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国家民族这个视野上,唯有教员一人的离去让人最为痛心!
他把四万万同胞从苦难中拯救出来,使国家民族得以浴火重生,带领中国人民第一次靠自己力量打败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废除了外国人在华的一切特权!扫除了华夏大地的一切殖民遗产,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民族独立解放!重塑了国人的民族信心,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史,建立了一个统一强大团结的现代化新中国。让中国人在世界上真正站起来了!
他感冒天下之大不韪破除了延续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度,消灭了地主阶层和依附之上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文化,消灭了一些剥削制度和体系第一次实现了普遍意义上的人人平等!并破天荒的跳出了中国打天下坐江山改朝换代传统,带头第一次建立了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政府。
他领导人民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在欧美国家重重封锁禁运下,带领人民奋力把一个全面落后于西方的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落后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具备完整工业体系能自己生产“两弹一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的现代工业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光辉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真正身体力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是真正为中华之解放民族之崛起全民之幸福而鞠躬尽瘁奋斗一生的奇才伟人,公者千秋私者一时是非功过相信人民自有公论历史自有公论。
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您的gm路线永远指航程!
毛润之
70年代尤其是71年林彪事发后,毛身体急转直下,很多事情都难以顾全
事实上,对外与美国和解,引入欧美援手,都已经启动
“四三计划”就是其中的代表
如果他那个时候是健康的,能再多活十年二十年
情况将很不一样
叶企孙
虽不曾英年早逝,却终究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钱伟长先生曾用激动的语调谈起了一位老人——他的老师,一位培养大师的大师。
我们只知道中国科技界有“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有“原子弹之父”王淦昌,有“航天之父”赵九章,有“光学之父”王大珩,知道中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现中国籍)、李政道,却不知道他们与这位“培养大师的大师”都有着密切的联系。23位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学生,有2人是他的学生的学生,还有2人的事业也与他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个人,就是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原清华大学首任理学院院长、物理系主任叶企孙。
遭质疑不问政事专心教学
1948年12月15日,清华园解放。
解放前夕,在蒋介石的迁台名单中,叶企孙也赫然在列。梅贻琦向叶企孙探询他的去留问题,叶企孙说,清华办学本来就置身于政局变迁之外,过去这样,以后也会保持这一传统。国民党的走与不走,与清华园无关。叶企孙回绝了国民党,决意留在清华。
叶企孙是坚决主动留下来建设新中国的,可谓求仁得仁。
1949年5月,在清华学人的一致拥戴下,叶企孙被任命为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履行校长职责,主持新中国成立阶段清华大学校务。
1951年底,清华、北大发出通知:该学期的期末考试暂停,学生配合教师做好思想改造运动和“三反”运动。
1952年1月16日,叶企孙在全校干部大会上作第一次检讨:“办公时间很少,每天只一点半到两点半”,“过去对政治学、经济学一向不感兴趣,解放后在政治学习上时间也花得很少,因此,水平不高,思想领导做得不够。”这确实是叶企孙的肺腑之言。可是他没有想到,群众纷纷对他的检讨表示不满,致使当晚的干部会议举行到深夜一点多钟。
这种结果,叶企孙是缺少思想准备的,他没有想到他在清华人心目中的形象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他是赞成社会主义的,但不能理解这场运动的本质;他赞成大家端正一下思想,却对于这种疾风暴雨式的批评心存疑惑。叶企孙有些迷惘了。难道以往坚持科学救国的信念已成罪孽?
1952年,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开始了。中国高校教育进行了全国一盘棋式的改革,提出了“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调整方针,将北京工业学院、燕京大学工业科学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文、理、法三个学院并入北京大学。
凭着教育家的经验,叶企孙知道,这种全国一盘棋的做法虽然对全国大环境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却是一次伤筋动骨的肢解。据叶企孙的侄子叶铭汉先生的回忆,叶企孙内心是不同意这一套做法的。他认为这并不是改革,而是“革改”,就是用搞社会革命那一套来统领一切,完全不懂教学规律,是不科学的。但这时候,他已经得不到信任了,他也学会三缄其口。
就这样,清华大学的文、理、法三院在强制性的措施下被迫迁往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的工学院也并入清华。
叶企孙到北京大学后,由于他在“思想改造”运动中的表现,已不可能再让他担任什么行政职务了,而这恰恰合了叶企孙的心愿。他在这一时期专心教学,只在1953年一年就教过光学、地理专业普通物理,气象专业普通物理、大气光学等等。能够把自己的所知传给后人,这对于那时候的叶企孙已经算是一种奢望了。
虽然以上提到了他的种种不幸遭遇,但是直到文革前,他的学术地位和政治影响力还是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下面简单罗列一下他的主要任职情况:
1949年3月-1949年11月,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
1949年5月,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改组,叶企孙任主任委员。)
1949年9月,作为教育界代表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1950年5月,出席全国高等教育会议。
1950年8月,出席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全国委员会常委兼计划委员会主任。
1952年10月,北京大学,物理系,校务委员会委、《北京大学学报》编委。
1954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金属物理及磁学教研室,主任。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来学部委员更名为中科院院士)、常委委员。
1956年,参加我国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的讨论和制定工作,主持编写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基础科学物理部分中磁学分支学科规划和自然学史部分规划。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研究员(兼)。
1959年4月,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64年4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真正的梦魇从文革开始拉开序幕。
(二)“文革”入狱四年身心俱灭
“文革”开始后,叶企孙被怀疑汉奸、特嫌,被捕入狱,1969年,又因实在找不到证据而送回北大监督改造。他原来在镜春园的教授房子被没收了。教授待遇也被取消了,每月只有50元的工资,他住进了一间又黑又破的房子。在北大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他再次失去了自由,每天过着囚犯般的生活。
不久,叶企孙就听到了陈寅恪在广州去世的消息,还有饶毓泰、翦伯赞、沈廼璋等人因不堪批斗羞辱而自杀的传闻。在一连串噩耗的最后,是他寄望最大的学生赵九章自杀的消息。
1972年5月31日,北京大学党委对叶企孙做出了“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的结论,撤销其专案审查,不再限制人身自由,准其搬回北大公寓,恢复其原工资。
长达四年的囚徒生活虽然结束,但是,当他的海外友人任之恭、赵元任,学生林家翘、戴振铎、杨振宁归国后向北大提出要看望叶企孙时,均遭拒绝。
1974年夏季,曾与叶企孙在清华和哈佛先后同学的郭殿邦听说他的弟弟郭会邦要到北京出差,从美国来函一再叮嘱郭会邦一定代他找到叶企孙,以致深切思念之情。
郭会邦在北大校园多方打听,竟没有人知道谁是叶企孙,这让郭会邦深感吃惊。郭会邦心中隐隐感到了不祥。这时,他看到一个年轻人,忙上前打问,没想到那个年轻人竟惊愕地查问他与叶企孙的关系,还以警惕的眼神看着他:“你不知道他是国家的罪人?”说完便摆手而去。郭会邦站在原地,似乎经历着“游园惊梦”。所幸又遇见了一位老人,得到老人指点,来到叶先生的住处。
眼前的情景使郭会邦十分惊愕。空荡荡的屋子里,叶企孙独卧床上,面容憔悴,衣衫陈旧。看到有人进来,叶企孙吃力地把头扭转过来,迷茫地看着郭会邦。当听到郭会邦说出他大哥是郭殿邦的时候,叶企孙苍老僵硬的脸上出现了微微的笑意。郭会邦坐在那里,看到这位当年叱咤风云的清华人物此时竟是这般境遇,很是心酸。叶企孙看着郭会邦,吃力地想从床上下来,由于他的脚肿得已经穿不上单鞋,竟穿了一双老棉鞋!他艰难地移步,摇摇摆摆地走到郭会邦跟前。由于双脚不能支撑,叶企孙重重地坐在了郭会邦旁边的椅子上。
叶企孙对郭会邦的来访非常高兴,他让工友给郭会邦上茶,并忆起了当年他和郭殿邦的一些趣事……郭会邦没想到一个76岁的老人,在遭受摧残之后还能如此乐观健谈,对多年以前的老友还会如此地关心。
当郭会邦问及叶老所受的遭遇的时候,叶企孙只是一笑而过,没有过多地说明。
叶企孙明白,即使自己被这个时代抛到九霄云外,在他的学生心目中,一切已有定论。他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渗入他们的血脉,他们不会因某些政治原因改变对老师的判断。
但是,赵九章之死还是给了他致命的一击,从此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他前列腺肥大,小便失禁,两腿肿胀如小桶……
1976年春节,清华同仁挚友陈岱孙、吴有训、钱临照、王竹溪、钱伟长登门造访,给了叶企孙生前最温暖的一天。
但叶企孙仍拒绝治疗。
1977年初,叶企孙病情迅速恶化。1977年1月10日,叶企孙陷入昏迷,呼吸困难,被送医院抢救。期间偶尔醒来,便口中喃喃:回清华……
1977年1月13日,叶企孙在医院因抢救无效,平静辞世,终年79岁。
按有关方面要求,叶企孙逝世的消息,所有报刊均不予刊登。查阅叶企孙的生平,也只寥寥几字而已:“叶企孙(1898年7月16日至1977年1月13日),男,汉族,物理学家,教育家,上海人。”
即使是这样几个字的评价,也已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1977年1月19日,八宝山公墓举行了叶企孙先生追悼会,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那个小规模的追悼会上,悼词只字未提叶企孙在我国科学事业和高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巨大贡献,更未洗刷叶企孙先生生前所蒙受的屈辱,作为叶企孙挚友的吴有训先生愤而退场,以示抗议。
前人不可追,后人不堪说。有人曾评价叶企孙——一位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是中国最后一位大师,一位我们知道得最晚、被时代抛弃得最远的大师。
(部分内容非原创,侵删)
我知道,在文革结束、叶老死后,为叶老鸣不平、洗雪冤屈的人大有人在,为其撰文立碑以表缅怀追思的亦数不胜数:
后世纪念1987年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深切怀念叶企孙教授》。
1990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校友在清华设立"叶企孙奖"。
1992年,包括王淦昌、王大珩、吴健雄等在内的127名海内外著名学者联名向清华大学呼吁为叶企孙建立铜像,联名者平均年龄高达72岁。
1993年清华校庆,特在科学馆举办叶企孙生平照片及手迹展,参观者无不震惊钦佩。
1995年叶企孙铜像落成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不过,叶先生的铜像不像赵忠尧院士所要求的那样树立在"校园中心区",而是安放在清华新区第三教师楼一个简陋的空荡荡的门厅里。 )
2000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叶企荪)、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叶企孙物理奖授予凝聚态物理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
2001年,叶企孙的传记《中国科技的基石》问世,至此这位中国当代科技的奠基人,终于得到了他应有的荣光。李政道在回忆他的这位老师时说:"叶先生对我的教导,是一辈子忘不了的。"
2010年3月29日,央视著名记者柴静曾在博客中写下《而我却今天才知道他的存在》 一文,记述自己知晓叶企孙片段往事的真切感触,一度引发公众热议,不甚唏嘘。
2010年9月1日,北京东直门中学成立叶企孙科技实验班。
2010年12月7日,纪念叶企孙的同名话剧《叶企孙》在清华大学首演。
2013年5月22日,上海福寿园一隅苍松掩映芳草茵茵,一场迟到了37年的葬礼在此举行。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叶企孙先生的骨灰当天长眠于故土上海,此时距离他1913年离开上海踏上北去求学之路,已整整过去了100个春秋。当天,叶企孙纪念像也在福寿园海港陵园揭幕:身着西服的叶老昂首挺立,目视前方,目光炯炯有神。墓碑庄重简朴,以叶企孙生平简介为设计元素,鎏金的文段选辑在阳光映射下闪亮。由叶铭汉、戴念祖、李艳平主编,李政道作序的《叶企孙文存》也在仪式上首发。
在历史的天平上,是非功过都计量的清清楚楚。迟到的正义终究没有缺席,但是在他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却贯穿着一个又一个的不幸!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叶企孙不是神,他只是一位饱受磨难、报国无门的炎黄子孙。
文革十年,摧毁的伟大人物数不胜数(不谈政界),譬如束星北、赵九章、姚桐斌……即使是诸如邓稼先这样的,若非杨振宁搭救,及时赶到,也早已死于非命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很多人评论杨振宁不爱国,因为他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不能像诸如钱老那样的人那样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为祖国服务,可是我们反过来想,即使他当年回国了,是否真的能够“有机会”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是否中国十年浩劫的受迫害致死的大人物名单上又多了一位,而理论物理学史上大师级人物又少了一位?这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值得深思的!
以史为鉴,让警钟长鸣!
Xx听后说,他年轻时候,在广州见过孙中山,那情景使他终生难忘。他觉得孙中山是个很谦虚的人。后来孙中山对他很重视,很信任,安排他当了kmt的候补中央执委和代理宣传部长。他对孙中山也很尊重,说他这辈子做事情都要对得起孙中山。他又说,列宁去世得过早,在苏联的青年人中见到过列宁的人不是很多。所以他希望能让更多的年轻人见到他,将来好继承老一辈的事业,xx到底。他说,接见那么多的xxx,不能休息,一天下来,确实很累,回去后躺在床上脚还痛。但是我还是要接见。我们将来的希望就在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他们中间能出人才,我们的事业靠他们继承了。我说,他们都还是些小孩子。他说,对了,我们今天的事业不都是靠当年的那些小孩子干的吗?我现在接见几百万青年人,将来在这里面是会出人才的,会继承我们的事业。他还说,我见到了孙中山,记了一辈子,至今不忘。他们见到了我,也不会忘记我的,会去研究我的。xx说得很诚恳,我们听了都很感动。
每当我读这一段文字,总还是感觉很惋惜的。
但是总觉得应当做点什么,否则他老人家的心血就白费了。
这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的陨落让我非常伤心。在民国的往事里没有了这位张大帅,那就只剩下杀戮、野蛮、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有了张将军,灰暗的民国风云里就有了一丝色彩,有了多曲悦耳的诗歌。闲话不多说,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位民国才子的佳作。
《哭爹娘》
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俺也写个大风的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天上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链,好象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达。
《女人有多少》
要问女人有几何,俺也不知多少个。
昨天一孩喊俺爹,不知他娘是哪个?
《混蛋诗》
你叫我去这样干,他叫我去那样干。
真是一群大混蛋,全都混你妈的蛋。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吾爱效坤子,风流天下闻。宗昌最终没能继续昌下去,1932年9月3日,被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济南车站。
如果毛主席能再晚些去世,他能活得更长久一些,也许对于热爱毛主席的人民来说,会要好上许多。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因病医治无效,于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83岁。
毛主席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
9月9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发出《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沉痛宣告毛主席逝世。
9月11日至1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吊唁仪式。全国各机关、部队、厂矿、企业、农村、学校、街道等基层单位也举行吊唁活动。9月18日,首都各界干部群众百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华国锋致悼词,缅怀和颂扬毛泽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革命生涯中建立的丰功伟绩。
毛主席把毕生献给了中国人民,他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将永远铭记,
毛主席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宝贵经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毛主席逝世后,200多个国家、政党和组织及其领导人发来唁电、唁函。朝鲜、阿尔巴尼亚等30多个国家举行追悼活动。9月21日,联合国第31届大会开幕式上,与会140多个国家的代表为悼念毛主席肃立默哀。
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不是中国人,却为中国而死,融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他本是一名胸外科专家,因为发明一种医疗器械而获得专利,生活富贵,却抛家舍妻,变卖家产,筹款换来一座流动战地医院,带着这些能够装满一节火车车皮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在中国历史最悲惨的年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抗日军民救死扶伤;
他原本不是军人,却成了中国八路军总医务官;
他原本可以安全地呆在后方,舒舒服服地指手画脚当教师爷,却义无反顾,到抗战最前沿为前线将士施行战地手术。最危急的时刻,他为伤员缝完最后一针,率领战地医院撤离后仅五分钟,倭寇就进了村;
他医术精湛,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救人无数,自己却因为缺医少药而死;
临终前,他无怨无悔,把随身物品分赠给周围的同事;
他死后,中国八路军大将为他抬棺;
他死后,中国共产党领袖为他撰文悼念;
他死后,中国的一所医科大学、五所医院、一枚奖章以他的名字命名(在中国,用人名命名的单位和奖章少之又少,那是极崇高的荣誉)……
他已死去多年,至今仍有很多中国人记得他的名字——
白求恩大夫,来自加拿大,终年49岁……
岳飞
那些死于战乱、剥削、欺压的老百姓
只差两年,可惜
1974年3月24日上午,说:“我死不悔改,将来还要翻。”
7月4日 《人民日报》第二版《批孔与路线斗争》一文指名批判彭德怀。
7月18日 口里不断“哎呀!哎呀!”地叫,右臂疼。下午,与侄女见面,催侄女走,侄女哭了,发牢骚40分钟。
7月21日 晚上,背痛得厉害,睡不着,一个劲地翻滚。说了四遍:“警卫战士,疼得我一点办法也没有了,我实在忍受不了了,你帮我打一枪吧!”起床时,两次摔倒,哨兵扶起。吃止疼片。
7月26日 上午,理发时说:“这是最后一次理发了。”
7月28日 护士问晚饭为什么没吃,回答说:“不想吃,心里烦躁得很。快结果了吧!”
8月19日 深夜2点,在床上翻滚叫唤,还说:“为什么今天这样疼,疼得厉害。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8月23日 早起说:“还不如把我赶出医院,在外边死。在医院真气死了。“又说:“浑身麻木,起不来床了,该死了。”
8月26日 上午,输液中叫唤:“疼得厉害。这样疼死我,还不如捅我几刺刀。”
9月2日 上午,在谈话中,边哭边讲,最后说:“已经审查我八年了,现在还没有做出结论。”
11月29日 下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