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身在美国(尤其是湾区)的软件工程师们还想回国吗,还能回国吗? 第2页

           

user avatar   onelittletig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增加我对子女认同的观点。

更新二:增加身心健康对比。

我是在湾区典型大厂的软件工程师,主要观点和高票答案们都类似。来美国之前也有在北京全职做软件工程师的经历,我说几个细节你体验一下。

不想回国

作为男生来讲,在湾区解决个人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我个人从未感受到太大的压力。因为通过『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来吸引异性从来就是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我之前有细聊过这话话题,有兴趣请继续看这里 湾区的生活是怎样的? 所以我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买房的话就更简单了,我目前在湾区有一套小房子(1B1B condo)过渡用。作为来湾区不到一年、不靠父母就拥有自己的住房,在国内同等高科技行业发达地区恐怕很难想象。

关于『子女身份认同』龙哥 @Long Yu 的回答非常精彩,我也很认同。我认为恐怕对孩子教育不行的,在哪都不能很好融入主流社会,哪都有身份认同问题。与其把孩子放在国内,让他和那么多人痛苦地竞争,层层筛选最后可能还是要拼死拼活送出国来,倒不如让他一生下来就在美国直接接受好的教育要好得多。读大学就更友好了,美国中国选择更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裔免高考入学了解一下。到时候(如果他愿意)再回国发展也会比他同龄的人轻松很多,看看那些从美国回来的 ABC 多受欢迎。首先中英双语母语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其次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更融会贯通。最后 ABC 在中国是少数派,看看现在国内对外国人的那么多优待,根本不用担心。

另一方面子女们有权利选择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日后只需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可能多的选择即可。我到是觉得如果自己现在不好好努力,让他们将来活得像自己这样困难和屌丝,那实际上是对下一代最大的伤害。他们活得已经那么辛苦,更谈不上融入主流社会和身份认同。如果自己没有能力,还不如不要孩子。

父母的养老问题确实是目前唯一困扰我的问题,因为我们分隔这么远,而父母日渐衰老,我平时很难照顾到他们。所以我现在基本上是每周通话一次,手里一有闲钱就会往回寄点(正好最近人民币汇率走高)。每次几千美元虽少,但是或多或少能够改善一点他们的(即将)退休生活。

长远来看等我换了大房子会先尝试把他们接过来,看看他们的状态。如果他们不喜欢也可以随时回去,反正他们自己在国内也有住房。如果决定回去的话我应该每年会抽出时间定期看望,因为到时候身份问题也都已经解决,来往会更加方便。

最让我担心的其实还是工作。以目前国内的大环境来讲,996 肯定是标配,工作时长只增不少。虽然每天那么长的工作时间,不敢保证有多少小时是有效的,但是在那耗着也是很浪费生命的做法。

国内 VS 美国人际社交:

在国内同事之间(关系好的话)相处起来可能会更融洽、关系会更深入,有点像『狐朋狗友』。线上线下基本上都能有联系,而且整个工作会感觉更有人情味儿。即使是以后离职了,大部分前同事也更感觉像是老朋友。平时一起工作,周末要是有共同爱好,甚至还可以玩到一起。包括和异性同事相处,作为男性,大部分时间我也感觉非常愉快。

在美国的话同事之间关系更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工作内容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可能大部分仅仅是在工作范围左右。很少有能聊得来、可以深入交流的。我感觉在大厂里公司文化就是比较鼓励同事之间非亲密接触。另外和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就是高压线。对于在国内开开一般玩笑等,基本在这边大厂就是零容忍。所以要尤其注意处理和异性同事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分寸显得尤其重要。

总体来讲就是国内的人情社会职场和美国的职业同事职场之间的区别。

国内 VS 美国工作模式:

根据我浅显的经验和理解,国内一般喜欢搞快速迭代。大多数产品经理的任务就是迅速把拍脑袋或者模仿而来的东西卖给老板,老板一同意,工程师马上加班加点给搞出来。一旦上线发现数据不好,立马换方案,如此迭代。搞的大家都整天气喘吁吁,稍微长一点的假都不敢休。另外针对 996,上班打卡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般早上会卡点到打卡,然后吃早饭喝茶,完了再来个带薪如厕。中午则会来个午休,下午刷刷知乎、微博,然后开开会,吃吃晚饭,之后开始所谓的漫长地加班。大家都在那耗着,完全没有工作效率可言。

美国的大部分公司则更自由也更高效。首先在确定做一个功能之前,产品经理和老板们会反复开会研究,把各种可能的结果都了解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工程师介入然后出一个 design doc 让整个与之相关的大组 review。在 review 通过之前是不会开始写一行代码的。早上来不打卡,下午想走随时走,只要确保分配的活能按时干完,同事之间如果有需要,可以(远程)支持即可。关于休假就更简单了,因为那可以说是大事,有时候个人 schedule 甚至比工作本身还重要。在我司,休假是不需要老板批准的,只要你有假期就可以随时休。如果不发邮件,老板可能只能从你的 calendar 上看到你的休假安排。我经常会来一个 work from other office,顺带在那个地方玩一玩。上周五在 LA office 工作一天,周末去 Catalina 小岛过了一个生日。

国内 VS 美国身心健康:

国内有两个细节比较累。一个是心累,因为大家都太过聪明,时时刻刻要有一颗提防被算计的心。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在公司正常工作,也需要时刻注意大环境别站(错)队。如果是女生,还要注意被潜规则之类。而且国内的社交模式注定会非常的心累。再加上各种拼爹,攀比。大房子小房子,进口车国产车,劳力士欧米茄等等。有了孩子还要继续各种攀比,公立幼儿园双语幼儿园,钢琴补习班英语补习班,孩子估计也累。

其次是身体健康,我举一个自己的例子。由于长期从事编程相关工作,对着电脑,我患有高度近视。在国内时每次去配眼镜基本上都已经矫正不到最佳视力。由于矫正视力不够在国内已经无法开车,晚上更是看不清楚,而且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时间一长眼睛就会非常不舒服,即使带隐形也很难解决。

在美国大家的社交模式都非常轻松,没有那么多 judgement,不管是在公司还是朋友间,都是自己过好自己的即可,没有太多担心、被穿小鞋之类。来美国之后视力情况大大好转,虽然还是高度近视,但是有很多选择。例如好的配镜师配出来的框架眼镜和隐形都非常舒服,不管是长期佩戴还是开车都能很好的满足需求,即使是晚上也看得清清楚楚。再加上每天都不会出现用眼过度,眼睛问题已经被缓解,几乎和正常视力没什么两样。最重要的是定期复查制度,我现在由于是高度近视可能随时会有各种并发炎症的发生例如视网膜脱落等,配镜师专门给我 refer 到一个本地比较著名的眼科机构,找了一个很好的眼科医生每 3 个月定期复查我的视力情况,另外也配有一些眼药水每天长期滴用。每次去复查费用保险基本全都包括,我只需要支付 30 美元的门诊费。

牙齿也是一样,来了美国拔掉了智齿,所有蛀牙都补好,牙齿也做了矫正。现在每半年检查、洗牙一次,确保没有新的龋齿和缺口产生。冷热酸甜基本上都没问题,想吃啥都不是事儿。不是说国内做不了这些,而是很难有这样长期的预防机制。

我认为国内的眼科、牙齿医疗技术都是高超又便宜(当然好的医生排队是个问题),但问题是缺乏这种长期的预防机制,出问题时已经晚了,到时候受苦的实际上还是我们患者。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

恐怕也不能回国

根据我粗浅的理解,国内和美国对于技术栈的要求其实还是很不一样的。

  • 国内:对编程语言、框架的了解需要更透彻
  • 美国:对算法、设计模式等 design 相关了解需要更透彻

我认为国内更需要的是要求工程师的 hands-on experience,要求招来就能立马干活的。最好是一直从事某个岗位。例如:如果做前端,就要求对 CSS 浏览器兼容,三大前端框架等应用细节掌握非常透彻。如果做 Java,可能就会要求对虚拟机的理解,以及具体 Java 某些 feature 实现细节了解透彻。

而美国更多的工程师职位实际上是拧螺丝。每个大厂都有成熟的 infra,根本不需要你了解到那个细节程度。你只需要会 design 和熟练使用那些工具即可。

对于国内的企业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我认为更是很难胜任。国内是以快取胜,类似于『题海战术』,需要一直不断快速试错。这种工作模式导致了开发任务量大、时间总是很紧张。而美国则是先 plan,再验证,最后才落实到开发。这两种模式谈不上好和不好,主要是国情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我在这里也详细探讨了国内我觉得很困难的原因 在中国程序员工作是青春饭吗?

收入的话就更不用说。收入换算绝对值没有太大的比较意义,我简单说一下购买力。根据我了解的小道消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我目前的的收入大约 3-4 年就可以存够首付买一个好学区的 single family house,而国内同级别的小伙伴买同地段的商品房(鸽子笼)3-4 年存首付可能还比较困难,更不用提房子类型的差别。所以,就购买力来看,我认为回国收入肯定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零基础学英语 | 普通家境出国留学工作经验分享

欢迎移步至我的专栏 工作后留学经验分享,我把自我提升的故事和小技巧讲给你听。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很少上,突然发现一年前的匿名回答有这么多赞,再给大家同步一下我最近的感想。


岗位变化:

我今年年初从集团的图形团队转岗到了某协作文档团队负责文档的技术线。


为什么从图形团队出来负责文档协作产品?


归根到底是产品难以落地,我只能告诉大家我们之前的产品是和人工智能结合的,虽然每天做的事情都是比较酷的,而且能不能落地的瓶颈还真不是图形团队说了算的,AI落不了地,产品就落不了地,不过因为公司确实有钱,可以养着我们这一帮人探索一些未来可能产生价值的东西。


但是回国三年还没有做出一些成绩是我比较难受的,目前的成绩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管理上,产品上的成绩可以说为零,所以想找一个还处于初始阶段的团队做出一些成绩。


因为我之前在微软Office组,有大型文档软件的经验,年初我转岗到了集团内某办公软件负责文档协作的团队。


变化就是压力更大了,业务线的技术团队面临的压力自然比探索未来的极客工程师大得多,我要对产品的数据、质量、功能负责,更需要对用户负责,每天会打开各种社区看看大家对我们产品的吐槽。。。这是之前没有过的经历,毕竟之前在Office只需要关注技术,后来在的图形团队根本就没落地产品。。。


还有一个变化就是目标更清晰了,相比于在已经成为全球霸主的Office组当螺丝钉,或者在图形组探索未来,在办公协作文档的团队要关注更实际、更具体的东西,用户的满意度、用户增长数据、软件质量都是可以量化也每周可以看到变化的东西,而我们终极目标也很简单,就是云端的Office,相对于这个终极,我们可能才是万里长征刚起步的水平,不过差距也是机会,真.Office组的机会真的很少了。


对国内技术人的想法:

因为开始负责落地产品技术,而且公司发展速度很快,所以最近进行了大量的面试,所以发现了一些问题。

因为我们主要是对线上协同文档进行开发的,所以最好有一些面向B端的办公软件开发经验的同学,但是我收到的反馈就是大量的同学仅仅停留在对简单产品的研发经验层面。


什么是简单产品?比如大量的同学只做过移动端web/hybrid、中后台产品的开发,这些东西的复杂度跟企业级办公软件不在一个层次上,不是用React+Antd拼拼凑凑就能搞定的东西,大量的模块、引擎需要我们进行魔改和自研,所以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和一定的项目经验,因此我们的招聘其实是挺困难的。


现在国内的创业方向可以逐渐向B端靠拢,复杂软件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已经不是当年创业公司搞个APP就能融资的年代了,大家对技术的需求更高了,所以技术人员的水平要求也高了,这两年毕业的同学就比较倒霉了,晚生了十年,错过了浑水摸鱼的最佳时期。。。


所以,国内的web开发人员,尤其是前端开发人员,需要找到几个能深入的方向进行耕耘了,跟之前一样糊页面可不行了,路会越走越窄,后端就还好,被国内大流量的互联网产品洗礼过的后端应该成长会比较快,前端同学大多数还没被复杂B端产品洗礼过。


共勉吧各位



本人目前已经回国

1.美国和国内各有优势,但对于绝大多数人美国的优势更明显:

对于想在事业上更进一步甚至未来自己创业的,回国确实是更好的选择,对于想安安稳稳搞技术、过高质量中产生活,美国比国内强2-3个档次。

首先说为什么回来,第一点很重要,中国人在美国职场很吃亏普遍,很多中国码农看不上印度人,事实上印度人比中国人更懂政治、更团结、更有表现力,更能融入美国文化,更有语言优势,这是在职场通往更高层的必要的要素,中国码农往往喜欢在技术上鄙视印度人……我觉得这就太狭隘了,这是职场不是技术大赛,在职场的成功方方面面,技术只是其中一环,我个人认为据我普遍的观察,印度佬除了技术水平不如中国人之外,其他各个要素都比中国人更适合美国职场,所以就出现大批印度佬管理层,中国人做中下层的技术员这种情况。

我离开微软的一个导火索就是我的印度上司把他的印度老乡搞上去,我感觉到被挤压了上升空间,我自认为除了语言弱势之外比那个印度佬更有优势,但是印度佬抱团提拔自己人搞政治圈子的问题早已经蔚然成风,中国人如果老老实实做码农,没事带薪编译的时间在知乎吹牛逼,我看知乎的美帝码农大把这样的,这样确实没问题,会比国内滋润的多,但是我确实不是能安下心一心搞技术的人,那一段时间感觉很抑郁,后来在国内大厂的一个师兄提供了一个机会给我,我就这样回国了,目前在某巨头的图形团队做负责人。

总结下来就一点,我感觉被印度佬的政治圈子挤压了上升空间,又不甘心做一线技术员工,就回国了。

结合我最近做回流招聘,大概有30-40%的回国意向码农觉得自己遇到了天花板,我个人认为现在中国人在湾区上升空间比张亚勤、李开复那会更小了,因为空间就那么点,除了一向强势的美帝本土员工,印度员工已经形成气候把持了管理层不小的话语权,留给中国人的空间真的不多了


2. 为什么绝大多数美帝码农不愿意回国?

大家都知道微软是中国码农的聚集大户,在这里我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国内翻墙而来的码农.

我个人的观察,翻墙出来的码农绝大多数都是小康、中产背景,而且野心也不大,在微软我见过很多干了多年的SDEII,SDEII看上去算是比较入门的职级了,可是即使这个职级在西雅图能活的十分滋润,能住大 house 开跑车,一年有13-18w 刀的收入,这在国内基本上是各种大厂总监(大厂总监虽然收入更高但是考虑到中国的房价、物价水平、无脑加班、社会福利、企业福利我觉得也就跟美帝中级码农差不多幸福指数)才能拥有的生活,在西雅图,只需要干了多年的SDEII就能做到,一天八小时不用加班,员工福利拉满,随时可以请假,能干到老不用担心被35岁优化,所以你说为什么这些人要回去?

所以,只有不急着往上爬,在美帝安安稳稳、滋滋润润干一辈子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国内程序员虽然收入比其他职业要高,但是跟美帝的程序员比基本还生活在封建社会,美帝这早是成熟资本主义的水平了.

可以说除了在文化和语言上中国码农有一定隔阂以外,基本上至少在西雅图微软的码农比国内大厂码农的生活幸福指数强两到三个档次,不回国很正常...

3.在国内工作与国外有什么区别呢?

生活上:

国内有一些优势,首先是语言和文化上,基本上不存在隔阂,这是最大的优势,其次人工服务真是低,在美帝什么事情都要自己上,人工成本居高无比,在国内外卖、搬家、装修、理发这些事情很便宜,物价上个人认为美帝更低一些(同样的东西),有些人认为中国物价更低,我觉得这是错觉,300块的莆田鞋跟1000的耐克都是运动鞋,长得差不多,国内的莆田鞋更低,这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要比就要比同样的东西,同样品牌的东西美帝基本上比国内便宜的多,国内的优势就是你可以很方便得用更低价买很多劣质的、仿冒的商品,如果用中国的劣势仿冒东西对比美帝,那可以说中国物价水平低.

再说房价,国内的房价真是奇葩,高的离谱且吐血,在西雅图话100-120w 刀能买到非常好的 house 了,在深圳买同水平的房子要2000w 人民币不止,微软内部的码农在西雅图工作5年左右就能轻松买西雅图的房子了,国内码农工作五年左右会发现攒的钱还没这五年涨的多...我已经无力吐槽,基本上我看我们团队买房子的同学都靠父母出资帮助,我觉得中国的房地产基本上算是家庭税了,一个商品房的最大成本就是地皮,地皮的收入被地方政府纳入口袋,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联合哄抬房价,因此每个家庭基本都被房子掏空,这就叫家庭税,儿子越多掏的越多.

工作上

国内的公司无论大小还是处于封建社会,这个封建之处在于生产力低下

首先讲讲生产力问题,在微软有非常严格的代码规范、协作流程、软件工程管理的架构,基于以上的大框架,员工可以合理高效得协作,而且产出的软件质量和速度都可以保证,总体而言整个开发进度在一种稳中有快的节奏中很舒服得进行.

国内的生产力就有问题了,我认为国内生产力低下的最重要的有两点原因,第一点就是理念不同,第二点就是管理水平低下.

首先说理念,所有的公司和产品都在求快,为了快可以违背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可以无测试、无紧急预案直接上线,然后就开始无限打补丁,所有的员工和老板都认为错过这个风口、时机一切都晚了,这个理念就是跟美帝那边最大的不同,我个人认为这个理念放在5年前的国内市场是可以理解的,那正是移动互联网红利期,app 只要出来了用户就会蜂拥而至,但是这都9102年了,红利期早没了,还是抱着好几年前的想法,所以17年共享单车大战是 ofo 和摩拜笑到最后了?一个基本判了死刑,一个成了美团的累赘资产,我觉得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快决定成败的关键了,但是整个圈子的理念还是这个.

其次是管理水平问题,国内至少大厂的程序员绝大多数都是比较优秀的,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就在于国内研发团队的管理人员水平真的参差不齐,当然也可以理解,国内公司发展太快,趁着前几年互联网红利期跟着公司成长爬上来非常多混子们,本身技术能力就不高,做上管理之后疏于技术更是成了 burden,问题是管理能力也没进步,就这么一些人占据了公司的很多管理岗位,这就导致整个研发体系混乱不堪,规范基本上无从谈起,技术上稳定压倒一切(语言打死不升级),导致技术债越积越多,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大量内耗.


就是基于以上的问题,我才认为我回国是比较正确的选择,在国内的公司确实有很多潜力可挖,我回国的第一年就梳理了团队的整个研发体系,敲定了代码规范和协作流程规范,减少了很多没必要的会议,绝大多数会议会因为完善的文档和协作流程而没必要存在,同时也尽可能得把一些框架和语言升级到最新版本,以后基本上会稳定跟住业界的 stable 版本,当然有一些实在太老旧的系统技术债太深就没办法升级了,只能等时间慢慢淘汰了.

之后开始建立团队的自动化工具集,基本上解决了之前一些需要手动做的大量重复性工作,然后在此之上进行进一步通用化设计在部门里推广,就因为这一点去年我手下两个同学都晋升的很顺利.

今年已经是回国第三年,在解决了以上温饱和小康的问题之后,我想带领团队再进一步,希望这一年能做出更大的成绩...

回国内最主要的还是带团队做出成绩的满足感,与其在西雅图做一辈子滋润的程序员,相比之下这种虽然更累一点的满足感更是我想要的...



user avatar   doug-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着自由休闲可以培养个人兴趣的时候不想

看着西方媒体抹黑祖国的时候就想

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回到了家乡爸妈房子的时候突然醒来。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估计梦不会骗人吧


user avatar   di-zhi-yu-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想。我是中国人,我为此感到自豪,我很希望我的孩子也可以骄傲地说 我是中国人。

我只是不想让我的孩子在我跟他说中文的时候用英语回答我。也不想让我的父母在语言不通的地方生活。

虽然我真的很喜欢现在工作的高薪低压,自由的工作环境,但我每一天都有着危机感:如果认为自己终究不属于这里的话,要加倍努力才能回去的呀。


user avatar   hp-liu-le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03/22/22 Update: 下一站应该是SnapChat了。


暂时不太想,因为收入差距有点大。

4年+经验,最近出去面了一圈,拿了7个offer,最低的340k(LinkedIn),最高500k+(黑车),中位数400k+.

最近也和国内华为阿里的同学交流了下,做的最好差不多税前100万人民币,中位数大概是50-80万左右。

考虑到职业发展,在情商以及英语交流能力不差的情况下,在湾区从senior到staff的难度应该比p7升级到p8要小一些。

而且最重要的,回国工作就和币圈无缘了。


user avatar   pros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西雅图,不想。

在这里,work life balance是一件可以公开说的事,每个软件工程师都会根据分配的任务计算压力值,每个人压力值都不能超过既定阈值。公司不鼓励加班,入职训练时就有一项是业余时间尽量不要给别人发邮件。如果在八小时之外加班(on call)会获得三倍工资。PM们制定需求时会反复考虑,软件工程师们也都很高产,几个人一年就能够做出一个高质量的新产品。公开透明的级别制,没有人划水摸鱼,而且大家都相当聪明,讨论时省下好多事。

还有呀,面试的时候不会问家庭背景,不会问已婚未婚啥时候要孩子,大家都是凭本事,没有人靠关系。

如果回国呀,我上哪去找这种公司呢。


user avatar   zhao-ce-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是回不来了,或者这么说,能不能回来,其实你看看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就大概心中有数了

首先你我都知道都明白,回来,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非要跟我说,回来就是回来看看爹妈,然后再飞走,这种叫做回来的话,那我们就不要浪费时间抬杠了

其次,还有一个粗暴简单的标准,那就是好莱坞经常说的

don't call us, we call u

你别找我们,我们会找你的

什么意思?就是当你所处的位置,达到一定级别之后,而且确实为国内所需的时候,会有人联系你的,如果没有人联系你,那算了吧,你回不回国,是你自己的选择,国内其实没有多少人在乎,也就是对国内的发展没有多少影响

我们应该纠正一个错觉,就是有些人认为,在国外读了一个学历,比如phd,甚至连phd都不是,只有硕士或者本科,并没有在国外大学任教,然后出来工作,就自我感觉是人才了

no

抱歉,不是这样的,打工人的技术,其实是不具备有稀缺性的

通俗点说,你会的,国内的人,学学也就会了,这就是中国作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作用,也有一个说法就是白菜价,中国国内的人会把你的技术学会,然后白菜化,因为中国人特别聪明,你我都是中国人,能感觉出来吧?就算是加州,uc伯克利的本科生,你随便抓一个,只要他不是犹太人这种,你问他100以内的加减乘除,多半他会蒙圈,对不对?

中国人你去菜市场买菜,有大妈100以内加减乘除算不清楚的吗?没有嘛,本科生就不用说了,中国的本科生都很聪明,缺少的只是接触知识的渠道,所以只要让国内的人接触到了知识,往往都学得很快

以前受限于网络技术不发达,然后英语不好,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英语好的人很多,网络也很发达,我就经常直接去国外拿最先进的技术成果,直接丢到群里,给那些还在校的学生去看,去尝试,基本上一个个都能做出来,做不出来的不太多

所以其实在国外工作的经验,对回国而言,帮助是有限的,先说到这里,等下再说


然后我们再根据人群进行细分

国内最需要的,是国外那些工程类的发考题,尤其是已经拿到国外大学tenure的那些教职研究人员,比如虎肉,在国外也上过mitbbs吧?虎肉认识吧?这种名人都不认识,那你上mitbbs都在干嘛?看人之初吗?虎肉这种是被需要的,大省高考状元,顶校phd,在某个玉米地州任教,搞的是engineering,这种人就有稀缺性,争取的就是这种人回国,就在mitbbs上发考题那个地方灌水的人

这里断掉纯理科还有经济金融类教职人员回国的梦想,为什么?因为纯理科的东西呢,发出来的论文,全世界都能看得到,那回来干什么?搞研究都是要烧钱的,反正能免费拿到研究成果,留在国外大学让老外发工资不是很好?所以如果你搞的是基础数学,理论物理这种,多半也不会有人call你

还有一类是金融经济类,这种现在国内也不是很欢迎,国内需要的是实干,是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blablabla,你懂的,这种人国内也不缺少,而且据说985还有意滴减少这部分投入,国内搞经济金融的,有些都被气走了,前一段不是还有论文说东南亚之所以掉入发展陷阱,就是因为文科生过多,这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对于这类专业的需求度,所以我也不认为,在国外哪怕是金融发考题了,会有人call你

当然这些都不绝对,可能还会有人call你,谁知道呢,像丘成桐这种,那肯定还是欢迎的

然后除此之外,第二类人,国家争取的,是国外的企业家,比如陈嘉庚,俗称招商引资

这个你可以参考一下福建省最近这些年干的事,福建省是中国将来走向的风向标,现在中国的政策,在福建省已经执行多年了,所以福建省现在的成就,非常有说服力,中国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那福建省争取了什么人回去呢?

宁德时代

为什么是宁德时代?而不是南平时代?三明时代?东莞时代?

因为那个董事长是宁德人,所以宁德政府批地给他,让他把工厂从东莞迁到宁德,然后把公司再在国内上市,现在宁德时代在宁德发展得非常漂亮,那个楼,港口,铁路,什么都有了,宁德也借助宁德时代和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摆脱了福建省gdp倒一的位置,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

据说在宁德时代做工,一个月6000,包吃包住,所以以前在东莞深圳打工的很多人都去宁德了

同样道理,如果你在国外已经成功办了企业了,那么也很欢迎你回国,尤其是干实业的,搞技术,做生产制造的,国内会非常喜欢你回国,但是如果是什么基金之类的,那算了吧

第三类人,就是俗称技术人员了,就是软件工程师了,你我应该都很熟悉这个岗位吧

但如果你只是在外企工作,比如还在sde,或者senior,那你算了吧。国内现在其实外企都过得不怎样,很多外企慢慢都离开中国了,因为国内现在就是要自主,要把技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管外企怎么做,或者用不用外企的软硬件产品,国内就是要自己做,赔钱都做,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你有没发现,技术的使用难度在直线下降

当然这个冲击的不仅仅是在硅谷的工程师,同样冲击国内的工程师

利好那些刚毕业的,学历不怎么高的工程师,比如各种专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以国内要扩大高职院校的投入

原来需要一个至少本科毕业才能写的代码,现在咣咣一个普通大专毕业的就能写了,那还要本科干什么?

而且软件工程师,现在,如此三步走,基本上可以用一个普通的大专生变得合格可用起来

第一步,面向ide编程,ide能解决大部分低层次的问题,一些低级的错误,ide会马上即时提示,都不需要去问

第二步,面向谷歌编程,谷歌能解决90%的疑难杂症

第三步,面向作者编程,剩下10%可以去社交网站上直接找作者交流,很多开源的软件都提供gitter,discord,twitter等社交账户,github现在也开通了discussion功能,所以剩下10%直接问作者,老外地广人稀,很多开源作者都是大学的发考题,所以他们日常也愿意解答来自用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bug,也有些是真实的需求,所以跟作者交流本身,也能促进开源软件的完善和进步

用这种套路,你会发现,国内随便一个人,都会变得可用起来,而且战斗力惊人,就很快可以比肩国外的sde啊那些

当然你可能会说,可能国内的人英语不行,是,但是一个团队里面,只要有一个人会,那这个技术就会被这个人所传染开来,而且国内有很多这种互助的社群,经常互相交流,比如那些玩minecraft的小孩子,他们的java技术能力有些是相当不错的,你如果只是在外企sde的话,你用java的熟练度未必比那些玩mc的强多少

当然那些小孩子可能概念会搞不清楚,一些低级错误,但是做多了,他也就熟练了

技术的东西,不都是熟能生巧的嘛

现在这么多辅助编程的前提下,你想写错其实还挺难的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你说回国了,做什么呢?

说句不中听的,你做的,其实国内的人都能做,开价比你还低,你的竞争的相对优势何在?

总不能优势是能翻译一下国外那些api文档吧,所以稀缺性就没有了嘛

在国外,包括在外企工作的工程师们应该意识到,你今天的收入,是国外以及外企这个平台给你带来的,离开了这个平台,你的价值会打个折扣

在这个前提下,回国的机会成本就会大幅增加,大到我不认为你会放弃

除非有其他因素卷入,比如要回国结婚,一些大龄女青年,独生子女这些,家里催得紧了,要回国相亲结婚这些,那这个会影响到机会成本,也就是留在国外,机会成本也会相应上升

除此之外,如果单纯看工作的话,回国的机会成本是比较高的

一般回国的窗口期就两个,一个是你刚毕业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在你有了一定社会地位之后,有人来call你的时候,这两个就是回国的高峰期

除此之外其他时间段,都是回国的低谷

然后从国内的角度上看,国内也不太希望打工人回国,因为如果你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就是没有人来call你的话,你到哪里,对社会而言,负担大于贡献

解决就业一直是各级政府非常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多一个人,就要多一张嘴,就需要多提供一个就业岗位

这个在科技革命越发停滞的前提下,是越来越困难的一件事

你留在国外,还能赚外汇,是不是,可以用外汇来养家里老人,还有小孩什么,对于国内社会而言,是一种减负,国内企业很大一部分也是靠出口活着的

你不回来,其实对于国内社会贡献还更大,难受的其实是美国

所以特朗普其实一直就想把这些中国人赶走,各种手段嘛,包括现在出现的种族歧视问题,也是同样的,老外其实也不想你们留在美国,但是因为郑智正确,所以又不能明着来,只好变着法子,就像欧洲那样,装作漫不经心地当面问你,你什么时候回国啊?

所以打工的如果要回国的话,美国移民局也是很开心的,国内反而不是很希望你回来

你注意到没有,真正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比如教授,企业家,两边都在努力争取,但是下面的打工的,并没有多少人真的很在乎,反而希望的是:你不要过来

现在不比以前,以前高学历都还很稀罕,现在是泛滥得一塌糊涂

技术正在进步的同时也在贬值,这两者并不冲突,就跟盾构机高铁一样

以前只有德国,日本能搞,等中国能搞了之后,价格马上下来,中国还不要,自己造了

我们父母的那个年代,北师大的毕业生都可以留大学当老师,所以我妈在我小时候还会怂恿我去考北师大,因为北师大在他们的印象里,可以留在大学当老师

现在,如果要进985,国外~top 50 phd是最低要求了,然后青年教师进来还要非升即走,这个就是明显坑少人多的节奏,哪怕是抢到了坑位,也是要奋斗十多年才能真正上岸的

所以不要用过去的眼光看现在,现在明显是出国越来越难,但是回国也越来越难,就是两边的人员流动,需要翻越的高墙,是越来越高了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说当年博士毕业了,去海南大学,给副教授,60万启动资金,呆了三个月,觉得太废了,于是出国做博士后,前两天想回来,结果发现,还是海南大学,只能去六类人才,讲师开始,非升即走,没有启动经费……

还有一个加拿大移民的新闻,下面评论有一条最高赞的评论是这么说的:

对于那些选择离开的人,我们祝他们好运,希望他们能在异国他乡,过得幸福
那那些选择留下来的人,我们好好努力,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加富饶和美丽

祝你好运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发现很有趣的一点是,我认识的人里,几乎所有理工科phd就没有不想留在美国的(而且全都留下了)。但在知乎上,我却能看到大面积的海龟。

其实说白了,想留想回都是正常的。对于我个人来说,想留主要还是因为已经太习惯了这边的生活。回国996我是绝对不愿意的,拿再高的工资我也不愿意。何况在美国工资也不低。

不过不管留还是回,自己开心就好。没必要逮着想法不同的人批判一番。


user avatar   fan-fan-20-64-95-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国外呆久了会有“选择性认识”和偏见的问题,这是真的。

在外留学几年,有个师兄年纪大我很多。他在国内工作过一段时间,再过来读博的。他经常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国内那环境哪是人待的”。曾经没有经历过国内职场的,被他种植了深深的恐惧。

如今在国内我工作已近10年,客观的说,国内确实压力大些,有的系统,如公务员和国企确实氛围比较恶劣。但绝非“哪是人待的”这么夸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国内的环境,真的不错了。至少这十年工作,总体而言,大部分是好的,偶尔也遇到过一些极品的人,但我很快就换工作了。

在国外,好处是你想一直安静当一颗螺丝钉,感受自己的“小确幸”,收入和付出都可以接受, 所以可以过得非常惬意,特别讲究Work-Life-Balance. 然而,如果你要往上走,付出的绝壁不比国内同样速度往上走的少。在国内,确实没有那么多“小确幸”的环境。毕竟,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还不是世界第一,养不起闲人。

顺带一提,我说的那个师兄现在也在国内打拼,乐此不疲

如上,供君参考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在湾区工作一年大概能攒下来多少钱? 
  如何看待软件工程师觉得学习算法没用? 
  热爱互联网,想到硅谷去工作有哪些办法? 
  怎么看近2万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留在硅谷? 
  有哪些美好的地方、有意思的活动,是生活在旧金山湾区的人才知道的? 
  湾区年薪30万美元是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很贫困? 
  既然 H1B 整体中签率呈递减趋势,美国大公司怎么确保 OPT 身份的员工能留下呢? 
  硕士应届生(专业ic)上海40w+和湾区10w+,在生活和发展上应该怎么选择? 
  那些一年挣四五十万美元以上工资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明年高考,如何才能去美国湾区工作? 

前一个讨论
中国综合国力会超过美国吗?为什么?
下一个讨论
我热爱中国文化,但是感觉汉字印在衣服上很土,英文还可以,为什么呢?





© 2024-09-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