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健身房 10 家有 9.5 家倒闭? 第1页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站在会员角度谈下。在泰国时,我在Fitness First健身。它们与国内健身房最大的差异,就是会员卡绑定信用卡,然后按月扣费,我和很多健身行业的朋友说过这件事,他们思考片刻后,都觉得这是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无奈国情不同,无法,也不能效仿。此外,我觉得泰国的Fitness First到今天还是很像2000年-2008年那个时期的中国健身房,男会员练器械,女会员跳操,健身房只有场地教练,没有现在最招人烦的私人教练。在泰国,请私人教练的基本都是行动不便的老太太,因为年岁大,她们锻炼时需要旁边有人扶一把,需要一个私教。国内健身房的私教,有点竭泽而渔,要知道,健身房的会员,基本都是周边的人,能吸引的人群,也是有辐射面的,在有限人群身上拼命利益最大化,那就必须做好随时搬走的准备,如果不行,那就只能关门。换言之,这个点就找错了。

在杭州,我在will's(威尔士)锻炼,相比之前的菲力伟,威尔士的运营管理水平要好很多,很少遇到器械不能用,地板不干净的情况。而且现在有爱动体育承揽健身房的操课,也比之前场地教练乱带操课感觉好多了。但无论威尔士还是菲力伟,以及中国大多数健身房,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价格不透明。会员间是会相互问价格的,如果十个人问完,价格都不一样,那结果就是九个人肯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而最低的人,也不确定自己沾了光,这种感觉,对于会员是很差很差很差的....

再一点,就是从业者的素质。之前网上曝光过,杭州龙湖威尔士教练不让会员锻炼的事,会员再有不合适,可以一对一和他讲,一群人,长时间围着一个会员,挑衅威胁,这已经构成“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恶势力”了。从市里下发的学习文件看,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和“恶势力”的构成条件如下。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四个特征。

1.组织特征。较稳定、人数多、有明确的组织者。(具备)

2.经济特征。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有经济实力。(具备)

3.行为特征。用暴力、威胁等手段,多次为非作恶。(有言语威胁,有视频)

4.危害性特征。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具备,杭州老百姓民愤很大)

“恶势力”的特征及具体表现。

1.一般为3人以上(相对固定);(具备)

2.经常纠集在一起;(具备)

3.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具备)

4.多次为非作恶,欺压百姓,造成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具备,民愤很大)

5.未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

@共青团中央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句话,如果一个行业有往黑社会化发展的趋势,那势必很难搞好。当然,我希望这只是个别现象。

最后,我觉得中国健身房经过各种闯荡尝试后,最终还是会走到欧美健身房,或是泰国健身房的路径上。就是健身房不是会所,健身房就是一个能健身的场地。你要会客,要喝咖啡,就健完身去咖啡馆会,去咖啡馆喝,健身房就是健身的地方。健身房不需要太多员工,大家通过自助服务,降低自己健身的成本。器械不需要那么复杂,简简单单几样就好。这种形式的健身房,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存活下来。


user avatar   chenbai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无比巨大。

2019年各个机构的行业数据都显示,全国健身场馆的营收均值和客流均值都下跌了,这是几年来健身行业各方面数据的首次下跌。所以健身行业一片哀嚎。

从行外人的角度,可能非常难以理解「健身房并不赚钱」这件事情。毕竟动辄几千的年卡和动辄几万的私教课,都让大众健身行业看起来非常赚钱。

行业内人士看到这个标题,可能第一反应是「我的钱都交给房东了」「房租实在太TM贵了」「我他妈就是在给房东和教练打工」等等各种抱怨。

嗯,的确,租金太高确实是问题之一,如果房租能够减半,很多健身房都能生存下来(房租减半,啥行业都能生存下来)。但租金绝对不是逼死健身场馆的本质原因,租金高只是加速了大多数场馆死亡的时间而已。

真正让中国健身行业难做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毕竟在房租还不高的时候,也有不少健身房关门跑路的现象。

还有回答说,「因为健身行业的运营模式是错的,赚的是不来的人的钱,这个行业就是矛盾的」。我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个回答无法解答下面这个重要的问题:

对的运营模式赚钱了吗?

对的运营模式赚钱了吗?

对的运营模式赚钱了吗?

这个问题下许多答主和评论者都在忽略这个问题。

事实上,那些商业模式看起来「正确」的企业好像日子过得也并不舒坦。那些看起来颇有情怀的企业,也有不少倒闭关门的现象。

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两句话,一两个结论就可以说清楚的。让健身行业难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什么健身行业总会被客户抱怨?

为什么那些号称情怀的场馆总是生存困难?

为什么许多满怀热情的的从业者最后会离开这个行业?

很多人对健身行业的难处上都有一些碎片化的认知,比如「健身时间成本高,自己根本没时间」「健身教练不友好,一直销售」「健身房开得太多了,实际根本没那么多人健身」「健身行业赚的是不来的人的钱」等等……

这篇回答我想把这些碎片化的认知结合起来,不做情绪发泄,而是用五个答案来概括总结题主问的问题《为什么健身房 10 家有 9.5 家倒闭?》,这五个答案分别是:

  1. 线下健身行业天花板低。
  2. 营业利润率低。
  3. 健身行业标准化程度低。销售倒是标准化了,产品没有标准化。
  4. 从业者没有形成普遍共识。
  5. 消费者对健身的结果过度高估,对健身的成本极度低估。

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上面这五点你只要解决任意1-2个,你就是这个行业的头部!你就是资本追逐的宠儿!你就是改变行业的领袖人物!你会创立一个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品牌!

Keep、莱美、soulcycle、CrossFit这些行业知名的品牌就是解决了这些问题中的其中1-2个关键点而获得了巨大的势能。成为了业界的标杆和向导。

我一点点掰开来说。


一 线下健身行业天花板低

健身行业不是一个什么高科技产业,它就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个行业最难且让所有满怀热情的经营者最后变成傻逼的要点在于,许多经营者进入行业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线下健身行业的这两个特征,或者根本就是无视这两个特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教练能够服务的人群有上限,场馆的承载力有上限。毋庸置疑。线下健身行业就是一个劳动力密集行业。在线下,一名教练服务的客户是有限的。你可以通过教练能够服务的人群直观地算出你的收入、成本和利润。

2.线下健身服务和课程产品无法储存。因为产品不能储存,如果不使用就会永远失去,所以如何在没有库存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减少产品的空置率,成为经营者巨大的挑战。当需求减少的时候,教练作为产品提供者很容易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当需求增加的时候,教练又很可能疲于奔命,终日忙于上课,导致课程质量降低;此时,健身机构要么拒绝一些需求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要么增加人手为更多的需求服务。否则健身机构只能降低服务质量或者采用排队的方法来处理过剩的客户。

为什么说很多经营者无视这两个特征?如果在乎,就不会疯狂地卖课把自己的负债堆得高高的了。大多数场馆卖出去的课程,已经远超教练能够服务人群的上限了。如果在乎,就不会疯狂卖卡,只注重拉新而不注重留存了。大多数场馆卖出去的期限卡,已经远超场地承载量的上限了。

这一点,可以看一下 @柔王丸@靳椰丝丝丝 的回答,两位作为5年以上的资深健身行业从业者,他们解释了健身房期限卡的销售和价格的关系,可以帮你从另一个思路充分理解「健身房年卡」这个玩意为什么是目前这个价格而不是更低的价格,为什么是年卡而不是月卡或者次卡。

线下健身行业天花板本身就那么高,假装把天花板推高,那也是假装。

然而不这么做,好像又要活不下去了。这就要说到下面这个问题了:


二 营业利润率低

从行业大数据来看,每月的健身场馆的收入里,租金占20-25%,人力成本占40-50%(健身房的成本取下限,工作室取上限。),剩余的30-40%的毛利得覆盖获客成本、培训成本、装修和器材折旧费用,以及税务等方面事宜。

很多人无法理解「营业利润率低」这件事情,甚至对此嗤之以鼻。毕竟健身房有看起来颇为昂贵的年卡和颇为昂贵的私教。

哎!我想说,年卡和私教课程都不是健身房的收入!那些只是客户暂时存在健身房的钱,是负债!只有等客户上完了课,或者用完了期限卡,那才是收入!然而私教课能够上完的情况比你预计的要低的多。健身房的沉默资金高达70%!

一个场馆能够追求正向利润而不是正向现金流,就已经是行业的一股清流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财务核算方式来进行健身房的财务管理,传统商健和私教工作室的营业利润率都高不起来的。

唯一的例外是个人精品工作室。就是工作室的老板既作为经营者又是教练。

如果你作为教练,水平还不错,自己租一个80-100平的场地,自己宣传,自己授课,自给自足,那是活的非常好的。这也是唯一一种在健身行业内活的最畅快的方式。

因为从成本角度考虑,这种个人工作室已经省掉了培训成本(因为你不需要招聘教练并且培训教练),如果你本身有不小的名气或者较好的口碑,你又省掉了获客成本。仅这两块成本的减少,就能够使得个人精品工作室的收益大大提升。再考虑到老板自己也是教练,那么人力成本的支出最终又是落到了老板自己的腰包里,所以……

但对于其他的经营者来说,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畅快了。


三 健身行业标准化程度低

  1. 硬件的标准化。
  2. 课程的标准化。
  3. 服务流程的标准化。

上面就是健身行业的三个需要标准化的内容。三个都能做到的企业极少,国内屈指可数,几乎没有。

标准化主要难点不在于场馆的经营者能不能给出标准化的课程。

而是在于用户的需求就是极度难以标准化的。

就形态改善这一块,你可以划分出:要翘臀不粗腿的、要肩膀宽的、只要上肢强壮的、只要瘦就行的、增肌还要保持低体脂的……

的确,你可以基于需求来做更多的标准化产品。但行业里这么做的企业非常少。一个是因为标准化和持续优化的课程产品开发成本颇高(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我好穷,我也缺钱),另一个是开发出来这样的产品,要么未必有足够的差异化,要么未必有足够多的受众,最终反而钱少赚了(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在这种利润率低的行业做这样的事情,要么靠融资,要么靠情怀。

从一两年的时间来看,你赚的钱很可能远不如把资源投入给销售人员来得多。而如果要说三五年,很多企业却未必能够生存得那么久了。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目前健身行业不用把产品标准化也能赚到现金流,只要销售团队标准化了就好,甚至一个销售团队打天下,吃遍全市。

这种情况下,专注产品的机构反而不如专注销售的机构,劣币驱逐良币。也就恶性循环了。


四 从业者之间没有形成普遍的共识

经营者和教练之间没有普遍共识。

教练之间没有普遍共识。

经营者之间也没有普遍共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三体运动2019年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营者与教练眼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58%的教练认为行业内最大的问题在于老板管理的混乱,而26%和42%的经营者却认为从业者素质较低、黑私教现象严重才是行业内的主要问题。OK,那到底是谁的问题?

教练内部,销售做得好的教练看不起只专注于技术的教练,技术好的教练又看不起做销售的教练。知乎这种问题就是典型的认知偏差:《怎么看待为什么中国有专业的健身教练没饭吃,只会用销售技巧忽悠的反而风生水起?

如何学会和客户/学员沟通也是专业的一部分。如果一个教练没饭吃,只能说明还不够专业。你能给客户想要的,也能给客户更好的。这两者完全不矛盾。你可以不必迎合市场,但可以把自己的理念和市场的需求融合。如果一直抱着「因为我专业,所以市场不认可我」或者「我需要妥协,才能被市场认可」的心态,就没办法进步了。

我觉得起码教练内部,能建立这样的职业共识,才有可能彼此促进、互相进步。

经营者之间也没有形成普遍共识。大家默认的模式无非就是预售,卖卡,推私教。课程优化做不做?员工培训做不做?服务和体验优化做不做?不做。没有。那怎么凸显差异化?价格战!好,你来我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最后都凉凉关店。



五 消费者对健身的结果过度高估,对健身的成本过度低估

这里的成本不仅限于金钱成本,还包括:

  1. 心智成本(学习健身动作和知识的成本)
  2. 时间成本(通行时间、训练时间)
  3. 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意志力。
  4. 放弃做某些事情的机会。(比如学习其他的技能或者吃美食之类)

但大多数消费者并没有建立起这样的成本意识,包括从业者也没有对这些成本有明确认知,从而导致入门的门槛太高,而实际的消费体验又极低。最终的结果也往往没有达到大多数人的预期。所以能够做好「入门」和「坚持」的机构,就会获得巨大的势能。

比如,Keep降低了心智成本和时间成本,获得了巨大的势能。莱美/超猩等团课型机构提升了趣味性,降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获得了巨大的势能。


真要从商业的逻辑去看,做一个能站着赚钱的、成熟的健身机构,要投入的资源、要用到的人才,比你能想到的还要多很多很多。因为这个机构很可能要担起培育市场的责任,它必须去搭建很多套系统,请注意,是很多套系统。目前国内的市场真的是太初级了,分工极度不明确,很多工作完全不应该由一个场馆或者一个机构去独自开发的。

在中国,这是很可能一件长期不赚钱的事情。当然,这不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如果你想做一个这样的机构,你得很有钱!并且几年内不care能不能赚钱。

不管你想不想,反正我是想的。人总得不断地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做些有挑战性的事情。不然真的对不起自己所处的这个行业和时代。

这个迅速变化着的行业。

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最后,再次向大家推荐我新出版的两本《量化健身》,作为一个标准化健身产品的尝试,我相信这两本书会系统性重建你对训练的认知。

谢谢。


user avatar   fatfox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收割一波预充值卡然后跑路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玩法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做健身房的朋友,跟我说过一些这个行业内的事情,只做转述,供大家参考,不喜勿喷!

朋友说,现在健身房扩张,不是像以前老板垫资扩张。而是选好地方,谈好租金之后,利用“空档期”,安排业务员到这个地点的周边地区去发传单,拉先期的客户,让客户办卡......

我想很多人应该遇到过,路上有健身房的人发传单让你办会员卡,说有什么优惠什么的。大部分就是这种情况。他们在给你介绍健身房设备的时候,一定会夸的“天花乱坠”,但是,实际上,这个健身房还没有建起来呢,朋友还特别提醒,有的可能连具体的规划都没规划好,只定了那个地方。

那什么时候会定这个新健身房的具体规划呢?这就要看销售人员推销会员卡的情况了,如果会员卡推销的情况好,金额够大,这个健身房的设施人员什么的,相对会好一些,如果会员卡销售情况不好的话,情况好的话,这个健身房会开起来,只是设备什么的会比较差。情况不好的话,这个健身房可能就不开了.......连锁品牌的健身房,可能会告诉你到别的店面去开卡,而这个店面可能离办卡的人家很远......如果你想退卡......如果你办过你就明白其中的酸爽了。

如果不是连锁品牌的话,“老板跑路”的情况,可能就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因此,朋友说,现在健身房的生意并不好做,不单单是房租和人员成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目前健身房的扩张模式,提前消费了“消费者”们的信任,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才会有健身房倒闭的比较多的说法......


当然,再次声明,这是业内的一个朋友跟我说的,是真是假,自行查证!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rou-wang-w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shi-dai-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奇葩说》《圆桌派》《十三邀》等这类节目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甚至,在电视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更甚,在电出现之前,人是不是都思想短浅,认知很慢?

想想上面三个问题,就知道您的问题的答案,就是两个字,不会!

那些节目又不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甚至,就是孔子本人,也达不到这个效果。更别说几个节目。

提升思想,提升认知的方式有很多种,看电视节目,并不是唯一,也不是最高效,最难以替代的途径。


比如,读书。

比如,求学。

比如,行万里路。

实践出真知。

思辨出真知。

电视节目出真知?这个,存疑吧。


所以,认真读一本好书,认真听一堂名校的网课,不见得比看一群人在节目里聊天收获少。

错过那些节目,无需太过焦虑。

把那些节目的作用看得过于巨大,反而会降低自己的思维深度和认知能力。

因为,真知来源于实践,来源于思辨,来源于探索,倒很少来自别人的价值观输出。


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





  

相关话题

  本人女生,是个健身房新手,我就想问大家怎样摆脱健身教练的各种骚扰……? 
  为什么健身房 10 家有 9.5 家倒闭? 
  坚持健身多久会有明显的效果? 
  健身房的男女关系很乱吗? 
  泳池和健身房在一起空气好不好? 
  每天去健身房运动至少1个半小时,每天正常吃饭,晚上尽量少吃,为什么还是不会瘦?持续2-3个月了…? 
  怎样看待健身房要求:“练完器械必须归位”类似的标语? 
  在武汉开一家结合crossfit和传统健身房两种模式的健身房的可行性? 
  健身房里有哪些事,让你感觉特别恶心? 
  健身房一周四练应该怎么安排? 

前一个讨论
在英国留学归来后,你都明白了哪些之前不知道的道理?
下一个讨论
如何理解北大中文系陈平原对人文学科职业生涯的一句话?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