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有更多不装睡的人,呼喊者才能够坚定地继续前进,沉睡者醒来才有事情可做,而装睡的人,会慢慢爬起来,这个世界就会慢慢改变。
~~~~~~~~~~
古典的一篇旧文章对这件事的描绘挺贴切的:
洪水、大学、权力,以及醒着的人
2004年,音乐家宋飞丢出重弹——在三月自己作为评委参与的中国音乐学院的招生考试中,她发现许多学生的专业得分和他们的现场表现反差极大。考试中有重大失误的学生排名靠前,而表现优秀的孩子却被打了低分,面临淘汰。她断定,这其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公正。
中学、大学名校的招生考试串分、舞弊、走后门,这并不是新闻,也许你操作不了,但难道还有人不知道吗?有大学老师站出来说实话,这才是新闻。而这个大学老师并非一般人。
宋飞,著名青年二胡演奏家,著名二胡演奏家宋国生之女,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曾在欧美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过演奏会,肩负着中国二胡第一人的名头。她如今挺身指正自己的母校,事件的爆炸性可想而知。
电视台第一时间赶到宋飞家里,见到了三个“才华横溢,因为被评委集体打低分而落榜”的学员。这三个学生宋飞都指导过,为自己的学生争取公正,如何避嫌?宋飞拿出一盘考试现场偷录的录像带。
记者带着录像带去中央音乐学院(央音院和国音院不是同一家,前者综合实力更强,后者民乐更强)寻求专业鉴定。器乐系系主任赵寒阳在不知道打分结果的情况下,对录像带里的考生表现进行点评和打分。他的最终判断与宋飞一致。
“肯定是评委串了分。”
“就算打分中存在着弹性标准,那也只会是大红和浅红的差异,决不会像现在的结果。”宋
飞说。
一位考试中排名很靠前的考生,在关键处竟然拉了三次才过去,赵寒阳主任都笑起来了:“就算她是我的学生,那也不可能让她及格啊!”同时他也证实,在中国音乐学院被“淘汰”的张雨在后来的中央音乐学院专业考试中,排名第四。
如果是一般的话题,这个调查已经可以结束了,但是事关中国民乐的最高学府,《新闻调查》的记者需要再找一个中立者——中央音乐学院和中国音乐学院有竞争关系,会不会无间道搞臭对方?当记者的需要有规避一切可能性的专业劲头。他们又找到独立第三方——上海音乐学院老教授林心铭,他的结论也与宋飞一致。
至此,结果非常清晰:宋飞对了,这个考试并不公平。
主持人柴静坐在宋飞对面,她想知道为什么这个在父母同事口中不多说话、文弱、爱笑的女子敢于打开这样的暴风式的话题。她一开始就提醒宋飞:中国音乐学院是民乐界最权威的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培养了你、你正任教的母校,你却说你担任评审的这次考试有明显的不公正,你知道说这些话会带来什么后果吗?
宋飞说她知道,在参加节目之前,她也动摇过。说出事实,会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会打击或牵连不少局内外的人,会把母校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柴静:“那为什么还要说?”
宋飞:“因为我爱学生、爱音乐、爱教育。因为我自己成长的过程没有经历过这个,所以我才想当一个老师,给其他学生带来我从小经历过的那种希望。”
柴静:“但是你已经是中国音乐学院的老师了,为什么你还要说?”
宋飞:“因为,我不说话就已经不能给从事这个事业的学生带来平安和幸福了。那我宁可损失掉我自己的平安幸福、别人想象当中的这种完美。”
其间,柴静一次次的确认,也算是善意的提醒。
柴静:“你说的都是事实吗?你要知道这是需要你用所有的名誉和地位去做保证的。”
宋飞:“是的。”
柴静:“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事实)是什么?”
宋飞:“这股力量可能不是一个人两个人。”
柴静:“什么力量会让这么多人在一起,做出一个决定?”
宋飞:“我没有看到,所以我不能去说,但是不代表我没有想到,所以我请大家都去想。”
宋飞表现出她的冷静和智慧,看得出来她并非冲动,而是想了很久,字斟句酌,而能把音乐
学得那么好的人,定是极其聪慧之人。
柴静:“你想到些什么?”
宋飞:“就是每个人现在想到的那样。”
绕完这个小弯,宋飞简直有点俏皮了。
柴静也停止了追问,宋飞已经说得够多、够危险了。
为什么要不自量力地对抗这样一股力量?
宋飞讲了一个故事,说她自己读书的时候,她的班主任谢嘉信老师讲授过一门《走进音乐》的课程。
他在黑板上写下三个词:洪水、大学、权力。他说,洪水是什么?洪水是灾难。大学是什么?大学是学知识的地方、最神圣的地方。权力是什么?权力是可以满足自己欲望的东西。他问学生,如果大学里面没有知识,只有欲望和交易,是不是洪水?是不是人们头脑里面的洪水?我们说,是的。后来我进入了学校,我慢慢看到,洪水来了。
“洪水来了,”宋飞说,“我想去治。”
“你觉得,靠你个人的道德力量能做到吗?”柴静追问。
“我很难做到。”宋飞摆了摆手,哭了。
这件事情有个喜忧参半、有中国特色的结尾:中国音乐学院补录了四名学生,而央视的节目在首播后没有按照惯例再重播;宋飞没有停止自己的教学生涯,继续当她的老师。
当我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近八年时间过去了。这事早就过去,少有人记得。在我们这个眼花缭乱的信息世界,即使这事就发生在昨天,应该也不算新闻,在被围观和大骂几天后,就会被某个更猛的八卦盖过去——像郭美美那样接受个采访处理公关危机简直就是自残。最好的公关方式是闭嘴,默默地挨骂,然后每天烧香,期待下一个倒霉蛋过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屎干了就不臭了。
微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真实的社会,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真实。一起又一起社会
事件让我们心更凉、更麻木、更坚定地装睡,或者逃离。
我感谢这期节目的所有工作人员,因为他们不仅把镜头对准了一个著名学府的腐败事件,更
带我们去见证了一个明知难以回天却依然挺身抗争的弱女子的勇气。
这无关名誉,也无关成败,只有一个醒着的人最宝贵的清醒与勇气。
我要重提宋飞,就是因为她身上不装睡的清醒。一个柔弱无争的女子,可以在单位评级时装睡,在出名走穴时装睡,但是当自己最重要的音乐与教育被沾染,她可以放下声誉与自我宁静,用自己的方式,有理有据地说一声:“这不公平。”
我们生活中有更多不装睡的人,呼喊者才能够坚定地继续前进,沉睡者醒来才有事情可做,而装睡的人,会慢慢爬起来,这个世界就会慢慢改变。
Ref: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对生物圈不了解,有没有造假不敢妄言。
对饶毅的工作不了解,没有能力评价他的学术素养和道德,也看不清这背后的是非曲直。
只是忍不住想感慨,从大热的院士候选人到心灰意冷宣布永不评选,从北大生命学院院长到说不清道不明的卸任,入职首医当校长还被穷追不舍。以他的身份和能力,明明只要稍微弯个腰就能功成名就,却偏偏选择了这么一条路。饶毅回国这么多年,牺牲的太多了。
放弃了这么多东西,可以算的上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了吧。
已证实是饶毅的实名举报草稿。
饶毅教授举报,我一点也不意外,毕竟他一直是敢于说真话,为中国学术规范做贡献。
他的直言不讳是出名的。之前有学生问他「在中国,以重大疾病为导向和以兴趣为导向的研究,哪一个更重要?」
饶毅教授直接说「在中国,研究是以文章为导向,跟你说的那俩不沾边。」
这就是学术圈残酷的现实,你的研究成果再牛逼,都还是需要论文来说话。
而且没有论文,就申请不到经费,
政府给高校的科研人员分配经费,就是看工作量,工作量就是看论文数量,论文数量多,质量高,你能申请到经费更多经费,更容易升科研职称,收入高,升职,你就能掌握更多科研资源。
有这么高的造假收益,所以学术圈频频造假也就不奇怪了。
有点魔幻的是,发现学术造假,处罚的力度很小。这同时也助长了科研造假的风气。
汉芯一号造假事件,轰动一时。
2006年1月17日,中国首款自主知识产权高端DSP芯片——“汉芯一号”发明人、原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被爆弄虚作假,将从美国进口来的芯片加上了汉芯字样的标志,骗取国家上亿元无偿拨款。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于向媒体通报了“汉芯”系列芯片涉嫌造假的调查结论与处理意见:“汉芯一号”存在造假欺骗行为;撤销陈进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用合同。
除了撤销职位,追缴经费以外,陈进没有受到任何刑事处罚,现在仍然是数家上市公司如“上海领微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硅宝通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硅盛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
骗取上亿国家经费,结果没有任何刑事处罚,多少都有点荒缪吧?
韩春雨事件,除了稿子在《自然-生物技术》撤回以外,也没有后续进展。
最近的一次,11月15日,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院士约 47 篇论文涉嫌数据造假,目前也没有啥消息了。
处罚力度低,甚至0处罚,面对成功造假的巨大收益,那些人不造假才怪呢。
造假成功的人,都是混得风生水起。看看这个文章,如果事情属实,人家清华本科20岁,就靠一些手法,申请到了“未来学者”20万,“创世界"3万,”学推“三万,还有”国创“,至少26万科研经费。
如果他的竞争者,不造假,那自然就无法与这些奖学金无缘了。
所以,难啊。明明研究学术,就不应该造假,这么弄下去,不做假好像吃大亏了一样。
如果关于科研造假的监管惩罚措施不到位,以后这种科研造假的新闻还会越来越多,而且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99%的造假可能无法发现,也没有人去发现。
在中国像饶毅一样级别的教授,愿意站出来的还有多少?
当英雄,意味着牺牲!
科研需要一只给猫挂上铃铛的实验鼠。
造假频发的时代,是否属实我们不敢盖棺定论,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力量和敢于质疑的声音,假的真不了。
2018年9月,饶毅受武汉大学所托负责调查李红良教授涉嫌造假的事件。
2018年11月,饶毅开始调查后遭受大量匿名举报。
2018年12月,方舟子与饶毅开始在社交网站上Battle,结论是文中所用密歇根大学管坤良实验室提供的图片确实存在问题,饶毅称自己承担监管责任。
2019年11月,关于阿茨海默解决方案的新闻通稿全网发布,耿美玉率领团队坚持22年研发新药,成攻克阿尔茨海默症“中国方案”。
2019年11月22日,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委员会发函给饶毅教授称,其论文内容涉嫌造假。
2019年11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实名举报武汉大学医学院李红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研究员裴钢的举报信,在网络流传。
目前,国家基金委员会表示已经知晓,正在调查中。
“我先表达我的强烈不满”
“我本人没有任何问题”
“我没有造假。并且我知道是谁在举报我”
“偶然多了就不是偶然了”
“现在,我要实名举报”
到底是否涉嫌造假,具体的评判需要交由专业人士来判断,但是目前网络上的消息显示,此消息及此封举报信不是谣传,可以静候之后的评论。
目前事件的焦点,在于举报信内到底有多少内容属实,
由于饶毅教授本人具有相当的学术声望,目前网络上的声浪大多支持饶毅教授。
如果可以盖棺定论,上述三人会受到影响是一定的,
该杂志及该杂志主办方波及的学术界有关方面也会更多。
总之,如果饶毅教授举报为真,造假事实确切存在,希望以此为戒,以2019的年末为界,在下一个十年的到来之前尽可能的做得更好些。
目前消息显示,绿谷制药出品的药品仍然是有问题:
有人指出该阿茨海默药物与某绿谷制药有直接关系,并且产品正在推行。所以此前针对该阿茨海默药物的科研成果进行过大范围的铺设通稿,其推广药物之心昭然若揭。
也有人直接指出该药时长、效果等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显著改变,并不符合国际标准,也不会在药店单独销售。
科研不能称为面子工程,在学术造假层出不穷的当下,在大众不信任我们的科研成果的当下,能够看到饶毅教授如此刚烈的回复,也算是一股打破这潭死水的力量。
在这样的力量影响下,希望把那些在幽暗中苟且了很久的人都抓出来,把这些严重影响了科技强国事业的老鼠屎抓出来。如果学术成为商业的工具,如果学术可以欺骗大众的无知,那学术也就不是学术了,是广告。
我们需要这样的力量。
如果是粉饰太平,那就需要大刀阔斧的改变,并且刻不容缓。
参考链接:
写在后面:
本文章由多名笔者共同完成,以下为其中一名笔者的些许不成熟感想,不求得到认可,只希望能够表达一份对于科研事业的美好念想。
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瞬间,感到很心痛。因为科研在我心中的圣洁感,在不断地被打磨,被修改,被不承认。其次而来的,是更加坚定的感动。因为有人站出来了,因为有人敢于讨论科研究竟是为了什么,因为目前看来大家对于科研的态度,变得严格了。
在此之前也并非没有看到过相关的科研造假问题,但始终难以真的带来巨大波动,上一次生命科学走进热榜走进大众的讨论圈,或许还是“贺建奎”事件的担忧和指责,亦或是对他的支持和声援。这不重要,只能说明,生命科学,在一步一步走进大家的生活,也在一步一步被大众所关注。
科研不同于科普。科普是解释已有的东西,是看着道路的末尾往前走;而科研则是在开路。在我看来,科研之所以独特,之所以有其价值,是来源于科研的那一股钻研劲,科研那一种对于到底什么是“真”的不断追问,科研中不断受挫后的坚持探求。在课堂中老师有传达给我们过一个观点:科研,不是问为什么,而是问为什么不。
为什么这项技术不能实现?为什么这种疾病不能控制?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想一个很重要的,便是为什么科研不能苟且。
科研所面对的对象,不是单个的科研工作者,或是科研团队,而是整个人类的概念。生命科学为例,一切的科技进步,都是作用于人类的。诚然存在利用科研技术做不好事情的人,但这不是我想讨论的范围。我想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是本着对于科研的认真态度,本着手上的试管其实是在为人类做探索的态度,去完成每个项目,去设计每一条独特的基因回路。这个过程中,看到的每一次实验造假,数据修改,其实都是对于科研工作者价值观的冲击。
因为有的人,为了利益或者达标而违背科研的本真,却获得了支持和前进的资本;而很多真心投身于科研的人,却只能为自己的“单纯”买单。这难道,不是科学的一种悲哀吗?这难道,是科研发展的工程化方向吗?
我想不是,但也不可能苛责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纯粹的为了科研而做到究极高尚和高追求。现在作为一名大学生,扪心自问,我也曾有过在实验过程中“修饰”自己的实验数据,仅仅为了更好的成绩。可能这只是一次实验课程,这个数据不打紧,但事实上其实是对我自己的一种放纵,是对我曾经给自己提出的标准的破坏。同时,也会让我在每次向别人表达“我想要在科研这条路上试着走下去”时,多了份心虚和自卑。
至此,我在不断认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中,很幸运的真的结识了一些热爱科研且真心对待科研的学者,也让我依然保有对于科研的坚定和坚持。
我想,会有那么一天,“科研不就是混项目”的声音,可以不再产生回响。而选择科研,也不会被另眼相待,不会被妖魔化;而是得到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支持,和更多的监督。
而科研工作者们,也会真正的将自己放置在人类的观点里,为了未知去发光发热。
以上。欢迎讨论。
1、烤箱:容量不低于30L,功能上至少可以做到单独控制上下管温度
2、厨师机:喜欢烘焙,不建议购买面包机,想做懒人版简化版面包的可以考虑,直接买厨师机,用处多,可以揉面团,打发奶油,打发鸡蛋等等。
相对便宜些的厨师机千元以内可以满足基本家庭需求。当然预算够的话可以买性能更好的。家用的,几百元,几千元,上万元都有。
3、电动打蛋器:电机尽量皮实一些,太弱的机器使用多了电机会烧。不过要在分量和性能间做一个平衡,好的电机内部铜等金属材料用料足,但提起来的手感很重。
比如,我最后添制的,太沉了,手提打时间久了会酸,所以有时候偶尔还会用原来的小机器,那个轻巧。
后来的机器,动力不错,打发蛋白速度快,不过价格也贵,够买之前的三个了,算是各有利弊吧。
4、手动打蛋器
5、厨房秤
6、橡皮刮刀
7、打蛋盆两个:盆深一点更好用,打发不容易飞溅。
容量建议2~3L,一大一小最好,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盆,建议容量不小于3L。这主要是在做全蛋打发时,体积会膨大的很大,如果6蛋的配方,2.5L满足不了要求,3L都会满满一盆。
材质建议不锈钢,虽然视频里经常看到玻璃容器,那是为了视觉效果,实际用的时候,玻璃容器还是很沉的,举起来远不如不锈钢容器轻松。
如果有个盖的就更好了,可以做为面包发酵容器来用。
8、擀面棍
9、毛刷:硅胶易清洗,棕毛感觉上更健康
10、隔热手套
11、6寸8寸活底蛋糕模各一
12、带盖吐司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