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显然是今人对古代实际情况的误解。
从先秦到唐初,普通百姓的坐姿一向“不守规矩”。有见官箕踞者,这不是因为他们无礼,实在是平时就是这么个姿态。也不是说宋以后的人才有椅子,中国那么古老的一个国家,从原先就是可以坐在石块、木墩上的,先秦也有诸如杌与墩一类的高位坐具,各类出土的文物和壁画也显示出那时候人们就悬足坐了。
跪坐是有其历史原因的。一种说法是,中原的文明形成以后,用于遮羞的裤子是开裆的,无论是坐凳还是箕踞,都容易暴露,俗称“露蛋”,因此这就是十分无礼的行为。另外一种说法是,跪,起初是商人祭祀祖先的礼仪,待周人的贵族,继承这种坐姿,就用于了正式或面见尊者的场合,从而形成一套秩序。故曰位卑者“屈膝”,又,以礼待人者屈膝。
“有礼”的坐姿,则多半是跪坐,累了就踞一下,算是活动下筋骨。
刘邦出身草莽,平时见客也箕踞,这是他在乡间的常态,是正常的他,而不是非正常的他。孟子之妻坐姿箕踞,孟子回家看见想休了她。孟子之母说首先是孟子无礼,“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就是要让人家做好准备,你不要不敲门就进去,还埋怨别人衣衫不整穿着内裤,故而孟子知错。孟子之妻日常尚且箕踞,遑论其他乡民?
那么,士大夫们跪久了,腿不麻吗?
他们没少麻。
叔向见晋平公,晋平公认真接待,跪坐久了都抽筋了,腿肚子疼得要死,也不敢“踞”,就是怕显得自己“无礼”。
跪久了毁腿,还有死人的。
年老的,委顿不能支,过上二十分钟就真受不了的大有人在。在清朝,也是跪着。正式场合一群人“徙倚蹲踞”,自动放松,蹲着的蹲着,靠墙的靠墙,以至于“有碍观瞻”,皇帝下令轮流跪坐。清朝庶吉士刘於义,就是在养心殿奏事的时候,“跪久致仆,遽卒”,整个就是跪死的。可见,不是说古人耐跪,古人不耐跪,但不得不耐跪。耐不住就申请放松一下,不敢申请,就去死呗,还能咋地?
唐以前人们吃席、喝酒,坐姿没那么正经,“侍宴酒酣,箕踞倾倚”,怎么方便怎么来。又不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怎么可能那么拘着?给谁看啊?
当然,正儿八经高端场合,确实需要跽跪。
就好比你西装革履去吃西餐。
就不适合穿大裤衩子,也不适合大快朵颐,更不适合吆五喝六。
这就叫“拘”。
为什么拘?
因为越所谓严肃、讲究的场合,就越不是以吃为主,而是一种“见礼”。
真想吃好喝好,爱说啥说啥,还是一张桌子,两个马扎,一碟花生米,几盘小菜,喝点小酒,吹会儿牛屄。
这才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