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猜的
吴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重点在于,这个国家是一个从蛮夷过渡来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吴国源于周太王(文王的祖父)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泰伯和仲雍。重点是来到吴地之后“断发纹身”,接受当地习俗,换句话说,就是蛮夷化了。
虽然我觉得这段历史有点不靠谱,但是吴国是蛮夷这件事确实是很明显的。吴国的崛起始于晋国为了遏制楚国,而传授吴国科学(战车)文化(军法)。
吴国的历史非常奇葩,最初的泰伯和仲雍为什么逃去吴地呢?因为他们发现亲爹喜欢老三的儿子,即周文王姬昌,所以这两人自愿让贤,他们让贤的方式就是自己逃跑到了吴地。要知道当时周国只是西方的一个部落国,这两人能穿越两千里跑到吴地,真是不简单。
更不简单的是,这两人在吴地居然成就了一番事业,成为了一个部落联盟的领袖。显然这两人不可能是孤身逃走的,至少带去了一支军队和人民。
吴国的奇葩之处在于他们的传承,据说泰伯无子,所以传给了弟弟仲雍,但是仲雍的后代都是父传子,一直到寿梦,这个寿梦就是接受了楚国传承的那个吴王了,吴国也是从他开始才重新与中原诸国沟通。
这个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诸樊,次子叫余祭(zhài,寨),三子叫余昧,四子叫季札。据说寿梦很喜欢四子季札,想传位给他,但是季札不受,于是只好传为给长子诸樊,这个诸樊也想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还是不受,于是传为给二弟余祭,目的是想按次序以兄传弟,一定要把国位最后传至季札为止,来满足先王寿梦的遗愿。但就算如此,最后轮到季札的时候,他还是不受,而且跑了。吴人认为余昧是最后一个国君,既然找不到季札,那就应该让余昧的儿子当王,这就是王僚。
但是诸樊的儿子公子光有意见,他觉得他爹之所以传位给弟弟,目的是想让季札即位,既然这个目的没有达到,那么那些弟弟的王位就缺乏法理支撑,那么还应该他这个嫡长子来即位才对,于是收买刺客专诸刺杀了王僚,自己当了吴王。
我们看看这个吴国,它的开国君主就是哥哥让弟弟的典范,开国君主让位给了弟弟。之后到寿梦这里,又轮回到哥哥让弟弟。这历史看上去真是很浪漫呀。
但是我觉得有些可疑,我并非怀疑他们让位给弟弟这件事,而是怀疑他们中间的历史有问题。我们知道从泰伯奔吴之后,其实他们与中原就没有怎么联系了,以至于到周武王战胜殷纣时,还需要专门去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而后将当时吴君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后来被晋国灭了的虞国。然后又失去了联系,一直到晋国主动去联系吴国。既然如此,这中间的历史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们知道太伯、仲雍已经蛮化了,而寿梦需要晋国传授科学文化才能再次被中原认可,要知道这几人可是正统的周国王室呀,这只能说明吴国蛮化得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之下,这历史记载十有八九是口口相传,缺乏佐证的。这寿梦居然僭越称王,全然不顾自己乃大周王室的渊源,那时可是春秋时期呀,周天子颜面尤存呀。如果吴国的历史很清晰的记载自己的渊源,估计不会这样。
所以我猜测,吴国当时其实是没有什么历史的,一个理由就是蛮化之后不大可能还看重文史材料,第二个理由就是看不出吴国的人对自己的血统渊源有什么感觉,寿梦不但自己称王,而且对于同出一宗的虞国似乎也没有什么感情,晋国灭了虞国,也没有见吴人有什么想法,直接就拜晋国做干爹了。
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那么关于吴国的历史,最初从太伯、仲雍奔吴,到周武王找到周章并册封其第这里是一段,在这一段中,最初的历史即太伯、仲雍的故事估计清晰一点,找到周章时的历史估计清晰一点,其他的就难说了。而这一段中,太伯传位给弟弟仲雍了,而周章,虽然据说传位给自己儿子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武王册封的是周章的弟弟,而不是他的儿子。要知道周朝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章既然是吴君,那么他的儿子才是嫡系,他的弟弟凭什么接受分封?要么周章只有一个儿子,要么就是,周章的合法继位人就是他的弟弟,否则很难说得通。而之后的历史又不清楚了,一直到寿梦之后,居然又是兄终弟及。
我们知道,兄终弟及,国赖长君这种事情,在蛮族是比较盛行的,因为在蛮族,需要强大的君王带领他们。而恰好,吴国历史中最清晰的部分,居然都有兄终弟及的记载,而父传子的记载都出现于与中原失去了联系的时期,这就有点值得玩味了。
我们看吴国的传位历史,看上去兄友弟恭,非常和谐。但季札坚决不受国,这表面上是贤德,实际上却是乱国。这个人既然能得到父亲和兄长的承认,想必不是个愚蠢的人,而且据记载,这个人多次出使中原各国,让各国都认可他的能力。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那么迂腐,以至于乱国呢?史书上还提了一句,余昧死后,由于找不到季札,所以吴人认为应该王僚继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吴人认为”,而不是余昧的家人、臣子,或者吴国王室认为,这是不是说,吴国保留了某种“长老议事决定君位传承”的机制?
要说吴国人都是圣贤,都没有欲望,这也说不通,因为到了公子光这里就不卖账了,他采用了极端的方式来夺取权力。
要解答这些困惑,本人做一下无责任猜想:
1、吴国已经蛮夷化,不复有中原的传承,包括嫡长子继承制也让位于更能适应蛮族需要的,血亲+个人能力继承制,如果儿子有能力,就儿子继承,儿子不行就兄弟继承,甚至中间有没有被外姓集成,都很难说。
2、由于周国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周国的立国根基就在于礼法,而吴国又是正统的王室血脉,所以万万是不能承认这种蛮夷继承法的。所以在知道吴国的实际情况后,模糊处理,只说分封了周章弟弟,反正这人也算王室,封他也不为过,但是不提他是不是继承人的事,对于吴国的传承历史也做了处理,都改成了父传子。
3、寿梦要得到中原的先进文化,需要被中原认可。一方面是晋国的接引,另外一方面,自己的血统渊源是一大利器。他当然不能承认自己是已经忘记了祖先的蛮夷,所以就按照中原的口味,对吴国的历史做了处理。
4、寿梦死后,在选择继承人时并没有考虑嫡长子继承,而是希望自己的四子继承,他的这种选择也透露出吴国传承之法与中原有所不同,由于四子季札的能力得到国人认可,或者说长老团的认可,所以国人觉得没有问题,乃至后来王位的兄终弟及,其实并非特例,而是符合吴国本身习惯,所以没有人认为有问题。
5、季札这个人有点特殊,他个人能力应该是有的,而且多次出使中原,显然非常懂中原文化。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坚决不接受王位呢?如果说是因为他特别有道德,这是说不通的,因为当了吴王,更能推行他的道德,而不当国王,却使国家大乱,这显然不是什么道德的事情。要么季札是个迂腐的人,要么就是有特别的原因。这个人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看中,说他是个迂腐的人,很难说得通,所以我认为是有特别的原因。而这特别的原因,就在于他熟知中原礼法,知道吴国的传承是蛮夷作风。吴国要融合进中原,要得到中原传承的先进文化,要被中原认可,就要改变自己,让自己显得“更有文化”。他不接受王位,不是因为个人有什么道德洁癖,而是以身作则,希望在吴国推行嫡长子继承制。
如果我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再看专诸刺杀王僚,就很有趣了。王僚这个人,虽然是余昧的儿子,但是他之所以能得王位,却是部落传承的结果。他爹的王位是兄终弟及,他自己的王位是部落长老推举。
而专诸背后的公子光,他提出的继承机制,却是源于嫡长子继承制,他否定了兄终弟及制,也否定了部落长老推举制,他认为自己爹是嫡长子,自己就是嫡长孙,只有这样,他的王位才合法。他死后也是传为给自己的儿子夫差。
可惜吴国在夫差手上就灭亡了,不知道这种制度冲突到底解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