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和技巧,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走在作品之后。也就是说,往往先有了一部划时代的作品,然后才有评论家根据这个作品归纳、总结出所谓的理论与技巧。
斯蒂芬金有一本书叫《写作这回事》,在书里,他主要介绍的是他小说的创作过程,虽然也有一些关于营造氛围的技巧的介绍,但斯蒂芬金也一再强调,那只是他个人的选择。
前面有人说过,过度追求技巧是舍本逐末,忘了创作的根本。我比较赞同。
对写作的人而言,必须明确一点,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目的是为了使内容得到最有效的传递。
例如《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的在叙事上基本平铺直述,但他改变了叙事腔调。因为主人公是个16岁的少年,所以塞林格就以一个满嘴脏话,前言不搭后语,时不时突发奇想的口吻在讲述这个故事,从而让读者切身感到,自己就是在跟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少年的对话。同样是第一人称,如果用这种腔调去写《洛丽塔》,就会让人别扭,因为这种技巧与洛丽塔所要写的内容不匹配。
最后说一句,刚开始写作的人倾向于藏拙,而真正的高手则倾向于藏巧。
另外,写作长篇小说最大的挑战就是自我怀疑。
对于向所学的技巧靠拢这件事,也很常见。如果你刚看完一本让你印象深刻的书,当你落笔时,的确极有可能向那本书的方向靠拢。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从前辈的阴影里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