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于「人在不理性时会如何决策」,目前经济学有哪些研究结果? 第1页

  

user avatar   jiaji-d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写一个科普向的综述好了。

「人在不理性时会如何决策」,这是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课题。我们从一些显而易见的和“理性”似乎违背的事实出发,并给出行为经济学的解释。

2015-8-14:又是一个看见评论区就会发笑的答案。那先简单解释几句。

在经典经济学中, 理性就是 效用形式在满足一些前提下对 效用的最大化。

这些前提其中的一些是:

选不选择期望收益高的项目,并不意味着理不理性。因为期望收益高,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此单看收益不看风险偏好,不足以说明一个人理性还是不理性。但是在两种情形下出现了相反的评价,则必有一种选择不理性。


至于在博弈论中,理性虽然仍然是最大化效用,但谈理性必须基于信念体系,因此有很多种理性,序贯理性,理性,无穷阶理性,N阶理性,贝叶斯信念下的理性等等等等。

而说到「人在不理性时会如何决策」,我们一般假定这里的理性指的是无穷阶序贯理性,因此 理性, N阶理性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不理性”。 这一点实在难以科普,诸位凑合看吧。


另外,以下“悖论”“问题”均为实验平均而言。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这样选择。

以下是答案。

-------------------------------------------------

【1】 阿莱斯悖论:我们真的厌恶风险吗?

首先,在以下两种计划P1,P2中选择你最爱的方案:

其次,在以下两种计划P3,P4中选择你最爱的方案:

但实际上P1+P4 = P2+P3!,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认为P1>P2,那么应该认为P3>P4才对!

一种解释——反射效应:对损失性预期的偏好是对收益性预期偏好的镜像

–收益方面:偏好确定性的收益

–损失方面:厌恶确定性的损失

也就是说我们对风险态度是不一致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平时风险厌恶的人也会买彩票)

另一种解释是——Kahneman–Tversky 权重函数

如上图所示,我们真正使用的是主观概率π(p)而非p来计算期望效用的,这种主观概率的特点是: 低概率高估,高概率低估。极低概率为0,极高概率为1 。

-------------------------------------------------

【2】偏好逆转(Preference Reversal)现象:我们的偏好固定吗?

- 比较两种方案

• A 28/36的机会赢得10美元

• B 3/36的机会赢得100美元

- 问题1:若你可以在两种机会中选择一种, 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案?

大多数人会选择A。

- 比较两种方案

• A 28/36的机会赢得10美元

• B 3/36的机会赢得100美元

- 问题2:让你出售两种方案,你对哪一种方案的定价更高一些?

大多数人会给B的定价更高。

卡尼曼通过实验证明,人们的偏好并不存在一个一致的顺序。

人们在A、B两 事物中任选其一时,他若选择A,但在让他转让这两事物时,他却倾向于B的价格比A 更高。

一种解释——展望理论的值函数

如上图所示,在零点上下,对于风险的评判是不一样的。(这可以看做是反射效应的进一步拓展)


也正是基于此,如果有两个消息需要告诉对方,怎么表述能让对方感到效用最大?

↓↓ ↓↓ ↓↓

  1. 都得益,分开表述。
  2. 都损失,一起表述。
  3. 大得益与小损失,一起表述。
  4. 大损失与小得益,分开表述。



-------------------------------------------------

【3】 为什么五块钱掉了不心疼,五块钱的甜筒掉了会心疼?

情形A:你已经花100元买了一张音乐会的门票, 到达音乐厅时,你发现门票丢了。售票处还在以同样的价格卖票,你会不会再买一张票?

情形B:你预订了一张100元的门票,到场取票, 到达音乐厅后,你发现丢了100元,假设你还有 足够的钱,你会不会按原定价格买票?

一种解释——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

一个账户为音乐会账户,另一账户为现金帐户,当丢了门票时,你会认为再买门票花费200元。



-------------------------------------------------

【4】疫情村(Tversky and Kahneman , 1981):某个村子有600人,正在遭遇疫情的威胁,营救 方有两个营救方案。

• 方案1:200人获救

• 方案2:600人获救的概率为1/3,没人获救的概率为2/3

实验结果:选择方案的人数比例为方案1:方案2=109:43

• 方案1:400人死亡

• 方案2:600人获救的概率为1/3,没人获救的概率为2/3

实验结果:选择方案的人数比例为方案1:方案2=34:121

一种解释——孤立效应: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可能导致不同的偏好


-------------------------------------------------

【5】 哈根达斯冰淇淋

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 一杯冰淇淋A有7盎 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里面,看上去快要溢出来 了;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 的杯子里,所以看上去还没装满。你愿意为哪一 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

实验表明:平均来讲,人们愿意花2.26美元买7 盎司的冰淇淋,却只愿意用1.66美元买8盎司的 冰淇淋。(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肯德基用小袋装超满薯条而 不是用大袋较满薯条)



-------------------------------------------------

【6】博弈论中的“非理性”

当然博弈论里也零星地有提出很多对理性挑战的博弈,因为很杂,就随便讲几个了。(而且其实博弈论中对理性的要求本来就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定义,因此也不太好说是“非理性”)

【6.1】 Jerry已经提到的最后通牒博弈

两参与人A,B,A报价x,如果B接受报价,那么A获得x,B获得10-x,如果B不接受报价,两人都不获得收益。

理论上讲,只要A的报价小于10,B都会接受。然而在实际中并非如此,大部分人会认为A过于“贪心”而拒绝掉A的高价 。


【6.2】 蜈蚣博弈

这个博弈相当有趣:两个参与者按如下形式游戏,看上去如果一直合作下去会有(100,100)的收益。

然而这个博弈的序贯均衡竟然是在第一期就结束!

我们从最后一期看起:如果到达最后一期,B不合作反而会得到101,因此B其实不会合作;

而A知道B在最后一期不会合作,A就只能获得98,因此他会选择在倒数第二期就不合作,两人获得(99,99)

可B意识到A这样选择,他会在倒数第三期选择不合作,获得100;

这样依此类推,他们竟然只能获得1的收益。试想,如果两人能撑两期,都能分别获得(2,2)的收益!

而在实验中,确实大部分人都会玩4期以上,这和序贯理性是有所违背的。

当然,最有趣的一点是:在蜈蚣博弈的实验中,经济学家曾让一些围棋高手作为被试,结果他们的结果则是几乎完全符合理性:他们全部在第一次或第二次就结束了博弈。




【6.3】囚徒困境的有限重复和无限重复博弈

囚徒困境是大家都熟知的博弈。

纳什均衡解是在(背叛,背叛)

但如果我们让这个博弈进行很多次,大家多次交手,是否会选择合作,信任对方?

如果进行无限次重复,可以证明,最优的决策是信任对方。

但如果进行有限次,无论有限值有多么大,根据【5.2】中类似的逆向归纳,我们都可以知道,在最后一期,人们是会选择背叛的,因此依此类推,在每一期都会背叛。

然而在实验中,大部分人即使在有限次博弈中仍然选择信任。



对【6.2】【6.3】的解释—— 囚徒困境有限重复和蜈蚣博弈本质的问题都在于,序贯理性对理性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后来有人提出了理性,简单来讲就是说,我们的理性容忍期望效用有的偏离,如果这种偏离是有可能获得收益的。




  

相关话题

  为什么美国的大富豪都喜欢往基金会里面捐钱? 
  如何看林毅夫「我不会得诺贝尔奖,因为我知道诺奖的规则」的言论? 
  中国的未来是拉美化还是台湾化? 
  高学历的女性更愿意留在职场吗? 
  自助餐 50 / 位,为什么吃不倒闭? 
  有哪些事情被大多数人误解了? 
  2021 年中国 GDP 同比增长 8.1%,体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 
  为什么西医一定要与以无数代人健康为代价筛选出来的中药对立,众多先民当小白鼠验证过的东西就没任何价值? 
  怎么评价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的学术贡献? 
  「一种税不能获得税收收入就不会产生无谓损失」,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牛顿通过水桶实验证明绝对时空观,在哪里出错了?
下一个讨论
中国的山寨这么多,为什么我们总是说日本善于模仿?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