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缓解读博中反复抑郁的症状? 第1页

  

user avatar   guo-cheng-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看过

@山羊月

的回答,博士群体的确是抑郁症高发的一个群体,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读博是一个孤独的过程。尽管有导师和课题组的帮助,但无论是做实验、看文献还是写paper,大部分工作终究还是一个人完成的。

2、对大部分人来说,科研工作是一个反复经历负反馈的过程。因为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在不断反复试错中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博士则是冲在第一线的试错者。

3、在社会期待下,国内很多博士的生活压力可能都不小。而立之年越来越近,自己却在自身和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方面做不出多少直接、有效的努力。

4、孤独的工作、试错的过程、生活的压力,这些因素可能很多行业都会遇到。最重要的一点我认为还是很多人在读博过程中,由于自身或环境的因素,与外界环境发生了隔离。

这种隔离使得人们的视野变得越来越狭窄,仿佛除了科研这点事儿,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他们无关,造成注意力内投。进一步地,这种内投放大了眼前的困难,比如实验受阻,发不出paper,经济压力大等等。最终压垮了自己。

所以说,要改善这种情况,锻炼身体、规律作息、调整科研计划这些都是表面的修身功夫。更重要的在于学会转移注意力,由自身转向外部世界。学会浪费一些时间,关心点明星绯闻、体育赛事、亲友近况等。

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慢慢发现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可能有的朋友在创业,有的朋友在Gap Year,有的朋友还在考研考博的路上。你就明白,读博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眼前的困难好像也不是那么重要,发不出paper也没什么大不了。更多地去关注科研和生活中的阳光的一面,慢慢走向一个正反馈的过程,抑郁的症状也就得到了缓解。

希望有所帮助。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环境科学一顶刊论文声称「元古宙基岩中的蛇纹石化反应产生的磁场异常引发新冠,建议戴软玉预防」? 
  具备什么条件的人才适合读博?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现在研究者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于一小块领域内? 
  「你做的东西没有用」是对博士生最大的打击吗? 
  博士辍学回去送外卖可以吗? 
  如何看待老教授、高年资博士、年轻副教授的科研水平? 
  怎样做好学术 PPT? 
  你的祖师爷是谁?传到你传了几代?祖师爷他有多牛? 
  博士一名,SCI 论文 10 篇以上,大论文盲审被毙,为什么这样的事都能被我赶上? 

前一个讨论
经济条件明明不差的老年人还捡瓶子是什么心态?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彭承志发表的《科学家遇上流氓怎么办?我没什么办法,但我可以说出来》?





© 2025-0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