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侵删
从一个非专业人士的角度看,斯大林式建筑包罗万象,整个一个时期从首都地标,广场,办公楼甚至住宅都有其深深痕迹。很多代表性建筑,别的答案介绍的够多。这里只补充说说斯大林建筑和各国邮票的缘分
斯大林式建筑多次登上苏联和其他国家邮票。最早的应该是1937年莫斯科建筑师大会邮票。图安是马雅可夫斯基剧院,塔斯社大楼,苏军中央饭店以及苏维埃宫。
其中最梦幻的苏维埃宫被看作共产主义的巴别塔。但因为战争等客观历史原因 ,最终未能建设。
1939年发行的莫斯科改造 -新建筑中,10戈比,高尔基大街,20戈比人民委员会大厦,20戈比列宁图书馆,以及80戈比运河码头大楼均为非常典型的斯大林建筑/建筑群式样。
到1946年发行的莫斯科风光中有一枚莫斯科大饭店(上左起第三),该建筑建于三十年代中期,为斯大林同志亲自下的批示,并在设计中“亲自指导”。“ 传说设计方为斯大林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外立面设计,由一条线隔开,但签名就压在这条线上。没有谁敢询问斯大林的具体意见,于是建筑师就把两种设计用在了同一座建筑上。右侧风格更简朴,而左侧则有多种装饰元素。”(摘自俄罗斯的这两家酒店,代表了东欧最辉煌的时代 - 莫斯科游记攻略【携程攻略】)
现在则是资本主义的莫斯科四季酒店
1948年莫斯科建城800周年套票中最高值5卢布是部长会议大厦和莫斯科大饭店。这是这座饭店两年内又一次登上国家名片,可见其地位之高。
然后到了1950年,这一份年发行的大部分邮票都非常精品,其中的莫斯科建筑艺术被认为是最漂亮的苏联邮票。当然价格也很漂亮,到现在一套好品新票两千元左右,盖销也得几百元。
票面内容是我们熟悉的莫斯科大学和她的姐妹们,和最后只停留在纸面上的扎里亚季三十二层行政管理大楼工程,就是最右下面红色的那枚。
在东欧国家在发行与苏联友好关系邮票上,莫斯科的地标性建筑,也有出现。
捷克斯洛伐克 1953年发行苏捷友谊中的一枚 莫斯科大学主楼
除莫斯科外,其他俄罗斯城市和苏联加盟共和国首都等同时代也建设了大批斯大林建筑和建筑群,在一系列战后重建主题邮票上多有体现。
1948年 苏维埃乌克兰30周年,30戈比是基辅部长会议大楼
1949 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0周年,有杜尚别市政府办公大楼
1950 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25周 市政府,纳伊大街
1950 阿塞拜疆30周年,第三枚是列宁大街建筑群
1950 斯大林格勒重建,40列宁大街
1950 拉脱维亚10周年
说到拉脱维亚,最典型的一幢是里加科学院大楼。这座建筑由列夫·鲁德涅夫设计,属于斯大林式建筑,类似莫斯科七姐妹,尤其神似莫斯科大学主楼。当地人为这座大楼所起的绰号包括“斯大林生日蛋糕”和“克里姆林宫”。
还有1955年发行 莫斯科大学200周年,同时发行了邮票和小型张。话说莫斯科大学主楼真是邮票主题常客。。
50年后的250周年建校纪念,俄罗斯也发行了一枚邮票,不出意料邮票主题还是主楼。
还有苏联时代邮票上绝对不会有的双头鹰图案。
还有一套苏联建筑精品票,加盟共和国首都发行1958年,全套15枚,为苏联雕刻版的代表作之一。图案多是加盟国首都代表性建筑,其中有多枚体现的是斯大林式建筑风的政府办公大楼或广场建筑群。这套价格对比其他同期票并不高,大概一百元左右
类似的还有两年后一套自治共和国首都邮票
==============分割线 ======================================
在东欧地区,最著名的斯大林建筑是苏联援建,位于华沙的科学文化宫。该大楼一直到今天都是华沙的重要地标。波兰发行1954年华沙建筑第一枚。
当然也曾其也出现在其他国家邮票上
1963 摩纳哥 汽车拉力赛 -华沙
在罗马尼亚,最著名的斯大林建筑是出版大厦。在50年代曾经三度登上罗马尼亚邮票:
1951年 斯坎迪亚报20周年
1954罗马尼亚解放10周年,其中第三枚。
1959 布加勒斯特建城,55B.
这座大厦曾经在多年一直是布加勒斯特的最高建筑,一直到新世纪后。今天仍是当地主要地标,但是名称已经变成了“自由新闻大厦”。曾经树立在大厦正前方广场的列宁像已经在东欧剧变中被移除。
在捷克斯洛伐克,最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是位于布拉格西北的布拉格国际饭店,距离城堡区不远。这座饭店最早有军方背景,为捷克斯洛伐克国防部长倡议修建作为捷苏友谊的象征,后来成为普通酒店。布拉格本身就是世界级别的历史建筑名城,布拉格老城更是集中了大量美轮美奂的古典建筑,捷克斯洛伐克邮政为它们发行了大量精美的雕刻版建筑邮票,而这座饭店并没有成为特别的选材——毕竟除了高度可圈可点外,并无其他特色,和布拉格整体的建筑风格也不是很协调。
东欧剧变后出于意识形态的清算尖顶上红星被刷成绿色,然后近年又变成了土豪金显得高大上。
这座饭店今天还在营业,四星级,房价相对便宜。
在保加利亚,斯大林代表建筑是首都索菲亚三座建筑构成的一个建筑群,当地人称为“拉尔戈”宫。它和它面前的广场在政治地位上相当于保加利亚的红场。
其中心建筑为保加利亚共产党总部。其中在1955年该建筑群首次登上保加利亚邮票。
拉尔戈宫在后来也多次成为建筑题材保加利亚邮票的主图或者其他题材的背景。
一直到今天这个建筑群还是保加利亚政治权力机构的象征。只不过过去的党部现在变成了保加利亚议会所在地。建筑上的镰刀锤子已经被抹去,尖顶上的红星被去掉以国旗而取代。那枚红星和很多社会主义时代的建筑和绘画作品一起,现在被保存在索菲亚郊区一个共产主义时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一些人批判和另一些人怀旧的对象。
斯大林建筑最明显的代表是莫斯科那七座楼,但不仅是那七座楼。
有拐角的。
有对称的。
有半圈的。
有方块的。
有圆的。
有多边形的。
斯大林建筑的风格特点是社会主义城市化基础上的综合规划,很多是整条大街、整个广场的建筑群都属于斯大林建筑。比如特维尔大街、库图佐夫大街、和平大街、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中心等。
建筑规模宏大,整齐肃穆,多用大理石、青铜等材料。
装饰,绘画雕塑综合运用,古典主义元素、胜利元素、社会主义成就元素要全面。
与后任赫鲁晓夫相比,审美立见高下。
先下结论:电影想把Freddie塑造成一个有人性的神,却忘了真正的Freddie只是一个有神性的人
如果作为一部粉丝向的情怀片,《波》已经达到了满分,哪怕不谈对细节出色的把控,光是最后二十分钟的神级还原已经足够让所有的情怀在we are the champions中泪流满面
感受一下当时的直播:
Live Aid https://www.zhihu.com/video/1092941240030597120
但是作为一部传记片,《波》还是太流程化了,才华横溢的主角惊艳出场,遇到小人,遭遇挫折,众叛亲离,踢开小人,亲友重聚,完美收场。作为人物小传也算及格,但是对于Freddie这样的传奇人物的剖析还是不够大胆,想要表现其人性的一面,又不敢去探索Freddie其实也有自私功利的角落,想要表现其亦男亦女的魅力,却又只是浮于外表没有触碰到灵魂,以至于片子自始至终有种畏手畏脚的憋屈感。
不过不管受众是谁,《波西米亚狂想曲》至少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作品,再加上Queen的音乐加成,哪怕不至于血脉喷张,但让观众在电影院点点头抖抖腿还是绰绰有余了
看完电影之后,再看到波西米亚狂想曲的歌词,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体会
Is this the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
Caught in a landslide. No escape from reality
Open your eyes.Look up to the skies and see
I'm just a poor boy, I need no sympathy
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A little high, little low,
Anyway the wind blows, doesn't really matter to me
freddie的生命像一场华丽的错觉,但他所留下来的,is not fant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