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评价晋元帝司马睿? 第1页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初看东晋这段历史,我会把司马睿作为第一视角,顺理成章将王敦视为谋逆的反派,认为王敦是类似于曹操、司马昭这样的坏蛋。

可一旦搞清楚东晋建国形势,会发现王敦与司马睿争权合情合理,论名分和实力,司马睿都站不住脚,全靠王氏兄弟内外协助,才稳住江左天下。王敦是司马炎的女婿,比司马睿这位旁支还要亲近于正统。王敦为人虽然很司马,可惜并不姓司马,司马睿虽然不太司马,偏偏却姓司马。

王敦在东晋专权,确实不假,可司马睿仰仗王氏兄弟巩固地位,末了提拔刘隗、刁协上位,想要削弱王氏实权,属于主动挑衅行为。按田余庆的说法:“王敦之乱,正是元帝欲用刁协、刘隗为“齐斧”以驭强臣而促成的,其结果是“齐斧”未效,强臣先叛。”

刘隗、刁协施政苛刻,导致司马睿一方失去人心,从中起到的作用,只是激化东晋朝廷内部矛盾,使尚未巩固的东晋朝廷错失光复河山的时机。

江左内战带来的影响,使“王与马的天下”走向双败,王氏终究未能夺取神器,司马氏也很难再有底气恢复皇帝应有的集权。毕竟,司马睿六军溃败之际,向王敦求饶实在太难看,“来来来,皇帝你来当,我回去做琅邪王。”

就因为这样,有个叫赵构的人还曾经对司马睿进行嘲讽,自认强于司马睿。实际上两人说不上旗鼓相当,也实属卧龙凤雏,只不过司马睿求饶的对象不是外族罢了。

尽管司马睿朝廷在名义上打出北伐名号,可实际上只是为巩固皇权而铺路,让戴渊等人掌兵只是为了掣肘王敦等外镇将领,防的就是友军。连孤军北上的祖逖都对戴渊出镇合肥表示不满,他北上没有得到东晋朝廷什么帮助,结果他收复了河南大片领土,司马睿却忽然给他来个空降领导,又因为王敦与刘隗斗争激化,致使祖逖忧心忡忡,最后在加班监督防御工事的时候,因过劳而病故。

下场虽没有岳飞那么惨,也实在令人痛惜,当时祖逖统治下的百姓都若丧考妣。祖逖的弟弟祖约,最后也是在东晋朝廷排挤之下,北投石勒。由此可以想象,就算祖逖能多活些年头,过得也不会很好。司马睿非常害怕祖逖这些外镇继续立功,威胁到他帝位,不可能真眼看着祖逖真北伐功成。

司马睿干的阴间也不见得弱于赵构,他初建江左政权时候,长安还有晋愍帝司马邺。听闻长安要沦陷,原本司马睿将要率领江左大军北伐,可粮草运输忽然耽误了行程,司马睿就杀了负责督运粮草的淳于伯,可当时的人都认为淳于伯被冤杀。朱熹后来吐槽说:“晋元帝无意复中原,却托言粮运不继,诛督运令史淳于伯而还。”

亲率大军北伐的勇气没有,可是借着光复中原的名义,继承基业还是可以的。顺带一提,相对赵宋对抗实力强悍的金国,东晋所面对的北方胡寇还处于混战当中,北方也还有邵续、刘遐、李矩、郭默等晋将都在强度加班,为东晋朝廷顽强抵抗,司马睿的牌并不算差。

如果改换视角,重新看王敦、苏峻、祖约的事情,好好理解东晋朝内的政治结构,不将东晋这种联盟式的朝廷与高度集权的帝国制化为等号,会发现他们不是野心一味膨胀的逆臣,只是在东晋政权发展中分赃不均,士族要掌权又多没有实打实的战功,他们排挤外镇,外镇又自觉又功劳,却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最终引发了矛盾。

东晋这么一个怪胎,就始于王敦和司马睿,王敦有实力有功绩,风评却不太好,是士族掌权的开端。司马睿人品不错,能力却不足,是皇权不振的开端。两人肯合作则大有作为,单独一人却都难以支撑那个烂摊子。

可无论现在的人怎么骂司马睿,东晋却又留下了这许多有意思的风流故事,名士们还是纸醉金迷,吧啦吧啦干杯!


user avatar   li-yang-ke-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苏沉船的回答,我就感觉很诧异,他把东晋不能收复天下的主要责任怪到司马睿头上,这不是颠倒是非吗?

非难刘刁而认同二王,把司马睿比做赵构,顺带还给祖约洗地,他这发言着实有些离谱了。

再详细叙述这三点前,我们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封建时期要想一统天下,那么这个国家的中央集权(或者说是皇权)应该是强大的呢?还是薄弱的呢?

历史告诉我们,那必然是强盛的,要是连中央集权都做不到,就意味着无法尽可能地动用国家的力量,而打仗打的就是金钱和人力,没有足够的物资和士兵,拿什么一统天下?

就拿日常被嘲讽的西晋来说吧,西晋的皇权应该是大一统王朝里面最低的,毕竟这个时期士族逐渐崛起,但即使如此代表皇权的骝虞幡一出场,便能威慑乱军。

贾南风派人拿着驺虞幡不动兵戈,就让司马玮军自行解体,就连司马玮亲弟弟司马乂都直接投降,这便是当时皇权的威慑力。

【及玮之诛二公也,乂守东掖门。会驺虞幡出,乂投弓流涕曰:“楚王被诏,是以从之,安知其非!”】

由此可见在司马伦篡位之前,西晋的皇权也是不弱的,因此西晋方能一统天下。


而东晋桓温北伐、谢玄北伐,都是虎头蛇尾,这不就是因为内部有人扯后腿的缘故吗?

后来刘裕再没有铲除异己之前,北伐也就灭了势力一般且距离建康不算遥远的南燕,而真要大举北伐后秦,甚至对抗北魏,那都是在铲除刘毅、诸葛长民,驱逐司马休之之后的事情了。

而刘裕一大历史功绩,就是结束门阀政治,重回皇权政治,换言之刘裕可以是完成了司马睿未竟之业。

后来的南北朝,其实就是一场谁能让皇权强大,谁能更好的中央集权,谁就能统一天下,最后北周做到了这点,于是灭了北齐,而后来者杨坚一统了天下。

所以说按照苏沉船的说法,那刘裕岂不是应该和刘毅等人嘻嘻哈哈,并且继续让士族们发扬门阀政治?因为这样天下就一统了啊。


门阀政治,优点在于比较稳定,但是缺点就在于无法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自保尚可,进取不足。

由此不难看出,东晋真想收拾旧山河,那就必须打压士族,压制豪强,振兴皇权。

而司马睿也正是这么做的,不过因为司马睿能力有限最终以失败告终。换言之司马睿的政治举措是符合历史大势的,也是一统天下的前提条件,不能因为司马睿能力不足没有成功,就否定了这点。


好,那我们就说说开头提到的三点。

其一、对于国家来说,刘隗、刁协和王导、王敦到底谁对谁错?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刁和二王的矛盾归根结底是权力矛盾,刘刁两人作为司马睿亲信为振兴皇权而努力,而二王为了维护门阀权力,双方从而展开斗争。

不过即使是权力斗争,我们也可以从国家层面去考虑,到底哪一方更有利于国家。

从恢复旧土的方面来说,无疑刘刁两人努力振兴皇权和中央集权的举措是积极的、进取的,而王导维持门阀格局,无为而治的举措,是消极的、防守的。

王导主张无为而治,纵容士族,这样士族兼并土地,并且包庇大量人口就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而刘刁二人主张抑制豪强,并且进一步要发奴为兵,这都是增强国力之举。

毕竟国家如果控制不了足够的人口和土地,那么税收和士兵从何而来?没钱没兵,别说北伐了,自卫都成问题。

【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诸刻碎之政,皆云隗、协所建。】

【诏免中州良民遭难为扬州诸郡僮客者,以备征役。尚书令刁协之谋也,由是众益怨之。】

何况刘隗和刁协都是在其位谋其职,不论他俩自身的为人处世如何,仅从公事上来说两人是称职的。


再者琅邪王家的在人事上的一些举动确实堪称因私废公。

比如王导任命羊鉴担任率军北讨的主帅,羊鉴自己心里有数不想去,郗鉴也反对这项任命,但是王导一意孤行,强行任命羊鉴,结果晋军果然战败。

【鉴为东阳太守,累迁太子左卫率。时徐龛反叛,司徒王导以鉴是龛州里冠族,必能制之,请遣北讨。鉴深辞才非将帅。太尉郗鉴亦表谓鉴非才,不宜妄使。导不纳,强启授以征讨都督,果败绩。导以举鉴非才,请自贬,帝不从。】

再看王含,擅自任命也就算了,问题是这群人大多才不配位,刘隗便进行弹劾,但因为当时琅邪王家大权在握,司马睿尚不打算削弱王家,所以就把这事压下去了。

【南中郎将王含以族强显贵,骄傲自恣,一请参佐及守长二十许人,多取非其才。隗劾奏文致甚苦,事虽被寝,王氏深忌疾之。】

而王敦除了私自任命四品将军外,还陷害刘琨,差点杀了陶侃。

【南康人何钦所居险固,聚党数千人,敦就加四品将军,于是专擅之迹渐彰矣。】

【会王敦密使匹磾杀琨,匹磾又惧众反己,遂称有诏收琨。初,琨闻敦使到,谓其子曰:"处仲使来而不我告,是杀我也。死生有命,但恨仇耻不雪,无以下见二亲耳。"因歔欷不能自胜。匹磾遂缢之,时年四十八。】

【王敦深忌侃功。将还江陵,欲诣敦别,皇甫方回及朱伺等谏,以为不可。侃不从。敦果留侃不遣,左转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以王广为荆州。侃之佐吏将士诣敦请留侃。敦怒,不许。侃将郑攀、苏温、马俊等不欲南行,遂西迎杜曾以距暠。敦意攀承侃风旨,被甲持矛,将杀侃,出而复回者数四。侃正色曰:“使君之雄断,当裁天下,何此不决乎!”因起如厕。谘议参军梅陶、长史陈颁言于敦曰:“周访与侃亲姻,如左右手,安有断人左手而右手不应者乎!”敦意遂解,于是设盛馔以饯之。侃便夜发。敦引其子瞻参军。侃既达豫章,见周访,流涕曰:“非卿外援,我殆不免!”侃因进至始兴。】


老说司马睿任命戴渊压迫祖逖,但你对比一下王导胡乱任命将领,王敦容忍不下刘琨和陶侃,或许会觉得还是司马睿好吧。

毕竟戴渊怎么说也比羊鉴强多了,起码人家还有些指挥才能,而司马睿不仅没有暗害祖逖,也没有把人家调任到广州那种偏僻地方。

【戴渊少时,游侠不治行检,尝在江淮间攻掠商旅。陆机赴假还洛,辎重甚盛,渊使少年掠劫。渊在岸上,据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渊既神姿峰颖,虽处鄙事,神气犹异。机于船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如此,亦复作劫邪?”渊便泣涕,投剑归机。辞厉非常,机弥重之,定交,作笔荐焉。过江,仕至征西将军。】(简单来说,戴渊年轻时候是个强盗头子,后来遇到了陆机,陆机见他指挥强盗还有模有样的,于是劝他金盆洗手,于是戴渊便听了陆机的话。)

并且祖逖病逝后,司马睿也让其弟弟祖约继续统领部曲,没有进一步干涉了,对比一下王敦调离陶侃后,其从弟“王廙在荆州,多杀陶侃将佐”。所以说虽然单看司马睿空降戴渊这件事,是干的不地道,但真要对比一下琅邪王家的做法,司马睿算良心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到底是王敦先怀有异心呢,还是司马睿先削弱他权力的呢?若是前者,那么司马睿加强皇权便是自卫行为,若是后者方才算司马睿主动挑起事端。

司马睿在公元318年称帝时,不仅给二王加封高官,甚至还和王导在御床共坐,可见此时的司马睿还是以隐忍为主的,对琅邪王家相当推崇。

【及帝登尊号,百官陪列,命导升御床共坐。导固辞,至于三四,曰:“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帝乃止。进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中兴建,拜侍中、大将军、江州牧。】

由此可知司马睿开始削弱琅邪王家权力便应当是公元319年以后的事情了。

那么王敦存有异心是在319年之前呢?还是之后呢?答案自然是前者,王敦早有异心。

比如在公元315年王敦便因为堂弟王棱劝谏自身不要心怀异志,派王如把王棱刺杀了,事后还卸磨杀驴,把王如也给处理掉了。

【及敦潜畜异志,棱每谏之。敦怒其异己,密使人激如令杀棱。如因闲宴,请剑舞为欢,棱许之。如舞剑渐前,棱恶而呵之,如直前杀棱。敦闻之,阳惊,亦捕如诛之。】

杜弢在公元315年灭亡,谢鲲服丧三年后,也就是公元318年,而此时王敦已经不只是有异心了,甚至到了“不臣之迹,显于朝野”,于是谢鲲便不屑政事,天天玩乐,以此避开王敦。

【(谢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

另外在祖逖尚未撤退到淮南前,也就是公元319年4月的陈川投降石勒之前,王敦便想亲自率军去建康干预朝廷中央的人事任命,,对此祖逖表示强烈抗议,于是王敦只好中正了此事,

【王大将军始欲下都更分树置,先遣参军告朝廷,讽旨时贤。祖车骑尚未镇寿春,瞋目厉声语使人曰:“卿语阿黑:何敢不逊!摧摄回去,须臾不尔,我将三千兵,槊脚令上!”王闻之而止。】

【祖逖攻陈川于蓬关,石勒遣石虎将兵五万救之,战于浚仪,逖兵败,退屯梁国。勒又遣桃豹将兵至蓬关,逖退屯淮南。】

从中我们也可能看出,王敦先是从“潜畜异志”,再到“有不臣之迹”,乃至于“欲下都更分树置”,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敦的野心日增,因此可以说司马睿增强皇权,打压琅邪王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自保行为。


其二、关于把司马睿比作赵构一事。

苏沉船用淳于伯被冤杀一案,认为司马睿如同赵构一般,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建兴中,丞相府斩督运令史淳于伯而血逆流,(刘)隗又奏曰:"古之为狱必察五听,三槐九棘以求民情。虽明庶政,不敢折狱。死者不得复生,刑者不可复续,是以明王哀矜用刑。曹参去齐,以市狱为寄。自顷蒸荒,杀戮无度,罪同断异,刑罚失宜。谨按行督运令史淳于伯刑血著柱,遂逆上终极柱末二丈三尺,旋复下流四尺五寸。百姓喧华,士女纵观,咸曰其冤。伯息忠诉辞称枉,云伯督运讫去二月,事毕代还,无有稽乏。受赇使役,罪不及死。军是戍军,非为征军,以乏军兴论,于理为枉。四年之中,供给运漕,凡诸征发租调百役,皆有稽停,而不以军兴论,至于伯也,何独明之?捶楚之下,无求不得,囚人畏痛,饰辞应之。理曹,国之典刑,而使忠等称冤明时。谨按从事中郎周筵、法曹参军刘胤、属李匡幸荷殊宠,并登列曹,当思敦奉政道,详法慎杀,使兆庶无枉,人不称诉而令伯枉同周青,冤魂哭于幽都,诉灵恨于黄泉,嗟叹甚于杞梁,血妖过于崩城,故有陨霜之人,夜哭之鬼。伯有昼见,彭生为豕,刑杀失中,妖眚并见,以古况今,其揆一也。皆由筵等不胜其任,请皆免官。"于是右将军王导等上疏引咎,请解职。帝曰:"政刑失中,皆吾暗塞所由。寻示愧惧,思闻忠告,以补其阙。而引过求退,岂所望也!"由是导等一无所问。

首先司马睿确实对北伐一事不上心,毕竟内部矛盾不解决,他确实没什么心思专注于北伐,就好比周武帝全力投入于灭齐战争中,那也得要他干掉宇文护之后再说啊。

但说司马睿因为不想北伐,就冤杀淳于伯明显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淳于伯是司马睿授意杀得吗?

在淳于伯被冤杀后,是谁为他喊冤?是刘隗,刘隗是什么人?是司马睿的亲信。

哦,赵构杀了岳飞,秦桧为岳飞喊冤是吧?


而且对于此事王导倒是站了出来,承担责任,请求辞职,那么王导是承担谁的责任呢?是为司马睿承担责任吗?但要真是司马睿的责任,身为司马睿亲信的刘隗就不会站出来了。

那么王导承担的自然是自身的责任,换言之淳于伯一案是和王导有牵连的,那到底是谁借着杀淳于伯一事,来中止北伐呢?不言而明。


然后苏沉船还表示司马睿向王敦求饶,我对此也是很费解的,我们先看下原文吧。

【既入石头,拥兵不朝,放肆兵士劫掠内外。官省奔散,惟有侍中二人侍帝。帝脱戎衣,著朝服,顾而言曰:"欲得我处,但当早道,我自还琅邪,何至困百姓如此!"】《晋书—王敦传》

【帝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腾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晋书——元帝纪》


当时司马睿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对身边人说的,第二句是派使者向王敦转述的。

两句话的共同点在于司马睿都提到要归于琅邪,也就是辞去帝位的意思。

首先无论是第一句话,还是派使者转述的第二句话,史书原文中都没有哀求之类的形容语气的文字。

再者司马睿的第一句话明显是在谴责王敦,说王敦想要夺取帝位,只跟我说声就行了,我自当回到琅邪的封地去,何必要迫害百姓到这种程度呢!

当然了,就算王敦真这么说,司马睿也不会让出帝位,否则也不会打内战了,司马睿此语主要是看到百姓受难而谴责王敦。

然后看第二句,司马睿派使者对王敦说,“你要是不忘了晋朝,就在此息兵,那么天下尚能共同安定下来。如果你不这么干,我就返回琅邪封国,免得当了你的路(篡位)。”

当时司马睿的军队已经溃败了,所以司马睿此时叫王敦“息兵”,目的就是想避免让百姓继续受难。

显然司马睿是在向王敦提要求,而所谓辞去帝位便是司马睿最后通牒,因此有“如其不然”之语。毕竟王敦能怎么回复?直接叫司马睿滚去琅邪?但司马睿当年就是琅邪王家拥立的,这种回复不就是自打脸吗?何况王敦心里怎么想那是一回事,但他打得旗号是清君侧,要是这么回复,直接成了“逐君之丑”,当时晋朝人心尚在,要是王敦敢这么回复,那怕不是比后来的高欢还痛苦。

禅让也罢,废立也好,都是要走程序,而事实上司马睿后来也并没有辞去帝位,说明王敦选择了前者,而不是直接回复你滚去琅邪吧。

另外司马睿在危难之际,还为刘隗、刁协准备马匹,让他们先逃,而自己留了下来。

要司马睿真是苟且偷生之人,自己早跑了,何况要是司马睿觉得只要能活下来就好,那后来司马睿为什么感到“忧愤”呢?不就是以为你不甘心吗?

司马睿危难之际,还为亲信和百姓考虑,且自己不逃跑,赵构呢?不管百姓死活,跑到海上?

【刁协、刘隗既败,俱入宫,见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


其三、祖约北投石勒,咎由自取而已。

东晋统治阶级确实防范北方的流民帅,但是想必司马家皇族来说,门阀士族更排挤流民帅,苏峻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不过祖约叛乱,乃至自己后来投奔石勒,则是他咎由自取。

首先祖约是因为原因开始怨恨朝廷呢?是因为没有成为司马绍的托孤之臣,也没有得到开府,因此产生怨恨。

【自以名辈不后郗、卞,而不豫明帝顾命,又望开府,及诸所表请多不见许,遂怀怨望。】

但我要说的是,祖约,你配吗?

【祖约为豫州刺史。胡骑至攻城。大战。其日西风。兵火 俱攻。贼以绳系铁钩擿挽城楼。楼柱拔坏。又作铁钩● 城登梯。得上所挽楼。城北角行墙三十步坏。约始大怖 。使戴洋呼孙叔敖、伍子胥、卿若使胡奴得城。当持白酒寸脯着卿前。急令转风却贼。当上肥牛。日中后风转 下。晡贼退。亦不知风偶自转。抑为能感动。】

【时祖逖卒,勒始侵寇边戍。勒征虏石他败王师于酂西,执将军卫荣而归。征北将军祖约惧,退如寿春。】

祖约和宋徽宗才是所谓的同道中人,请神守城。司马绍为什么要让这么一个丢失大片土地的废物担任托孤之臣,东晋朝廷又为什么要给他开府?

而后来所谓“石聪尝以众逼之,约屡表请救,而官军不至。聪既退,朝议又欲作涂塘以遏胡寇,约谓为弃己,弥怀愤恚。”,已经和东晋皇室没什么关系,是祖约和庾亮、王导的纠纷。

所以苏沉船用祖约之事,来批评司马睿简直莫名其妙,要知道当年祖纳反对祖约统领祖逖的部曲,还是在司马睿的坚持下,祖约才能统领一方的。

【及逖有功于谯沛,约渐见任遇。逖卒,自侍中代逖为平西将军、豫州刺史,领逖之众。约异母兄光禄大夫纳密言于帝曰:"约内怀陵上之心,抑而使之可也。今显侍左右,假其权势,将为乱阶矣。"帝不纳。】

不过哪怕是祖约和门阀士族之间的纠纷,祖约也不存在什么叛乱的正当性可言。

【石聪尝以众逼之,约屡表请救,而官军不至。聪既退,朝议又欲作涂塘以遏胡寇,约谓为弃己,弥怀愤恚。先是,太后使蔡谟劳之,约见谟,瞋目攘袂,非毁朝政。】

边境小规模冲突,东晋朝廷不回应很正常,这没什么好说的。至于“欲作涂塘”,确实是一种消极防守的姿态,但也不足以构成祖约叛乱的理由。

难道桓冲退居上明,朱序就能心安理得的发动叛乱,继而投降前秦了?总而言之,比起被逼反的苏峻来说,祖约可谓是咎由自取。


user avatar   dai-qi-k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非常喜欢这一类文章,比他们之前那个看起来优雅无比的ThunderNet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篇幅短,没废话。简单的改动,明显的效果。一看就懂,都不需要实验就知道肯定会好用。节省了大量踩坑时间。

Anchor Free,节省了大量闹心的工时,也是趋势,Anchor Free YOLO,这三个词连起来就在发光。

三下两下就接近最优,节省了训练费用:

提供各个大小的预训练模型和各个推断框架的C++代码,又是节省了大量踩坑时间:


总之,这个文章,他不是给我们送知识的,是给我们送钱的,我强烈建议以后此类文章在文末附上支付二维码。否则用起来都不太好意思。




  

相关话题

  司马家和平禅让,刘裕武力夺权,为什么刘家名声比司马家好? 
  司马孚是真忠臣还是伪君子? 
  为什么清朝皇帝的庙号都这么好? 
  有没有结局美满幸福的爱国者? 
  王重阳到底有多厉害? 
  古代皇帝为什么不通过委任宗室成员为高官来防止异姓篡位? 
  能不能详细讲讲晋灭吴之战,为何短短几个月就结束了? 
  两晋时期的陈敏、华秩、杜弢、杜曾这些人有没有打破死局的机会? 
  秦始皇当皇帝之后又不封王,那他这个皇帝当的意义何在呢? 
  古代继承皇帝位的都是长子,而不是有能力的皇子,原因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七龙珠中孙悟空的龟派气功前摇这么久为何对面都傻傻的站着被打?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吉林大学近千米超长核酸队列?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