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国内大学而言,对每一个高考生和大学生个体而言,不存在教学质量好的大学或者学院,只有适合自己成长的好教师、好专业以及好的教学设施,但这个好,远远不止教学质量。其他泛论大学教学质量好坏者,以忽悠高考/研考考生为主,也会影响考生家长的判断。所以这里要多说几句大实话,供有心人参考。
首先,教学质量好坏不存在客观标准。没有一个老师可以做到让所有听课学生或教育专家都满意,没有一个老师能够做到一门课自始至终让所有学生或教育专家都满意。古往今来,一个都没有。这不是个人观点,这是百分百的客观事实。
在学生人数或者课程学时上加个满意百分比行不行?那么请问,好坏的分界线定在何处合适?谁有权利和资格划这个道道?谁有资格和权利评价与认可这样的比例?需要多少学生(或者专家)认可?需要多少届学生实践认可?这个标准适用于所有任课教师吗?适用于所有大学吗?允许各大学各学院有自己的标准浮动区间吗?为什么可以浮动以及如何浮动?
最重要的前提是,满意度如何定义?看学生毕业后十年的发展?还是毕业前的考研率?或者学生上课开心的平均时间或者鼓掌次数?或者按课程考试成绩及格率/优良率?要不就是特别能写教学论文(质量标准为何)?获得过全国教学名师称号(这个称号又是如何评出来的?标准细则靠谱吗?名副其实吗?)?恐怕都没有什么说服力吧!
每年关于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教学理念的论文多如牛的毛(不是成语,是真牛毛,一根一根数那种),覆盖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到职业教育各年级各阶段各门功课各个行业各种深远影响和推广价值,但上面那些问题从来没有真正解决。
而好教师的真实含义可能是:
其次,即便按现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标准,同样不存在所有学院、所有专业、所有课程的教学质量都好的大学。
近十几年上过大学或在大学工作过的人都知道,教学评估优秀或者评估合格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是不是985/211的教学质量就好一些呢?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清楚,所谓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好的前提,主要还是生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优于其他学校。当然,个别懂得因材(课程功能+教学资料+选课学生,三位一体曰材)施教的好教师,大多数老牌大学、老牌专业都有,和学校/专业排名无关。
但是大学的教学条件(除教师之外的教学硬件和教学管理制度)确实存在好坏,且不同学校之间以及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差别巨大,在统计学意义上对某种专业的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不过,相对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说,它既不是决定大学教学质量好坏的必要条件,更不是决定大学教学质量好坏的充分条件。
但毕竟有迹可循:
结论一:如果你想在大学获得良好的教育,第一靠自己(主动学习: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第二靠自己(找到互助学习好伙伴),第三还是靠自己(发现好教师)。
结论二:在任何大学你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同样,在任何大学你都可能遇到糟糕透顶的教育。但从进入大学那天起,这枚硬币的正反面,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结论三:对高考学生及其家长来说,你们对大学和专业了解的越深入细致,孩子在大学得到的东西就越有价值;如果你们喜欢随大流,孩子很可能不一定随得上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