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作为科研工作者子女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jia-xin-1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哈哈哈哈哈哈我婆婆是化学教授,跟她吃饭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user avatar   qing-qing-r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爸,某双非大学边缘学科教授,号称其所在学院的学术天花板,一个人可以完成学院一半以上学术KPI那种。作为他闺女,我迄今的体验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 【存疑】-- 【祛魅】-- 【互踩】。

第一阶段(大学以及以前):崇拜

一直到大学毕业,我看我爸都自带有崇拜的星星眼。我妈,作为我爸的头号迷妹,在我长大的过程里,天天给我灌输“你爸真聪明”,“你爸思维敏捷”,“你爸做科研认真努力,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等等。我爸也是十分配合他的人设构建,比如我们三个去逛街,我和我妈进商场买衣服,我爸在商场外面找地方看书等我们(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努力感爆棚。就这样,在我妈数十年如一日的强势洗脑下,那些年我看我爸都自带滤镜:我爸怎么可以这么优秀这么努力,我以后也要成为他这样的科研学者!!!

第二阶段(读硕期间):存疑

大学毕业后,我来了美国读硕士。在我硕导的棍棒教育下,艰难开始学术入门。那两年我爸春风得意,文章发得顺,国家/省级社科基金拿在手,小作文还被发表在某某报上。我爸学校为此还为他专门发了通稿,内容大概就是,我校某教授的大作发表在某某报,是我校人文社科教授第一次获此殊荣之类。这个通稿在我们家微信群里广为流传,我不禁好奇,想瞻仰一下我爸的学术大作,就搜了某某报和他的名字。

八百字的小作文读下来,我的感受:这是啥???我是谁???我在哪里???可能是我政治文化素养不够,我听君一席话,听君一席话。那段时间我硕士导师拿着棍子在后面追我写硕士论文,我也是真没时间纠结我爸到底写了个啥,只是在他的学术水平上打了个问号,就去写我的硕士论文去了,没有过多纠结。

第三阶段(读博期间):祛魅

硕士毕业去读博,遇到了神仙博导。我导师不仅学术做得好(一年大概发20几篇SSCI这样),而且还是学院里有名的模范老公,模范爸爸。读博的几年,导师手把手把我从学术小白培养成了学院的博士生research star,发了十几篇SSCI。临近毕业,我妈得知我发了十几篇SSCI,大惊失色,“你发的SSCI比你爸这些年发的CSSCI都多?“ 我更大惊失色:“敢情我爸这些年还没发十几篇CSSCI?”

这个事情之后,我重新审视了一下我爸这些年的家庭和学术表现:

1. 作为我爸的头号迷妹,我妈一直觉得我爸科研辛苦,数十年如一日承包了家里80%的家务(剩下的20%我和我爸一人一半),晚上十点钟左右还准时去书房给我爸送宵夜。这样的待遇,你竟然还没发十几篇CSSCI?
2. 我和我妈去商场买衣服,你在商场外面看书等我们,就是不想跟我俩一起逛街呗!你手里那本《论语》,是能帮上你写论文,还是能帮你备课?
3. 我爸一天14个小时坐在电脑前面,我妈觉得他科研辛苦,又是给他买护腰,又是给他买眼贴。但这14个小时,有多少有效科研时间呢?大概有三分之一时间在政治论坛灌水,三分之一玩联众游戏,剩下的一半时间在跟老同学唠嗑?

对我爸的家庭和学术表现再审核之后,我看我爸自带的滤镜基本碎了。这些年,他把我妈和我骗得好苦啊!

第四阶段(毕业至今):互踩

博士毕业后,我在美国找到了教职。虽然不是R1大学,但是tenure track;虽然跟知乎上很多大牛不能比,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自己的表现是很满意很骄傲的。我希望我最亲近的人,能理解我的努力,为我的进步发自内心的高兴。但是我爸,并没有。他极力反对我在美国工作,在听说我签了合同后,在家嚎啕大哭(我妈转述)。

毕业那个暑假,我回国,他没有说一句祝贺我博士毕业的话;甚至在亲戚朋友面前,刻意回避我毕业的话题。回国的第一天,我跟他开玩笑说,“爸,我现在跟你,是'PhD to PhD, Professor to Professor' (你是博士,我也是博士;你是教授,我也是教授)"。我爸冷笑了一下,没有搭话。

第二天,回我奶奶家的途中,我爸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朝我发火,把车停在马路边,开始骂我:“还什么 'PhD to PhD, Professor to Professor',我昨天晚上就看不惯你了,你以为你在美国拿了个洋学历了不起啊,我跟你说,我不稀罕!“ 你看,你最亲近的人,不但不能一起和你庆祝你的成就,还要过来踩上一脚,说他不稀罕。

由此,我和我爸的关系,正式走向【学术互踩】。虽然我俩都是社科科研工作者,但是他接受的是批判派学术训练【暂且这么命名】,学术是看文献看文献看文献,写文章;我接受的是实证派学术训练,学术是看文献收数据分析数据,写文章。我觉得我爸拍脑袋写文章,天马行空,没有实证数据支持;我爸觉得我的文章看图说话,一个黄毛丫头没有阅历积淀,写出的东西肤浅没有厚度。

前段时间,我和我妈语音,我爸凑上来跟我说他的学术进展,说他一个月写了11篇文章,厚积薄发。幸亏是语音,他看不到我翻到天上去的白眼:一个月11篇,您错别字改了吗?


以上是2021.12.14的原回答,2022.1.05更新:

关于我爸的学术水平:虽然我很看不上我爸发在某某报上的八百字小作文,但是我觉得我爸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还是有点东西的。他拿过两个国家社科基金(PI),没有任何暗箱操作。虽然我和我爸的研究范式很不一样,但我相信他在他的领域里是有建树的,我相信国家社科的评审专家。

关于我爸对我的支持:虽然我现在和我爸的关系是互踩,但是三件事情我要感谢他:1)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家里打造了刻苦钻研的科研人设,因此我也走上了科研道路;2)虽然他没有接受实证派学术训练,但他一度是欣赏并且遗憾自己没有接受实证学术训练(not now)。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他跟我说,有机会一定要接受严格的研究方法训练,这个非常重要。因此,我很重视研究方法的学习,在美国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教研究方法;3)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力排众议,支持我去美国读书。

关于我和我爸的互踩:大家火眼金睛,我和我爸的学术互踩,其实更多的是生活冲突的延伸。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我和我爸都有诸多的缺点;在我和我爸的衬托下,我妈接近完美。她非常能理解共情他人,没有她的支持,我和我爸都不可能走到今天。我希望我能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我妈。

今天是我爸生日 ,生日快乐,希望新的一年我们能增进理解,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一个女生成为科学家,需要突破哪些「不容易」? - 山楂evergreen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5170

如何看待一教授称「非升即走」是文化,体现合同契约、愿赌服输、热爱流动精神? - 山楂evergre
en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4640

在北美大学取得教职(assistant professor)是怎样的体验? - 山楂evergreen的回答 - 知乎 http
s://zhihu.com/question/3523

在你研究生涯刚开始的时候,你的导师是如何对你进行科研入门训练的,有哪些令你觉得收益匪浅的? - 山楂evergreen的回答 - 知乎 zhihu.com/question/6621


user avatar   chen-ji-87-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儿子啊,我给你讲,感情这东西最不讲逻辑了,浪费精力的很,我劝你三十后再谈。

谢谢老爸,我现在三十七了,还是单身狗


user avatar   zhang-xiao-bai-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谢

@葫芦屯儿酱婶儿

,文章题目是:父亲到死,一步三回头。

--------------我会加分割线了--------------

以下是原答

父母都是理工科的科研工作者。

有一次和老妈一起看电视,换台换到一个那种无聊家庭伦理剧。女主和她妈说相亲认识的男生,男生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女主她妈说“那一定很穷”。

就是这种感觉!现在电视剧真是了不得啊……

老爸老妈是典型的旧社会科学家。之前老妈看到读者一个文章感慨颇深,作者写的他爸,研究生态?的老科学家。具体记不住了,就两个故事印象特别深。一个是三峡大坝建成后,他爸帮鱼洄游,每年自己提水桶把鱼一桶一桶提过去,直到去世。另一个是他爸去世后系里要办追悼会,但系主任拿系里的钱偷偷炒股去了,最后大家自己凑钱办的追悼会。后来我专门找了这个文章,看完后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我爸妈一人提着一桶鱼的画面...(文章名字想不起来了,有人知道的话还麻烦告诉我)

看了知乎其他答案,感觉我和别人画风不同啊...我爸妈就是做科研做到跟社会脱节的人。我也经常听到其他教授说自己的孩子在国外“大不了青千回来”。但是我爸妈都不做生物,但坚持相信“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让我做生物。但是我的科研能力不行,没什么兴趣,他们和我专业不同也帮不上我。而且我爸妈也不会搞社交,有成果没地位,帮忙解决工作什么的更是想都不要想。我想对科研的真爱就是希望自己子子孙孙都做科研,靠自己努力为人类做贡献。我境界就没有这么高,考虑我们家情况和房价,我就想赚钱。

我不求父母买房买车,也不求给我找导师写文章。只求我爸每天不问我:实验做怎么样啊?什么时候写论文啊?,像正常人一样问我什么时候工作什么时候嫁人...

FYI 老爸的偶像是颜宁老师。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你逼格比他高就行了


user avatar   lao-ke-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个要点:

1.年轻记者没经验总喜欢搞猛稿,搏一把大的,也容易被一些消息提供者利用,很常见,但是澎湃这样的“主流媒体”连个帮忙审核的老司机都没有,或者说老司机别有用心,这就是内部新闻管理制度的问题了。

2.这些年都在吹嘘网媒、自媒,搞算法抓取新闻,很多机构已经不生产新闻了,也不培养自己的调查记者和编审团队,结果就是假新闻、错误消息乱飞,智能算法目前在消息识别上可没有啥作用,这涉及到逻辑、经验和敏感性,还得靠专业团队和老司机。

3.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消息就容易激动,实在是太不了解官僚系统的行动逻辑了,官僚系统一般不愿意主动搞事,宁可压事,尤其是这种不涉及人命案、没有上面压力的地方性强奸案。所以,受众也需要加强学习,了解各种系统的运转逻辑,避免被人带节奏。

4.对于背后这律师,律协该出手了,诚然,这年头很多记者都会抓住媒体上帮自己当事人争取舆论支持我机会,但这哥们一直以来大力带节奏的做法,已经跨越了边界了,会砸了大家律师圈吃饭的锅的,不自己治理,等到哪天权力部门出身,那就是误伤无数,就像一个pgone,砸了嘻哈圈的锅。


user avatar   wan-jin-yo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liu-ke-1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只想说,秦某水这样的坏种,是现行法律对轻暴力人身侵害惩罚过轻,给惯出来的。

轻暴力人身侵害,即以屈服受害人为目的凌辱殴打,对受害人造成的人格凌辱、精神威胁,往往大于实际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而我们现行法律却是只以轻重伤确定后果,而忽视对施暴者侵害目的的惩罚与制裁。

所以,黑社会、流氓混子、校园霸凌等施暴者,都热衷于使用反复的轻暴力,来使被害者屁服。单次轻度殴打造不成入刑的伤害程度,但时不时反复频繁的这样侵害,对受害者及第三者心理的伤害威胁震慑,是远超于一次入刑的重伤害的,但现行法律对这种施暴者的惩罚是无力的。

秦某水说白了,就是利用这种法律空白的老手了。为什么为我们眼中小事就殴打老兵?就跟野兽圈地一样,他这类人在当地的威慑力,就是靠这种反复轻暴力建立起来的恶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恶名传扬下很多事不依靠再施暴就可以达到目的。比如收个保护费、吃个霸王餐之类。而这次会被惩罚,更多还是因为老兵年迈和酒醉失了手,如果是个经打的年轻人或者他没醉掌控好程度,大家想也想得到结果,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

所以要避免悲剧的再发生,我一直呼吁应将反复轻暴力施暴者与偶尔发生的轻暴力行为分开,建立对单个施暴者反复施暴,或多个施暴者对单个受害者反复施暴的累计刑罚制度,加大对前者的惩罚力度,而不是等这种人失手打伤打死人,法律才作为。

老兵被害虽要重视,但非要到打死老兵才重视,不义已是海面下的冰山了。




     

相关话题

  怎么才能拿到美国绿卡? 
  Nature报道了实验机器人,这能否真正推广,并可能对实验室产生哪些影响? 
  为了生活被迫出卖自己的灵魂是种怎样的体验? 
  父母偏心到底有多伤人? 
  父母要求孩子上进,那么孩子要求父母上进,有错吗?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霍金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很多文科大佬推荐读《论语》,他们出于什么目的呢?不读论语就不是一个合格中国人吗? 
  有一个女儿是种怎样的体验? 
  自然界的物种是否都有各自的优势,存不存在某一物种各方面都强于另一物种? 
  中国道路为什么走得对? 

前一个讨论
撩和喜欢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斐波那契数列倒数和收敛吗,是多少?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