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国标笔顺与传统笔顺的不同点是怎么出现的?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ling-12-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传统笔顺实际上是不统一的,没有确定的标准。这在古代书论当中可以得到验证。

现有的资料来看,涉及到笔顺的书论从元代开始可以明确考证,元、明、清代的汉字楷书笔顺就有部分差异存在,而具体到书家个人上,更是多种写法并存。

比如说题主讲的“必”,董其昌就写过“左点、钩、上点、撇、右点的写法”,而且并不鲜见。

再比如题主提到的“皮”,在明清时期它的楷书笔顺与“成”并不相同,按照明代《字汇》(梅膺祚编)和清代《习字秘诀》(蒋和著)的记载,古人是最后一笔才写左撇的。

“右”的传统笔顺倒是比较统一,大部分时候是先撇后横,但是同为此类结构的“有”,就有先横后撇和先撇后横两种写法存在。而到了“灰”、“厷”,这种早期同“右”的字,到后来基本上都变成了先横后撇。

综上,所以题主所说的传统笔顺是不太有依据的。尤其是在明清以后,很多传统笔顺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已经逐渐脱离了字源。比如说“戍”和“戌”,《说文解字》对戍的解释是“守边也,从人持戈”,戌指“灭也,从戊含一”,两字笔顺因此而不同。清代《习字秘诀》将“戌戍”统一成“左撇、横(点),戈”,则失去了古义。

正如简化字那样,绝大多数的简化字和国家标准笔顺并不是生造的,而是在民国众多俗字和笔顺中,人为地选取了现行写法加以规范和统一。从汉字普及的角度来说,尽可能地接近老百姓习惯的俗字和写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额外的推广难度。这里包括了饱受诟病的又字符之类的偏旁替代,实际上老百姓早就习惯了。

笔顺也是同理,当然,在我小时候规范字标准笔顺还没有推出时,那时候的小学课本很多笔顺是乱七八糟的,比如“火”的笔顺是左点,撇,右点,捺点这种写法,老师也这么教。现在的90后、00后肯定不知道了。规范笔顺,除了对书法有所损失外,对汉字本身的教育教学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相关话题

  写一手好字能给生活带来什么,字的形状是否与气质有关? 
  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积极还是消极的人生态度? 
  手写的字像印刷体是种怎样的体验? 
  中国人以汉人自称,中国的文字叫汉字,中国的语言叫汉语,中国的服饰叫汉服的说法正确吗? 
  李白的《赠汪伦》,记得以前学过最后一句是「不及汪伦赠我情」,为什么现在的书改成了「不及汪伦送我情」? 
  王羲之的字真有那么好吗?现代人有可能达到吗? 
  简体字「无」和繁体字「無」在古文中有什么区别? 
  能预测一下 2021 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吗? 
  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是否存在问题? 
  你见过的最奇葩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为何汉语白话文明清以降变化如此之大?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汉字的本字就是它去掉偏旁的形式?





© 2025-04-0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