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我们先来认认人。请用10秒钟告诉我,这两位分别是谁?
===================10秒钟,1秒都不能多===================
左边这位是Vernon Smith,实验经济学的祖师爷,02年诺奖。右边这位是Gary Becker,92年诺奖,呃,好多领域的祖师爷……我们更愿意用“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旗手”来称呼他。这个回答要介绍一个从他们两位的工作中延伸出来的实验。
Becker(1962)理论:一些基本的结论——例如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和向上倾斜的供给曲线——并不要求所有参与者都理性。只要他们面临预算约束,即使他们的选择是随机的,他们的选择加总以后,换句话说,市场层面,也具有上述的性质。
Smith(1962)证实:对于瓦尔拉斯均衡,中心拍卖者的角色即使不存在,市场结果也可以很接近均衡。这一结论甚至对参与者很少的市场也成立。
这两个结论都很好,但是令一些人感到不快。批判者认为:随机交易者+预算约束=“正常”的供需曲线是个偶然现象。“真正的市场比你们这些书斋经济学家想象的复杂得多”。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的D.Gode和S.Sunder表示不服:你们这些白丁到底懂不懂经济学。你们说人凑一块表现比随机交易者复杂是不?行啊咱做个试验看看吧。
试验是酱婶儿的:有两组交易者。每组各12个。第一组——真人组,包括12个真人,第二组——机器组,包括12个程序,名唤“zero intelligence trader”。每组的12个交易者中,各有六个是买方,六个是卖方。
这zero intelligence trader有多傻呢?它们喊的价格是在{1,2,3,...200}上均匀分布的。也就是说,它才不管什么需求不需求的,就瞎喊。是不是贼拉傻?
而那12个真人有多不傻——或者说,多sophisticated呢?他们都是商学院的研究生。你看,这都是未来的老司机啊!
那么好,知道机器人有多傻以及真人有多聪明以后,我们来聊聊预算约束。
预算约束很简单,就两个原则:
1)你喊的价格不能比你手头的钱多(买方)
2)你喊的价格不能比你进货的价格低(卖方)
这个原则是用来约束机器人的,毕竟它们傻啊。至于人遵不遵守……要不你把你5000买的新手机1500卖我?我出邮费!唉你别跑,我付现金!
嗯,有了预算约束,再加上一个双边拍卖(
Double auction,也有翻译成复式拍卖的)的市场结构,就可以开整啦!
下面的三张图中,左半拉是供需曲线,供需的交点是理论上的均衡点。右半拉的横轴是交易次数,纵轴是双边拍卖的成交价格。右半拉图中间的水平线就是左半拉预测的均衡价格。现在请告诉我,这三张图里,哪些是机器人交易的结果,哪些是真人交易的结果?
图1
图2
图3
“我造我造!图1是机器人的,因为它们贼拉傻。图3是真人的,老司机入库就是快!”
好,聪明的年轻人,那图2呢?
下面公布答案
所以图2是机器人交易出来的。图2的机器人和图1的机器人唯一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前面提到的那种预算约束。
作者们还换了几种供需曲线组合,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和我展示的类似。现在回到这个实验的设定,我们发现——
1)随机交易者只要面临预算约束,那么市场出清价格和均衡价格相差的就相当小。比起不面临预算约束的随机交易者,这些面临预算约束的随机交易者产生的市场行为,更类似于理性的交易者。
Becker老爷威武!
2)6个卖家和6个买家足够少了吧?但是没关系,他(它)们在双边拍卖的市场机制下,已经足以产生和均衡类似的出清价格了。
Smith老爷威武!
所以,年轻人,你渴望力量吗?那么从这本书开始吧!
参考文献:Gode, D. K., & Sunder, S. (1993). Allocative efficiency of markets with zero-intelligence traders: Market as a partial substitute for individual rationalit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19-137.
注:这个工作同时也是agent-based modeling在经济学中早期的应用之一。这类方法还做出了很多有益的贡献。想了解更多,请参考
用 Agent-based 方法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困难与前景? - 微观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