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我直接好家伙真是开了眼了,这样事也有。
你要说在职教师给自己家亲戚孩子朋友孩纸一起补课,你去举报,也勉强能接受,可那是自己孩子,给自己孩子补课学习不tm天经地义嘛,在职教师到家不是家长吗,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不很正常
还有那老师给学生留作业让家长监督完成的,照您这意思在职教师就不能给监督自己家孩子了学习了呗,这都什么逻辑
越看越离谱,自己小孩成绩不好还怪上别人了,什么叫如有必要公布对方孩子和家长的姓名,你怎么不把自己名字小孩名字公布出来让我开开眼,我用我这钛合金狗眼看看你。这逻辑,人家要是给自己家小孩买点好吃的,你还不让吃呗,说一句你家小孩吃这么好,比我家孩子身体好,你不能吃,想想就离谱,你怎么不给自己孩子吃好点,请不在职教师给自己孩子补课啊,要不就大学生家教,舍不得还是怎么滴啊
有这举报的功夫还不如多上点心自己孩子,人家自己家补课,你要是觉得赶不上人家就自己请个补课老师,要求的公平,太不合理,我只能说wn
你们关注补课,我关注上课,这位家长的诉求我觉得配华盛顿给它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所以,教育公平的圣地是:红色高棉。儿童七岁必须和家庭断绝关系,过纯粹的集体生活。
这只是吃饱了撑的,我经历过更恶劣的。
老家有一对中年夫妻,因为喜欢乡村生活,又因为我们这儿有山有水,就在村里长租了处破房子,修整一番,住了下来。
这对夫妻没得说,为人和蔼,没有架子,夫妻都是博士,事业有成,男的悄悄捐助村里修葺了沿河景观和蔬菜大棚。女的无偿到村里学校担任音乐老师,还自备音响设备组织起村里男女老少跳广场舞。
这夫妻隔壁是一户老太太自己带着个小女孩,家里穷。夫妻就时不时帮一下老太太,也经常给小女孩补课,夫妻俩水平很高,小女孩也努力,不到半年,学习成绩从中等冲到了全校拔尖,英语水平超越学校英语老师,口语说的特别溜,还学会了拉小提琴。小女孩原来木讷的性格也开朗起来。
然后事情就来了,几位得知消息的家长跑到夫妻家里要求夫妻也帮自己的孩子义务补课。夫妻不愿自己太过忙碌,就拒绝了,结果,被拒绝后没两天,村里谣言四起,有说女主人和学校好多男老师勾搭上了……有说男主人和小女孩有一腿,帮小女孩其实是为了求子……,有说小女孩被女主人带市里去看了妇科……
谣言出现后,夫妻报了警,也找了村委处理,都无济于事,夫妻开始被村里人指指点点,一些街坊熟人也逐渐疏远,村里墙壁上甚至出现了谣言的大字报,最可恨的是小女孩在学校也开始被排挤,被讨论,被编排……
夫妻无奈,搬离了村子,再也没有回来,但还是继续资助小女孩,小女孩算是争气,顶住了风雨,考上了市里教学水平最好的高中……
我曾经是这个村里的“村官”。这对夫妻发生的事,是我最痛心的,一个没有多少资源的山村里来两个愿意长居,愿意帮助村子发展的博士太难得了,我特别喜欢这对夫妻,敬仰他们的人品,谈吐和学识,曾经长时间和他们畅谈村子里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愿景,他们还说过,要投资更多,要带更多的人才进村……,谣言起来后,村委只顾着看笑话,我想请村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出面帮忙解决,遭到拒绝和阻拦,愿意帮忙的,其家里人竟然开出了万元的价码。
夫妻离开后没多久,我觉得特别特别失望,情绪日益低落,感觉没意思,就辞职离开了村子。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