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江苏一家长认为家长群让家长承担了老师的工作,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为什么家长群会变成压力群? 第1页

        

user avatar   kanyundenghuak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任教于高中。

在我们学校的学生家长里,不乏教授、研究员一类的高知群体。但是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在新接班时,总会在家长会上和家长群里特别强调——

请家长不要给孩子辅导作业(这里说的,只代表我自己任教班级的情况,这句请家长不要给孩子辅导作业,是针对我任教的班级的高知家长们说的。全篇只是用我自己的经历来分享我自己的观点,代表不了天下所有高中的情况,连我们学校都代表不了,不要再纠结这个了,谢谢)

尤其像我,每一项作业都是有目的性的,而非“体力劳动”。作业内容不多,但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有时还会留个性化作业。如果家长都辅导了,我看不到每个学生最真实的作业情况,也就无法通过作业了解我想要了解的,我设置作业的最重要意义也就失去了。

我教的是语文,其它科目的老师也和我有一样的想法。尤其像数理化一类的科目,很多家长确实懂,甚至可能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也恰恰因为这样,他们的思路与方法,可能和我们的教学甚至是高考,是有冲突的。

我突然不知道怎么表达更准确。

高考,一类题有一类题的考查点。家长们很多时候的思路,不能说不对,而是不符合高考的考查要求。

举个例子——

我教语文,语文有一类题叫『材料阅读』

这类题,简单讲,主要考查的是学生『信息检索能力』

比如一篇材料讲的是『探月』

阅读材料之后,你要能够准确检索信息,对信息有提取、分析、对比、鉴别、总结等能力。比如说,它原文讲:

同时,由于月球自身对月背形成天然的屏障,没有来自地球的各种辐射干扰,可以为各类天文观测提供难得的纯净环境,填补地面射电观测的诸多空白。

然后它在下面的问题里设置一个选项:

月背更接近于月球的最原始面貌,因此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在阅读材料之后,我们只要能知道,这个选项里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个选项不正确,就可以了。这就是信息检索能力。

而如果让家长辅导,恰巧碰到一个天文学专家,他讲的重点可能在『月球』和『天文观测』

但是高中语文,不用你去深入了解月球,深入了解天文观测,你要想了解,你可以报考天文学相关的专业,去大学里更深入地了解。在我们高中语文范畴里,你只要能够在阅读这篇材料后准确检索信息就可以了。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

在天文观测上家长更专业,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上,在对高考语文考查点的把握上,我更专业。

所以放着让我来。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随口的例子,是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家长辅导作业和我们作业考查点常见的一类冲突。

不同的任务,为不同角色不同身份的教育者,设置了边界。

我作为老师,在教学层面,希望家长完全信任和尊重我们。作业,就属于教学层面。

我也会在接班之初和家长说:“您可以提醒孩子完成作业,也可以大概了解一下作业内容,但是请不要辅导,也不用陪写,甚至不必检查他们是否完成。如果他们没有完成作业,第二天我自然会处理。自由选择,自我承担,让他们自己来承担每一个选择带来的自然后果就好。”

所以如果我是家长,即使我的工作是老师,我也不会辅导我的孩子作业(只限家庭作业,和日常各方面的教育、陪伴和引导不是一回事儿)

如果老师要求我为孩子批改家庭作业,我会拒绝的。但是我不会吵架,我会好好说,讲出我的观点,把“为什么我不辅导和批改作业”的理由逐条讲清楚,只要老师的言行不突破底线,我的语言一定是温和的,但态度一定是坚定的。

如果老师因为我没有为我的孩子批改作业而对孩子有不公平或者不专业的对待,我也会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首先会给予老师足够的信任,主观上不会去认为出现意见和观点上的分歧会造成不愉快事件出现。但同时,万一出现了,我也不害怕,我有能力解决。

所以我觉得这件事中的老师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分清什么是家长的职责,什么是老师的职责。

没记错的话,这件事中的老师有一个观点是“难道什么事都指望老师吗?”

对,作为家长,确实不能什么事都指望老师。但是『批改作业』,如果我是家长,肯定得『指望老师』很简单,因为这是你的工作,我当然应该教育我自己的孩子,但我不能替你工作,我还有我自己的工作。

我也很好奇,执着于让家长批改作业的老师,交上来都是批改正确的作业,那你留作业收作业的目的是什么?检查家长有没有批改?

那这个作业,到底是给学生留的还是给家长留的?


user avatar   ye-ke-2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既要快乐教育的门面,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本质。又当又立,使得教育出现了一个真空带,老师不敢管,家长不想管。

举个例子:

我任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官方依然只让做这一本练习,并明文规定:不可以有任何其他练习册,不可以有任何单元测试卷。

做一课练习要多久呢?大部分学生十分钟足够。

难度有多高呢?反正相比期末考卷的难度,它拍马难及。

也就是说,完全按规定走,学生平时只要会认“雨”,期末统考得会“霅、霂、霈、霡”。

所以大部分老师会估量一下孩子的水平,额外购置一些练习。举个例子,我让我们班的孩子做默写练习,很便宜,9.9一本,自行购买。以“看拼音写词语”的方式进行字词默写,也抽默课文,同时还有易错字形近字正反义词的整理,一天十分钟足够。

不仅解除家长给孩子默写的矛盾,也保证孩子巩固得更扎实,十分好用。但这依然算我强行征订教辅,布置额外作业,违规,还违两条规。

不过,学校留了一个真空地带:

只要老师不回收批改,就算学生自愿练习。

什么意思?就是这套练习我可以布置,但我不可以批改。只要批了,哪天家长一个不高兴举报,我师德考核立刻不合格。

因此,许多老师和家长的矛盾就此产生:

老师觉得,只靠现有练习题,你家崽儿根本没有和人家内卷的资格。我布置的额外练习完全出自我的负责,我负责了家长你是不是也得配合?

家长觉得,老师批改作业天经地义。你布置你批改,为什么要我批?费时费力,一不小心批错了不是误人子弟?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补习机构了看到了么?去吧。它们是本市纳税大户。

教育局只允许老师讲这么多,做这么多,不够的,去补习班吧。别扯老师上课不讲下课讲,那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如今老师补课是红线,补习机构已经把这些无良教师挨个儿举报过。

说到这个,不得不说一件有趣的事。

我们市区最好的高中,高考成绩远远干不过县区高中,连市区教育局的领导,也爱把孩子往县区送。

不是生源或师资差,只一个原因:市区高中远没有县区卷得凶。县中,半个月放一天假,寒假休大年初一到初三,暑假基本正常补课。学生拼,老师也拼,拼到县区补习机构没有活路,带着整个大市在江苏一骑绝尘。。

而市区高中,严控作业量,严格按规定放假,经常搞和学习无关的活动,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有钱的家长一年在补课费上花个十万块,没钱的放任自流。因此,高考成绩也惨不忍睹。

于是,今年,他们痛定思痛,打算晚自习和补课双管齐下。当天,市里的举报电话被打爆,听说补习机构出力不少。

于是学校老老实实地重新回归闲散模式。

真的,我们的教育很有问题。

想要快乐教育的面子,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里子。最后催生出新兴行业——

教育补习机构。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教育市场化就这样,谁也别怪谁。


我爸妈都是初中语文老师。老爸转行得早,老妈一直做到退休。她19岁就成为一名人民教师,1米6出头的个子,板着脸训一大群比她高的熊孩子,一训就是40年。

我初高中的文科成绩一直不错,很多同学一听到我爸妈是语文老师,都会给我整个恍然大悟的表情:难怪嘛。

屁咧,他俩当老师时根本没时间管我,尤其我妈,连续做了几年班主任。那段时间她早上6点钟准时出门,晚上10点左右到家。然后备课备到11点,睡觉。

当时教师子女可以说普遍成绩都一般,因为爸妈忙着管别人的孩子。一个班快60个人,那时家长的教育水平又低,只能老师和学校来兜底。

我爸妈本来对我高考的期望是佛大,不是佛罗里达大学,是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后来我邪运炸了进了中国传媒大学,他俩喝得酩酊大醉。


在近乎绝对的公立教育体系下,这是当时全国的常态。

家长和国家把学生交给学校和老师,学校就是第二个家,老师就是如同父母。只要孩子人身上没遭什么严重伤害,其他一切,任凭学校和老师发落。

像我爸在我小学初中时,这点就贯彻得很到位:老师您说我儿子又调皮了?打,现在就打,现场给老师您表演一个“一巴掌呼墙里抠不下来”。

叫家长到学校就是当场打,开家长会就是回家打,打完能管一个月。

我妈的学生家长们也是一样,有种田的,有开厂做老板的,有做公务员的。他们到我家来拎的东西不一样,穷的拎点荔枝芒果(别杠,我小时候佛山荔枝最低5毛钱一斤),富的拎点煲汤的料(广东同学应该懂),然后拍着胸说同样的话:

老师,我儿子/女儿就交给你了,不听话找我,我来教训ta!


十年前,我妈进入佛系状态。

学校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不能打、不能骂。各地但凡有学生自杀的案件,校方就要抓着老师们开会,反复提醒;

体育老师的第一堂课是确认学生们有没有买意外险,而且就算买了,也要把单双杠之类的给禁了。毕竟万一出事,有没有保险家长也会到学校里来闹;

以前没收个快译通,学期末再还给你;现在没收手机,放学了就得还。孩子晚上还要上网课,不还不行。

打肯定不行,骂也没什么效果,唠叨更是只能唠出自己的情绪毛病。找家长?家长基本都是双职工,最多就是周末多报个班来顶一顶。

照我妈说的:过去学生上学是绷着皮的,回家松;现在学生上学松着皮,回家绷。


这就是城市化与市场化在挤压公立教育体系的授权边界。

城市化加快资源集中。优质生源(定义上几乎等于高收入家庭)集中于少数名校,名校产出更好的成绩,再进一步刺激优质生源集中。

这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这点不能怨人。

但是国家应该做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强化公立教育,维系他们的授权边界,就像当年德国日本强推义务教育那样。因为这种集中对大量非重点学校的孩子就是加速恶化教育不平等,会拖累劳动力素质和经济增长潜力。

后发国肯定不能这么搞,现在连日本都停了“宽松教育”。

但我们在城市化的同时,还在推进教育市场化,还是放手去推。

麻烦就来了。


国民纳税,国家拿税金建立公立教育体系,把国民的下一代培养成有基本社会素养的人,这是公立教育的大逻辑。

教育市场化在最开始,是主张作为公立教育的补充。对孩子有更高要求且有钱的家庭,可以靠这条路来购买更多教育资源,增加孩子未来的可能性。

但现实是:国家在法律上迟迟没有明确公立教育的授权边界,例如学校和老师到底要管多少;在资源上依然明显倾斜名校(或者利用),学区房就是恶例。

这使得公立教育面对市场化,第一反应就是:

收。

城市化的教育资源集中趋势,国家没有平抑的动作,那只有校方的努力改变不了什么;

就算校方愿意努力,授权不清晰,校方也不敢随意努力。好学生只是一声感谢,出事则牵扯全校的前程;

学生没学好、学够,没事,有校外机构。让市场嗦了蒜,谁家有钱谁家多学。

现在最支持“素质”教育的是哪里?公立体系,给自己减负;最支持“应试”教育的是哪里?市场化教育、尤其学科课外辅导,增加客源。

结构已定,谁都有理。


所以“压力群”是肯定的,而且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说句难听的,新闻里这位老师在我眼里算敬业,因为她居然还在催家长辅导孩子的功课。我认识不少已经“佛”了的老师,根本不催。

您孩子今天挺乖的(全须全尾活着离校),语文30分,要加强,可以在文言文上把哪几篇再读读,作文每周有空多写两篇,我来改。

做到这一步,阿弥陀佛,大善人。

别老看那些还能争取到老师压力和媒体报道的中产家庭牢骚。去看看广大菜小,去看看四五线城市的中学,我保证你没压力。

把学校当成大龄托儿所,什么压力都没有。

但相信我,这才是对孩子和家长最大的压力。


user avatar   ni-ni-gou-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目光不要太局限,只盯着一个家校群、布置作业。任何一个当家长的人都很清楚,和小学教师的相处如履薄冰,宛如上供,已是小学教育的常态,这种现象比85前的童年远远要严重得多。家校群、家长批改作业,从深层次上说,都是教师权责失去制约的表现。

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1997年以后传统的统考升学式小升初考试的取消。

从此,一个以高考为最终目标的应试教育选拔体制,在小学这一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失去了教师绩效考核最重要的手段“考试”,随即导致了教育生态的畸形加剧。

因为儿童的心智不成熟,对来自学校和教师这一权力强势方的区别对待甚至霸凌,其抵御能力和成人无法相比,其心理发育受外界的影响巨大。这就注定了教师相比职场雇主,远远更容易在不留下证据,不受法律/纪律惩罚的情况下对儿童造成伤害。甚至教师无需作恶,仅仅是心态不够负责,也足以造成严重后果。

——而应试教育体系对成绩的高度需求,使家长更难以承担教师区别对待的后果(哪怕远不到“作恶”的地步),更是极大加剧了教学双方的失衡。

相比职场,家长一方对教师的制约,存在巨大的天然困难。而所谓“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是最基本的人性。没有人是天然的坏人,但如果作恶的成本过低,必然导致人心的腐化和堕落。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考试是一种有效的制约手段。任何一个学生的成绩下降,都直接损害教师的利益,因此在有统考压力的阶段——中学,尽管教师的区别对待、收贿索贿、教学霸凌等行为同样存在,但升学压力客观存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往往也不会过于普遍、广泛。

但在如今的小学,这一制衡压力已经消失了。现今的小学当然有考试,但和1997年之前统考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结果就是教师实际的权力边界陷入病态的扩张。这不是某个、某些教师道德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体制性的弊病。

好的制度让人行善,而坏的制度,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性的恶。


user avatar   mentall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害,我真的不想说这句话: I told you so.

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带预言家。

我强烈呼吁不要再搞家长群了。我知道家长群大部分为了布置作业存在。
但现在看来,除了滋生家长偷情,公开羞辱学生,造成人际矛盾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以前没有家长群的我们那代人,也没有说出现大部分人忘记作业之类的。
家长和老师之间本来就没有直接沟通的必要。也不应该把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的任务交给家长。学生本该自己记的做作业,自己记的交作业。
家长群的存在剥夺了孩子们的自主权,损害了他们的自觉性。

这是我几个月前的答案。

那个时候我记得看到好几个跟家长群有关,甚至由家长群直接引发的悲剧。在知乎里随手搜家长群,发现全都是我说的这些情况,在一遍遍发生。

随手举例:

家长群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本不该有任何交流的一群正处在在人生最焦虑,压力最大,并且圈子严重固定化,“信息茧房”效应严重,这样一个阶段的成年人,用一种半匿名的方式,积聚在了一起。但是组织者,对这群成年人来说,是没有什么authority的,所以无法控场。

我们都知道文字交流,尤其是手机上的文字交流,离我们大脑里的情绪中枢太近,离我们的日常中的文明屏障太远。很多时候,手机上随手打出的文字,就好像冲动时随口说出的话一样。那么不可挽救。

因为不能面对面交流,很多人会在纯文字信息交流中,一不留神就产生各种摩擦。

而组织家长群的教师们,身份又有点尴尬。第一,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有authority,至少在学生面前。第二,他们的职业在家长们中间,又没有那么有authority。简言之,教师是无法”管住“家长们的,所以家长在群里说什么不合适的,或者产生了沟通不畅。以教师的身份,很多时候无法”控场“。导致情况恶化。

家长群还有另外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隐秘性。

它给了家长和老师一个直接私聊的机会,也就催生了可以悄咪咪”收红包“的机会。以前给老师送礼,至少很多时候还要跑到学校里去,很多学生嫌丢人,还会阻止自己家长做类似的事情。它也给了本不该有机会认识的家长们,可以轻松交流的平台,也就给婚外出轨,创造了契机。(我没说有了家长群,就一定催生这些,勿杠。)

最后,我还想说一下家长群的另一个坏处:那就是滋生家长之间的攀比,和“信息茧房”效应。

家长的攀比,和“信息茧房”效应,是这所有缺点中,最致命,也是最伤害孩子们的。

我知道这个是因为,我有一个亲戚,她孩子已经上大学了,但是她自己还加在他孩子高中那个家长群里。这是一个以出国为主要目的的,南方富县的某国际班的家长群。

这个家长群里大部分都是什么人呢:小布尔乔亚式”伪“富太太。在这种家长群里,充斥着”比比孩子“的迷惑行为。比如:谁家孩子上了名校,谁家孩子拿了奖学金,谁家孩子又拿到了某金光闪闪的实习经历。群里还富含着各种“低调炫富行为”,不举例了,请自行脑补。

而且充斥着中国家长式的”信息茧房"。比如我这个亲戚,直到大二才肯让孩子出去住而不是住学校宿舍。尽管我多次跟她说,学校宿舍贵,而且条件很差。不如自己租房子住。但是她不信我,非要信一群跟她一样信息不通畅的中年人。

还差点让她儿子住home stay,觉得这样才安全。让一个已经成年的大小伙子,去住home stay,这才是最憋屈的,因为home stay遇到奇葩家庭的几率极大。最后我好说歹说给劝阻了。

我不知道家长群有什么魔力,让她不相信我这个在美国摸爬滚打了七年的“老油条",而去相信一群出国就是去旅游,英文报纸都看不懂的”富太太“们。

就我亲眼所见的,家长群“信息茧房”效应催生的的迷惑行为和悲剧包括:

  1. 因为听信家长群的恐慌传言,在国外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非让孩子从非洲某国转机回国,结果花了好几万,孩子堵在半路上了。
  2. 因为听信家长群里的恐慌传言,觉得国外不安全,非让未完成学业的孩子回国,结果现在应该是辍学在家的状态。
  3. 因为听信家长群里其他家长的“好建议”,逼着孩子去学完全不适合的专业,导致孩子GPA完败。
  4. 因为听信家长群里其他家长的“好建议”,让一个学CS的孩子去搞Business,因为觉得学技术的不如做生意“有出息”。说要打造“通才“。

诸如此类,我听得太多了,因为我是亲戚中第一个出国的,所以很多人都会跑来找我咨询(但是又往往不听我劝)。而我,经常被这些”家长群传言“,”家长群建议“震惊到。每每为那些被毁掉的孩子们叹气。

由此可见,天下苦”家长群“久矣。我将继续呼吁:解散家长群,救救孩子们!


user avatar   song-yang-0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观点就三条。

首先:家校共同教育没错,但是一定要分清彼此的边界。课堂教育及其所附带产生的批改作业、批改试卷等等,就是老师们的工作内容,必须严禁转嫁给家长。而所谓回家给爹妈洗脚之类的形式主义,学校也少掺和,孩子回了家是给爹妈洗脚还是骑在脖子上排泄,就让家长自己看着办去。

其次:家长群应该屏蔽除老师本人之外的全部成员的发言,每天一遍老师辛苦你们烦不烦?家长群就应该是一个老师单方面发言的通知群,通知内容也必须限定在很小范围内:开学时间、放假时间、日常作息时间、家长会召开时间、学校有收费时收费的原因和金额、学校有重大活动时的安排、各种评优评奖或者比赛竞赛的通知,别的就少说,尤其是不应该布置作业。学生记录自己的作业内容并且独立完成这是最起码的自理能力,学校应该培养这一能力,而不是给家长布置作业。

第三:教师这个工作,事多责任大,这一现状必须改正。前阵子探望我的班主任,得知现在的班主任费是每月200——和十几年前我读书的时候一样,这玩意儿合理吗?给老师们加钱!而且不要几百块意思意思了,至少要让高级教师能达到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以上。老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是一项对技术水平和职业操守都有很高要求的普通工作,胜任者都是精英,理应得到更高的报酬。当然,加薪以后,在辅导班兼职的,自己开班授课的,向家长索贿的,就应该开除教职并吊销执照,记入诚信档案,本人不得从事教育类相关行业的工作。养廉银子要发,但必须不好拿。


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这一做法简直匪夷所思,批改作业,因材施教,本就是老师的工作内容啊。把自己的工作强加到家长身上,合适吗?这一风气要是不改,我生怕有朝一日会有老师“请具有数学奥赛获奖履历的家长每周至少来给孩子们上一节数学课”。

这种“老师”靠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人质在手”的权威嘛,你看报道中的老师,就深谙这一套路

这样的话让人感到恶心,学校,即便不是童话的天堂,也绝不能容忍教师在其中宣扬这种思想。公平对待每个学生是老师最起码的职业操守,这都做不到的话就应该清理出教师队伍。

讲道理,这样的PI话我是一个字都不信的,这就是平时在学习糊弄未成年人习惯了,成年人哪有那么好糊弄。你连自己的工作都懒得完成,会额外为我的孩子付出精力吗?在学校里,往往是家长难缠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报道里这个图片更令我气愤,标点符号都错了,且不说是不是什么大事,这难道不应该指望老师吗?那么老师的任务是什么?每天把教案念一遍吗?

广大家长已经很难了,白天都不够,还要996,结果老师还要打着共同教育的旗号给你找点事做,请问老师有什么权力要求家长干这干那?合着我孩子送到学校就是全家卖身为奴了吗?

我上学的时候,搞卫生都是学生自己的事,平时就是卫生委员安排小组长轮流带队,大扫除就是班主任安排实施,什么时候有家长的事了?学校卫生都要让家长来搞,还指望学生能自觉在家里承担家务吗?德智体美劳的这个“劳”字从何谈起?

批改作业更是无从谈起,我的小学同学里至少有三分之一,家长可能刚刚脱盲,数学只会加减乘除,英语没听过,理化更是无从谈起,你让他批改作业?还不如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得了,水平还高点。

那时候家长全年的任务就是开两次家长会,每学期期末一次,安排到周末。现在呢?一面共同教育的大旗一举,啥都要让你家长参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家长不是任课教师啊,家长批改作业,就是堂而皇之的搞阶级固化,我的学习水平还要影响子女的教育标准了吗?

不过报道里有个家长还是很有才的

如果不是老师多才多艺身兼多职(以前这种事常有,我的计算机和思想品德都是数学老师教的),那就是数学老师经常不辞辛苦地帮“体弱多病”的体育老师和音乐老师完成他们的工作任务了。虽然以前兼职老师常有,但我映像中体育老师一直都是专职的,所以大概率这是当年在体育课上好好学数学的孩子回来报恩了。


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权责明确,分工清晰。

家长和老师都不是奴隶,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待遇。


user avatar   wang-xian-sheng-94-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医生,我希望每次做完手术的关键步骤之后,剩下的工作可以由患者家属自己来完成,当然注意事项我会讲给家属的,而且我相信家属也会非常认真去做的。

毕竟,患者是你们的亲人,你们也应该以实际行动来关爱他们,不能光交钱给医院就了事,患者的康复是医院的事,更是家庭的事,大家要配合好。别什么都指望着医生全部来完成,我也很忙,我也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从头到尾无缝追踪的跟着,我累。

但是,我的这个不成熟的想法,院领导和科主任始终不同意。


user avatar   maomaobear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人质在人家手里,还敢硬刚的家长,真是不对孩子负责了。

老师对孩子不重视,孩子在学校是要被欺凌的。这个家长很快就会后悔了。



2、小学批改作业这个事情,不管老师布置不布置,对孩子负责的家长都会干。老师一个人面对几十个孩子,不太可能一个个孩子,一个个题目给孩子解决。

你自己不批,孩子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那就是不会了。


3、给每个孩子把问题解决的老师以前是有的。

某长辈,厂办小学老师,当年是下了班,自己的时间去差生家给孩子一个个补课。

唯恐哪个孩子跟不上。一分钱不多拿。

当年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从业者有责任心。

现在一切向钱看的时代,这个精神已经没有了。

老师也有自己的孩子要照顾,一个职业而已,没有多余的好处,凭什么让现在的老师多付出?


4、解决的办法是社会化劳动

老师拿死工资,限于完成课堂教学。不愿意多付出额外时间。

一些家长不愿意拿出时间精力,承担孩子教育的义务。

社会上是有托管班的。

花钱把孩子送托管班,有钱的一对一找家庭教师,没钱的报一对多的托管班,再多也不会是几十人。

花钱让托管班老师,看着孩子写作业,检查作业。花钱就是了。

你不想花钱,又不想花精力,要求学校老师对你的孩子付出额外时间,这个不现实。


user avatar   shu-bao-56-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刚才翻了一下我儿子家长群里三个月来老师发的东西,大概总结一下。

一,通知一老一小续保。一个

二,通知教委下发的小学生才艺展示或是比赛,比如绘画舞蹈比赛。三个

三,观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比如抗美援朝活动。两个。

三,英语老师下发扩展阅读资料,老师亲自阅读,提醒语音语法重点。每周一次

四,学校活动各种照片,比如秋游,跳绳比赛,领奖照片等。五次

五,疫情健康报表。每天

六,各科作业,重点学习内容,家长需要签字内容,比如考卷,课堂作业等。每天

七,天气变化提醒加减衣服等提示,五次。

八,班里小干部调整系列活动照片及文字。一次

九,介绍学校往期优秀学生。两次

还有一些就不写了,大体如此。

整体看基本都是通知和告知,算是压力的可能只有作业和阅读资料。

我不知道别的学校如何,有兴趣的家长也可以写一写。


user avatar   zai-yi-qi-61-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这个家长开了一个先河,发出了第一声;咱们要做的,就是别去「献祭英雄」。

这其实是一个很勇敢的举动,大家都苦家长群久矣,但是毕竟自己被捏住的是短处,自家的孩子。

而且我们都知道,在学校里面,老师要「收拾」一个小孩,方法太多了,言语上的奚落、区别化的对待,寥寥几句就能让其他孩子对这个小孩敬而远之,形成孤立,甚至都不用老师亲自出手,事后查起来也没有证据。

这就是不对等,没办法调整。

任何机构都有自我扩张的冲动,任何人也有汲取更大权力的天性。

家长群就是一个扩张的表现形式,我记得前段时间有个老师被玛莎拉蒂撞了,很多学生自发的去看望吗,自发的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关系去帮助老师家庭,这是桃李满天下的效果。

这是被动的,是用人格感化的,是真正给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带来的。

而现在的家长群,基本都是提前在预支这种待遇。

尤其是小学老师,以家长为「私人部曲」,现在抓得严风气正,没有太多送礼的了;但是大到利用家长的圈子和关系来给自己办事情,小到利用家长的时间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实在是太常见了。

这个新闻里面的就是第二种。

大家摸着良心说,遇到这种事情你敢反抗么?

换成我,我肯定是不敢的,我骨子里面的怂和怕,再考虑到孩子可能被穿小鞋,我就从了。

真是大部分人都如同我一样的怯懦,才让家长群这个「人人皆知,人人不言」的东西一直持续下去。

其实老师在微信群里面发布信息,的确是要比以前快很多。

但是,这也给了老师朝令夕改的渠道,也给了老师百日维新一样发布「微操政令」的机会。

这位家长退群,其实也就是回到了智能手机之前。

那时候老师和家长怎么沟通的?不一样养出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么?

大事儿,发通知,让学生带回家,家长签字再带回来,确保传达准确;急事儿,给家长打个电话,保证家长能及时收到信息。

一个微信群,除了老师在通知的时候省点事儿,其他有任何好处么?短信群发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除了在微信群里面创造一个「万国来朝」「政令通达」的假象,让老师享受一下无数的「收到」回复和「老师辛苦」的马屁,其他真是形式大于实质。

请大家想想,这位家长,言天下人之不敢言,后果会是什么?

还是那句话,老师打击报复的成本太低、隐秘性太好、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

不论这个家长是热血上头,还是满不在乎,他踏出了第一步,后续就该我们做了。

我们如果不在网上持续发声,直接把家长群这种东西给否定掉,那这事儿就进入喜闻乐见的「牺牲英雄」阶段,出头鸟被打了就打了,其他人就围观而已,感觉说出了自己想说的,出了一口气,然后一切又回归到原状态。




        

相关话题

  刷模拟卷对于高考的投入产出比大吗? 
  我应该逃离北京去二线城市吗? 
  如果 LOL 成为高中必修课,会怎样? 
  大家有没有被父母气到不行的时候? 
  这是什么针法? 
  弟弟25岁了还对父母态度差说脏话怎么办? 
  如何看待量子波动速读的出现? 
  一辈子不买房,我的父母到底算不算自私? 
  有哪些有趣或神秘的校园传说? 
  为何很多人认为衡水中学学生是「读书机器」?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苹果将每年营收不超过 100 万美元的小型企业或个体开发者,将App Store佣金降至15%?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只狼》樱龙BOSS战?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