韬自从指挥了第三快速纵队,捡了一个大大便宜,这帮伞兵被美国人惯坏了,除了自己原来的装备,一点不珍惜国防部配属给他们的各种重武器,必定嘛伞兵天生被包围,一直是敌后拿着轻武器到处打突袭,要那么些榴弹炮,重迫击炮和战防炮干啥,反而成了拖累,伞兵部队不要国防部配属的美式榴弹炮,黄司令官作为兵团司令自然义不容辞的都代为保管了,不过这一保管,基本上算得上是变相吞掉了,反正黄司令官只有一个25军,25军在黄司令官的指挥下,损失惨重,但是国防部给补给的太慢,除了40师装备全点,其他两个师缺枪少炮,这次收编伞兵不要的重装备刚刚好补充自己了,三大决战前,果军重武器缺失已经非常严重了,除了嫡系老部队,重装备能有点,其他部队重装备严重不足,比如襄樊战役,康泽指挥的几个旅,除了104旅有几门重迫击炮外,其他两个旅最重的武器只有82迫击炮,西北的胡长官一个旅只有4-6门山炮,中原很多美械军,一个军(例如8军)只有8门榴弹炮,一个师只有8门山炮,比如第4军只有12门老式沪造山炮(光绪年间的产品),下属各师只有迫击炮,黄长官吞掉了伞兵部队配属的重武器,实力大增,25军军属炮兵除了12门山炮,还有4门榴弹炮,各师除了4门山炮还有4门重迫击炮,每个团装备了几个火箭筒,团属有了迫击炮连,营属有了迫击炮排,每个连装备了几门60炮,这装备别说其他嫡系部队了,可以说比大部分半美械军都豪华,大部分半美械军可是一门榴弹炮都没有,即使美械军很多榴弹炮也不全,如果按照半美械军的一般定义,25军算得上半美械军了。另外据说黄司令官贪得无厌,除了配属给伞兵的重武器要吞,连伞兵自有的M2重机枪也要吃掉,不过这次伞兵可不愿意了,你吃掉的那些重装备反正我不要,但是我的东西,你就别多想了,最后黄司令官跟伞兵可以说闹得很不愉快,伞兵没多久也调走了,顺带说一句,交警总队是军统的基本武力,黄司令官惹不起,所以大体上秋毫无犯,快三纵队的坦克和装甲车是二太子的禁地,黄伯韬也不敢碰,其实碰了也玩不转。

伞兵和交警调走后,国防部又把粤军的63军和64军归黄兵团指挥,自此黄兵团的基干算是组建完毕了,至于100军是王耀武的系统,很长一段时间归徐州剿总直属,也归二兵团指挥过,救火队的性质,属于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安,反而归黄伯韬指挥算时间比较短,算不得7兵团的基础兵力,44军是李延年九绥靖区的基本部队,也是临时归黄伯韬指挥的,63军和64军归黄伯韬指挥的时间比较长,和黄伯韬配合的比较紧密,加上黄伯韬太会来事了,这个时候他又成广东老表了,把63军64军拉拢的一愣愣的,至于这两个军的历史,有机会再写几句。

接着说黄伯韬兵团的63军和64军,这两个军都是粤系陈济棠的老底,展开说前先要说说余汉谋这个二五仔,作为陈济棠的基本武力,最嫡系,在陈济棠反蒋的时候,这小子尽然背叛陈济棠(当然陈济棠也算是二五仔,当年李济深反蒋的时候,他也是作为李的基本武力,最嫡系,公开背叛李济深),然后在他和委座的通力合作下,没让委座太费劲,粤军几个军尽然自己主动嫡系化了,粤军算是各大派系中,算自我嫡系的典范,完全不让委座费心(手动狗头)。不过虽然粤军高层都是二五仔,但是广大粤军官兵还是中华大家庭的一份子,辛亥,护法,护国,北伐,剿匪,抗战,内战,几乎没有落下,可以说粤军余汉谋所部62军、63军、64军、65军战绩斐然,对委座的支持丝毫不比嫡系部队差,粤军各军基本上也是各个战区的重要武力之一,不像其他杂牌,大多鱼腩一样的存在,比如62军在华北,65军在西北,63军64军在中原,不论是战斗力还是作战精神,比嫡系部队都丝毫不差,也是各战区可以依靠信任的肱骨,所以委座对粤军也非常重视,黄伯韬算是作战勇猛,忠于职守,死的也壮烈,委座特追晋陆军上将,又派参谋次长林蔚作为代表,举行公祭公葬,作为嫡系兵团司令官的黄伯韬,这个待遇似乎不差,不过跟黄伯韬手下63军军长陈章比,瞬间天上地下,陈章差不多跟黄司令官前后脚战死,但是陈军长的待遇比黄司令官高太多了,首先陈军长作为一个军长,也追赠上将(果军战死了这么多军长兵团司令,能追赠上将的确实没几个人),委座要求陆军总司令余汉谋,组织在南京的广东籍有头有脸的人物全部参加,蒋总统亲赴公祭现场,亲临亲哭亲训,委座大大赞扬了陈军长的壮烈和广东老表对果脯的支持,这待遇这规格,不知道地下费劲心机,呕心沥血的黄司令官作何感想,终究是屌丝,拼一辈子,还是不如人家出身好。既然说陈章和63军,网上很多人给63军覆灭找理由,说什么陈章是战前一个月匆匆忙忙接任63军军长,所以63军的损失是因为陈章不了解部队,造成指挥混乱,才被解放军全歼的,我只能说持这种观点的兄弟,看历史完全是不求甚解,人云亦云,丝毫没有静下心多了解了解,余汉谋粤系四个军,师出同门,同根连心,就说陈章,在余汉谋所部历任连营团旅师军长,接任63军军长前,先后出任63军副军长和62军副军长,完全算得上63军的老干部,是中国特色的同系统成长的干部,何谈对部队不了解?同样拿黄维举例,虽说土木系大多不喜欢黄维,但是谁敢说黄维不了解18军,因为黄维也是土木系成长起来的干部,大家知根知底,不喜欢归不喜欢,终究是自己家人。

扯远了,顺带说说63军为什么损失,我觉得核心问题还是黄兵团的通病,被运河阻断,五个军走一座铁桥,要多少天才能走完,而且长径太长,硬生生把自己弄成一直长蛇阵,首尾不能相顾,黄伯韬就是个连长排长的水平,根本指挥不了大兵团,这么多人撤退,混乱不堪,毫无秩序可言,黄也没有战场全局意识和独断能力,完全是五个军长,事到临危各自谋,毫无配合可言,进一步加大了混乱程度,63军除了少数人渡过运河,大部分人被解放军围困在窑湾,陈章作为一个军的军长,在部队大部分没有渡河的情况下,没有安排掩护部队,没有安排所部撤退顺序的情况下,没有统筹指挥,丢弃大部队,独自抢先强渡运河,关键是渡河过程中,他还被流弹伤了,后来因伤重和绝望,自己想不开自杀了,要知道此时黄司令官才刚刚下达撤退命令,63军建制比较完整,战力未损,63军在陈章死后,尚自动集结在窑湾固守待援,63军在群龙无首,建制不全,指挥失灵,混乱不堪的情况下,自发抵抗三昼夜,这战力这战斗意志,可以说大部分嫡系部队都望尘莫及,所以说这个军的损失,纯粹是将帅无能,跟其他无关,没有理由可讲。

说完63军,再说说64军,我觉得黄伯韬兵团全军覆灭,这老表是有一定责任的,7兵团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共军主力尚未通过运河铁桥,黄兵团如果全力逃跑,说不准还能逃出去几个人,但是63军因为指挥混乱已经指望不上,25军和100军因为黄伯韬的瞎指挥已经残破,44军战斗力太差(川军啊川军,川人只有卫国的时候才拼死作战,不畏牺牲,一打内战,就成烂部队了),就剩下他刘镇湘64军一个完整有战斗力的军了,其他各军长包括黄伯韬对自己的逼数都有谱,全部主张快跑,能走一里好一里,25军长陈士章还现身说法,说当年豫东战场25军和72军只隔二十里,炮火连天,都始终冲不开解放军的隔绝,现在大军留在孤地绝境,指望邱疯子远道而来,来救大家,根本痴人说梦。黄伯韬也非常了解邱司令官的脾气,说的很明白,就是差五里,邱清泉也不会来,可以说陈士章和黄伯韬都是明白人,事实证明,他们也说准了。可是刘镇湘这老表说下一站大许家,黄伯韬给他分配的驻地是一座土山,他不喜欢(理由惊人),而且他在碾庄已经修筑好阵地,一定要跟共军打一仗(迷之自信),非要坚持不走,固守待援(邱司令官谁都看不上,李司令官滑头的一匹,孙司令官跑都来不及,谁能救你?)。结果64军硬是拖着7兵团等解放军全部过河,稳稳当当把他们围剿在碾庄,说到这,我不得不说,刘老表真人才也。黄伯韬也是奇葩,在此危机存亡之秋,他自己尚且明明白白,明知是死路,不强令全军转移,尽然听老表的话,葬送整个兵团,唉,所以说这的是将帅无能,没有其他原因和理由,25军63军64军100军都是有一定战斗力的嫡系部队,尤其25军和63军64军,归黄伯韬指挥也算有点时间,配合了解,都算比较默契,就这么搞笑的损失。以上就是黄兵团主力的情况,至于44军,因为他是川军,有机会我想放在孙元良兵团的时候一起说说。

以我的看法,徐蚌战场场面很热闹,背后的故事和人更热闹,本来徐蚌是大决战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仗,打成这样的啼笑皆非,归根溯源,还是曾经真牛或者假牛的国军将帅们,突然集体智商不在线了,将帅无能,累死三军,抛开任何其他因素,只说军事,一切的军事失利,都是各级将帅无能到了极致,你说有的人天生德不配位,才不配位,那也行,但是很多曾经的屠龙少年,最后都变成了草包,看似不合理,又其实太合理,前二十年地摊文学盛行,很多并非真牛的国军将帅被吹上了天,或者被人为打磨的面目全非,本身就是个低级军官的水平,因为自身素质低,造成的全军覆没,被人吹成了悲壮英雄,比如张军长,很多地摊文学为了显示张军长的威武,反而把很多不是他的功劳,非说成是他的,真的让人无言以对,在我看来,就像黄伯韬一样,大部分人看到的,都是被吹坏的黄伯韬,唉,点到为止,扯远了。

原打算把徐蚌的川系各军放在一起讲,但是觉得好像有点乱,还是按徐蚌战场上各兵团和绥靖区的序列讲,大家了解了各兵团和绥靖区的情况,也就明白,为什么徐蚌看似这么多部队,但是仗却打的很不像样,五个兵团都成不了事的原因也就了然了,下面顺着44军继续讲,44军是九绥靖区唯一的一个正规军,九绥靖区司令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延年,九绥靖区下辖第44军,第一挺进支队,连云港两个守备总队和若干保安旅团,守备总队和保安旅基本上都是收编的伪军或者地方游杂武装,不值当一提,国军地方武装或者前伪军但凡像点人的,都被陆续收编成正规军了,如果1948年还是没有改编成正规军,基本上就是差到极致,国军收编的伪军和地方武装,但凡正规点的,能顶个屁用的,可以说都给正规军番号了,没有正规番号的,就是连屁都不如,所以这些杂牌不提,不过第一挺进支队,要多说一句,因为他的指挥官王宏鸣,这个人是红小鬼出身,江西人,老红军老八路,参加过多次反围剿,长征,平型关大战,115师的老干部,建立过敌后根据地,当过八路军的团长,政治部主任,跟吴胖子搭过班子,这货后来投日当汉奸了,原因过程不表,有兴趣可以自己查,投日伪后太君给了一个伪军营长干干(没错),后来拉起来一千多人的伪军,日本人投降后,又被国军收编了,因为李延年的九绥区兵力不足,划给李司令指挥,李司令海州大撤退的时候,被黄司令官吃掉了,所部用来补充25军的缺额。

现在说九绥区唯一的正规军,44军算是川系刘湘的嫡系,1935年委座整顿川军,由刘湘的两个师加刘存厚的一个师组成,抗战期间参加卫国之战,各种战役战斗能参加的都参加了,虽不敢说战功赫赫,但是最起码为国也是尽忠了,成立之初的军长叫王缵绪,刘湘的大将,抗战后期到徐蚌被全歼的时候,军长是王泽浚,王缵绪的儿子,二世祖,可以说非常混蛋一个人,高衙内那种货色,抗战结束后,44军从三个师被裁减到两个师,但是基本上还是王家父子的私人军队(一直没有被嫡系化,这点不得不说王家父子了不起),杂牌到极致,战斗力近乎透明,44军抗战的时候确实有功,但是估计是川军打内战不行的老病又发作了,内战一爆发,又成了鱼腩,徐蚌部队虽多,这个军可以归入负资产,所以当初委座想固守海州,深知44军靠不住,就准备调徐州剿总直属的100军归属九绥区建制,100军马上就要赶到了,结果临时又变卦了,让100军再往回走,走到半路,又让100军折回,归黄百韬兵团建制,100军怎么想,我不知道,借用李延年对委座的徐蚌总监军、大钦差李以劻(这个人看似名不经传,但是极其重要,如果有机会可以多说几句)说的对这个事情的评价“举棋不定,亡国之征”,后来44军和100军归入黄伯韬兵团,44军的到来,间接整死了7兵团。九绥区司令部后来改编成了六兵团司令部,旗下部队除了44军以外,基本上都让黄伯韬补充25军了(估计是老表们排外,除了广东老乡,九绥区的保安旅守备总队伪军一律看不上,不屑于为伍,另外25军应该也是被黄司令官用残了,兵员缺太多,所以来者不拒),以上就是九绥区情况。

下面说说传奇大将李延年,李司令官这人吧,黄埔刚毕业那会,可以说算得上黄埔一期的翘楚,北伐的时候算得上大放异彩,排长连长营长都比同期同学生得快,经常身先士卒,连克强敌,深得蒋校长欢心,22岁已经是一军二师五团团长(能在蒋校长绝对主力一军当团长的才有几个人,当然一军也就九个团),后来北伐济南惨案,李司令官临危受命,与日寇死战到底,虽然说后来无奈突围而出,但是绝对没有辱没黄埔学生的身份和蒋校长的英明,中原大战李司令官官居旅长,以一个旅的兵力,顶住了冯玉祥一个师的进攻,可以说战功赫赫,后来晋升果军第九师师长(这个第九师归根溯源,就是北伐军第一军第一师,后来胡长官的第一军第一师,其实只能算北伐军第一师的一部,人家第九师才是北伐军第一师的核心和老底),可见李司令官在委座心里还是很能行的一个人,后来剿匪抗战,李司令官也是战功赫赫,1944年李司令官镇守潼关,面对日寇侵犯,也算是不辱使命,不过这么威猛的李司令官,抗战结束后突然跟变了一个人一样,这个变化,简直是令人费解,借用福建战役期间,委座和李以劻(就是那个委座徐蚌总代表、总监军、大钦差,福建战役期间国军唯一的全美械装备师,独立50师长,这个人非常值当一说,大事基本上都有他在,委座极其的心腹)的对话,就可以诠释李延年的内战期间的状态,这次对话委座把溃逃到福建的国军情况挨个问了一遍,包括福建各军状态,高层文武官吏言行举止思想动态,各军兵力部署,城防工事修筑情况,福建社会各级动态情况(可见李以劻这个人还有给委座当总密探的任务),中间我只说李延年的部分,委座问“李司令官对战局信心怎样?吃大烟戒了没?是否常常打麻将?他有什么困难。”李以劻回答“李司令官思想消极悲观,生活腐化,校长是知道的,他经常吸大烟打麻将,不过打仗还是有办法的,判断比较精准,统御部下也能服众,对校长是忠实的,但是对陈总长(陈诚)非常不满,思想上亲临何应钦。”这就是曾经的猛将李延年,他这种状态,就不难理解内战以来的为何毫无建树,为什么徐蚌手握重兵,却消极避战的原因,虽然说后来渡江、福建战役,委座还是非常倚重李司令官,但是李司令官还是彻底废了,躺平了。九绥区说完了,闲了再想想说徐蚌哪个兵团。

其实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完全是随性而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徐蚌各兵团和各位将帅的看法,也是自己这么多年通过大量史料阅读后自己的理解,并没有厚此薄彼,一个人一个看法嘛,全当借题主贵宝地,跟大家交流交流看法,静下心想了想,并没有很刻意很刻板按照重要程度或者番号序列去讲各兵团,纯粹觉得谁更值当说,就多说点,不值当说就说点,比如李弥,我一直觉得这个人确实没啥可说的,就是个普通滑头,没有徐蚌其他人那么精彩的段子,他的十三兵团就普通如他一样,平淡无奇,既不突出,也不埋汰,可能跟李弥这个人的思维有关,天下第一太危险,天下第二最安全,你说他能行吧,老八军和十三兵团并不突出,大部分人一说就是机械化第5军,天下第一74军,美械王牌驻印军,估计好多人猛一下都想不起第8军如何如何,你说他不行吧,人家也出身名门,当年第5军成立之初三个师,200师继承第5军衣钵,新22师成就了新6军传奇,荣1师按说也应该威名天下,但是第8军自从李弥管了以后也就这样,是他兵员不行(第一个伤愈老兵组成的师)还是装备不行(先是机械化5军的骨干师之一,又是远征军的骨干,还是第一批的美械军),是将士不用命(第8军将士们在松山前仆后继,不畏牺牲,多少将士为国捐躯),我觉得还是李弥太工于算计,看看陈明仁,鏖战昆仑关下,攻克松山要塞,三天拿下回龙山,死守四平都是堪称经典的战斗,战术配合,小部队穿插,步炮工空协同,战法运用得当,不愧名将之名,相比李弥就少有值当称颂的战绩,不过李弥这厮算得上黄埔生里头最能猥琐发育的,李弥硬硬靠自己让一个军三个师扩出来三个军来,外没有外援内没有支持的情况下,纯粹靠自己各种操作,给自己整出来一个兵团的兵力,不得不说高手高手,试问果军何人比他更强。而且李弥滑的惊人,相比其他各位兵团司令官,死的死,降的降,这么不显眼的李司令官,硬是从徐蚌溜窜到缅甸,想泥鳅一样,让共军无可奈何,李司令官就说这些吧。下面聊聊孙跑跑和他的十六兵团。

上面李弥就当是混了一段,李弥这人在我看来真的没啥可说,经历真不如黄伯韬和李延年坎坷,下面说孙跑跑,孙跑跑这人经历一个奇字,首先跑跑他爹67生的他(谁不服站出来),跑跑的儿子是台湾第一小生秦汉,跑跑进黄埔前在北大读预科,跑跑黄埔的推荐人是李大钊,考官是前北大图书馆管理员,跑跑北伐的时候是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长(黄埔一期第一人胡宗南司令长官才是二团长),跑跑北伐差点成了北伐第一个因为临阵脱逃罪被枪毙的黄埔学生(当然有一说,跑跑是被冤枉的),跑跑是黄埔学生里头第一个被推荐出国留学的,第一个黄埔学生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的,也是黄埔生里头第一个因违反校规被陆士开除的,跑跑参加一·二八事变,在庙行镇击退日军,此役被当时国际间评为“国军第一次击败日军的战役”,跑跑是黄埔一期第一长寿者,活了103岁,是黄埔一期最后一人。

以上应该是我能知道的跑跑所有有异于常人的地方,不过这一段开始讲讲跑跑画风有点奇怪的地方,我觉得跑跑的人生可以用一直在镀金,一直打酱油,一直在跑来形容,什么事都算参与了,但是总觉得跑跑好事的存在感不高,先说北伐期间吧,跑跑一个成都人,1922年中学在南京上的,1924年大学预科在北大上的,然后1924年广州黄埔一期,1925年黄埔毕业,1926年5月参加北伐,1926年9月底因战场撤退的罪过,退出北伐,在北伐期间跑跑倒也是作战勇敢,深得校长喜欢,不过因为一个可能是被冤枉的临阵逃跑罪,跑跑在北伐的登场极其短暂的就结束了,在其他师兄弟在北伐战场浴血奋战,大放异彩的时候,跑跑不见了,跑跑1927年去日本陆军实习,1928年去陆士炮兵科学习,1929年因为放假去了趟东北被开除了(理由奇怪,我才疏学浅,陆士有假期吗?我怎么记得去陆士上学这帮没休过假吧,请知道的朋友赐教),抛去跑跑在路上跑的时间,跑跑可以说太忙了,太能跑了,除了跑的时间,似乎干正经事的时间不太够吧。然后跑跑回来了,参加了中原大战,这么大的事情跑跑就这七个字,我翻遍中原大战史料,跑跑在中原大战的存在感极低,要知道中原大战,一百五十多万人大决战,黄埔学生各显神通,一个个可以说流光溢彩,但是跑跑的经历就似乎语焉不详(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望大神指正),再下来跑跑的精彩就是在德械军88师一二八事变和淞沪抗战的时候,必须说孙元良师长,奋勇作战,了不起,但是据说打仗归打仗,在跑跑从上海撤退的时候,跑跑专门化了一天时间,在上海跑了一圈,还顺手牵羊,挣了点国难财,日寇就在眼前,孙师长从容不迫,了不起!抗战大义在,其他都是浮云。下面是跑跑在南京的表现,因为太有名了,说的人也非常多,我就不啰嗦了。关于这段历史,我只说两件事,第一跑跑是怎么跑出南京的,跑跑自己不愿意说,要知道跑跑在国军将帅里算个非常能喷的人,著书立传无数,唯独对这段历史不愿意多说一个字,邱疯子在南京都被日本人俘虏,干了好久的苦力,吃了不少苦,但是跑跑全身而退了,中间过程不详。第二个事,有人在委座面前告发跑跑在上海勒索百姓,卖通行证挣钱,搞得跑跑被关了一段时间,当然后来以所谓多有不实,查无实证,关了几十天,无罪释放了,不过我很奇怪,上海都沦陷了,从哪里查证据?这一年是1939年,我中华民族已处于危机存亡之秋,跑跑也才说南京城下88师几千弟兄,被日本人残害,他痛心疾首这个话时间不长,你说换一般人最该干什么?同一时期,张军长才被放出来不久,戴罪立功,杀敌报国。汤恩伯总司令邀请跑跑来他军中效力,共同杀敌报国,结果跑跑说他媳妇刚死没心情,不去,接下来,跑跑开始骚操作,伪装身份,跑欧洲旅游去了,还是坐船去的,跑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转了英法德意等等国家,认识新佳人,又结婚了,1939年中华民族最危机之时,国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均拼死作战,跑跑人在欧洲,跑跑1940年中旬回来了,你们猜跑跑干啥去了,跑跑去大后方军校当老师去了,一下子就是两年多,一直到1943年才勉强出任军职,不过跑跑1943年到1945年算是参加对日作战了,中华儿女,只要为国牺牲,都是值得尊重。

声明一点,抗战历史,我确实了解不深,才疏学浅,但是我没有办法用合理的理由解释跑跑在抗战期间的奇幻历程,八年抗日,跑跑最起码混了四年半。

言归正题,说16兵团,抗战胜利以后,因为陈诚看不上孙元良,所以45年到47年孙元良一直闲职混日子(你们就说神奇不神奇,跑跑哥内战将近一半时间是混过去的),跑跑哥有个好叔或者是孙叔好有个好侄子,跑跑哥他叔叫孙震,川军大佬,委座赞扬其为抗日以来,建勋最多,辛劳最甚。不过孙叔可不是委座嫡系,是川军的一个军阀,抗战的时候孙叔带自己的部队跟邓锡侯凑了一个22集团军出川抗日去了,川人从未负国,川军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后来抗战结束了,邓锡侯回川去了,孙震的41军和邓锡侯留下来的47军,留在中原,由孙震统一指挥,到了1947年,委座又开始玩分化杂牌军的手艺,这次快轮到孙震,孙叔一想不能坐以待毙啊,既然委座要架空我,要用黄埔学生夺我的兵权,与其让与外人,还不如让我大侄子上,我大侄跑跑正儿八经的黄埔一期,在委座手下任职多年,委座能信得过,我也能信得过,皆大欢喜,就这么孙跑跑荣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官,跑跑有一点跟黄司令官一模一样,但是作为黄埔一期的大师哥,跑跑其实还不如黄司令官,跑跑当兵团司令官之前,也是没有自己的基本武装,跑跑抗战初的弟兄让跑跑扔在南京了(88师),抗战大部分时间和内战期间,跑跑都是鱼腩职务,混日子,其实抗战后期也多是副职,果军副职多数没什么权利。可黄司令官可不一样,人家靠自己后天努力,从跑腿的,硬混到东家分店的经理,让东家顾祝同给了启动资金(25军)和不少外来投资(63军64军),才算置下了家业(7兵团)。我跑跑司令官是有福的主,纯粹的躺赢,屁都不用干,就有亲叔给送的好大一笔财富(41军,47军),这就是高富帅和矮穷矬的差距。说完了高富帅孙跑跑,说说16兵团各军的情况,先说41军这个是孙震的基本部队,最早可以追溯到1915年川军2师刘存厚一部,后自立门户,1935年的时候有番号为29军(跟宋哲元的29军番号重叠)有五师三路(共计24个旅2个团)的实力,1935年后被委座分化编迁成29军改番号41军三个师,抗战结束后又被拆撤成两个师,孙震把原来属于邓锡侯47军的104师划拨给自己的41军,保证自己的41军还是三师制军(屌丝内卷),不过104师很快就在中原战场损失,重建的104师又被委座划给了康泽15绥区,之前提过又损失了,再后来就是后话了孙震的基本武力41军从一开始的五师三路(共计24个旅2个团),经过委座的不懈努力,到跑跑司令官徐蚌前就剩下两个师的实力,也就是一万多人的样子,据说三次重建的104师在四川整补,不过这些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说完41军,说邓锡侯的47军,徐蚌前47军也只剩下两个师,邓锡侯最早也是川军2师刘存厚一部,也是自立门户,1935年前有25个旅左右,1935年后整编成3个军6个师,抗战爆发,邓锡侯亲率自己45、47两个军4个师和孙震的41军3个师,共同出川抗日,自己的95军2个师留在四川守家,抗日战争结束后,委座不让邓锡侯的两个军回家,撤销了45军番号,45军两个师一个划给了孙震,一个撤销了,47军虽然还是邓锡侯的系统,但是不允许回川,继续归孙震指挥,委座这是一套标准的掺沙子打法,顺利把邓锡侯从6个师缩减到2个师,这一下彻底让邓锡侯怒了,也就埋下后来邓锡侯联合刘文辉成都起义的故事。

不过前面已经说过了,川军外战卫国,不畏牺牲,打内战就是垃圾,孙元良兵团总共只有2个军4个师,撑死两三万出头,这点实力,加上跑跑的神奇操作,莫名其妙的也损失了,有机会,下面继续讲其他兵团。

这几天有点忙,所以更新慢了,往下聊前,先复盘一下,徐蚌战场的兵团都有谁,或者应该都有谁

徐蚌战场国军主角:徐州“剿总”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自称福将的猪),副总司令杜聿明(米脂不太俊的后生,可以说委座唯一可用的人,战场小蜜蜂,不在东北,就在徐蚌,要不就是飞东北或者徐蚌的路上,可惜老杜只有一条命,多几个杜聿明,说不准委座也不至于太惨),副总司令孙震(跑跑他叔,助力跑跑成为躺王的男人),副总司令刘汝明(泥鳅王,面滑里也滑),副总司令冯治安(徐蚌最惨的男人,没有之一),副总司令韩德勤(板凳王),李延年(吃喝嫖赌抽)。徐州剿总辖第2兵团(拽王邱)、第7兵团(屌王黄)、第13兵团(猥王李)、第16兵团(跑王孙)、第1绥区、第2绥区、第3绥区、第4绥区、第9绥区、第11绥区、第12绥区、第66军,理论上讲兵团级单位11个。徐州剿总名将如云,能战者唯一,还特别忙,分身乏术。兵团(绥区)司令如雨后的狗尿苔,能用着仅为二,此时12兵团还未加入战场。算上12兵团,徐州剿总理论上序列部队很多,实际能投入作战的部队寥寥;投入作战的部队中杂牌或者前杂牌多一半,基本上同床异梦;剩下的嫡系部队中重建新建扩编部队多一半,另外一半的也多是编制不全,兵员不足,一个兵团(绥区)只有一到二个军,一个军两个师,一个师两个团的部队占了相当比例;站在键盘侠的角度,徐蚌真的不能打,也没有实力打,而且包括委座在内的各级将帅大部分都意志不坚定,朝三暮四,一会要打,一会要撤,李大延年将军说举棋不定,亡国之争,杜副总司令说要打就要破釜沉舟,集中主力决战,既然做不到集中主力,就不要轻易决战,要不然我们就可能被分而治之,一点点吃掉。

上一段盘点了徐州剿总的序列部队,其实徐蚌战场后期参加作战的还有黄维的12兵团(大家都知道),宋希濂的14兵团(20军、28军)在路上,王凌云的13绥靖区(2军、15军)也在路上,外加上79军还在路上,这些都是华中剿总的部队,可以说这些部队到来肯定会对徐蚌战场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像第2军是比较强的部队,其他如第15军,28军都是有一定的战斗力嫡系部队,20军虽然是杨森川军所部杂牌,但是杨干才(杨森的族孙)这二五仔,一点都不像川军,比嫡系将领还威猛,79军过去是建国豫军樊钟秀的旧部,此时已经是土木系的方靖当了军长,大体上算得上陈诚的嫡系部队,不过豫军的战斗力一般,比川军强点,在嫡系部队中算中下流的水平,不过聊胜于无,此时的徐蚌危机四伏,多一个军好过少一个军,多亏了委座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加上白总司令从中作梗,致使这些本来可以调动参战的生力军都没有参战,想想一个黄维进入徐蚌就造成多大压力,如果他宋希濂和王凌云也来了徐蚌,会不会更热闹,宋希濂可比书呆子黄维能打多了。说完援军,继续说徐州剿总,可以说徐州剿总下辖兵团级单位很多,但是军级部队不过二十多个,大部分军建制兵员都不齐全,一万多人一个军,二万多人一个军比比皆是,这还是要感谢委座的整编和削藩两个国策,如果放在太平时代,可以说委座这一手,是非常有效的,很高效的裁撤了不属于自己系统的杂牌军,嫡系部队也裁撤了老弱,保留了精锐的基干,但是大争之世,委座这么干,就弊大于利,首先一点造成部队编制建制混乱,大部分部队不满员,因为兵员编制的持续调整,造成指挥的一定混乱,因为谁都有可能被裁,所以一定程度造成人心惶惶,特别是杂牌军,本来通过几十年的削藩,大批杂牌军已经实力大减,在乱世,军队就是杂牌将校的命,有枪就有权,有权自然就有钱,委座断人财路,这帮杂牌将校怎么可能不狠委座入骨,加上委座对削了兵权的杂牌将校也不太厚待,这帮跟委座已经不是同床异梦的关系,早早都进化到,表面服从,实际敌对,巴不得委座被解放军全歼消灭的关系,下面我聊聊这一类部队中比较经典的代表冯治安的3绥靖区。

徐蚌会战,3绥区可以说对国共双方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3绥区如果死命效忠委座,可以大大争取国军战场主动的时间,黄伯韬兵团可能早都接到9绥区撤到徐州,跟邱李孙兵团抱成一团,四个兵团加剿总直属的大量部队,紧紧聚在一起,解放军就是牙口再好也没有办法吃掉,同时也可以给12兵团,甚至14兵团、13绥区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可能更快的进场,到时候徐蚌还能不能打起来,或者到底能打成什么样,那变数就太大了,所以有说法徐蚌之战关键点在3绥区,可以说3绥区的起义,瞬间改变了敌我双方的态势,对刘邓陈粟来说,极大的增加解放军的优势,在我看来这种论点,还是把3绥区作用说小了,3绥区应该属于能战且非常重要的一点,3绥区的态度可以影响徐蚌的战局,而徐蚌的战局所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可能对整个解放战争都造成影响。当然假设归假设,3绥区的后事,大家都知道,可是为什么3绥区会起义,估计很多人就不那么了解,老规矩,先说说3绥区的历史,大部分介绍3绥区的文章,都是3绥区是西北军宋哲元的老底,可以说对,但是不全面,3绥区的前身是抗战时期张自忠的33集团军,33集团军前身是宋哲元的29军,而29军的前身是中原大战后,西北军所有最后效忠冯玉祥到最后一刻残部的大集合,并非都是宋哲元的部下,众所周知冯总的西北军跟委座的中央军一样,也是分嫡系杂牌,冯总对杂牌的态度丝毫不逊于委座对杂牌的态度,委座用人以黄(浦)一(军)浙(江)为中心,不是这个圈子的人很少能得到重用,冯总也一样只用北洋军第16混成旅和北洋军11师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干部,不过冯总不如委座会演,所以各路杂牌刚刚投奔委座的时候,在委座的拉拢下,都对委座感恩流涕,当然后来都也恨得咬牙切齿,委座拉拢人是一把好手,但是下手起来也够狠够毒(阎老西曾经评价过委座,曾几何时阎老西觉得袁世凯手段又毒又狠,玩政治一把好手,所以袁世凯在一天,阎锡山丝毫不敢放肆,袁世凯一死,阎老西觉得这世界再无敌手,开始兴风作浪了,结果他遇到了委座,瞬间又被治的服服帖帖,在人精阎老西看来,委座比袁世凯手段更厉害)。但是冯总手段就简单了,杂牌来投奔,缴械收编,指挥官要不架空要不枪毙,所以冯老总旗下很少有杂牌能带兵待得长久(理论上讲,也就是庞炳勋算西北军杂牌中待得比较长的,当然庞炳勋每每也拿自己当西北军自居,不过在我看来,还是冯老总败的太快,要不然庞炳勋被缴械也只是时间问题),冯老总拢人水平不行,加上冯老总没有江浙财阀的支持,所占也是西北苦寒之地,旗下的嫡系将帅在委座的糖衣炮弹拉拢下,叛逃的不少,冯老总一根筋,在家里是大家长,丝毫不给孩子们面子,常常打骂,加上冯老总瞎指挥,弄得西北军损兵折将,搞的西北军最后众叛冯老总,不过对西北军仅仅是众叛,丝毫没有亲离,因为冯老总当年对这帮人都是恩重,冯老总对西北军嫡系将帅都是当儿子一样爱护,只是这个父母独断专行,教育手段粗暴,又听不得儿女意见,弄得孩子们各奔前程,不过分家归分家,亲爹还是亲爹,即使冯玉祥变成光杆司令,西北军嫡系出身的将帅见了老冯,还是尊敬有加,极尽所能帮助老冯,当然听老冯指挥是根本不可能,听老冯骂也是不可能的,例如冯玉祥下野以后他的副官参谋卫队,兵员装备军饷编制,都是西北军这几个残存大佬负责,宋哲元管过,韩复榘管过,孙连仲也管过,冯玉祥下野在泰山寓居了一段时间,房子是韩复榘安排专人修建,冯老总衣食住行也是安然专人负责,费用由山东省政府承担,韩主席另外还安排部队专门保护冯老总安全(曾经在西北军当过军长的魏凤楼,主动给冯老总当警卫营长)。平时,韩复榘等在山东的西北军嫡系将帅,仍然坚持每周觐见冯玉祥,当然谈谈风土人情时局,军政免谈,冯玉祥这人在西北军中还是有极大的号召力,虽然中原大战前韩复榘早早就叛冯投蒋,但是韩复榘从来都不敢跟冯玉祥正面对抗,主动要求调到山东打阎老西,据韩复榘对人讲,冯老总对他恩重如山,没有冯老总哪有他韩复榘的今天,他见利忘义背叛冯老总,自己要扇自己大耳光,而且他的部队都是西北军的老底,两军对战,还不都跑回去了,所以他万万不敢跟冯老总对仗,阎老西就不同了,阎老西三番五次坑害冯老总和西北军,阎老西是西北军的仇人,打他也算是给冯老总和西北军报仇。姑且不论韩复榘说的是不是漂亮话,但是最起码说明场面上韩复榘不敢丝毫对冯玉祥不敬。很多人说西北军内部都是见利忘义,极其自私,且往往同室操戈,比如高树勋坑杀了自己老长官石友三等等,但是查遍史料,西北军嫡系内部这样子的例子,也就是仅此而已,西北军嫡系内部自相残杀谁还能列举一二,石友三名副其实的三姓家奴,石友三和韩复榘都是老冯的卫兵出身,老冯一手提拔到了军长师长,对石友三也是不薄,西北军嫡系里头,石友三算第一个叛冯的,而且还是反反复复多次叛冯(最少三次),每次冯都大度接纳,但是石友三仍然两面三刀,后来投蒋叛蒋(最少两次),投阎老西叛阎老西(最少两次),投小六子叛小六子(最少一次),抗战期间进入想要带队伍主动投日当汉奸,所以才出现了高树勋坑杀石友三的一幕,至于很多人列举的老冯杀这个杀那个,其实真的愿意细心看看历史,这帮人没有一个是老冯的嫡系,都是杂牌,所以说老冯手段粗暴。虽然杂牌见了老冯,如同见了老蒋一样恨,我觉得老冯对杂牌是狠,老蒋对杂牌是阴。但是老冯的嫡系,即使老冯变成光杆司令,无权无势,最起码尊重还是有的,不谈老冯怎么御下,就说老冯的几个事情,大家可以评论一下老冯的威望,第一老冯当北洋军16混成旅长时,被北京政府免了职务,北京另派的新旅长迟迟无法上任,因为16混成旅全旅9000人集体通电反对,他们只听冯旅长,不听其他人的,逼迫北京政府撤销命令,重新任用老冯当旅长。第二老冯北京政变后,没多久被吴佩孚张作霖联合打败,通电下野,部下四散,比如石友三拉着韩复榘等人投了阎锡山,后来老冯从苏联回来,五原誓师,振臂一挥,韩复榘和石友三等投降阎锡山的西北军将领,又跑回来,主动跪在老冯面前磕头认错,想重回西北军,而且大量原西北军的底层士兵,知道冯老总回来后,都主动携枪归队(有的从家来,有的从直军,有的从晋军),大量部队编制隶属混乱,冯玉祥一句话就能把之前两个单位的部队,重新合并成一个单位。第三甘肃的雷中田,在老冯鼎盛的时候,不过是暂编旅长的级别(老冯鼎盛的时候也几十万大军),西北军四散后,自己在甘肃苦心发展到近万兵马,准备起兵迎老冯回归(详见雷马事变),当然后来还是失败了。以上仅列举几个事项,只是希望说明冯玉祥在西北军的地位和价值,因为冯是西北军唯一的图腾和凝聚,所以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老冯一下野,西北军已经是没妈的孩子,一盘散沙,虽然是西北军内部团结尚在比如中原大战后,韩复榘就收留了很多失去兵权的西北军同泽,发钱养着。石友三叛来叛去,把自己混的人见人厌,但是宋哲元尚主动收留石友三,帮他在冀南招兵买马,从新聚集了上万兵马编成了一个军(新8军)。可见西北军内部团结还是不差的,但是也是因为西北军只有老冯一个核心,失去了核心,大家都成了无主的孤魂,各奔了前程,所有才有了很多人投了日本,很多人投tg,很多人自立为王,为国牺牲者有,卖身投敌者也有,投共的人也不少,这就是西北军的情况。多说一下冯玉祥,很多人说冯玉祥是三姓家奴,投谁反谁,联谁打谁,吕布一样的人物,我个人到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冯玉祥是如同刘备一样的人物,刘备也算是投奔了很多人,怎么没人说刘备是三姓家奴,因为刘备和冯玉祥一样,人家至始至终都是把自己当一个独立个体,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当谁的部下,所以谈不上谁叛谁,大家只是合作关系,能干就干,干不了就分,当然也有人有不同意见,烦请各位大神可以指正,冯玉祥算过谁的部下,冯玉祥的部队,自始至终都是他一个人说的算,其他人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各级军官都是自己任免自己说的算,所以说刘备和冯玉祥一模一样,即使势孤兵少,也是一个独立个体。

感觉啰啰嗦嗦又说多了,因为我觉得讲3绥区前,一定要了解3绥区的历史,不了解3绥区的历史,就没有办法理解3绥区为什么起义相对顺利,3绥区前身的29军,可以说是宋哲元加冯治安加刘汝明加张自忠的集合体,西北军是极讲辈分的,所谓五虎十三太保,五虎是指冯玉祥当师长的时候手下五个旅长,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所谓十三太保是指的下面的十三个团长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再往下还有冯治安、张自忠、吉鸿昌等等人,至于3绥区起义的关键人员何基沣张克侠辈分就更低了。

这帮人在中原大战可以说硬是为了老冯打到了最后,其他如孙良成,吉鸿昌、孙连仲等人,在中原大战中后期因为战局不利等原因,陆陆续续也投降了委座,如吉鸿昌被委座编成了22路军,孙连仲的26路军,劳冠英的25路军(孙良成的部下),剩下没投委座的如宋哲元冯治安刘汝明张自忠等部,从黄河南跑到黄河北,实在无路可退,无奈之下算投降了小六子,终究还是不算投降了委座,中原大战后,小六子编遣西北军和晋绥军,西北军编成了一个军,宋哲元资历最老,所以他是军长,刘汝明,冯治安,张自忠资历差不多,所以分任三个师(37师、38师、143师)的师长,这是29军缘由,29军也可以说是最后西北军残部抱团的结果,不过这些人对老冯算得上仁至义尽,老冯瞎指挥,葬送几十万西北军,这些人硬是陪着老冯干到最后,不过中原大战以后,这些人也彻底不听老冯的指挥了,爹还是爹,一如既往尊敬他,但是绝对不再听他了,这些人抱团取暖,利用后期兲朝的一系列局势变化,苦心经营,慢慢的又把三个师扩编成三个军59军、77军、68军(有一种戏言说三个军的番号加起来都是14,分开就是77,表面西北军将士不忘国耻),后来刘汝明脱离宋哲元的指挥,自立门户,加上韩复榘被委座枪毙,他的几个军也四散奔逃,其中曹福林的55军跟刘汝明的68军联合孙连仲的残部成立第2集团军,参加台儿庄大战,为国尽忠,后来孙连仲去职,刘汝明接任集团军总司令,再就是后来刘汝明兵团的故事。剩下的59军77军组成了33集团军,宋哲元抗战初病死,张自忠按顺序接任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为国尽忠,冯治安接任总司令,这就是3绥区的前身,33集团军鼎盛的时候十几万人,抗战的时候也算为国死战,特别是台儿庄一战,也是死伤惨重,不过33集团军虽然忠勇,总归是委座的心头大患,自古汉贼不两立,抗日八年,多少男儿卫国赴死,但是瑕不掩瑜,委座总归也借抗战消灭了不少杂牌武装,我提了几次,对军阀来说,军队就是命,就是钱,你断人家财路,人家断你生路,打外敌归打外敌,外敌打完,就剩下内仇了,委座把3绥区的部队拆撤了七七八八,3绥区人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个整编师59师,77师,四个旅37、38、132、180旅,共计八个团,两个军加起来也就是三四万人左右,内战以来,3绥区替委座仗打了不少,损失也比较严重,比如在鲁南整编第38旅被全歼,旅长翟紫封据说被中央军的飞机炸死了,抗战后委座实力大增,对杂牌下手更狠,按说3绥区损失很大,对比中央军也应该补充整补,但是国防部和委座处处刁难,想进一步裁减3绥区,冯治安为了保住老本,只能自己想办法补充重建了38旅,不过也进一步拉深3绥区广大官兵跟委座的矛盾,加之抗战后普通官兵普遍厌战(例如川军),进一步加深了3绥区与委座的隔阂,这时候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3绥区的老参谋长张克侠和3绥区77军长何基沣出来发力,首先这两人都是西北军的嫡系,在西北军系统一步步成长起来,张克侠还是冯玉祥的妻妹夫,在抗战中算得上战功赫赫,其中何基沣在喜峰口,卢沟桥,也是作战勇猛(据说驱逐溥仪这活,就是何基沣负责具体执行的),不过这两个人都早早对果脯失望,加入了共产党,张克侠29年入党,何基沣39年入党,可以说是老卧底,徐蚌前两个人都被陆续架空,明升暗降为3绥区的副司令官(果脯副职还不如手下军长师长有权利),徐蚌战端开启,两个人互相配合,到处拉仇恨,恰逢冯治安心灰意冷,久不在军中,3绥区2万多官兵一并跟何基沣张克侠起义投了共军。3绥区未起义的仅剩下59军两个团的残部约五千人,77军军直属部队加两个团两个营约五千人,59军的残部被74军缴枪收编了,77军残部被重新编成180师跟庞炳勋的旧部司元恺39师合编成115军,跟杜长官一到损失在陈官庄了,不过徐蚌战场结束后,一部分逃散出来的3绥区官兵,被编成了独立37师,由吉鸿昌的侄子吉星文当师长,在福建战役期间,被委座划归给刘汝明补充,至此彻底消失。对于吉星文的独立37师多说一些,在福建战场的时候,委座召见溃逃到福建的国军各部,嫡系各军师长,大多要求委座补充装备兵员服装,杂牌各军长,则比较谨慎,不敢要太多,到了吉星文,什么都不敢要,只要求去河南打游击,不愿意待着福建,理由也很简单,怕刘老总(刘汝明)吃掉他,因为刘汝明是西北军的前辈,吃掉吉星文的独37师,他也不敢反抗,会上委座还好好勉励了一下吉星文,让他放心,说他是张自忠的旧部,张自忠对国家有功,委座一定会保留张自忠的老底,会后也会安排专人大力补充吉星文所部的兵员装备缺额,让他放心,好好打仗效力,委座也不会让刘汝明吃掉他们的,结果吉星文高高兴兴开完会回去,国防部的整军命令就到了,免去吉星文师长职务,另有任用,独立37师番号取消,兵员装备划归刘汝明8兵团,由刘汝明自行安排补充(哈哈哈哈)。对了,我想起来了,同样的话,委座在徐蚌战场上对冯治安也说过,张克侠何基沣起义后,委座召见冯治安,冯治安向委座请罪,委座对冯治安没有归罪反而大加安慰,说了一通好话,还要给冯治安恢复建制,让冯治安草拟重建以后的59军77军军长人选,37、38、132、180师长人选,冯治安刚刚把人员名单报上去,国防部命令又到了,3绥区各部叛变,罪大恶极,军师番号撤销,相关人员撤职查办。至于说冯治安失去部队后,受到的种种冷遇,打击和攻击,就不多说了,反正同为西北军将领的刘汝明看的很清楚,其他杂牌将校也很清楚。

以上就是3绥区的历史,很多人骂刘汝明滑头,但是如果换做刘汝明的视角,他作为西北军老人元老,他的4绥区经历跟3绥区可以算得上一模一样,看了这么多委座的两面三刀,他敢把自己的兵力消耗完,他敢相信委座吗?

徐蚌战场上除了冯治安刘汝明,其实还有孙良诚的107军,庞炳勋部的39师,虽然老庞算不上冯老总的嫡系,但是老庞每每以自己人西北军自称,见老冯也是老长官长,老长官短,给人感觉比西北嫡系还嫡系,如果后面有时间,我计划放在剿总各直属部队的时候讲一讲,老庞的39师算得上徐蚌战场上历史渊源最久的单位了。

很多文章说来说去都觉得徐蚌国军如何如何强大,兵力如何如何多,解放军打败国军多么多么难,其实在我看来,早在1947年国军已然是强弩之末或者外强中干,果脯空顶着一个中央的名义,其实内部已经烂到底了,政权上果脯实际控制就是县区,没有办法完全渗入乡村,无法动员国统区的各种资源,果脯腐败低能,财政糟糕到无法支持这么大的战争。国军内部吃空饷严重,兵员严重不足,一般情况下空饷在30%左右,比较严重可能是50%左右,大小军官贪腐严重,克扣基层官兵的弹药补给,倒卖牟利。据说黄维当年被调离18军,免去军长职务,就是因为黄维看不惯各级克扣士兵粮饷和吃空饷的现象,做了一些希望改变现状的事情,最后触动了利益集团,才被赶走当老师去了,18军嫡系主力尚且如此,黄维土木大将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部队。听过一个段子,说果脯联勤总部下属某油库,进汽油都选择晚上,利用热胀冷缩,把进来的升数往少记,出油的时候都选择中午,把升数再往多写,然后各种做手脚,多报少给物资,中间的差额,联勤总部倒卖牟利,当然我个人觉得这是个段子,可操作性有多大,如果有懂得知友赐教。有一说为什么新1军新6军在印缅战场作战力这么强,回国就跟变了一个人一样,其实中间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人不克扣新1军新6军的军饷弹药。

顺便说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认为现在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为了黑而黑,罔顾历史事实或者双标太严重,各种找借口,同样一个事情,说到国军就是这不容易那不容易,说到tg就是这不对哪不对,比如说收编伪军,一说东北战场失败,就是因为陈诚拒绝收编伪军,而四野大量收编伪军,所以果脯兵员不足,四野百万大军中九成是伪军,所以tg兵员是碾压的级别。扯完兵力,又说东北国军为什么战斗力下降,是因为大量主力部队被调出,补充了大量伪军,所以影响了战斗力了,说到这我凌乱了东北国军到底收编没收编伪军,双标者不是说东北伪军都被tg吃掉了,怎么又跑去影响国军战斗力了,做人嘛,不能为了找借口,胡说八道吧。其实就说说东北伪满军,员额最高的时候才十五万(这也是有史可查的),就是全部投了四野,四野还差七十多万的缺额吧,要知道当年老八路出关也就是十万兵力,另外国军收复东三省前,各种先遣部队大部分都是伪满伪军,这是有账可查的吧,陈诚去东北,先改编了十四个暂编师,这些部队前身是东北九个保安司令部,十一个保安支队,这帮人大部分的前身都是伪满军,就按一个师约五千计算,十四个师都将近七万人了,一个师按四千人算,十四个师也六万多人,如果按东北国军的点编记录,这十四个师大部分都在五六千人左右,少数在四千多人,不管他是几千人一个师,最起码陈诚拒绝收编伪军这个段子是假的吧,陈长官最少也是改编了五六万伪军补充到正规军里头去吧,更何况除了暂编师,东北多少还有一部分伪军改编的游杂部队,比如长春守军中,就有地方游杂部队改编的两个骑兵旅,这个部队不是伪军改了,难道是土匪改的?或者是东北的有马者,自发训练组成两个旅加入国军的?骑兵训练怎么说都比步兵要费些时间吧,要知道东北光复前,东北日军治安作战还算是比较强的,不管是国军游击队,还是解放军游击队,多少还是在被压制阶段,双标者可以解释一下这些游杂从哪里来,果脯九个省的保安团从哪里来?说到这,顺便说个小段子,韩国的朴总统最早就是伪满军的军官, 伪满军被收编后,遣返日本人(韩籍,高砂籍也算),朴总统没了饭吃,跑到华北投降国军去了,而且还在华北国军中服役了一段时间(朴总统国语应该说的不差,另外就是朴总统这军事技能,总不能说是娘胎带来的吧,不要侮辱华北国军看不出来朴总统是专业军人),后来被查出来是韩国人,而且还是改了日本名字的韩国人,所以才被遣返回韩国了。又扯远了,为什么突然说伪军,也是因为我认为国军各个部队,恰好因为老兵大量损失,补充了许多伪军和新兵,造成了战斗力下降很快,有一说,比如说新一军据说在东北的时候,老兵只剩下40%,新兵占了60%,比如74军在接收南京的时候,吃掉了原汪伪南京警卫军少则几千,多则近万兵员,更别提徐蚌战场上的第5军96师被调走后,补充进来的46师就补充了伪军黄宗颜部。其他孙良成本身也是伪军,司元恺39师所在的国军第40军,抗战结束后,就是国军的40和伪军的40军从新合并的结果,以上就举这么几个例子,因为国家在1946开始,到1948年徐蚌战场,各级部队大量补充了伪军和新兵,要不然就是部队被全歼又重建了,部队战斗力下滑的厉害,加上国军各种老传统加持,实际战斗力再减减。

言归正传说说徐州剿总唯一的主力兵团2兵团,先说邱清泉,至于邱疯子多狂,就不啰嗦了,网上各种资料各种段子太多了,说一个我知道的,但是我觉得网络上很少提及的段子,徐蚌刚刚开始,杜老总被困在东北,实在抽不开身,校长无奈,寻找靠谱的大将代替杜聿明掌军,想来想去黄埔一期的宋希濂,这人战功卓著,是校长爱将,所以急令宋希濂赴南京觐见委座,宋希濂知道后,给委座汇报困难,徐蚌实际能发挥作用的几个兵团,李弥是他的老部下,没有问题(宋希濂远征军是11集团军总司令,李弥是旗下军长师长),黄伯韬这人,他也不担心,孙元良是他黄埔一期同窗,大家四大铁,也好说,唯独邱疯子他万万指挥不动,邱这人性格暴躁,目中无人,本身又指挥主力兵团,是徐蚌战场的骨干,要不把邱疯子调离,要不他实在无法指挥徐蚌战场。宋希濂说完后,委座按惯例大发雷霆,党国在危难之际,你是我的学生,你都处处推诿,讲条件,难道让共产党来消灭我们吗?宋希濂无奈,准备上任,结果四野效率高,快速消灭了东北国军,杜老总提前脱手跑回来继续指挥徐蚌战场了,宋希濂也因祸得福,没有指挥的上邱疯子。一则小段子,我觉得很好的说明了邱疯子这人多难相处,作为黄埔一期翘楚的宋希濂,一说到要指挥邱疯子,跟上坟一样难受。

虽然说邱疯子依旧很疯,但是国军有几个软肋,越发明显,首先就是各级将校的指挥水平很差,一说到国军名将,不管是张灵普、邱清泉还是黄百韬,都是只会带部队冲锋的突将,除了死冲锋,别无他法,少数如杜聿明的这样的,有一定战术战役指挥能力的大将,凤毛麟角,不敷使用,像陈明仁,孙立人这样的能战之将,竟然败于内斗,你说孙立人这人不是黄浦嫡系,陈明仁算得上黄埔一期的爱徒吧,死守四平也算得上有功,但是陈诚一去东北,照样撤职查办。反观解放军照样有刘伯承叶剑英贺龙朱德彭德怀这样旧军人,也有陈赓林彪这样的黄埔学生,可以说大家的人才基础情况是相似的,但是为什么同样类型的人才,解放军能打败果脯,我想只能用人好坏来解释了,愚以为委座好阴谋政治,擅长笼络人,但是不擅长用人和指挥作战,将帅无能累死三军。第二就是,国军的部队,尤其是精锐部队,还是老式雇佣军,是湘军淮军那样小团伙,集合成大团伙,将帅之间,不是靠能力,反而靠的是人情关系,所以就算有点战斗力, 一但损失,再重新补充起来的部队,战斗力断崖式的下降,后期为了维持基础战斗力,往往只能充老部队中分散骨干,维持新部队的基础战斗力,但是实际作战中,老部队并没有实际提高新部队的战斗力了,反而屡屡拿新部队当炮灰,造成部队之间更加离心离德。就拿2兵团为例,第5军剩下两个主力师加一个伪军改编的师,70军算是被全歼重建的部队,靠的就是第5军一个师加两个新兵师,这是12兵团的基本武力,如果杜聿明还是2兵团司令,那么部队指挥问题不大,因为第5军将校大体上都是服杜老总的,不过换邱疯子上来,一切都打折扣了,战局平稳的时候,可能下面几个师长军长还要畏惧邱疯子三分,一但战局出问题,熊笑三,高吉人,邓军林这帮人马上就表现出不服邱疯子了,我个人猜测这帮人还是怕恶人,但是绝非服气邱疯子。至于74军,终究是三个新兵团加逃散老兵重建的部队,王耀武的影响力还非常大,邱疯子能不能完全指挥,也是要打折扣的,徐蚌战场前济南二绥区吃紧,重建的57旅被王耀武要回去,扩建为整编32师(57旅,暂36旅),74军只剩下只有51师58师两个师的实力,不过终究是曾经的五大主力之首,兵员装备还算不错,就是重装备少点,不过新败之军,军心未稳,在后期打碾庄和双堆集时,邱疯子两路并进,基本上都是5军打主力,70军打辅助,很少动用74军我觉得多少说明重建之后的74军战斗力,邱疯子还是看不上的,另外终究不是自己人,也不太信任,有的时候我觉得74军还不如剿总直属的72军,徐蚌后期72军基本上都是隶属于2兵团指挥(类似于100军加强给7兵团),真正发挥的战场预备队作用,每每战局不利的时候,邱疯子调动72军的次数,也远超74军的数量,按说72军是川军刘湘旧部王陵基的部队,1946年调任陈诚系统的94军副军长杨文瑔当72军长(看过潜伏的兄弟,应该记得余则成办过一个案子,就是94军副军长杨文泉纳妾的事情,就是这老几),才算上是基本上嫡系化,在陈诚系统的大力调教下,川军打不了内战的老毛病改了不少,中原战场上屡屡被国军当做骨干部队使用,不过泰蒙战役,72军(34旅,新13旅,新15 旅)被吃掉了师部,师直属部队和两个旅(34旅,新13旅),师长杨文瑔被俘虏,陈诚重建了72军军部和34师,加上没有被消灭的新15师,然后调动本系统的整编第10师副师长余锦源继任72军军长,大体上保持了72军的基本战斗力。陈诚系统将校的加持,可以说72军在徐蚌战场上的整体表现还是要好过74军,不过好也就是那样,尘归尘土归土,最后死的死,降的降,整个2兵团军纪败坏,战斗力严重下滑,哪还有一点点嫡系主力部队的影子,现在很多人屡屡拿7兵团守碾庄跟2兵团守陈官庄相提并论,我个人觉得对2兵团可以说是耻辱,曾经何时杜老总一手带出来的第一机械化军堕落到这种样子,只能说邱疯子治军无能了。另外2兵团还有12军的112师和独立的新44师,12军的前身是东北军改编的暂编第9军,基干是111师和112师,最早东北军改编 18个师之二,111师抗战后期,师长常恩多带着111师主力投共去了,111师余部重建新的111师,45年国军又把山东巨匪刘桂堂的新36师补充给12军(刘桂堂大名鼎鼎的刘黑七,山东巨匪,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抗战初就投日当了伪军,危害山东多年,抗战结束后又被国军收编),46年-47年12军新36师、111师被全歼,112师被吃掉了一个团,后来虽然补充了地方保安团队,12军作战实力进一步下降(本来东北军就比较渣,所部又是起义,又是收编伪军,又是被全歼,这次补充的也是保安团队,战斗力继续朝下限发展),徐蚌战场前12军就剩下一个112师6000多人尚有点实力,果脯给12军新建了一个238师,还在河南补充中,所以我认为12军对2兵团此时也是凑人数的作用(凑数也有限,第12军只有六七千人的兵力,这是没用空饷的情况下,如果12军也吃空饷,估计实际兵员更少),至于新44师算得上邱疯子收编的王屏南所部保安旅,这个保安旅先改编为2兵团独立旅,后升级为新44师,这个师跟邱疯子自建的骑兵旅(2个团),骑兵团一样,都是可以看作邱疯子临时抓丁扩编的新部队,部队里头有部分老5军的骨干,不过必定是新建部队,这个时候也是凑数的,战斗力近乎无,此外2兵团作为果脯主力兵团配属部队非常一流,有第一快速纵队内含战车一个营、榴弹炮营、汽车营、工兵营等,炮兵第十团一部,炮兵第九团两个营,重迫击炮13团一部。另外加上兵团常规的特务营和通讯营,配属部队的规模在徐蚌各兵团中尚属翘楚,放眼望去国军也就是廖耀湘的9兵团配属部队能与之媲美(当然廖耀湘的配属肯定更强一点,必定廖耀湘有国军唯一的155毫米美制榴弹炮),至于其他兵团大部分也只是有特务营和通讯营两个编制单位,少数部队还能配属若干汽车营和工兵营。孙跑跑的16兵团据说还有第2快速纵队配属内含一个装甲车连(M8灰狗,好东西,虽然不如坦克,但是比黄伯韬配备强多了),汽车营,工兵营等等。至于黄伯韬除了特务营和通讯营以外,啥都没有。

除了以上在徐蚌唱主角的主力兵团或者知名部队外,徐州剿总还有几个绥靖区,比如刘安琪的第十一绥靖区辖第32军、第50军、青年军第204师、青岛保安旅等,约6万人,防守山东青岛。其中32军,就是拿重建后的74军57师加山东保安团队为主改编的暂36旅组成的重建军,这个军最早是商震的32军,在抗日期间被委座掺了沙子,改编成嫡系部队(一如既往对待杂牌军的老手段),商震本人也被委座架空了,老的32军在1948年3月被全歼了,国军此时刚刚重建,这个32军可以说历史也比较悠久,属于晋阎军系统,但是又不是晋阎军的嫡系,商震这个人上过保定陆军速成学堂,东北三省讲武堂,天津讲武堂,参加过同盟会,跟冯玉祥搞过武学研究会,在北洋新军混过,参加过辛亥革命和二次革命,蹲过北洋政府的监狱,后来在冯玉祥的保荐下,被陆建章赏识,随陆建章去了陕西(以上都是商震25岁前干的事情),在陕西的时候陆建章新建了陕西陆军暂编第一混成旅,陆承武是旅长兼第一团团长,商震是第二团团长,陆建章被陈树藩轰下台,商震带着他这一团人马,投奔了阎锡山,商震在阎锡山门下也算是立功颇多,中原大战结束后,晋阎军被收编成了4个军,后期果脯统一编制,分别为32、33、34、35军,商震所部被改变成32军,不过阎老西也是重用老乡私人的老毛病,中原大战后,商震32军,傅作义35军,徐永昌这些人也陆陆续叛了阎老西,要不自立门户,要不投奔了委座,此时的32军已经是重建后嫡系化的新部队了,王耀武因为济南兵力不足,把重建后的32军调到济南去了(重建以后的32军是以57师为基干,王耀武到底是在老74军的部队中说的算)。徐蚌会战前,刘安琪的第十一绥靖区只剩下50军和若干保安旅,这个50军是48年由原54军36师为基干,加保安部队改编的两个新兵师组成,徐蚌会战前,委座苦于兵力不足,原本打算放弃青岛,把50军也抽调到徐蚌战场,但是青岛好歹是大城市,曾经美帝也住过军,考虑国际影响,所以一犹豫,50军也就逃脱被全歼的命运。青年军204师就是抗战时期的青年军的老部队,战绩不好说,不过对比207师在东北,206师在洛阳的战绩,估计也不会太次,刘安琪这绥区最多的时候三个军的兵力,不过因为委座兵力捉襟见肘,逐步外调,守备兵力也严重不足,在徐蚌会战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考虑到青岛的作用,战前委座动了调100军或者39军加强青岛守备的念头,不过终究是兵力不足,100军也在委座的举棋不定中,跑来跑去,基本上算是累死了三军。

至于王耀武的第2绥靖区,网上关于王耀武的段子可以说铺天盖地,实事求是说王耀武确实战绩斐然,所谓五大主力之首的74军,也是王耀武一手铸造的,其实74军成名过程中,张灵甫才是团长旅长,抗战结束前才陆续升到师长军长,论对74军的贡献,张灵甫还不如李天霞,但是近三十年很多地摊级的文章,非要把张灵甫塑造成74军的代表,把很多属于王耀武的功绩,硬加到张灵甫的身上,未免有点硬吹的尴尬,其实张能当军长,很大程度是因为王耀武不喜欢李天霞,李天霞为人太鬼太精明,王耀武还是喜欢老实耿直的张灵甫,才把74军给张,不过王耀武这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整个黄埔三期的毕业生,其实混的都不好,唯独王耀武一个人混的比较好,一说黄埔生,无论国共,首推都是一期(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徐向前陈赓),四期生(林彪胡琏李弥),唯独三期能行的人稍微少点,究其原因,还是三期生运气不好,三期生毕业后,晋升到团旅长时期,大部分调到保安旅团去任职了,自然不如在正规军系统的师兄学弟们发展的好。徐蚌前王耀武受命守济南,担任第2绥靖区司令官,下辖整编96军(整84师、独立旅)、整2师,整编73师,第19旅(原100军部队)、第57旅(重建后74军部队),还有山东保安3、4、6、8旅,王耀武扩编的青年教导总队,特务旅,特务团等部队,约11万人,可以说部队番号不少,可是能战的不多,吴化文的整编96军总共两万多人,是伪军改编的,吴化文是西北军出身,韩复榘的手枪旅旅长,韩复榘死后,吴化文没多久投敌了。整编2师晏子风(辖整编第211旅、整编第213旅)是山东省保安旅改编的,总共也就是一万多人的样子,战斗力很渣,不过晏子风早年就跟着王耀武,给邱维达(团长时)当过团副,给张灵甫(旅长时)当过团长,在王耀武麾下历任旅长师长军参谋长,山东省保安处长,算得上王耀武的旧部,指挥上没问题,战斗力完全不行。整编73师,就是那五万头猪被放回来重建的,战斗力也渣了。19旅是王耀武从100军要过来的,57旅是王耀武从74军要来的,这两个旅多少都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此时战斗力也就是这样,而且两个旅加起来也就是一万多人,对于济南战役也是独木难支,至于其他保安旅,教导总队,特务旅,特务团,大部分都是新兵或者保安团队,凑数用,兵力看着不少,能战的寥寥,所以济南开打前,王耀武特别倚重吴化文,各种拉拢,各种许诺,不过吴化文作为西北军旧部,早都心怀鬼胎了,徐蚌会战前,2绥区也早早损失了,所以2绥区也是指望不上的。补充一点王耀武的2绥区前身是果脯的第4方面军下辖73军、74军、100军,其中73军、74军是三十四年甲种军编制,第一批13个美械军,100军为半美械军编制,王耀武给100军少量补充了一部分美械装备,主要是从74军73军装备中拨付了一些,后期荣誉二师(传说的驻日部队,美械装备比较多)改编的44师加入100军建制,所以100军的战斗力还是比较强的,美械装备多少也有点,73军74军100军这三个军抗战期间归王耀武指挥时间比较长,各级将校大部分都是王耀武从74军调升出来的,所以这三个军算得上王耀武的基本武力和基干力量,王耀武对这三个军的影响力也最大,最好的例子就是守济南,王耀武苦于可以信任部队不多,分别把100军19师,74军57师要到济南护驾去了。

接着说说12绥靖区,驻地是河南新乡,下辖40军,暂编26旅。40军下辖39师、43师、106师、264师,庞炳勋的旧部,老庞这人资历极老,北洋的时候就是孙岳的部下,历任孙岳北洋陆军第十五混成旅副官,骑兵营长,旅参谋长,而孙岳所部最早是大总统曹锟的卫兵旅,可见40军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曹大总统的亲兵,后来冯玉祥、胡景翼、孙岳联合搞北京政变,哄曹大总统下台,共同成立国民军,这时候老庞才算跟冯玉祥正面发生联系,老庞在国民军旗下历任团旅师军长,但是近几十年,地摊文学一说国民军所部,都成了冯玉祥的部下,更甚者搞出来什么国民军108将的说法, 其实是极其错误的,国民军跟国民革命军是是一个意思,就是一个军号, 属于若干武装的大联盟,就像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委座能指挥的也就是他的第一军,其他七个军都是各个军头的部队,总不能说张发奎,李济深,唐生智、李宗仁都是委座的下属吧,大家充其量只是平等的合作管理,名义上拥趸你当盟主,国民军时代的冯玉祥,类似于十八诸侯的总盟主袁绍,他能指挥亲信的也只是他国民军第一军中的嫡系部将,而老庞本人及所部一直是孙岳的基干和老底,孙岳这人可以说又红又专,给曹大总统当御林军的时候,屡屡被人质疑是共产党,不过孙三哥这人好抽个大烟,身体不好,死得早,其所部组成的国民三军很快就瓦解了,被冯玉祥吃掉了,比如徐永昌就是孙岳的骨干之一,看不上冯玉祥对待兄弟部队的狠样,带着所部投奔阎锡山去了,而老庞这人因为实力太小,只能投在冯玉祥的门下,不过老庞这人在冯玉祥面前表现的极其忠诚,作战勇猛,深受老冯大将鹿钟麟的赏识,在鹿钟麟的保护下,老冯也就一直没有缴老庞的械,相比原来国民二军胡景翼、三军孙岳的旧部,但凡就在冯玉祥麾下,最后都被冯老总缴械吃掉了,像方振武,徐永昌、李云龙(虎成)、杨虎城这帮人则大部分选择了投校长(再三说明一点这些人都不是老冯的人马,充其量只能算是跟老冯合作过的大小势力),老庞在冯玉祥麾下苟延残喘,一直混到中原大战结束为止,不过虽然不是老冯的嫡系,老庞却屡屡以西北军自居,见到老冯,动不动老长官长,老长官短,肉麻的厉害,西北军有个大会小聚的,老庞积极参加。29年韩复榘叛变的时候,老庞亲率所部阻击韩复榘,差点让韩复榘阴沟里翻了船,所部伤亡惨重,只能溃逃,老庞的种种表现,深得老冯喜爱,所以后来西北军但凡有点事,西北军其他人倒也认老庞算西北军一员,不过老庞终究不是西北嫡系,老冯对老庞的补给总是有限的,不过老庞打仗可以,保存实力也强,老庞所部也就是一万多人,硬是让老庞从北伐、中原大战保存到了抗战,这期间老庞仗没少打,但是部队却没有大损失,虽然老冯补给给的少,但是老庞依靠以战养战,反而通过打仗,补充不少兵员弹药,名副其实自力更生的典范。后来台儿庄大战,老庞算得上贡献颇大,所部将士编成一个军团下辖一个军(40军)下辖一个师(39师)共五个团的兵力,还是一万多人(主要是老庞资历太老,但是部队太少也就是一个师的兵力,但是总不能让老庞当师长吧,当军长也显得太低了,所以给老庞一个军团的编制,不过兵力就这么多)老庞这人打外战,确实英勇,所部将士在台儿庄抗击日寇,损失惨重,一万多人最后伤亡仅余几百人(其他参加台儿庄的部队如张自忠38师,冯治安37师,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都伤亡惨重,几个一万多人的师都是仅余一两千人),想想老庞1879年生人,抗战时期已经六十多多岁人,仍然在前线奋勇抗敌,反观孙跑跑这个时候在欧洲旅游,在后方摸鱼,不得不说老庞才是真男人,真心不懂给孙跑跑的洗地这帮人,到底怎么想。不过可惜可惜,抗战期间有一次战斗,老庞的部队被日寇包围,所部分散突围,老庞一把年纪跑不出去,只能带着两个卫士躲在山洞里,被已经投降日军的孙殿英出卖(此人是豫西的土匪出身,被镇嵩军刘镇华收编过,被冯玉祥收编过,被校长收编过,属于有奶就是娘的小军阀,绝非谁的部下),最后遗憾,投降成了汉奸,不过老庞当汉奸期间,再一次展现了自己滑头的属性,完全属于不出工不出力,混日子的状态,经常性与果脯保持联系,总希望反回果脯,不过日本人看的紧,加上老庞投日后,手里的人不多,日本人把俘虏的40军39师官兵,给老庞又凑了一个伪军39师,不过实际兵力很少,就这样老庞混到抗战结束,又重新投回果脯的麾下,不顾此时的老庞已经近70的人了,把手下的伪军39师跟一直留在果脯的40军39师老部队重新合并,自此老庞算是完美落幕,回家继续打酱油去了,这就是老庞40军39师的历史,40军106师最早是石友三的部下,石友三叛冯叛蒋后,投奔过东北军小六子,后来石友三又叛了小六子,所部一部分人没有跟着石友三继续走,被小六子改编成106师(东北军最早改编的18师之一),原来石友三部将沈克任师长,106师虽然此时是东北军的序列,但是追根溯源还是西北军冯玉祥的老底,九一八后,沈克的106师就脱离了东北军指挥,但是也没有投奔石友三和西北军其他人,一直归果脯北平政务委员会直接指挥,后来恰逢老庞成了40军,106师也就划给老庞名义指挥,再后来沈克也就是逐步被校长架空了,106师残部慢慢也就跟39师抱团在一起了。40军长期以来就这两个师,但是必定是杂牌军,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抗战内战贡献不小,但是委座却很少补给,希望借日本人和共产党的力量逐步消耗完,徐蚌前40军已经被tg消灭打击了两次,所部基本上是伪军+残部+新兵,战斗力很差,39师和106师已经重建补充过多次,第43、第264师则是后期新建的新兵师,本身40军实力就差,所属几个师,无论是新老部队也没有什么战力,此时困守在河南新乡,离主战区太远,属于自身难保的状态,对徐蚌战局基本上也是没有用的,徐蚌前徐州剿总调动39师(相对比较完整,内战的时候只成建制丢了一个团,还存有两个团的力量)前往徐州助战,河南新乡就剩下106师(重建师)+两个新兵师死守,后来也投诚了。暂编26旅,就是收编的地方游杂,保安团队,这个旅没有历史和战斗力,也是凑数用的,以上是12绥靖区的情况。

为什么说徐蚌打不了,委座看似几十万大军,实际能倚仗的部队真的很少,杂牌军跟委座同床异梦,要不不出力(比如西北军),要不真垃圾(比如川军),就算能顶事的,指挥官基本上都傻(比如粤军)。嫡系部队新编重建部队占了大头,除了嫡系主力几个军,大部分部队(嫡系普通部队)连重装备都配不齐,杂牌军装备就更差了。整个徐蚌战场,国军有战斗力的不过是邱疯子第二兵团的200师2个团,45师2个团,96师2个团,第十二兵团11师3个团,18师2个团,118师1个团,也就是这十二个团算得上战斗力比较强,了不起也就是三四万人马,这么点人还被分散使用,其他部队可以说都是非常鸡肋的凑人头,实力战斗力有限,第十三兵团第42师两个团,166师两个团,大体算得上远征军的老底,不过李弥打仗太滑头,加上老八军扩编太快了,骨干流失太多了,战斗力也是今非昔比了。至于黄伯韬兵团所部的40师,在黄司令官猛冲猛打下,已经损失惨重,只能靠吃掉保安团和伪军补充,勉强维持编制的地步。剩下的嫡系部队基本上都是被重建或者新建的新兵,毫无战斗力可言,委座就倚仗这三四万人马(还四处分散,被人分而治之),跟解放军作战,结局早都注定,所谓在我看来徐蚌这仗真心打的没名堂。

说到杂牌军同床异梦,西北军最为代表,委座早年说过西北军只有团体,没有家国,徐蚌战场之前,在徐州中原战场上聚集了十多万西北军,主要将帅多次开会串联,要搞第三势力,拥戴冯玉祥出山,独立于国共之外,重建西北军,像郝鹏举,刘汝明,吴化文,张岚峰,何基沣,张克侠,刘汝珍,刘振三,李兴中,曹福林,米文和这些人都是现役将校,手上都有几万人马,冯玉祥,鹿钟麟,冯治安也是默认状态,这些人跟委座离心离德(当然委座对这帮人也是太狠,怨不得这些人敌视委座),可惜终归是没人愿意挑头,要不然徐蚌战场西北军真的报团而起,那徐蚌战场的故事就更加戏剧性,不过这帮人后来或起义,或投诚,或消极怠工,也是早都注定的事情。

洋洋洒洒讲了这么久,徐州剿总下辖部队只剩下第一绥靖区没讲,第一绥靖区可以说是离徐蚌战场最近的部队,也是唯一没有实际参战的部队(除了107军),徐州剿总下辖部队基本上都卷入徐蚌战场,危机四伏,唯独一绥区算得上不是那么危险,曾经何时困在陈官庄的杜副总司令,唯一能指望的也只有第一绥靖区了,第一绥靖区司令官周碞,下辖第4军(59,90师)张发奎旧部粤军,第21军(145,146师)刘湘旧部川军,第51军(41,113师)东北军旧部,第107军(260,261师)孙良成部伪军,四个军除了孙良成是伪军以外,其他三个军都是被中央军改造的杂牌军,算嫡系部队有点勉强,半嫡系差不多,每个军只有两个师,总体实力一个军约一万多人,不足两万,也就说算上他孙良成,第一绥区总共也就是六七万,这几个军装备严重不足,4、21、51军一个军也就是12门山炮,例如4军12门山炮据说是光绪年间的沪造山炮,师以下只有82迫击炮,轻武器也是国械日械为主,多有缺额,全部六个师中4军90师、51军41师被全歼了一次,51军113师被全歼了两次,也就是4军59师比较完整,至于21军两个师没有被全歼过,但不是他能打,主要是21军1947年被调到台湾,平定228去了,刚刚平定台湾乱局,因为大陆兵力不足,又匆匆被调回大陆,中间一来一回,完美的避过了,要不然以他战力,在大陆估计也悬,可以说一绥区本来就缺兵少将,装备不全,部队本身都是杂牌鸡肋,半数还是被全歼重建的新兵师,实力战斗力也是令人堪忧,这几个军虽然没参加上徐蚌战场,但是徐蚌战场结束后,很快退守长江防线,在长江防线上表现的也非常渣,一绥区虽然实力很烂,但是防区却非常重要,国都南京就在长江边上,而守江必须守淮,一绥区的防区就是南京外围,长江对岸,可以说一绥区算得上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虽然说一绥区此时的局面并不像徐州剿总其他部队那么凶险(防区没有解放军大部队的直接威胁),但是此时被防区里头的游击队骚扰的不胜其烦,杜聿明屡屡催促老头子调一绥区参战,委座总是投鼠忌器,总怕一绥区一到参加,相当于南京门户大开,游击队很可能就打到南京城下了,一绥区和委座权衡来权衡去,4军21军51军都没有动,老老实实给委座守着长江北岸,派孙良成107军去徐蚌支援,不过孙良成也没让人失望,一参战,就投诚了解放军,老孙应该也是有自知自明,他那点伪军实在不够用的,其他三个军就在统帅部的犹豫不决中,坐视徐州剿总全军覆没,然后全军退守长江南岸去了,不过以一绥区的兵力装备和战斗力,个人觉得,他就是徐蚌参战了,也是送肉的状态。

以上讲的是徐州剿总序列内全部兵团和绥靖区,有的讲的多点,有的讲的水点,在我角度来看,有的兵团段子多,比较有意思,有的兵团网上资料太多了,个人感觉大家已经讲烂了,我就当凑字数水过去了。徐蚌战场国军的核心主力就差十二兵团黄维了,严格意义上讲黄维是华中剿总部队,为了徐蚌决战,委座急调十二兵团前往徐州参战(中间小诸葛试了不少绊子,力图阻止十二兵团加入徐蚌战场)但是黄维算得上国军将帅中少有干事认真,接到将令后,马不停蹄进入战场,十二兵团的加入可以说给tg造成了不少麻烦和压力,其实细算算,整个徐蚌战场,其实就打了三仗,歼灭黄伯韬一个,歼灭黄维一个,歼灭邱清泉李弥一个,三仗打完,徐蚌我就基本上完成任务了,可以说十二兵团对果脯也罢,对徐蚌徐蚌战场也罢,都是极其重要的。

不过十二兵团也属于大家讲烂的那种,所以我决定还是水过去,下面有时间重点讲讲,徐蚌各军的装备和兵力情况,我个人也是喜欢看编制和装备。

十二兵团是国军三大主力兵团之一,九兵团(骨干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二兵团(骨干五军七十军),十二兵团(骨干十八军十军),基本上是五大主力为骨干组成的兵团,可以说三大战役消灭的就是这三个兵团,这三个兵团被全歼,也标致着委座彻底失去了统治基础,剩下的部队虽然还能维持两百多万人,大部分都是不顶事的炮灰了。第十二兵团下辖第10军,可以算得上18军半数兵力加新兵组成,前身是抗战时期方先觉指挥的第10军,抗日铁军,泰山军,方军长带领的第10军,在日本人围困下,死守衡阳四十多天,打的日本人损失惨重,算得上抗日战场上国军值得称颂的经典之战,战后方军长气节略有瑕疵不细说,1945年重建后的第10军由赵锡田当军长,这个赵军长据说是顾祝同的外甥,皖南的时候,就是他生俘的叶挺,赵军长抗战的时候也算是给委座立了不少功,不过内战开始后,运气不佳,1946年就被tg全歼了,当然1947年又被全歼了一次,48年1月这个番号给了胡链,胡链刚刚升任整编第十八军军长,下辖只有一个整编十一师,胡链从原来的整编十一师(老十八军)里抽了一个整师18师和两个团为基干重建了第10军。全军下辖18、75、114三个师,内含2个老18军的步兵团(18师那两个团),基本上是老18军的半数力量。第14军,最早是东陵大盗孙殿英的豫西土匪一部分,中原大战后被委座收编,卫立煌当了首任军长,后期几经改编,变成了陈诚的部队。抗战初期参加过忻口战役,解放战争里主要在大别山对付中野,实力一般。下辖10、85二个师,徐蚌战场前其实只有四个团,另外二个团据说回去接收新兵去了。第85军,汤恩伯基干三个军之一(汤总司令三大基干军,13军,52军,85军,这三个军都是汤总司令在台儿庄的部下,可以说是汤总司令起家的老底)。抗战时参加过枣宜、豫南、长沙、豫中、豫西等会战。解放战争时主要在中原和华东附近晃悠,没有吃过大亏。下辖23、110、216三个师。第18军,五大主力,算得上果脯第一个主力军,其他四个在第18军面前都是小资历,下辖11、49、118三个师,其中11师是土木系核心,只有两个团,另外一个团在118师麾下,49师是重建部队,118师只剩下两个主力团(原11师33团,原118师一个团),一个新兵团,细算算只剩下老18军的四个团,不过老11师的三个团都在,老18军,本身是美械装备程度很高的主力军,而且还配备战车营1,榴弹炮营1为主的第四快速纵队。

装备这块另外开了一个新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徐蚌战场前国军很多军已经被全歼重建了多次,装备缺额很大,大部分军轻装备估计达到编制的80%以上,重装备方面,严重不足,每师仅有战防炮及步兵炮4-6门,山炮3-4门,每军有野炮及榴弹炮8门左右,大大低于编制,一部分没有后台的杂牌军装备很差,使用土制枪械,重装备更少例如在襄樊战役中,除了104旅有4门重迫击炮外,川军163、164两旅最重的武器是82迫击炮,有的杂牌部队一个整编师(军)只有1个山炮营,比如1绥区那几个军,还有一些重建的部队只有轻装备,可以说只有少数较有背景的部队则装备不缺,甚至超过规定。到三大战役后,国军这才出现了装备消耗殆尽,捉襟见肘的困境,此时,除了部分未被歼与有背景的部队装备较为齐全外,有不少部队只有轻装备甚至几个人一支枪。这时的G军不但在士气与人数上压倒了国军,而且在武器装备上也超过了它。不过、任何一个政权在近半年的时间内损失了二百多万军队,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

黄维的第十二兵团做一点小拓展,因为我个人觉得中间有个小插曲很多人没有提过,就是其实黄维兵团是由豫东战役结束后,吴绍周的第四兵团(整编第10师/第14军、整编第85师/军、整编第28师)和胡链的整编第十八军(整编11师/军、整编第3师/第10军)合编而成,黄维出任第十二兵团司令官前,时任联勤总部副总司令,确实是久不领军,可以说一个久不领军的黄维空降下来,让两个兵团司令官(整编十八军军长胡链,第四兵团司令官吴绍周)降了职给他作了副手,其实黄维能击败胡司令和吴司令当十二兵团司令官。三个原因,第一当时整十八军和第四兵团都隶属小诸葛的华中剿总,小诸葛很讨厌胡链,委座又必须卖小诸葛几分面子,所以胡链出局了。第二最早预定的十二兵团应该是由18军、10军,王凌云十三绥靖区的2军、15军组成,其中第2军的战斗力是比较强的(比第1军还嫡系的委座起家部队),这几个军都是华中剿总战斗力比较强的军,委座准备让小诸葛联合指挥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本来小诸葛同意了,不但同意抽调这几个比较强的军组成十二兵团参加徐蚌战场,还表示要派桂系主力张淦的第三兵团(第7军、第48军)会同第十二兵团一同参战,看那架势感觉要把老本钱都要拿出来(小诸葛一看就是上头了,桂系此时只有三个军7军48军46军,其中46军已经损失在山东了,这次要倾其所有了),结果回去跟李代总统商量了一下,回来就坚决不干了,不但小诸葛拒绝联合指挥,而且还不同意战斗力比较强的王凌云第十三绥靖区的两个军(2军15军)加入第十二兵团,只同意让实力比较弱的吴绍周第四兵团(14军85军)加入第十二兵团,所以实际成军的十二兵团土木系有三个军(18军10军14军),另一个85军是汤恩伯系,三比一,汤恩伯系的吴绍周也出局了。第三黄维能当军长是因为黄维资历够老,黄维是黄埔一期,1928年第十一师还是三个团的时候,黄维就是团长,后面历任11师31旅长,11师副师长,1933年就是11师师长,1938年任18军军长(黄维的前任是罗卓英),后任54军军长,北伐剿共军阀混战抗日,黄维也是一员虎将,屡立战功,名副其实的土木系嫡系大将,胡链这个时候才是营长团长师长,1944年胡链才当上的第18军军长,论资排辈,胡链比黄维差太远,而且黄维留过德,练过青年军,战力能力也不差,所以在用不了胡链当司令官的情况下,黄维是十二兵团司令官的最佳人选。然后说说黄维书呆子外号怎么来的,1937年黄维任67师长,在淞沪会战,面对日寇的猛烈攻击,黄维以一师之众死守一周,所部三个团长,一个战死两个重伤,所部官兵战后连一个团都凑不够了,师部基本上也全员上阵杀敌,67师是当年11师一分为二的另一半(11师整编为11师和67师),算得上陈诚的嫡系骨干,死伤惨重,自然很多人指责黄维作战指挥太死板(相比胡链狡如狐的评价,说明黄维确实是过分认真的人),黄维在54军军长任上,还干了一件跟贪腐成性的果脯将校格格不入的事情,当时国军将校吃空响,喝兵血,克扣士兵的粮饷,湮然成风,黄维痛心疾首,当军长,大力整治这种贪腐行为,想尽办法提高士兵的待遇,黄维的一系列行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蛋糕,自然而然一盆盆脏水泼过去,所以干事认真的黄维就被免职,只能去军委会当个高参或者教书练兵,再没有统军作战的机会,唉,只能说果脯焉能不败。黄维出任十二兵团司令官后,曾经引起一场骚动,主要是十八军很多干部都当过黄维下属,黄维这人太认真,他们认为黄维性情孤僻,严峻寡恩(主要是黄维做人不喜欢交际应酬,不会拉拢人,一心做事,加上黄维对各级将帅吃空响贪腐深恶痛绝,断了很多人财路),所以十八军上下很多将校,到处说黄维坏话,说黄维久不领兵,缺乏作战经验,18军会断送在他手里,不过黄维倒也看得开,他多次公开表示,他最多干六个月,完成校长和陈老师交付的任务,他就保荐胡链当司令官,他继续回去当老师去。不过黄维这人确实认真,十二兵团刚刚成立时候,在小诸葛指挥下打了几仗,部队疲惫不堪,急需修整,但是这个时候黄维接到委座让他驰援徐蚌的将令,顾不上修整,马不停蹄赶赴徐州参战,一路上也是猛打猛冲,坚决执行委座的命令救援黄伯韬,不过双拳难敌四手,这个国军中少有认真的男人,也折在徐蚌了。说个体外话,黄维早年进黄埔也是方志敏推荐的,不过最后黄维成了校长的拥趸,还是国军中少有不贪污的异类,后来就是住进功德林,也是死硬到底,对校长和陈老师无比忠诚,成为最后一批被释放的战犯。

继续说徐蚌会战前后小诸葛的骚操作,小诸葛跟李副总统商量后,不但拒绝了出山帮蒋总统指挥徐蚌战场的工作,扣下战斗力比较强的整编9师(第2军)和整15师,不让去徐蚌,又开始乱调整华中剿总序列的各兵团,搞乱各兵团建制,先把杨干才第10兵团(川军整20师,滇军整58师)改成第14兵团,保荐宋希濂出任兵团司令,把吴绍周原第4兵团的整28师给了宋希濂的第14兵团(整20师、整28师),免了杨干才的司令官,把滇军的整58师加强给自己嫡系的桂军第3兵团(整7师、整48师、整58师),小诸葛认为桂系和滇军更亲近一点,搞得各兵团建制序列乱七八糟,徐蚌开打后,又是暗示宋希濂跟他合作,拥兵自立,又是在委座准备调王凌云十三绥靖区,宋希濂第十四兵团支援徐蚌战场时,各种使绊子,又是拦着28军不让走,又是煽动川军20军闹事,拦着不让运输司令部派船运送部队,各种刁难,很大程度上给tg打了好助攻,进一步耽误了这几个军支援徐蚌的时间,减轻了刘邓陈粟的压力。

说完小诸葛的神助攻,讲讲当时杜副总司令最后能指望的委座调动几路援军,黄维被围后,宋希濂的第十四兵团下辖20军(133师、134师)、28军(52师、80师)已经到了武汉,准备坐船东下,驰援徐州,其中20军是杨森的旧部,所部基本上是四川人,川军打不了内战的老毛病很明显,而且全军极其厌战,20军兵力不足两万人。28军是顾祝同的基干军,半美械装备,不过80师是刚刚重建的新兵师(80师被全歼前,配属过第一快速纵队,也曾经阔过),只剩下一个52师比较完整,28军兵力也是不足二万,所以宋希濂的14兵团总共四万人撑死,在小诸葛的各种阻碍下,这两个军运到南京,徐蚌会战基本上接近尾声,所以没有参战。王凌云的第2军、第15军及三个保安纵队,刚刚到达湖北老河口,襄樊一带,方靖的79军刚刚到宜城,离徐蚌战场更远,委座本打算空运第2军和第15军到南京,再车运蚌埠参战,不过按果脯空军那点运力,别说两个军了,两个团都勉强,所以只能靠船运,不过此时果脯的船运将第20军和第28军送到南京,也要到1948年12月,等抽出力量再运送第2军第15军和第79军,等1949年吧。所以整来整去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谈谈这三个军的历史和实力,第2军辖9师、76师,其中第9师前身就是北伐军第1军第1师,1928年第1师改编成第9师,后又为基干扩编成第2军,胡宗南的第1师,最早只是北伐军第1师的一个旅,第1师的主力改编成了第9师,抗战的时候四大攻击军之一(第1军、第2军、第5军、第74军),抗战后又是第一批的美械军,装备兵员训练都是上乘,而且内战开战以后第2军没有受过太大的打击,只有76师丢过一个团,主力未受损,所以大体上兵员装备都很完整,全套美械装备比较齐全,重装备完整(12门榴弹炮24门山炮都在)兵力两万多人。15军下辖64师,新25师,前身是刘振华镇嵩军,之前在胡宗南指挥下被歼灭了多次,刚刚由第2军抽调骨干重建,各级军官都是从第2军调出来的,所以大体上算第2军的分支,兵力大概一万多不足两万,装备缺额很大,兵员也多是新兵,战斗力不足。79军下辖98师194师,军长方靖是土木系嫡系,基干是98师,这个军是土木系嫡系,但是成立以后,抗战内战一直是后方守备为主,没有被全歼和重大打击过,战斗力应该是非常普通,普通到几乎透明,兵力大概也是两万多,装备以国械为主。另外杜聿明还建议过校长调南京附近的第88军(新13师预备2师)和52军(2师25师)参战,不过此时的第88军被歼灭了多次,下辖两个师为新建部队,还在训练和补充装备中,可以说毫无战力,第88军此时还要兼顾南京守备,也是调动不得。52军从营口只撤下来几千人,大体上就是25师两个团,2师基本上全军覆没了,其实25师在东北的时候已经被全歼重建过一次了,52军刚刚撤到南京附近,可以说惊魂未定,部队没有整训补充,也是没有多大作用,说到52军,多说一点,其实刘玉章在营口的时候,第2师和25师大体上兵力装备完整,整个 52军约二万多人,接到撤退命令的时候,桂永清满共只派了一艘登陆艇,加一艘小轮船,这么点运力,逼死刘军长,也没有办法全员退下来,后方还有解放军的追击,刘玉章只能搜集营口各种船只,勉强撤下这几千人,在撤退过程中,桂永清还指挥海军重庆舰对海岸射击,美其名曰炮火掩护,不过估计大部分打到52军没撤退的部队脑袋上了,所以我认为52军不是被tg打残的,应该是被桂永清打残的,以上就是徐蚌战场全部援军的情况。


user avatar   dong-dong-82-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就不说按题主设想的了,分析下本位面的情况吧。

郑州跟宿县怎么丢的,他常某人没有点逼数吗?

一遇共军主力就龟缩一团,弃次级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于不顾,净派些臭鱼烂虾来充数布防。郑州两个杂牌师,宿县一个不齐整的杂械师,瞎帅表示却之不恭照单收下。还有更惨的,海州甚至啥都不留就走了,让共军的地方部队去捡漏,哪有这样打仗的?补给线跟退兵路线都不要?

只怕华中剿总倾巢出动,用个把月全都11路到徐州附近,瞎帅就已经在武昌城里筹划顺江而下,东进南京了,那不还是实现了主席给502布置的,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把蒋军中原防御体系搅他个稀里哗啦的目标?


user avatar   wang-yang-14-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蒋介石最近时期是住在北平,在两个星期内,由他经手送掉了范汉杰、郑洞国、廖耀湘三支大军。他的任务已经完毕,他在北平已经无事可做,昨日业已溜回南京。蒋介石不是项羽,并无"无面目见江东父老"那种羞耻心理。他还想活下去,还想弄一点花样去刺激一下已经离散的军心和人心。亏他挖空心思,想出了调动华中蒋军增援徐州这样一条妙计。蒋介石原先是要白崇禧在徐州坐镇指挥,白崇禧不干。调动华中的蒋军增员,白崇禧答应了;但要两家出本钱。白崇禧出张淦兵团,蒋介石出黄维兵团和战车快速纵队,浩浩荡荡赶赴徐蚌战场。真是异常勇敢,一个星期到达了蒙城;指挥官是黄维。从这几天的情报看来,这位黄维将军似乎感觉有些什么不妥之处,叫蒋增派援军。又是两家合股,白崇禧派的是程潜的张轸兵团(无需考虑程潜是否阻挠该计划),蒋介石派的是宋希濂兵团,正经武汉东进。这里发生一个问题:究竟他们要不要武汉? 现在武汉是这样的空虚,只稀稀拉拉的几个兵了。总之,整个蒋介石的徐蚌会战,整个桂系集团,大概只有几个月就要完蛋,他们却还在那里做徐蚌的梦!​​​​


user avatar   er-lei-keng-ni-mei-shang-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的问题典型就是电子游戏玩多了,把游戏代入了现实,军队变成了不需要交通和后勤依托的NPC,记住了,战争的较量表面上看的是兵器,兵力,战术,本质上是经济动员和交通运输的对抗,脱离交通和后勤保障的战争纯属异想天开


这是1949年前后中国主要铁路线的分布情况,所谓的徐蚌会战,口号上确实要决胜,但是南京国防部并不全是蠢货,他们知道自己军队运动能力和保障状态,徐蚌会战的关键是什么,维持郑州—武汉——开封——徐州——南京之间的铁路交通线,将交通线化作自己的内部补充通道,利用铁路的快速运兵优势,短时间内将大量的兵力机动到战区形成战术优势,同时保障物资供应。比较成功的就是1947-1948年交接的时间段,利用铁路优势对付华野的七月分兵,效果相当明显,内线优势保证了军队的机动和补给,防线不易被突破,击退和消耗对方之后就能和援兵组织反击,相当有效的重创了华野外线兵团,并且导致兵力不足的胶东解放区全部沦陷,交通上带来的补给和速度优势,是国军在1948年年初回光返照的重要保障

这是淮海战役爆发阶段的地图,你看到了什么,国军一路转进如风,郑州,开封两个交通节点直接放弃治疗,任由中原野战军占领,变成了对方的进攻出发阵地,特别是郑州这个当时的铁路中心节点的丢失,武汉直接失去了陆路最快直达徐州的通道,1947-1948年赖以对抗解放军的内线交通直接被从中心上截断,反而中野获得了郑州和开封之后,实质上已经和华野建立起了正规的路上交通线,这也让华野和中野的兵力和物资调动畅通无阻,大量的兵力和兵器也可以依赖已经被控制的交通线,快速的机动和部署,在局部战场形成相当的兵力优势

这是淮海战役的形势图,丢掉郑州和开封之后,国军数十万大军被压缩在商丘以东,海州以西的范围内,唯一的后路仅仅是途径宿县的铁路,当然这个铁路在宿县被弃疗之后也被切断了,几十万大军拥挤在河流急湖泊密布,没有畅通铁路保障的绝地,国军在战役刚开始就已经无药可救了,唯一的变数就是能保证多少成建制的兵力撤出,当然,在丢失徐州之后,这个也变成了不肯能,有人所谓的杜聿明决胜也是基本的胡扯,失去了徐州,中原和华东野战军就直接建立了郑州——开封——徐州的交通联系,内线的交通优势从国军一侧转移到了解放军一侧。

在拥有内线交通优势对手面前,失去铁路线的大兵团又没有实现基本的摩托化,在野外进行大规模的敌侧行军,面对的又是粟裕这种细致,精准,又狠辣无比的角色,徐州兵团从他们放弃徐州那一刻开始,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已经从里到外把自己的退路全给放弃了,将自身存亡交给了对方


user avatar   tianyu-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轸兵团48年初组建,下辖整编10、20、85师,48年6月豫东战役前后抽调整编10师扩编为吴绍周兵团,整编20师扩编为杨干才兵团,整编85师划归胡琏12兵团,张珍兵团部改为5绥靖区,驻地信阳。

张淦的3兵团下辖7军,整编48师、58师。

吴绍周的4兵团下辖整编10、28、85师。豫东战役后整编10、85师划归胡琏12兵团,整编28师划归宋希濂14兵团后撤销。杨干才10兵团下辖整编20师、58师豫东战役后撤销。

宋希濂的14兵团下辖整编20师、28师。

到48年7月国军的中原体系在洛阳、宛东、宛西、开封、豫东、襄樊几次战役的打击下接近崩溃损失兵力16.7万,毙伤6.4万俘虏10.2万。5月中野成立,7个野战纵队兵力15万,10纵改为桐柏军区、12纵改为江汉军区,孔从周的38军改为陕南军区,成立豫西军区、豫皖苏军区、皖西军区、鄂豫军区,7个军区兵力21万。

淮海战役一开始是粟裕的小淮海,就是打淮阴淮安海州连云港吃掉9绥区和黄百韬7兵团。与此同时,中野1.3.4.9纵集结在豫西准备打郑州吃掉孙元良的16兵团,使其徐州剿总东西不可兼顾。

猪将和废物顾总长慌忙把孙元良16兵团和刘汝明4绥区东撤蒙城、蚌埠。陈毅邓小平不费功夫就解放郑州、开封,1.3.4.9纵尾随孙元良兵团。刘伯承带着6纵在湖北老河口打杨干才的20军,吸引胡琏12兵团。11月初1.3.4.9纵抵达商丘一线,准备打刘汝明,刘汝明保存实力跑得快过宿县时不听猪将唯一正确的命令留1个师防守,11月6日粟裕南下,10日中野3.9纵打宿县,1纵预备队,4纵和华野3纵两广纵队切断徐州和宿县联系,2.6纵和豫西、豫皖苏军区部队阻击黄维兵团,桐柏军区江汉军区部队深入大洪山区和伏牛山山区。16日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


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覆灭。黄维兵团渡过浍河在南坪集。

23日军委贺电指示,废物蒋介石如果调动平津和华中嫡系部队到蚌埠打通津浦线救援徐州的3个兵团,那么可以看时间和情况夺取北平天津或者武汉。同日12时总前委决定以中野全部兵力打黄维兵团,24日15时军委同意。

解放军当时态势如下,打完黄百韬后华野16个纵队(12个步兵纵队和鲁中南渤海两广特纵),,1.3.4.8.9.12纵队和鲁中南、两广纵队在徐州南阻击杜聿明南下,韦国清吉洛带着6个纵队南下配合中野阻击和围歼黄维或者李延年兵团7.10.11纵队在宿县,2.6.13纵队和江淮军区部队接替中野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

假设3.12.14兵团全部东进,3.12兵团会一起行动,14兵团会在蚌埠集合刘汝明李延年兵团,杜聿明3个兵团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的结果也是无用。野战打不过说什么都是空的。

历史上中野打黄维的时候,徐州杜聿明也没吃干饭孙元良和邱清泉2个兵团从24日到30日6天前出10公里不到孤山集。邱清泉兵团华野12纵都打不动,还被3.9纵反推一波。黄百韬坚持13天是碾庄有李弥兵团驻地修整的工事,杜聿明坚持1个月是为了牵制傅作义华野修整了20天。

粟裕和陈士渠在担心中野打黄维太快,华野6个纵队南下钓不出李延年刘汝明2个兵团,让韦国清吉洛带着2.6.11绕蚌埠后路,宋时轮刘培善带着10.13纵围攻固镇,要不是李延年跑得快和当日杜聿明放弃徐州国军2.6.11纵被叫回打杜聿明,国军还得再被围1个兵团。

可以这样说:国军3.12兵团一起走原路,中野6个纵队一定是围不住,但是可以层层阻击节节后撤机动防御,如果蚌埠的6.8.14兵团北上宿县徐州,徐州的2.13.16兵团南下宿县蚌埠,以粟裕的性格可能会以4-6个纵队阻击或南或北一路,集中全部10-12个纵队围歼剩余一路。

中野以三代的“中原野战军打光了其他各部队照样过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态势阻击3.12兵团7-15天,华野在同时间段里歼灭或南或北的3个兵团。同时桐柏军区2.4万人,江汉军区2.7万人可以南下解放荆门、宜昌和武汉了,历史上也不过晚了3个月和6个月。宋希濂的20.28军调往蚌埠后,江汉军区2个旅和3个军分区部队他都打不过。

综上:淮海战役国军的关键节点不是华中的3个兵团和1绥靖区的4个军,是国军的黄百韬7兵团。黄百韬不灭华野16个纵队就腾不出手,杜聿明的3个兵团和蚌埠的2个兵团都能跑,而中野能做也只能做到的是节节阻击华中国军兵团不管是来1个还是3个。淮海和辽沈一样,国军指挥体系在时间上都太迟了,黄百韬被围徐州剿总不管是东进解围还是西进打中野还是南下汇合刘汝明李延年都可以,黄百韬7兵团守了13天,13天里徐州国军这帮废物和廖耀湘在彰武待了5天一样毫无作为首鼠两端,想跑想打又想回。黄百韬被歼灭,粟裕敢7个纵队包打天下,敢南下接替中野阻击刘汝明李延年,还可以支援中野打黄维。攻守之势易也。并且48年的国军又不是46年的国军,中野6个纵队在前期敢追着刘汝明兵团跑打宿县,敢阻击12兵团,还分兵阻击蚌埠的6、8兵团,即使采取杜聿明放弃黄百韬西进打中野,也面临着打不垮也追不上的问题,并且西进中野铁路枢纽徐州不要了,不知道到时粟裕的华野要嚣张到什么地步。


user avatar   wei-ling-z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的战役结果是双方在淮海战场隔淮对峙,而中野分兵留下的地方武装将席卷除武汉三镇之外的江汉平原,蒋匪军在长江上游与中下游的陆上水上联系被基本切断。




1947年12月,刘邓大军的后续部队十纵和十二纵分别向桐柏山、大洪山地区展开,启动了随州(当时的随县,下同)解放的伟大征程。
  12月13日,桐柏区党委、桐柏军区进至随州境内。桐柏一地委在随县东部的杨家湾召开第一次会议,宣布设立跨行政区域的边界县随北县。桐柏军区和桐柏第一军分区继续西进,直抵桐柏山腹地天河口、淮河店一带,呈展开之势。随北县的干部和最初的基本武装汇聚天河口,中共随北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正式成立,同时组建了县武装力量部和独立营。17日,江汉区党委、行署、军区司令部等先后到达随南贯庄店,21日,中共随南县和洪山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县军事指挥部同时在贯庄店成立。
  江汉独立旅和洪山军分区基干团,横扫大洪山周围的国民党地方反动势力,控制的区域逐步扩展。随州城以西,已控制到安居镇,向北,已控制枣阳东南部分乡镇。根据这一形势和工作需要,洪山地委、专署报经江汉区党委、行署同意,于1948年1月初,在随县澴潭镇北边的廖家寨成立中共随枣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县军事指挥部。
  1948年1月5日,江汉独立旅3000余名将士顶严寒、踏冰雪,翻越大洪山的崇山峻岭,由西向东,从钟祥张家集向随州方向进发。7日,抵达随州城外围,将随州守军全部包围。二团指挥所即刻命令迫击炮、小炮、轻重机枪猛烈射击,以强大的火力掩护工兵爆破组。爆破组携带炸药,迅速冲向城门。随着一声巨响,东城门和门楼被炸塌。江汉独立旅三面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克土城,占领青城。鄂北重镇随州城宣告解放。
1948年5月,国民党军整编八十五师从孝感花园出发,向安陆、随县、枣阳等地进犯。为避实就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江汉军区留少数部队就地坚持,主力跳出大洪山地区外线作战,八十五师的一个团占领随州。6月3日,洪山军分区基干团和江汉独立旅一团奉命回师,拟于次日向随州城守敌发起进攻。国民党军为避免覆灭的命运,趁夜弃城而逃,江汉军区部队第二次解放随州城。
  鉴于随州城周围(厉山镇除外)的地域都已解放,已分属随南、洪山、随枣、随北4县,洪山地委、专署、军分区报经江汉区党委、行署、军区批准,在随州城设随城区,中共随城区委、区爱国民主政府和城防司令部正式成立。
  随州城第二次解放时,随县各区镇均已获解放,唯厉山镇仍为国民党湖北省保安第五团所盘踞,但已处于解放区的四面包围之中。这股反动武装害怕被人民解放军消灭,便急急忙忙向广水、花园方向撤退。厉山地区地主“还乡团”见有机可乘,纠集100余人抢占厉山镇。1948年6月16日,江汉独立旅二团一部及随枣地方部队奉命进攻厉山镇,经短时间战斗,解放了厉山镇,消灭了随州区域最后一拨公开的反动武装。至此,随州南北全境解放。
  1948年12月15日,桂系张淦部国民党军从枣阳方向败退南逃,短期控制了随州城。19日,城关区长蔡光耀率区中队进城,国民党随县县政府残部溃逃,随州城第三次解放。至此,随州城的局势稳定下来。
1948年6月17日,江汉独立旅再次攻克京山县城,国民党军五十二师和县政人员弃城溃逃,京山全境解放。
1948年6月22日,钟祥县城获得解放。在此以前的一两个月内,国民党军五十二师撤离钟祥,县长肖伯勤先期率县保安队弃城,西渡汉江,不久星散。
1949年4月,荆门全境解放。8月1日,撤销荆钟、荆钟宜、荆南、荆当4县,成立中共荆门县委员会,孟筱澎任书记;同时成立荆门县人民政府,张沧洲任县长,隶属中共荆州地区委员会和荆州行政专员公署。

(本专栏资料由市委党史办提供)

从1948年6月开始,国民党先后调集重兵,对我江汉解放区进行大“扫荡”,企图阻止江汉军区部队向武汉推进。
为了进行反“扫荡”斗争,消灭敌人有生力量,6月中旬,江汉军区司令员张才千率部在皂市围城打援。
皂市之敌被围困八天,我军在一周内三次打击从应城来援之敌,歼敌2000多人,取得“皂市大捷”。挫败了敌人汉宜路沿线的主力,给予天门的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两个月后,我江汉军区部队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调出天门县城的守敌主力——敌28师张立夫所部,在石河二房湾活捉敌上校团长张立夫。
1948年9月24日,我军第四次攻克天门县城,从此,国民党天门县政府流亡应城,再也没敢回到天门城。
1949年4月,解放大军陆续进抵长江北岸集结,准备“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为适应形势发展,中共鄂豫三地委决定撤销陂孝县,分别恢复黄陂县、孝感县。中共孝感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县指挥部经过短暂筹备后,在滑石冲同时成立,县委书记陈新,县长古博,指挥长古博,政委陈新,县大队长董加申,政委郎子林。同时,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建立区委9个,区政权9个,党员121人,地方武装800余人。同时,云孝战前指挥部成立。
4月初,孝感县大队从东北部直逼孝感县城,云孝县独立营从西面夹击,汉孝陂县武工队从南面袭击,在孝感县全境展开横扫敌军和伪区乡政权武装的战斗。驻孝感县城的国民党第五绥靖区的两个团、县保安团和伪县长陈宗猷惶恐不安,于4月5日弃城南逃至城外的龙宫庙一带。4月6日,云孝县副县长饶民太和独立营营长曹正科带领4个连,以及县军事指挥部警卫排,乘船渡过澴河,从南门直扑县城。在解放军政策感召下,有40名残敌向解放军投降。这是第一次解放孝感县城。
部队进城后驻国民党县府大院和公安局等处,主要做4件事:一是对部队进行政策纪律教育。严格要求指战员遵守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饶民太在考棚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的城市政策和保护工商业政策,稳定群众情绪和社会秩序,部队受到群众欢迎。二是砸开监狱,解放群众,搜捕国民党潜伏特务和逃城恶霸地主,争取和瓦解敌匪人员。三是组成清点组,清理战利品,扫除危险物和障碍物。其中,清查处理枪300余支,子弹50余箱,电话机30余部,电线5000余米,粮库3个。组织爆破组,迅速炸毁敌碉堡,拆除敌设置的铁丝网,清除地雷,保证人民群众安全。四是召开小型群众会和组织宣传队,鼓舞人民。
4月9日,逃出县城的敌军得知进城解放军只有4个连,即反扑进城。得此情报,云孝独立营部队撤至城外澴河西张家湾、陈家港一带,监视敌军。4月18日,孝感县军事指挥部副指挥长董家申带领县大队从东面直逼孝感城下,当晚攻克郑家阁火车站。敌人安在火车站水塔及理丝桥下的千斤炸药来不及点火即逃走。董加申率8名战士组成分队进城。这是解放军第二次进城。
逃出城外的敌军得知进城的解放军只是小股部队,便再次反扑,形成“拉锯战”。小分队与敌军交火,董家申腿部受伤,在地下交通员冯守仁的指引下,从东门撤出县城。
4月19日上午,西门外忽然枪声大作,家家关门闭户。接着从西门开进一支几十人身穿灰军装的“游击队”。街头有人大喊:“饶县长进城了,大家出门欢迎!”于是,大街小巷有人放鞭炮。这支“游击队”进街后,公开向居民索取香烟、现洋和食物,在启澴中学还殴打门房校工。正当群众感到疑惑时,汤家街一家店铺带头抢东西的那位“首长”,被“地母堂”冯守仁认出,原来他是前天撤出城的国民党绥靖团谍报队的詹队长。他们在临逃前敲诈民财,伪装成解放军游击队,演了这场孝感假解放的丑剧。敌谍报队长气急败坏,追查欢迎解放军的群众,扬言要“枪毙通共分子”。冯守仁以他特殊身份冒死周旋,拿出50元光洋和10条香烟送到詹的手中,打了一个“圆场”。从这天起,绥靖团又占据县城,站岗设卡。
4月25日,驻孝感城的敌军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军孝感的消息,深夜弃城南逃至新沟一带。4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先头部队抵达花园。国民党三兵团留守部队全部撤离孝感南逃。28日下午,春雨淅沥,泥烂路滑,云孝县副县长饶民根据鄂中地委指示,以城区地下联络组李基光等人为向导,率汉孝陂武装工作队50余人枪进入孝感城。4月29日,中共孝感县委书记陈新,县指挥部副政委郎子林从滑石冲出发,率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县大队3个连,从北门进入孝感城,张贴《孝感县人民政府布告》,宣告孝感县城解放。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悍然发动内战。沔阳儿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战略撤退、重建解放区、夺取政权的曲折历程,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连续发起的4次“清剿”,并在1949年5月获得全境解放。
国民党华中“剿共”总司令白崇禧视刚开辟的襄南解放区为卧榻之患,1948年1月,他派整编第85师占领潜江城,追击天潜沔县游击队,以一部兵力配合沔阳县保安队及乡警进行“驻剿”,并增派部队进占监沔县新沟嘴、天潜沔县浩口、监利县城等地,开启第一次“清剿”。鉴于双方力量悬殊,第三军分区主力开往襄西,在外线待机。地委书记杨殿奎、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率一个连指挥各地坚持斗争。
“清剿”一个多月,国民党军在襄南一无所获。这时,在外线活动的第三军分区主力部队返回襄南,第二次解放潜江城,配合天潜沔、监沔等县地方游击武装,在沔阳境内连续摧毁通市、范市、三伏等10个国民党乡公所,第二次解放沔阳县城,并乘胜攻克仙桃及彭场镇,粉碎了第一次“清剿”。
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2月中旬卷土重来,并采取东、西、南三线分进合击的战术,向襄南地区发起第二次“清剿”,企图将三军分区部队围歼于江汉三角地区。
天潜沔县委决定采取游击战突围。县委副书记赵抱一带领1个排和10余名干部在排湖沿岸游击作战,天潜沔县委书记张难率游击队在施家港击溃敌第49团的1个连。
为夺取反“清剿”胜利,川汉沔地方武装主动出击,取得了消泗沟、新滩口等战斗胜利,并攻取平坊、燕窝、叶刘家边、龙口等敌据点,摧毁太宁、珂平两个乡公所。2月26日,川汉沔指挥部趁虚攻克仙桃镇,击退国民党沔阳县自卫队三个中队的进攻。至此,国民党军第二次“清剿”被粉碎。
1948年4月,国民党军动用10个团的兵力,采取“围歼”阵势,以“固点、联线、扩面”战术,在长江、襄河之间建立横直封锁线,向襄南发起第三次“清剿”。
为使襄南解放区中心地带免受摧残,军分区副司令员张水泉带领三军分区主力诱出东、南两线之敌,并指挥天潜沔、监沔、川汉沔三县武装突袭沔东,成功击溃国民党军第99团两个营,全歼张培元保安中队。紧接着,三军分区主力部队杀回西线,攻克沙洋,取得荆沙附近普济观战斗的胜利,受到中原军区嘉奖。随后,三军分区部队佯攻沙市,国民党军中计西援,退出沔境,第三次“清剿”失败。
很快,白崇禧又纠集了33个团的兵力,对襄南解放区展开第四次“清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襄南地委及军分区领导制定了“内线坚持与外线出击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军分区主力与县、区武装和民兵相结合”以及“敌进我退,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作战方针。
8月4日,天潜沔和川汉沔两县军民配合军分区两个主力团,趁国民党军尚未合围的有利时机,向驻侏儒删的国民党湖北省保安旅第一团突袭,歼敌2个连和1个保安中队,推迟了国民党军合围解放区的行动。8月12日,国民党军进占潜江城,次日占领仙桃镇,随后采取“拉网式”压缩合围战术,逐步占领了沔阳的主要集镇和交通要道。
天潜沔、监沔、川汉沔的县、区武装与国民党军兜圈子,出奇制胜地袭击,战果不断,但在个别战斗中也遭受挫折。9月2日,川汉沔指挥部由于轻敌和指挥失误,被敌军4个营包围于张沟藏鹤亭,部队严重受损,40多名战士牺牲。
进入9月下旬,中原野战军发起秋季攻势,逼迫国民党军整编第7师172旅和整编第48师北调。第三军分区主力两个团和第二军分区的一个团乘机返回襄南。10月3日,他们在潜江城东北的三江口击溃国民党军第28师师直部队及所属第155团和156团。10月6日,三军分区部队与鄂中分区第五团配合作战,在新沟嘴、周老嘴、窑湾等地击溃国民党军第52师245团,歼灭第246团大部,迫降监利县保安大队。
此时,天潜沔、监沔、川汉沔县的地方武装伺机消灭国民党地方土顽武装,夺回失地。“驻剿”沔阳县的国民党县、乡保安队狼狈逃往峰口、新堤,至此,长达两个月的第四次“清剿”被粉碎。
到1948年10月,沔阳境内的国民党军只有驻新堤一带的沔阳县自卫团李太平部800余人及驻峰口一带国民党第十六绥靖区“五县联防指挥部”萧酂何部约1000人枪。
1949年1月1日,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号召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同月,监沔、川汉沔两县中共武装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将李太平部、萧酂何部大部消灭,仅余少量残部孤守新堤。
至此,沔阳境内的天潜沔、监沔、川汉沔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为进一步扩大解放区,迎接武汉解放,襄南地委在2月,将川汉沔县划分为沔东、(汉)川(汉)阳两县。
在此情况下,国民党沔阳县县长刘鲲生感到国民党统治即将结束,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与解放区接触,表明投诚的态度。5月初,刘鲲生又派代表赴新沟嘴拜见中共襄南地委书记杨殿奎,就投诚的具体事宜进行协商。
5月19日,襄南军分区独立第四团浩浩荡荡开进新堤镇,受到工人、农民和学生的热烈欢迎。刘鲲生等率自卫团800余人枪接受了人民解放军的改编。至此,沔阳全境解放。全县总面积4678平方公里,总人口87.37万人。


user avatar   li-jia-lu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48年11月17日,军委在给林罗刘的电报中分析,考虑长江防线,黄维兵团外白崇禧实际已无多余部队可调:

淮海战役,我已歼黄百韬兵团五个军十个师大部,余部亦将就歼。现我正转移华野主力攻歼邱清泉兵团十个师及李弥兵团五个师之一部,并钳制孙元良兵团四个师及徐州守备部队三个师于徐州;中原野战军则在宿州、蒙城、固镇地区对集中阜阳增援的黄维兵团十一个师及集中蚌埠北援的李延年集团十五个师作战。即使邱、李两兵团迅速退缩徐州,集中二十二个师守城,使我一时只能包围,不便强攻,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我已可达到歼敌十八个至十九个师的胜利(黄兵团十个师,刘汝明一个师,孙良诚两个师,宿州一个师,灵壁一个师,另有冯治安四个师起义)。在我胜利威胁下,蒋匪必将考虑其长江防线问题,除黄维李延年两部二十六个师外,现在长江下游南北两岸(苏北皖北在内)只有十八个师,而白崇禧手中控制的二十二个师,必须布防长江中游区域,故蒋匪所能调动的兵力,只有华北、西北两集团,首先必是华北,因西北胡匪三十一个师尚负有掩护四川和西南的任务。傅匪连归绥四个师在内共指挥四十四个师,约三十五万人,若全部南撤,不仅傅匪不愿,海运这样大的数日,也难短期完成。傅匪目前布置,似在为其嫡系约二十个师,安排退守绥远的道路,同时将葫芦岛运回的六十二军等五个师,由秦皇岛退守津沽滦州,其目的又似在控制津沽海口,因此,蒋匪嫡系二十四个师从华北海运江南,是蒋介石今天唯一可以使用的机动兵力。

1948年11月26日,朱德在讲话中分析,黄维开赴淮海战场并不聪明,而白崇禧不动是厉害的招数:

徐州从历史上就是进行决战的古战场,地势宽阔,人口稠密,大军有饭吃,有房住。现在我集中华东野战军的第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纵队,加上两广、特种兵、鲁中南、渤海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的第十一纵队,共十七个纵队,再加中原刘邓的六个纵队,在数量上比敌人多一点,质量上比敌人高得多,武器上比敌人也不差,弹药我准备了八个基数。这些就是我们同敌人进行决战的物质基础。刘峙的指挥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他不像白崇禧那样狡猾会逃跑。刘峙原估计我们从徐州西面打他,结果我们从东面打,他发觉后已经迟了,慌忙改变原来的部署。冯治安部的起义,对战局影响很大,使敌人原来的部署大为混乱,这是兵家之大忌,特别是对大部队更是不能马上把部署调整好的。所以冯部起义正适合时机,是我们的同志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在消灭黄伯韬兵团的同时,原想能把邱清泉兵团引出徐州来,所以我阻援部队有意后撤了一点。刘峙以为我们要跑,叫下面追,但下面不敢追。中央社也吹。但邱部的后尾始终不离徐州,尽管眼看着黄兵团被歼。不过邱、李兵团在我预定的阻击下损失也不小。现徐州集中了邱、李、孙三个兵团不易打。我主力已南下打黄维兵团。黄维资格老,但指挥并不怎样高明。比较高明的是白崇禧,他看到要打败仗不肯来,黄维兵团来路远,走得急,过河多,受我游击队袭扰,辎重掉在后面路上,汽车没有油,机械化反成大害。他情况不明,根本不晓得我刘邓部队在哪里,这是因为我们无产阶级的队伍有群众基础。黄维兵团共十一个师,兵力大,他估计我们不敢打他,实际上兵越多越容易乱。他没有强固阵地依托(黄伯韬厉害处是他不乱,分村固守,丢一个村不去救援,使我们吃了点亏)。他原来的前进方向是徐州,我们从侧翼打他,他向东与李延年、刘汝明靠不上,队伍一乱就很快可以把他解决。李延年、刘汝明是否北上?我们希望他们来,不过他们的劲头不大,其中从东北撤回来的部队情绪不高。我以四五个纵队监视徐州敌人,决心连续作战,不怕伤亡,随时补充俘虏,这是取得胜利的关键,只有我们无产阶级队伍才能如此。黄维、李延年、刘汝明三部解决后,徐州敌人也跑不了,他们没有粮吃,没有援兵。


user avatar   114514-94-9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宋希濂兵团所辖的二十军,二十八军两个军四个师十二个团连中原军区部队都打不过(二十八军南调的时候军部和直属对都被打掉了,军长被俘,二十军是川军外战内行内战外行)更不要说华野和中野了(好像还有一个隶属于宋希濂兵团的七十九军,作为土木系的部队但是战斗力还是很渣,在荆门战役中被军区部队打掉了军部和主力九十八师可见其战斗力不强)

再说张淦兵团,张淦兵团下辖第七军、第四十八军、第五十八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张珍兵团不是1949年3月组建的吗?辖一二七、一二八、五十八军。后来起义了

第一绥靖区下辖第四、二十一、五十一军,这三个军都是杂牌垃圾了半数部队都被全歼或重创过,唯一说有点战斗力的应该是第四军(辖五十九,九十师)顶多两万出头(没记错的话九十师是重建的,算上长衡会战时第四军被全歼整个第四军战斗力下降应该达到百分之六十,应该是打不过军区部队的)而且第一绥靖区还有“保卫南京的任务”所以参战不参战都差不多(比宋希濂兵团要垃圾,相当于军区部队的水平)

战斗力不错的还有王凌云的十三绥靖区辖第二、十五军战斗力应该算宋希濂兵团加上第一绥靖区部队

就算上面所有部队一起加入徐蚌战场但是还有一个最致命的问题———————运输,就晕宋希濂兵团的二十军到蚌埠黄维兵团就已经差不多了,可见国军运输能力极其差(刘玉章直呼内行)

那么我们抛开国军的运力、行军速度、补充能力和命令执行能力。就徐蚌会战开打时第三、十四兵团、第一、十三绥靖区部队、位于南京的第五十二军,全部第一时间加入徐蚌战场,共计有第七、四十八、五十八、二十、二十八、七十九、四、二十一、五十一、二、十五、五十二军,十二个军,按每个军两万人算共计24万人,再加上原先就在蚌埠的第六、八兵团十万人,共计34万人,由于不记国军的运力、行军速度、补充能力和命令执行能力,所以此时黄百韬应该刚在碾庄住下一天(1948.11.12)此时中原野战军占领宿县。按照徐东阻击战的兵力对比是华野7、10、11三个纵队10万人阻击第二第十三兵团加上“徐州剿总”的直属部队20万人兵力比是1:2,而中原野战军一、二、三、四、六、九、十一纵队加上三个旅以及军区部队共20万人,而加上黄维兵团的蚌埠全部国军兵力应该为34万+10万=44万,兵力比是1:2.2国军国军应该还是打不过那么我们再加上徐州剿总的三个兵团以及直属队共计30万人(虽然一定没有30万人)不要黄百韬了全部南下来个“南北夹击”那么兵力比就是1:3.4了。但是还有华野的打援集团(一、二、三、七、十、十一、十二纵队)按每个纵队2.5万人算有17.5万人加上地方、军区部队应该有25万人那么兵力比就是1:1.6那么,不管是阻击还是运动歼敌解放军都可以游刃有余,但是TG不可能口气这么大国民党徐州部队最少还是能有一半部队能够跑掉。(比如解放军在南线抓住了第十四兵团那么其余部队都撒丫子跑到淮河沿线,可以说是令人非常头痛)远比徐州部队被全歼的要好。




user avatar   jackliu-lian-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苹果在国内人气摆在那

而身为在中国人认知里面的纯PC厂商(中国消费者100个有99个不知道戴尔做服务器,惠普做打印机,他们觉得那就是纯PC企业),我不买电脑的时候,我为什么要关注惠普戴尔关注他们做了什么?

但做手机和做各种电子产品的企业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啊,这是跟自己切身相关的,毕竟你总不能不用手机了吧

但有一说一,惠普和戴尔对中国市场确实很不厚道。

产品外,中美贸易战国内高校封锁争着当排头兵令人作呕。惠普大量产品不在中国市场发售,对国内越来越不上心一副不想在中国可持续做生意的态度;戴尔国内采取保利润率的销售策略无视中国消费者利益诉求明着"歧视"中国市场。

当然产品外做的差可以被洗白,再谈谈产品:明知中国市场竞争激烈按照国外思路做产品必死无疑,就是打死不在国内设立研发分部放权给中国人,中国分部就一卖货的。再加上自己有些不思进取,导致其产品力越发跟不上中国市场的节奏,在中国市场抛开品牌本身的整体产品力,惠普戴尔都是倒数,中国区销量一年不如一年。

从这两个角度看,你期望品牌变好给消费者提供优秀的产品,但也怒其不争。


此外就是这两家美企非常注重舆论公关,且纪律严明,很少爆出黑点给人递刀子。

不然某厂公关当初做笔记本的时候,早就顺带跟那一家一起黑一遍了,只可惜实在找不到黑的地方。

惠普的三倍赔偿成了美名,鼓包和铁板熊掌也只是产品内问题可以改;戴尔更是冰清玉洁不犯事,偶尔有啥问题也马上内部处理或者公关掉流不到外面来,就像vivo高效清除网上关于机场爆炸事件的新闻彻底压掉热度一样。

没刀子递给人民群众黑,那怎么掀起波澜?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金门战役? 
  天灾时期,饿死军人是否比饿死百姓更为严重? 
  为什么古希腊老祖宗的《逻辑学》能成为科学发展的一把钥匙,而我们老祖宗的《易经》却不能帮助我国科学发展? 
  秦桧是否预料到自己死后留下千古骂名? 
  唐朝首都是长安还是洛阳?看到两京网友一直在撕这个。我能否客观的说一句? 
  明末八旗兵的战斗力为什么会这么强,打赢了几乎所有的硬仗?努尔哈赤的建军思想,组织架构到底是模仿的谁? 
  如何评价晚清重臣李鸿章? 
  为什么葡西两国的殖民者在十六世纪没有趁着日本内乱在九州地区建立殖民地? 
  如果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投降了,对二战的主要参战国和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一个41年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进攻霍格沃兹那学校会怎么样? 

前一个讨论
相比日本那几艘准航母,辽宁舰战斗力如何?
下一个讨论
2021 TMEA 的年度华语乐坛十大热歌都是短视频流行歌,反映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