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个从国内到湾区case吧。
经济:
在杭州的时候,毕业在阿里,后来跳某独角兽,一直做一线工程师,不算股票,到手税后40w~50w,一些七七八八咨询费之类的再加个小十万。
现在在湾区大公司,税后到手算下来,居然也就这个水平。感慨美帝税太重了,虽说以后养老金可能多一些,但作为一个新来者真说不好以后咋样。
出行:
车可以随便买,什么车都有,而且真便宜,但是最后依然没有随便买。国内的时候开GLC,小毛病很多,但是每次去4S都很自豪。现在老老实实买凯美瑞。保养便宜终年不出任何毛病,太赞了。中国人很喜欢的湾区三俗,并不是家用车的首选。
湾区是一个明显的车子没有社交属性的地方,我很喜欢这一点,等攒够了准备买马自达MX-5+皮卡的组合。
房子:
杭州的时候,14年底自己买的房子,城西,学区优质,200w。
湾区,一直租房。面积跟国内的房子差不多大。但是依然没有买房的冲动,房价高,房产税也高,反正小孩以后也能上学。最关键是真舍不得卖国内的房子,涨的太猛了,起码等到亚运会再涨一波之后再看吧。
玩:
湾区空气明显更好,经常有出去自驾和散步的冲动。杭州风景虽好,但是对自驾不友好,而且哪哪都是人。
公司:
公司氛围,肯定湾区的好。假期多,吃的好。对技术的尊重也甩大阿里几条街,跟我之前的独角兽挺像的。至于加班,我们搞比较前沿技术的,从来就是全天候工作,否则竞争对手比你快你就完蛋。
教育:
小孩还没有。但是感觉初等教育还是国内的好。湾区除非上私校,否则初等教育真的有点水啊。但话说回来,这么水的好处是小孩压力确实小。。。高等教育完爆全世界,我自己都时不时想再读个博士。
社交活动:
公司也有几个老外朋友,但无非bar、BBQ之类的。偶尔约同学,自驾。但大多数时候会去混我们圈子里的技术meetup。在国内反而比较宅,周末打游戏之类的。偶尔去技术会议讲讲,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在国内更受欢迎,还是语言表达的问题吧。
为啥来湾区。
1. 我搞得是纯后端并且比较前沿技术的东西,这个大环境湾区好太多。
2. 国内对湾区公司有种蜜汁崇拜。某邦,某浪,某牛那些技术网红们隔三差五就来考察,都成固定接待项目了。每次见面随便说点啥观点回头都是1w+阅读量的长文就出来了。国内的时候,这些网红并不搭理我。而实际上,现在在湾区做的才是最底层的螺丝钉。
3. 没任何人judge你,过的很自由。
总的来说,
湾区跟国在杭州的时候,经济上差别不是很大,甚至有时候还更虚一些。当然本来也是平级动的。关键是国内花那个收入的钱太有底气了。我特别反对那些动不动就把湾区待遇按照税前+股票换算成人民币说事儿的。
湾区对女生明显更友好,媳妇非技术岗位在湾区也能拿我90%收入,国内也就三分之一。
工程界的天花板很明显,说白了除非埋头搞研究出成果能PK掉那些老外,其他领域真不太好往上混。这也是为啥对女生友好的另一个原因,这里对没太大野心的人真的很合适。
我在湾区住了五年,去年年底搬到东海岸。以下是我的一些比较负面的看法。纯个人观点。文中出现的模糊性词汇(比如"州立大学")请勿对号入座。
1, 没有diversity。码农很多。而且背景很相似:国内本科,来美读硕后留下工作/美本,毕业留下工作/博士,毕业转CS留下工作。
2,不适合单身男生。首先,男女比例失衡,没有小姐姐跟你玩;其次,已婚的同事下班和周末都在家陪老婆/遛娃,也不陪你玩;其他族裔的人就更不用说了。能约出来玩的基本都是年龄相仿的中国单身码农。想象一下10个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公司tshirt的码农在福牛堂围在一起吃饭,然后挂着badge去公司打桌游的场景。刚来湾区的第一年,一切都很新鲜,周末还能去采樱桃/采草莓/爬mission peak/开一号公路。新鲜感没了之后,生活基本都在重复:工作日上班,下班,打游戏;周末约饭/爬山/桌游/滑雪/羽毛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是如此无聊,以至于好多人不惜开车一个多小时,排队几个小时只为吃一顿海底捞。
3,主要社交途径是狼人杀/剧本杀/hiking。认识的人大多是 {研究生同学,本科同学,高中同学} 的 {研究生同学,本科同学,高中同学}。以此类推。
4,房价奇高。这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基本可以开一个新帖讨论了。首先,湾区三面环山,没办法向外扩张;其次,政府将很多地方规划为保护区,无法开发,进一步限制了地皮的供应。那你可能要说,地皮不够的话,不是还可以建高楼么?并不是。湾区很多人都有NIMBY的态度,极力反对在自家附近新建高密度住宅(因为这样会稀释很多资源,比如学区)。层层阻挠之下,高密度住宅的计划不了了之。还有prop13这个奇葩法案,导致房主惜售,大大降低房屋的供应量。当然还有个原因是码农收入高,购买力强。种种原因导致湾区这个大农村房价水涨船高,已经可以跟曼哈顿相提并论。
5,大家都想买房。湾区有一句老话叫“回头看都是deal”, 意思是虽然现在房价已经很高,但将来还会猛涨;现在买到就是赚到。各种论坛的湾区版的热门话题永远是买房;任何一个跟买房有关的帖子都会变成房托和房黑的互相攻击。没房的想买房,有房的想再买一套。小黑屋想换成大房子,非学区房想换成学区房。openhouse门庭若市,买家疯狂bid。投机客们挥舞着all cash offer, 抢下老旧的房子, 半年时间翻新出售, 净赚几十万。
6,喜欢比比比,永远在焦虑。刚工作的比包裹;工作三五年的比升职速度/跳槽包裹;工作十几年的比职位高低;买房的比房子价格和地段;有娃的比娃的学校/成绩/升学。不知名公司的想跳槽去FLG,FLG的想跳去热门startup;T3想升T4,T4想升T5,T5想升T6,... 住在San Jose的想搬到Sunnyvale,在Sunnyvale的想去Palo Alto买小黑屋。
一个典型湾区人的人生轨迹:
小杨从小到大都是学校里的尖子生,高考过关斩将杀入某名牌大学。小杨本科学EE/CS,毕业时拿到了美国某校的计算机硕士的ad。来美国后,小杨开始刷LeetCode找实习找工作,最后有惊无险地入职某大公司。三年后,小杨用自己的积蓄和父母从国内汇过来的钱买了sunnyvale的交通房,并很快跟相恋多年的女友结婚了。婚后两人并没有立刻生娃,而是养了一只布偶,隔三差五在ins/朋友圈里晒猫。又过去三年,经不住父母的苦口婆心,小杨跟老婆生了娃(小小杨),成了湾区推娃党的一员。
小小杨是一个标准的ABC。他生在湾区,皮肤晒得黝黑,讲一口流利的ABC英语。他就读于湾区某私立高中,学校里以ABC和ABI(老印)为主。他的好朋友基本都是ABC,最喜欢的是计算机课,最头疼的是放学后的中文辅导。被父母推了18年之后,小小杨终于考上了某州立大学,虽然他的成绩在别的地方能稳上藤校。小小杨毕业后回到湾区,在某大公司(Facepage, Linkedout, Elgoog, etc.) 做了码农。开始了买房结婚生子的新一轮循环。
湾区码农的生活永远是那么美好,湾区房价永远是那么高,湾区的天空永远是那么蓝。
多好的东西,如果人人有,你就会渐渐忘了自己的幸运。多坏的东西如果人人逃不掉,你就渐渐忘了难过。别人有你没有的东西才是体会最深的。
湾区的华人人生轨迹过于相同,只有过年回国才想起来自己当年也是方圆x里高考第一名,现在一个月收入够国内表哥表弟赚上一年了。热闹过后再回旧金山,从机场开着自己的718回到两千每月的合租公寓,马上又变回来因为个子矮找不到妹子,职位低买不起房子的平凡的湾区人了。
美国生活的刺激在于Outdoor,亚洲相反,在于Indoor。
米醋嫌弃酱油不够酸,酱油嫌弃米醋不够咸。
来了湾区20年,这里已经几乎是我有限生命里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了。来湾区以前,我在德洲的休斯敦住了将近5年。可以说刚搬来湾区的时候非常相念休斯敦的物价和房价,头一天去加油站加油,看到加油表上的价格居然跳到50刀,头上汗直冒,要知道那时候休斯敦的油价跟瓶装水差不多。但是过了几年回去休斯敦看了看,就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因为湾区比休斯敦的有意思太多了。我在休斯敦的同学朋友,不管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都已经无聊到周末去教堂了。
湾区的第一个优点就是聪明人多和钱多。我觉得在国内长大的人,多数都有攀比心理,佛系的人很少,从衣食住行到教育投资,让国人最能心满意足的地方就是“我比周围的人都强”。但你要是来了湾区,不出几年,这种心态就会无影无踪,比如我现在除了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没有任何攀比心理,在公司里更希望自己的同胞能够拿到机会和升职,有机会就可以互相帮助。因为根本就比不过有木有?这就好象你是一个学校的学霸,考进清华北大,忽然发现周围都是省级和国家级的学霸,顿时得怀疑人生。你在湾区也别来名校情节了,周围哈佛、耶鲁、斯坦佛的一堆,反正世界著名的学校应有尽有,只有你没听说过的名校,我经常跟同事开玩笑说世界前十的大学我们这里有100个。我以前办公室的室友是个麻省理工正儿八经电脑科学本科毕业的,在苹果我那个部门干QA(质检)。我平时因为要送小盆友上学,一般去公司都很早,但我不用接小孩且上班事情比较多,所以一般在公司工作到很晚,但是这小哥去得比我更早、走得比我更晚,我除了迷惑于MIT毕业为啥干QA的这件事以外(大家不要误解,苹果核心部门的很多QA都是非常硬核的技术人员,虽然QA这个title听上去不好听),基本上他的努力是非常让我刷新三观,那时常常在公司发布新产品以后他都是在公司过夜帮忙修bug的。和他分享同一个办公室最有意思的事就是有一次有新同事加入我们的团队,那个新同事是伯克莱刚毕业的(伯克莱的同学别砸我,但是我总有个印象就是伯克莱的同学有点装,老喜欢问别人是什么学校的),这学校要是去很多非湾区的地方也许非常突出,但在苹果么也就呵呵了,结果那个新同事很装地去问我室友,你啥学校的,我室友就很有礼貌地说:MIT。然后瞬时3秒钟沉默,我当时可以感受到那种零下五摄氏度的尴尬。我当时心里就在乐:嘿嘿,叫你装。
再说车吧,一般的大奔、宝马、特斯拉在苹果停着真心是又没有存在感,贴几张不经意停在我边上的豪车:两辆法拉利、一辆麦卡伦、一辆慕尚。我当年还很愚蠢的问了别人啥是慕尚?结果同事说是宾利的高端车,好吧,上图。
至于房子就不提了,有Atherton这种地方在,其它地方的房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豪宅。Atherton这个地方在湾区非常低调,别说很多湾区外的人不知道,许多湾区的小伙伴都不知道,因为根本住不起。不少湾区的小伙伴会告诉湾区外的人最贵的房子在Palo Alto。但并不是,其实Palo Alto连第二都排不上,Atherton的房子才是真豪,大概也就Beverly Hills的房子跟它有一拼了,社区里的高尔夫球场一年会员费30万刀。所以住在湾区,不光会碰上不少有意思的人,你的心态一定会变好。攀比?算了吧,那些各界的大佬们,有私人机场和保镖的还没拿出来说呢。所以在湾区住久了,一定是佛系,不佛活不下去,湾区就专治各种攀比心态上的不服。
还有些小伙伴提出来湾区男女比例失调,让不少小姐姐们心里乐开了花。其实不然,这是个错觉,有这种感觉的一定是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但湾区不是只有科技产业,还有生化制药产业、金融产业,还有许多衍生高端产业,比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大的医疗机构。这些产业里的单身小姐姐一点都不比科技产业的工程师少。这些年在湾区,凡是找我介绍的还都是女的找男的,并没有碰到过一次男的找女的。我想了想其中的原因,我估计大概是男的都回国去娶了,可是女的要找比自己条件更好的男的不容易,多数这里的华人女孩其实是完全不考虑老外的,其结果大概跟现在一些国内大城市的婚介看到适婚女生比男生多的原因一样。
平时娱乐么,湾区周围还是有不少好玩的地方的。有无数hiking和biking的trails,爬山、潜水、滑翔、跳伞,应有尽有,夏天去采把樱桃,冬天去北面的Lake Tahoe滑个雪,独立日在海湾的游轮里看个烟火(可能跟国内大城市的烟火比不了),实在不成在金门大桥对面山上俯视一下大桥,只要钱够花,日子还是很不错的。下面这张图片是两星期前有个朋友路过湾区,我带他去Sausalito吃了个晚饭,顺便带他去山上看旧金山和金门大桥的夜景,桥后面是旧金山。那天我飘了,忘了带滑雪衫,在山上冻得一批,那个观景点是个风口,小伙伴们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去,都别忘了带冬衣。
总的来说,湾区是个好地方,想看看硅谷科技产业的小伙伴们,强烈建议你们来这里闯荡几年,人生一世,总是要拼几回的。
不夸张的说,我认为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共产主义,如果你自认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那么湾区就是你最好的选择。
在湾区,一个家庭年收入10万和一个家庭年收入20万,他们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最关键的因素只有两条。
1,买房还是租房?什么时间点买的房子?
2,有没有孩子?孩子上不上私立学校?
整个湾区的房价,和2009-2012年比,平均已经增长了100%。那时候50万的房子,首付30%,每年房贷加物业税大概2万5。今天同一栋房子已经升值到了100万,我就算你凭空变出了15万美金,仍然能首付30%,那么每年房贷加物业税就是5万。房贷利率在这十年内变动并不非常显著。
所以只是房子一项,早买房就比晚买房或者租房,一年少花费了2万5。
再说孩子。生孩子养孩子我就不算钱了,光说教育吧。湾区私校的入门门槛基本是2万5一年,算上课后班辅导班特长班,一年一个娃4万刀像水一样就泼出去了,俩娃就是8万。即便不上私立,公立学校3点半放学,华人的家庭不可能就让孩子在外面傻玩,一定会送课后班,再加上令人发指的三个月暑假在夏令营花费,一年1万算少的。
这还是说挣10万和20万的在同一社区居住,但是在湾区,挣20万年薪的除了码农就是公司高管,都是精英啊,100万的房子也就是东湾的水平,离精英社区太远了,宅不配位,心里能平衡?住不进Palo Alto,Los Altos,Cupertino,怎么也得往Sunnyville,红木城,Menlo Park去吧?100万在这些地方想找个像样的房子难比登天,没有200个您想都别想。
自己都精英了,还能让孩子往回缩缩?一年不给每个孩子砸几万,这心里能踏实的了?足篮排这种大众运动有什么意思,自己家孩子不学个马术击剑高尔夫,好意思和邻居打招呼?
那边Hayward,East Palo Alto的低收入家庭,过得也不差啊。Section 8的房子住着,你交2000房租的,他就交500,剩下的政府给交。学校就是破公立,政府免费给带孩子,下学就在学校打橄榄球,一礼拜练三天,还有两天,一天练篮球,一天练足球。万一有点天赋,以后成了运动明星,好日子就来了。
所以你看,湾区给你所有的欲望都标好了价格,不管你收入多少,保证你把能花的每一分钱都花出来。每个人都在焦虑,希望再爬上一层social ladder,觉得上去就好了,但其实上去以后只是有了全新的焦虑而已。
我真觉得挺没劲的,一阵子一阵子的想去蒙大拿买牧场当农民,但是人到中年,很多事真是身不由己。就连这种放纵自己一下,换个生活方式的想法都是一大俗,估计很多人也都有,很多人也不敢实现罢了。
对于后来人,我只能说,你们愿意来就来吧,哪天我要是真的一咬牙下了决心,正好把房子租你。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