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请自来
岩沙海葵毒素 (palytoxin) 的大致结构在1981年被测定,但其具体的立体构型当时一直没有被搞清楚。这一迄今发现手性中心最多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是由哈佛大学著名化学教授 Yoshito Kishi 及其团队完成的。他们用时两年,测定了该结构中全部64个手性碳原子的具体构型。
1986年,Kishi 教授接手合成岩沙海葵毒素,至1994年合成成功,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通过逆合成分析,Kishi 教授带领的团队将 palytoxin 切断为九个小分子,在正式准备 palytoxin 的全合成前就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合成。
Kishi 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用时三年,完成了合成 palytoxin 的一个重要中间体——PTC ,此结构涉及了逆合成分析切断产物中的八种。
因此即便花费了较长的时间来测定立体结构,他们还是及时地在1989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 Natural products synthesis : palytoxin ,宣告岩沙海葵毒素的重要中间体已经被合成了。其合成路线如下
尽管从 palytoxin 到 PTC 只用了三年时间,Kishi 教授的团队却在最后一步的酰胺键形成上花费了整整五年。一是因为此处的酰胺键极难形成,二是因为 palytoxin 中实际上是一个烯胺的结构,还涉及到了顺反异构。最终,1994年 Kishi 教授发表了论文 Synthesis of Palytoxin from Palytoxin Carboxylic Acid ,标志着 palytoxin 全合成的完成。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为
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利用的是引入苯基硒化物
参考文献
Natural products synthesis : palytoxin
Synthesis of Palytoxin from Palytoxin Carboxylic Acid
Palytoxin :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inspiration — personal persp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