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我觉得题主可以首先和老公明确一个定义:什么叫做『为所欲为』。听你的描述,你们俩在这个定义上是在『一个名词,各自表达』。
你老公说的:皇帝想干嘛,很多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这句话不能说是错的。刘瑾把持朝政,被称为立皇帝,厉害不厉害?严嵩首辅二十多年,门生故吏遍天下,厉害不厉害?都称得上是权倾天下,掌握很多人生死荣辱的大人物。但是皇帝一句话,他们该干嘛就干嘛去了。
隋炀帝游江都,明武宗去边关,清乾隆下江南,都有臣子进谏,皇帝照样想去就去。至于看上谁家的民女、贪图谁的宝贝……这种不影响历史宏大叙事的日常事情,别说皇帝,就是诸侯王和勋贵们,平日里更是没有少做过。从这个意义上,皇帝确实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并且似乎也不需要付出代价。
但是,以上说的,像一个人看谁不顺眼就杀谁,看什么好就要什么,这种在通常意义上已经是『为所欲为』了。而如果把一个人能做的所有行为看成一个集合的话,那么皇帝能做的,是这个行为的『严格真子集』,也就是说,还是有一些行为,是皇帝真的做不到的,但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他压根就不会那么想。或者说,他想了、做了,但是依然要付出代价。
这是权力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人和人之间,从生物的意义上来说,都是平等的。谁的一天都是只有24个小时,谁都有生老病死,谁也都不是钢筋铁打之躯。但是有了后天的权力结构,就有了尊卑上下。权力是人类社会编出来的一个存在于意识中的『故事』,这个故事依赖于人们共同的『信念』。
也就是说,所谓的皇权集中到极点,也就是『皇帝具有最高权威』这句话成为了共同信念,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我本意不想听皇帝的,但是因为其他人都听皇帝的,所以我必须听皇帝的。
那么当皇帝做的事情,让大多数持有这种信念的人动摇的时候,并且重要的是,当这些人都知道其他人的信念也被动摇的时候,皇权就会变得很虚弱。就拿隋炀帝做例子,隋炀帝最终怎么死的?不是因为他穷奢极欲,而是因为当时皇帝的亲兵骁果军想要返回老家,但是隋炀帝就想赖在江都不走了,于是骁果军哗变,直接导致皇帝驾崩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帝又不是『为所欲为』的。或者说,他依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