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前,李世民正被李元吉用弓弦勒住脖子,背过气去,自觉必死,可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头朝天被包裹着放在一座枯井旁,头部还隐隐作痛。眼前一位英姿飒爽的白袍大将把自己从地上捡起,放在了原先护心镜的位置。
“将军可是常山赵子龙?”赵云听见小主人忽然讲了一句陕西口音很重的话,(PS.李世民出生成长于陕西武功别馆,太原是长大才去的,很多人评论里有疑问这里统一说明下,当然当时的陕西口音和现在的也有很大不同了。)先是大惊,但这毕竟是糜夫人刚刚亲手丢地上的小主人,怎么说也不敢怠慢。他心中一寻思,或许是主公天命所归,小主人文曲星下凡,不用老师教就学会了说话。
“正是。”赵云在接受了自己编的设定后答到。
听到肯定的答复,李世民心中已经对自己的处境知晓了个八九不离十。“你先上马,听我指挥,我带你冲出包围。”
李世民是唐代数一数二的骑兵将领,战术水平对比三国时代的军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赵云也是天资极高的骑将,只听怀中小主人的言语指点,竟也速成了几百年后的骑战战法,一时间两人一心同体,领先曹军十级军科,一骑在长坂坡杀得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
“吾观阵势,公持矛相助,虽百万众若我何?!”触景生情,李世民回想起那天武牢关下的驰骋,那是他逝去的青春。
历经血战,赵云终于冲破曹军围堵,找到了主公,并把阿斗交给刘备。
“爹,儿臣观曹军侧翼有重大漏洞,请速派关张赵三位将军给我指挥,攻其要害,起倒卷珠帘之势,一战生擒曹操,继而北上,洛阳可定矣。”与赵云配合得很好的李世民忘记了给刘备足够的接受时间,为了把握稍纵即逝的战机,直接和刘备讲起话来。
面对着面容慈祥的刘备,李世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策划玄武门之变以来,他的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巨大的愧疚感所占据,与兄弟和父亲之间再也回不去的曾经在他眼前回转。好在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第一次,有了第一继承人的身份,第一次,有了改变两晋以来可怕历史的可能,两份快乐的事情重合在一起,带给李世民如梦境般的辛福,他几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狂喜:——
“不行,不能笑,要忍住,这次我是长子,没有碍事的人威胁我的位置,接下去,爹爹和将军们都会完全相信我,再次统一天下不过是时间问题。其他皇子做得到吗?除了我还有谁能够做到?我会成为新世界毫无污点的千古明君!所有人都会得到幸福的世界线是真实存在的,这一切都是玄武石之门的选择!”
他的思绪已经扩展到瀚海的彼方,规划出大汉帝国第三王朝的美好愿景。
一败涂地,半生基业被毁的刘备本就心情不好,遇到自己的孩子带着奇怪的口音和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刚被赵云拼死救出,就想让自己的全部大将去自杀冲锋,气不打一处来,便一把将孩子掷之于地:
“为你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爹~?!!!”附身于阿斗的李世民在遭遇头部重击后,再次失去了意识。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紧接着一阵斗转星移,待定过神来,李世民又回到了玄武门前,发现尉迟敬德已经射杀了李元吉替自己解围,李建成之前也被自己亲手射杀。处理掉了太子和齐王,玄武门之变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的问题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李渊该如何处理。
接下来,就只剩你了。
被刘备摔地上的李世民,现在对父亲这个角色的不满已经到达了极点,他已经明白了,就算老天让他去另一个人身体中,父亲也总是会坏他的大事。
“尉迟敬德,你进殿去,按之前计划好的办。”
“是!”尉迟敬德擦了擦矛就冲了进去。
“等一下。”李世民突然叫住了已经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尉迟敬德转过身来,发现平时杀伐果断的秦王此刻却面色柔和,眼角还带有泪光。他生怕李世民这时动了什么恻隐之心,无法对亲生父亲动手,让这场精心策划的政变前功尽弃,自己也随之落入万劫不复的必死之境。
“秦王?”
“李元吉的血不要浪费,像这样在脸上多涂一些,恐吓效果会更好哟。”李世民笑着说。
那年十八,附身刘禅,曹魏如喽啰。
那时候我含笑面对丞相,必须跟着我
在大汉聪明又睿智的英才很多,邓艾我不会放过
洛阳中、长安中受过滴纷乱太多,世家已走向堕落
武都只是路过,金城与武威已归属于我
仲达心眼多,犯下这些错
姜伯约看着我,要一起么?
你当我是浮夸吧,三年我就平天下。
造木牛,运流马的话,后勤够了吧?
连弩射穿虎豹,大破司马仲达
定江山,族司马家
世上还有天可汗吗?四夷乱华!
哪里有单于,让我抓?
跳支舞吧,哈。
天下大势,不会因某一人之力而转移。
然而,会影响一时一地之衰荣。
这样一来,丞相断不会掌军北伐,也就不会有那透骨秋风。
这样一来,水中还是鱼,丞相就不会那么孤独了。
这样一来,丞相专心治蜀,论逸群之道,经英霸之邦,甚至会有时间著书立说。
这样一来,丞相会有充足的时间搭建季汉的人才架构,或几可与九品中正制抗衡。
会有时间弹弹琴。
兜兜风。
再兜兜风。
走走亲戚。
旅旅游。
搞搞发明。
玩玩cos。
此时,刘二在卤城浪,仲达曰:破之必矣。
此时,刘二在祁山浪,张郃曰:膝盖中箭了。
刘二可以随便出去浪,成都自会供应源源粮草,稳如泰山。
直到有一天,蜀地再也打不动了。
人们都说刘二与诸葛二亲密无间,宛如一人。
《武乡侯问对》记载:与季汉孝武帝论世之英雄,武侯每每恍惚,似乎在和对面的自己论诸多个自己。君臣惺惺相惜,兴起处常和诗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仲达看到这个组合。。。
叫他们来踢球分天下?
好难啊!!!
李世民英明神武,千古一帝,无论是穿越到明末还是接刘备的班,都能横扫六合,一统八荒。首先,他会这样,这样和这样,然后他会那样那样和那样,最后就是横扫六合,一统八荒。
不会。李世民那么牛逼也没打下高句丽。有的事情就是一时的人力所不能急,如果李世民就能翻盘,那三国就不配称为群星璀璨。那是整个汉朝最后喷薄的热血。那是十室九空的人间浩劫,是整个江山必须换代的巨大改变。你说李世民如果回到北方还没统一的时候,我相信他能迅速统一天下,当然也说不定折戟赤壁。你要说他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领兵出汉中,我相信他能迅速扫清敌寇。但是你要说他北伐能赢,以西蜀一地的能力逆天操作,统一全国,消灭一个完全统一,上下一体,名臣辈出,人口,经济,军事全方位领先的国家,我只能说,我无法证明他肯定不能。中国历史上,类比北伐这种难度的,真的找不出几个。
唐国强:皇帝跟宰相我一个人不好演
李世民穿越过去估计就轮不到诸葛亮北伐了。
相父您补给好粮草,朕要荡平曹魏了嚯哈哈哈哈!
帝英明神武,克定天下,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又北讨诸戎封狼居胥,南抚蛮越东征夷州,开亘古未有之盛世。
丞相亮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帝以为汉之元功,终身父事之。
亮无复劳苦,事少心宽,日食斗米、肉十斤,渐生福态,而才思敏捷不减少年,但有事务,略无迟滞,顷刻毕就。年一百零八岁,无疾而终。
是日,亮乘四轮车出游,见艳阳高照、国泰民安、军威雄壮、百姓喜乐,遂轻摇羽扇叹曰:“再不需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何厚于我!昔日臣曾与先帝约,一旦功成,即当归隐,今日是也!”大笑三声而薨。
——《诸葛丞相世家》
给整个系列起了个名字:《破阵乐》
刚发现有大佬打赏了,十分感谢,知乎这个机制,有人打赏了也不提示我······
6666赞彩蛋,刘禅南中骑象图:
报,三国篇故事已结束,新坑目前有五个选项(暂定按投票热度陆续更新,可根据目录选择喜欢的人物,本文已开启追更与赞赏,各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就当是给本生产队的驴一份年终奖)。
1.秦二世(巨鹿之战前)
2.赵构(渡江后)
3.朱由检(袁崇焕就任前)
4.朱祁镇(土木堡前两天)
5.晋惠帝(八王之乱尾声)
诸葛亮是真的懵了。
打了这么多年仗,治了这么多年国,他是真没想到,能让自己懵了的,居然是自己的陛下刘禅。
趁着他在外筹谋南征之际,刘禅居然四月渡泸,深入不毛,率三千甲士,一万民夫,九战九胜,七擒七纵,打得孟获俯首称臣,在南中亲自为他跳舞唱rap。
诸葛亮听说刘禅亲自带兵的时候,吓得是魂不附体,当年夷陵之败,他都不曾如此失态。他忙问所用何将?答曰无人,陛下自将之。又问何人为谋,答只带马谡一人。
诸葛亮对着沙盘看了片刻,他知道,现在派人去追,已经来不及了。他只能亲自带兵前去救援,希望陛下在马谡筹谋下,能够多撑几日。
就在他点兵聚将,忙着出兵之时,有人送来了一个锦囊。说是陛下临走前留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哭笑不得,拆开一看,却被惊得不知所措。
信上说,刘禅自己带兵出发,不出三月,可平定南中,届时当从南中取将,回师北伐,请相父先行,传出自己亲征南中的消息,则曹魏必动心而来。末尾详细说了南中之情况,和他应对的方略,诸葛亮仔细想了想,这,怕不是马谡能想出来的——陛下身边,另有高人。诸葛亮这样想着。
刚开始的一个月,诸葛亮常收到马谡的密报,全部是吐槽陛下“胡作非为“的,比如陛下常常自己带着几个人当斥候观察地势,比如陛下一味龟缩不肯出战,但第二个月开始,马谡的密报全都是夸赞陛下惊才绝艳,有先主之风。
先主?莫非真是先主附身在陛下之身?
不,绝无此种可能。诸葛亮叹了口气:先帝可没这水平。
诸葛亮常常梦到蜀汉有两个诸葛亮,他总觉得,只要有两个诸葛亮,大汉必能光复。
现在,他的梦不仅实现了,甚至,远超他的梦想。
真.两个自己
——————
这就是,木牛流马吗?
李世民,哦不,现在他是后主刘禅。他抚摸着那只在史书上看到过的神奇动物,不禁佩服诸葛亮的天才设计。
还有连弩。刘禅拿起来把玩着。刚穿越过来时,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气力大不如前,身材走了样,直到他弄清楚,自己居然是后主刘禅,他才明白发生了什么。
既然天意如此,朕岂能做亡国之君,效乐不思蜀之举?
看着自己瘦下来的肚子,他不禁感慨:这身体还是弱了些,弓稍微重些,便拉不动了。
从南中选了几个蛮将,带了两千蛮兵,他回师,北伐。诸葛亮的出师表送到他手上时,他看着那苍劲的字体,偷偷收藏了这份原稿——不消说,他要带到自己的陵墓里去。此前借着自己的身份,他还弄了不少张飞和钟繇的书法收藏起来。
听说陛下只稍作休整便决意北伐,刚占住街亭,打了两个小胜仗的诸葛亮立马上书劝阻,得到的却是刘禅的新战略。
屯田陇西,进取长安。三年复都,五年灭魏,十年扫平天下。相父先留陇西,再守长安,直待破魏。
诸葛亮洗手焚香,亲自拜祭先帝,向他报喜:陛下,开窍了!
——————
刘禅觉得建兴这个年号不太好听,但贞观现在也不能用——不想了,先把长安打下来再说吧。跟诸葛亮说十年一统,还是有点保守了。
上一场那人,就是张郃吗?太弱了。
魏明帝接报街亭已被占领,陇西三郡接连反叛时,便火速出兵要移驾长安,可他才走到半道,已报刘禅兵至长安城下。
曹叡几乎不敢相信这份战报——刘禅,那个著名的二代?他御驾亲征?凭几万人围住了长安?
围城?
不,刘禅是攻城。
原来400年前的长安,是这个样子?刘禅看着长安的城墙,不由感慨。
看着城下敌军的统帅,蜀汉的皇帝,就在他们面前晃荡,曹真是怎么都没想通——他们过分在意诸葛亮的动向,只顾防着诸葛亮,没想到刘禅这几千人居然能势如破竹,一路打到长安城下。最离奇的是,前些天刚下过大雨,
最后悔的是他没有听信郭淮的建议,趁刘禅立足不稳先行击破——谁敢相信刘禅就带几千人就敢屯兵长安!等到他们发现刘禅真的只有几千人时,刘禅的后援也已经到了,虽然只有两万人不到。
从那天起,长安城和曹真都迎来了噩梦,城中一日数惊就算了,敌军明明没有围城,可他们派出去的人都被抓了,外面送过来的粮食都被截了,连援军都到不了。
郭淮正在和诸葛亮对峙,司马懿正从东吴前线火速来援——曹真知道,他如果选择固守,只要熬过这段时间,陛下亲至,司马懿赶到,刘禅不得不退。
长安城城高池固,守个一年半载也不是不可能。
可曹真咽不下这口气——区区一个刘禅,两万人不到,又是长途奔袭,劳师悬远,孤军深入,居然敢在他曹真面前耀武扬威。蜀中数得上号的将领全都在陇西,他刘禅有什么可倚仗的?马谡吗?那个夸夸其谈的玩意?
陛下援军明日晚间便到,他要出击!
——————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陛下,我们退吧,司马懿援军将至,不如先围郭淮?
你是觉得,司马懿援军到了,我们就会输?
我们人太少。
少?比打洛阳那会多多了,曹真司马懿,比得上王世充窦建德吗?
打洛阳?王世充?陛下,臣不懂。
刘禅摆摆手:曹真沉不住气了。
——————
长安,沦陷了?司马懿不敢相信这份战报。
曹真可有十万大军啊,虽然有不少临时的增军,但,就算是十万头猪,他刘禅捉三天也捉不完啊!
听说曹真主动出击,司马懿叹了口气:虽然不应如此,但我兵力远胜贼,贼主力皆在陇西,至不济亦可退守长安,何以如此?
答:刘禅冲阵。
按报,两军列阵,刘禅率三千骑冲阵,阵乱,刘禅深入腹地,亲冒矢石,曹真见机不可失,调重兵围之,不料所增兵不熟阵型,被敌冲乱。城中忽传曹真已败,百姓遂举城降。
用皇上做诱饵破阵?
看完这个战报,曹叡甚至开始思考,会不会陇西那个诸葛亮是假的?这个刘禅莫非是赵云假扮的?
陇西郭淮已退,关中大地,尽落蜀汉之手。下一步,兵锋直指:洛阳!
——————
陛下,丞相听说陛下冲阵受伤,寝食难安啊。
主要是,这个身子实在太弱了,不然,这两箭也不会中,这批骑兵训练也不够,马也差了些——可惜了我那匹良马啊。但你说,要不是看我中了箭,急着抓我,曹真说不定还真就退兵了。
陛下,您要的那匹马,末将擒来了。
当时乱军阵中,刘禅无意中看到敌将有一匹好马,这个蛮将见刘禅多看了几眼,掉转马头,硬是挑了敌将,将马夺来。
刘禅哈哈大笑,看到这蛮将身上受了数处创伤,起身将自己的袍子给他披上,笑道:你真是我的尉迟敬德。你没有汉名,我赐你名:敬德,如何?
谢陛下。
深夜,看着满天星斗,刘禅突然笑了起来:没有父皇,没有兄弟,这天下,还有什么可以阻拦我呢?只恨不能与那曹孟德同时,并争天下。
——————
孙权懵了。
听说刘禅三个月平定南中四,七擒孟获的时候,他只是一笑,说这小子有点用。
等听到刘禅攻克长安的时候,他愤怒地骂了传信者:胡说八道!
后来孙权看了一天的急报,叹了口气:生子当如刘阿斗!
他只是不明白,就算刘禅再能打仗,他哪来那么多的精兵?哪来这么多粮草?蜀中不是一向要人没人,要粮草没粮草的嘛?
如果有一个天才将领就能翻盘的话,这乱世早结束了。
但不管答案是什么,他已经决定,接受刘禅的邀请,和鲜卑,辽东一起瓜分曹魏。
不是没想过再背刺一刀——只是他明白,面对刘禅+诸葛亮,背刺,绝对是最愚蠢的选择。
——————
没错,蜀中的局势,一个将领解决不掉——但李世民,他是一个皇帝。
在诸葛亮布下的间谍网络外,他增加了两路人,一路利用曹魏没有货币的特点,铸假币,收粮草,直接推动了曹魏的通货膨胀,本来就已经尖锐的社会矛盾,在经济恶化的局面下立刻加深。
另一路,专职在官场挑拨是非,不造反,只搞事,闹得曹魏政坛也翻了锅。司马懿敏锐地意识到,跟之前诸葛亮的间谍不同,这次带节奏的人,带出来的节奏都是恰到好处,刺在节骨眼上,非熟知曹魏内部之人不能为。
在蜀中,他整顿经济之余,建立三省六部制,诸葛亮的担子轻了,政务却仍然井井有条。
他推广新式水利,肃清内耗的世家大族,鼓励军功,两年不到,仓廪更加丰实。
闪电收复长安后,他在关中站稳阵脚,关中人才,全被他在关中试点的文武二举收入囊中,新的十八学士很快聚齐。
诸葛亮看着日新月异的蜀汉,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似乎没那么重要——但李世民仍然无比倚重他,他在后方几乎是实权皇帝,全力维持国内稳定发展是他最重要的责任。
从前他是韩信张良萧何三合一,现在他只要当萧何即可。
渭滨的屯田,关中的粮草,投降的魏军,让蜀军扩张到了近二十万。
而刘禅也很高兴有诸葛亮坐镇后方,从前他的后方很少能有一个如此全面的人坐镇,现在给他的感觉就像是,有一个自己的分身,而且是绝不会造反的分身在大后方。
司马懿被他拖在东线看着孙权,郭淮退保潼关,张郃已死,曹真在蜀中养老——洛阳,已在掌中。
三年时间到了。
曹叡,绝望了。
——————
潼关守将郭淮开始明白了:刘禅肯定是被换了。诸葛亮肯定是用自己的儿子换了刘禅,不然哪来这么个天降奇才?
这个说法在蜀军中流传开来,刘禅听说后,却没有反驳,而是传出了新版的留言:诸葛亮以祈禳之术,舍14年阳寿,换刘禅聪明十年。
曹叡听说此事,忙问左右:谁会祈禳之术?
孙权更是忙问诸葛瑾,是否当真有此术?
诸葛瑾说没有,孙权忙道:孤愿舍14年寿,但求报逍遥津十万之耻。
郭淮明白,对付这个刘禅,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过往经验告诉他,刘禅可以抓住对手的每一次行动,并且精准无比的打击到。
一开始大家都以为是他插入了奸细,最后大家明白了:他不需要奸细。
可郭淮没有想到,就算是一动不动,刘禅也能打得他怀疑人生。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潼关,久违了。
李世民不知道,他死后,安史之乱时,乱军就在这里击败了哥舒翰20万大军,直取长安。
曹魏在潼关聚集了20万大军,曹叡坐镇洛阳,誓与潼关共存亡。
山河锁钥,两都咽喉。刘禅手抚长风,他知道:决战时刻,到了。
司马懿已经从东线出发两天了,他要在十天内秘密赶到潼关。孙权虽然不敢再背刺,但终于被他说动,愿意坐山观虎斗,谁赢就帮谁。
就算他要动也不怕,司马懿想:东线有两万人,足够击败孙权了。
潼关,一切都取决于潼关。
——————
抓紧时间,这批鲜卑来的马都是好马。刘禅催着骑兵们加紧训练,身边聚集的新将领无不震惊于他对骑兵的熟稔和那些新花样。
刘禅只好解释说,自己自幼喜欢骑马,如卫青一般熟知马性。
老将领不禁想起传说中赵云曾在乱军中单枪匹马救回阿斗的故事。
鲜卑入寇,辽东反叛,孙权动向不明,曹魏内部通货膨胀,一切都乱了套,只有潼关,不动如山。西线无战事,只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麾下请战多次,郭淮上表天子请战,诏不许,使持节守于城,不得出一兵一卒。
——————
陛下,攻城吧!
强攻潼关,损失会很惨重。
可我们粮草不够啊,跟曹魏拼国本?
曹魏拼不过我们,他们不是国本不够,是,信心不够。
天下哪还有第二个诸葛亮能在乱世中稳住民心和军心呢?
孙权为什么不动了?刘禅更关心这一点。他听说陆逊即将重回前线,这并不算是个好消息。蜀汉与东吴之间使臣频繁来往。
陆逊即将接手整个东线的军权,孙权坐镇武昌。陆逊心中盘算,以他私心,司马懿不足畏,刘禅却是足虑。助曹攻刘,方为上策!
司马懿听说陆逊要来巢湖口,只得分兵回援,他猜想陆逊定不愿刘禅获胜,因此绝不会进攻。
三天后,陆逊闻报,长江水上有大量船只碎片流下,是曹魏战船。
陆逊凝神思索:潼关怎么会有战船?
不对,调虎离山!
两天后,蜀汉水军直取江夏防线,然后反扑魏军。曹魏东线上游大败。
刘禅闻报,微微一笑:药师,你这一计,千载可用。
司马懿得知战报时,蜀军已经形成合拢之势,荆州又重归蜀汉掌握,诸葛亮“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自率益州之众出”的计划,终于在刘禅手中实现。
利用好陆逊换防,曹魏东线主力集结巢湖,蜀吴使臣往来频繁的节骨眼,先用战船碎木扰乱军心,然后闪电战里应外合,突袭抢夺战线,反扑魏军。
这个计划虽然不错,但,蜀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偷偷练了这么多水军?
刘禅叹了口气:修水利,一半是为了造福百姓,一半是为了练水军。水军可真是花钱啊,国库也要见底了,是时候让曹魏破产了。
——————
郭淮彻底绝望了。
长江沿线被蜀军奇袭,司马懿不得不回援防守,鲜卑人虽已被击退,但驻军不能来援,纷纷去了辽东。周边不断反叛,响应蜀汉,尤其是孟达之叛,变生肘腋,大势已去。
既然如此,决战吧。郭淮明白:他拖不起了。
孙权知道蜀汉占据上游,荆州一失,吴国再无屏障。虽然刘禅和诸葛亮写信道歉,但对蜀汉的畏惧和怒火,让他做了人生最后一个错误的决定:助曹灭刘!
潼关决战。
后世史书记载这次决战,无不大力渲染,只有当事部队才知道,这场决战并不算太复杂。
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从一开始,曹魏就败了。
二十万大军列阵堂堂,却让刘禅三千人冲阵杀了个透心凉,紧接着曹魏即将收兵之际,由刘禅画图,诸葛亮改进设计的新式投石车和火器闪亮登场,蜀汉水陆并举,刘禅率领十三员猛将纵横来去,有不少人甚至在被擒时绝地反击,夺马归队,伤也不裹,再次冲阵。
潼关失守,长江争夺战,诸葛亮亲自压阵,也以蜀汉胜利告终。
孙权被擒,郭淮自尽,潼关失守,二十万精英非死即降,洛阳再无屏障。
曹叡放火自焚,命人焚烧粮仓,幸亏派去烧粮之人投降,刘禅入城又快,不然洛阳将成废墟。
司马懿千里奔袭平定辽东归来,成了众望所归。带领曹魏残余势力,与陆逊结盟,退保虎牢关以东。
刘禅望着洛阳宫墙,无奈道:怎么打得毫无新意?就不能增加点难度?
听说陆逊与司马懿各自带队,结成联盟后,刘禅笑了:总算他们俩也没有掣肘了,打吧,看看这两人联手,能有什么奇谋妙计!
——————
诸葛亮望着洛阳城,老泪纵横,有生之年,终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到了这一天,他终于在祭拜刘备之后,向刘禅问出了那句话:陛下,何以有今日?
刘禅想了想,叹道:天意不绝炎汉。
诸葛亮遂不再问,决心辅佐此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刘禅,已经不再重要。
接下来,他们的对手,是陆逊和司马懿。
诸葛亮不止一次怀疑过,陛下,是不是故意留下这两人。
但,就算再来一次赤壁之战,他诸葛亮,绝不是曹操!
——————
后世千年,有人援笔写《三国演义》,鲁迅评:刘备长厚而近伪,刘禅多智而近妖。
后人又言:三国写得不好,把刘禅写成了一个只会奇谋诡计的将领,其实小说里的他,还不如现实里的他。
史家称两汉为东西汉,而称刘禅所复之汉为大汉。史家陈寿著《三国志》,称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时人以寿之所比为武帝刘禅,故称非其所长。
张华闻而笑:以武帝比之,群将孰可称长于将略?
后世评大汉盛世,称:九门开阖朝天阙,万国衣冠拜冕旒。
史家在《大汉书》中称刘禅千古一帝,比肩秦皇,更迈汉武。
后世有帝王见其画像,叹曰:恨不能生于当时,为之牵马执鞭,扫荡天下!
——————
刘禅小心翼翼地问诸葛亮:相父,昨夜偶做一梦,殊为难解。
诸葛亮请问其梦,刘禅道:朕梦身回秦末,为霸王项羽,鸿门宴上,欲杀高祖则悖伦,恐身不存,不杀高祖则必死,恐神之亡。
诸葛亮沉思片刻,以手划线于地,道:陛下若果回秦,则身已寄项羽,命在项羽之身,然若杀高祖,陛下已无,神复不存。其势在一线之不可逆。
刘禅盯着这条线,见诸葛亮手中扇子不断在一旁摇摆,地上又被划出一条线来。他沉思片刻,恍然大悟:朕已另划一线,不受前线所缚?
诸葛亮点头微笑。
刘禅,也就是李世民心中再无疑虑,他决心要在这个三国乱世,再次建立一个比贞观之治还要强大的盛世,再次建立一个大一统的新王朝。
唯一让他头疼的问题,是刘禅的身体虽然被他锻炼得差不多了,但某些功能,并不如他自己原来的身体,虽然也生了不少孩子,但实在不够痛快。
不过,对一个新的大一统王朝的热情让他顾不上想这些事了。在他眼里,陆逊和司马懿的联盟只是第一关,接下来,他要扫荡还不成气候的五胡,统治西域,还要把高丽和更远的倭国一并拿下。
新的年号,就叫:开元!
——————
陆逊现在并不愉快,虽然他在扶持孙登继位吴王(注,孙权还没来得及称帝,刘禅就雄起了),扫平东吴内乱后,被孙登委以重任,期待他能成为诸葛第二,甚至周瑜第二,可他自己明白,失了荆州之后,控制了上游的蜀汉要扫荡东吴,只是时间问题。
更麻烦的是,潼关一战,曹魏精兵几乎全灭,只剩司马懿一支队伍。
以如今的实力,面对锐气十足的蜀汉,就算想拖,他们发展的速度,又怎能快得过刘禅和诸葛亮这两个发育怪?
敲着手中的棋子,陆逊喃喃道:死局无解!
所以陆逊觉得,有必要跟司马懿聊一聊,亲自聊一聊。
后世有很多史家专门研究过这次谈话,他们普遍认为,这两人已经做出了最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即使他们仍然失败了。就好像两个小朋友联手挑战一个大汉,最聪明的选择显然是投降,而不是设计各种花里胡哨的计策对付大汉。
在这次谈话中,司马懿敏锐意识到:
1.刘禅很熟悉曹魏和孙吴的内部情况,甚至包括很多没跟蜀汉打过仗的将领。
2.刘禅的打仗风格可以说是非常之单调——先是探听消息,准确出击,逼得你必须被动防御,然后逼你决战,以强大的骑兵优势破阵,然后扫清敌人,连魏国的虎豹骑都输给了他的骑兵。这是以少对多的前提下,以多对少时,他几乎是直接碾压。
3.刘禅有很多间谍散布在吴魏两国。
4.刘禅的科举制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各大世家都想解决这玩意。
以上四点,陆逊全部同意,还提出了第五点:
5.刘禅好色。
于是,针对刘禅的一系列计划就被一一提出了。
刘禅,男,二十五岁,勇武,机敏,有才学,好美色,擅弓马,麾下骑兵皆着黑甲,号玄甲兵。
司马懿和陆逊的第一个共识是:要让刘禅打水仗!
长江争夺战,陆逊在巢湖口,没能参与,孙权怒气太盛,被诸葛亮设伏擒下,史称大怒失荆州。并非是蜀汉水军能比得上东吴水军。如今东吴水军精英仍在,而刘禅只是骑兵无敌,若诱使其舍骑入水,必可取胜。
两人的第二个共识是:他们也需要挑拨蜀汉内部矛盾。最好的方法,当然是美人计。司马懿和陆逊联名请和,孙登去国号,称国主,司马懿领将军职,并送上美女200,金银无数。
两人的第三个共识是:他们需要物资——要问世家大族弄。
——————
而这个时候,刘禅带着诸葛亮,来到五丈原。
在原来的那条线里,相父你的终点就在此处。
诸葛亮怔了一怔,笑道: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原来我的努力,只能到这里了吗?
刘禅点头道:这当然怪不得你,原来的蜀汉,太难了。
他起身手指远处,对诸葛亮道:相父,您说什么才是打仗?
诸葛亮道: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奇者正之副。
刘禅点点头:相父说得很对,不过,单以打仗而论,朕以为,打仗,就是打架的艺术!
什么是打架的艺术?
刘禅挥出拳头,虚打自己的腹部:两人相殴,不死不分,则能击其腹,便不击其胸,能击其胸,便不击其手,以我之强,攻彼之弱。所谓兵法,便是诱其攻我之强,令我知其之弱。朕用兵之法,强我之兵,令如宝剑,所刺皆敌之要害。譬如长安之战,三千骑兵,破敌十万方阵,正如长剑穿其身,虽有百斤之躯,数斤长剑足以贯穿之。
似此用兵,天下可定。诸葛亮用兵一生,头一回听到如此精妙的论述,不由击节赞叹。
刘禅点头道:只要不遇到攻心之战,天下可去。
诸葛亮道:何谓攻心之战?
刘禅道:朕曾见一人,用兵如龙,用智如海,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敌不可知,知不可斗,轻忽则见,见之即走。若使朕与之相斗,胜负实在政不在军矣。
诸葛亮不禁神往,良久方叹道:陛下用兵,虽古之韩白卫霍,不可加矣。若能再见此等奇才,争于当世,足慰平生。
刘禅叹口气:能与司马宣王和陆逊一战,亦足慰平生矣。
诸葛亮道:司马宣王?
刘禅拉着诸葛亮坐了下来,笑道:相父且坐,朕将原来那条线告知于您。
那一夜,五丈原有流星划过,诸葛亮看得老泪纵横。
——————
司马懿和陆逊的信心一点点回复了。
刘禅的确迷上了送去的美人,答应了他们的请和,诸葛亮则告病多日,闭门不出,据说刘禅近几日就去探望了十次。
诸葛亮身体向来不佳,此时病笃,岂非天夺其魄?司马懿道。
魏延在洛阳,刘禅在长安,听说诸葛亮一直不喜魏延,目前我们与魏延已有往来,相信诸葛亮死时,他愿反。陆逊道。
东吴世家联盟已经筹备好了物资和兵士,就等诸葛亮病逝,刘禅治丧。
中原世家也已联系上了,就等我等举兵,届时诱其长江决战,大事可期!
恭喜,周郎赤壁奇功,将军可复建矣。
诸葛三分定鼎之功,阁下亦可定矣。
司马懿和陆逊心中都在想:此人不除,将来还有一场恶战。
——————
刘禅哭得很难过,诸葛亮的尸体,照他的遗言,是火化的,诸葛瞻和刘禅亲自捡的骨殖。刘禅命举国为之戴孝,司马懿和陆逊也积极响应——白衣渡江啊!陆逊望着白衣小分队渡江而去,不禁想起那年夺回荆州时的事。
三路奇兵,一路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一路出阴平小道,奇袭成都,一路白衣渡江,夺回荆州。
诸葛亮死的实在太是时候了!
然而,等待着司马懿和陆逊的,是与他们结盟的蜀汉世家全都被抄家,刘禅趁机给蜀汉集团大换血,阴平三千兵甲全部投降,子午谷一场大雨,下得直如浇水,三千奇兵刚出泥潭,便已遇伏兵——他们当然不知道,这场下了三十天的大雨,在原来的那条线上,挡住了曹魏的进攻。
至于白衣渡江,这帮人的确应该白衣,因为他们都已经死了。
司马懿和陆逊并不慌张,他们并不指望这样的计策可以瞒得过刘禅,他们要的是刘禅发怒。
刘禅的确生气了,他在美人鼓舞挑拨下,力排众议,亲自带兵要去东吴杀了陆逊。
随着陆逊的各种小花招不断奏效,刘禅不知不觉间带着部队靠近长江。
陆逊的决战准备动作越多,刘禅来得就越快。
——————
刘禅有点想笑:居然有人想诱我入指定地点决战?
他又一次想起来自己生平的战役,几乎全是他决定什么时间,在哪里和敌军一决胜负,而敌军,一定会被他不断地截粮,骚扰给逼到这里来。
现在陆逊自我陶醉的诱导,让他不禁有些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的感觉。
长江岸边,刘禅放弃铁骑最擅长的陆战,带着自己的水军,要与东吴水军精英决战。
刘禅并不知道,自己其实和孙悟空很像,下了水法力会受影响。李世民一辈子纵横沙场,独独在水战上发挥失常——幸好,这次他终于有了机会,向世人证明自己后来钻研多年的水战技巧。
——————
陛下,东吴这次的水军都是陆逊带出来的精锐,但更奇怪的是他们的骑兵,似乎是司马懿之前保存下来的虎豹骑精锐。
刘禅笑了:精锐?朕打的就是精锐!
陛下,此地凶险,请陛下回长安,末将必死战取胜。
刘禅又笑了:此地当然凶险,因为这是朕给陆逊选的决战地点。
大风,从西北来。
陆逊傻了,怎么可能,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刮西北风?
对于水战,李世民总觉得不好打的因素有二:
一是水战吃天时地利,上游占优势,上风占优势,但到底什么时候刮什么风,谁知道呢?
二是水战要用的艨艟巨舰,水上战法,李世民一直没熟练掌握过。
但,这次他不必担心了,因为有人教会了他。
报:司马懿起兵向洛阳矣。
刘禅点了点头,手下将领忙道:魏延素有不臣之心,恐会反叛。
刘禅笑道:我留一人在洛阳,可镇魏延。
风从西北来,吹入洛阳城。
魏延带领一队兵马,慌忙到来。
司马懿忙令戒备,魏延只身来到阵前,司马懿教人放入。
魏延大叫:丞相未死,丞相未死。
司马懿大惊,他确信长安传回来的情报是真的,而且他新派出的两路奇兵早已按时出发,他不能因为魏延带来的这个消息,就放弃洛阳。
洛阳城下,司马懿遥遥望去,城上那人,羽扇纶巾,手抚瑶琴,正是诸葛孔明。
丞相未死?
诸葛亮派人回话:以死诱敌尔。
司马懿忙道:末将受人所欺,以洛阳有伪为丞相者,故来此。
请魏延将军答话。
魏延拍马上前,答道:末将受人所愚,故至此。
司马懿下马俯身:愿丞相宽宏恕罪。
有兵刃破空之声,声从身后来。
司马懿心念电闪:魏延,是假投诚?还是临时反水?他真的不知道诸葛未死?
人头落下的速度,是秒速几米?
司马懿只觉得身子一轻,下一秒,他已经看到魏延的笑脸。
司马懿的死讯还未传到,长江大战就已经结束了。
果然,还是勉强了。刘禅看着手臂上的箭伤,不禁叹了口气。
大战当日,陆逊处在下风,严防火攻,直到第二天早上,风转南,陆逊顺风出击,刘禅手下两员猛将,他赐名叔宝和孝恭出兵迎敌,东吴猛将居然驱船一路杀到刘禅座船前百步左右距离。
诸将见敌将勇武快捷,又不是在陆上可以接战,忙劝刘禅移驾,刘禅笑道:鏖战正急,移驾必损士气。
身侧一人抢上,弯弓搭箭,一箭正中那将领。
刘禅望去,正是赐名敬德的蛮将。
刘禅暗暗叹了口气:猛将如云,可惜如药师者难找,看来这样的天才,的确难找。
一箭如风,刘禅手疾眼快,取弓拨落,身前立刻聚了几张盾牌。
那东吴猛将原来并未中箭,就是要等这瞬息良机。
刘禅热血上涌,大叫:来得好。
只见斥开盾牌,取弓搭箭,与对方互相瞄准。
箭如流星,双箭迎头碰上,刘禅的箭竟然将对手的箭劈开,直穿对手眉下。
刘禅人不动,手不移,他确信自己绝不会输。
三军喝彩,士气大振。
叔宝与孝恭杀到陆逊船侧两百步,回船出阵,如入无人之地。
即使如此,如果再打下去,蜀汉必败。
日上中天,刘禅看了看时辰,大喊:午时已到,风来!
大风逐渐转向,如听差遣。
陆逊惊得双眼圆睁:刘禅,莫非真是天子?
看着局势逆转,陆逊决定退兵。
可他错过了最佳良机,他发现水越来越浅的时候,已经过了半日。
上流在蓄水?
刘禅简直是疯了。
蜀军不多,退得也快,刘禅居然是最后一批撤退的。陆逊却发现自己的退路已经被蜀军用沉船铁链堵死。
陆逊用兵一生,从没想过,水军会败给水!
碎船顺流而下,魏吴两国大惊,刘禅与诸葛亮双双进军。
有人建议用被擒的孙权开路,刘禅笑道:非不能为,实不愿尔。
孙权闻之,忧愤而卒。
灭吴,破魏,吞嚼世家。
这些烦人的世家,贞观那会就想搞他们了。刘禅看着逐渐充实的国库,笑开了花。
接下来,陛下打算先打谁?
刘禅看着精神奕奕的相父,摩拳擦掌的众将大笑:相父放心,安心保养身体,五胡已不足为惧,朕要派姜维,叔宝,定方,敬德率无当军远征西域,这次招揽的水师都督叫什么来着?让他带兵平定高丽和倭国。朕要休息几年,准备扫荡北境。
——————
后世史家无数次讨论过刘禅是否会败。
其实刘禅和被俘的陆逊探讨过这个问题,两人谈了一日,陆逊始终胜不得刘禅。
其实你的才智并不在朕之下,只是你的作战思路朕很了解,东吴的状况也注定会败。
陆逊冷笑。
刘禅起身道:你以为东吴平原不足,朕的骑兵占不到便宜,水军又不是你的对手,是吗?
你以为东吴地方富庶,粮足兵多,足可守御?
你以为孙登为帝,你为辅佐,帝帅同心,便可无虞?
你以为曹魏尚有精锐,与你势成犄角,足可保全?
可你却不知道,曹魏内部矛盾重重,经济崩坏,世家大族勾心斗角,九品中正才行几年,便成了他们的囊中之物,选不出多少可用之才。
朕行科举,天下才学可用之辈,皆入吾彀,天下武功可用之人,皆入吾军。朕分田地,废奴役,民心鼓舞,皆愿效死。
阁下才智虽高,无可用之地也!
陆逊沉默良久,最终叹息一声,没有再说。
——————
算算日子,快来了吧?刘禅想着,记得是建兴十二年,也就是现在的开元三年秋天,那颗大流星就要落在五丈原了。
诸葛亮身体现在还是很好,自打三省六部制以来,他操心的事越来越小,十八学士入主朝政后,他几乎是半退休状态,按他的意思,他甚至想回到隆中去。
可刘禅总是担心那颗大流星的事。
如今西征在即,高丽已下,倭国遣使来降,鲜卑各部咸来投诚,刘禅开诚布公,划地为界,于边关设马市,交互司,废奴制,禁佛寺,重厘天下疆土。
大汉帝国一片欣欣向荣,西征部署已定,刘禅心道:幸亏老马识途,少走不少弯路。
秋风又到,刘禅亲临五丈原。不知为何,他总有一个感觉,这次的星星,还要带走谁。
从建兴二年,刘禅大病后他来到这里,到如今已经九年了,九年时间,收复二京,统一华夏,再创盛世之征,他心满意足。
大星到来,流星坠地,他恍然间意识到,这个要离开的人,或许是他自己。
把天下还给刘禅吗?可如今的朝政格局,诸葛亮还能重掌吗?不如,把他也带走吧。
可惜了出师表原稿,带不走了。
陛下!
诸葛亮自后而来,他也明白了,陛下将要离开。
刘禅,哦不,李世民叹了口气:相父,立太子,请辅之!
下次睁开眼,会在哪里呢?李世民想,总不会是秦二世吧?
5000赞彩蛋:世界名画 | 李二骑射图!
——————
大汉书—武帝本纪
武帝讳禅,字公嗣,昭烈帝子也。
…………
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绶,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
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宫。五月,后主袭位于成都,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
是岁魏黄初四年也。
冬,帝受风寒,病甚笃,亮亲奉汤药,垂涕祈天,愿以身代。后愈。
二年春,务农殖谷,闭关息民。帝请三千士,以操学甲兵,亮与之。
三年春三月,帝率马谡,携三千士,一万民夫,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郡,又分建宁、臧柯为兴古郡。九月,帝取南中兵将,为无当飞军,玄甲骑兵,还师北伐。
四年夏,至长安,曹真集十万军守之。亮以重兵于陇西诱敌,三郡归蜀,郭淮亲至。
帝以偏师扰之,曹真知帝众不满两万,甚怒,开关列阵,帝亲率众将冲阵,穿其阵,坐骑中箭如猬,蛮将克鲁苏以其骑与帝,持槊步行开路。帝见敌军有一马雄骏,心颇羡,蛮将苏鲁克立取之。真乃急调兵围帝,新兵不熟其阵,阵破。城中亦传真败矣,百姓遂擒真,举城降。三日,取长安,曹叡还洛阳,郭淮守潼关,与帝决战。
…………
六年春,帝出长安,至潼关,扎营数日,不战,而以偏师断敌粮道,阻其信息。疑兵至荆州,以使臣往来频繁,忠汉者数千户皆得信,响应疑兵,遂取荆州,跨江击魏军。孟达亦反,郭淮进退失据,列阵潼关。
…………
亮至洛阳,垂涕曰:不意有生之年,能至于此。
洛阳父老亦争言曰:不意今日复见汉家威仪。
…………
宴至半,亮亲度曲,做《破阵乐》,后世称《武帝破阵乐》者,此也,帝亲为填词,其词曰:
醉里挑灯看剑,梦中走马川行。
骑火须防花木暗,风递胡笳人避兵。
高高秋月明。
莫说弓刀事业,踏平万里长城。
千载图中今古事,漫许生前身后名。
春风满茂陵。
…………
时帝筹西征事,夜游五丈原,有一星坠地,帝感之,是夜暴病,嘱亮立太子。
注:所有番外均为脑洞,与主线剧情无关
刘禅睁开眼时,发觉自己正在宫里。朕,还在?
诸葛亮闻报立至,脸色很不自然。
刘禅笑道:相父为何不喜?
诸葛亮跪禀道:老臣欢喜是欢喜,只是流星坠地之后,出了不少怪事。
刘禅笑道:什么怪事?
诸葛亮道:臣也说不明白,陛下自往一看便知。
刘禅,或者说李世民也傻眼了:这都是什么啊?
十万个黑不溜秋的精壮傻大个正在疯狂跳跃,他们说的话叽里咕噜,连当年的天可汗接待四方 使臣,都没听过这种鸟语。
堆积如山的脆面散发出奇怪的香气,诸葛亮道:臣试过,此物可食,能为军粮。
前方还有数不清的黑色铁块,诸葛亮道:陛下小心,这些东西是一种新连弩,老臣拆开看过,设计精巧复杂,以火药内藏,威力惊人,百步之内,无不立死。
刘禅本来还没什么兴趣,听诸葛亮这么说,怎么也得上前研究研究。
诸葛亮道:那群黑人似乎会用此物,臣命人将双方隔离开来,以免他们抢到连弩,为害不浅。
刘禅闻言,忙道:将这些铁块尽数搬入宫中武库,先装备给禁宫侍卫和玄甲军再说。
诸葛亮忧心忡忡,又道:陛下,更有一件奇事,我们发现了100位五虎上将。
什么?刘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五虎上将,一百个,那就是500个赵云马超黄忠关羽张飞?????
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譬如:手机、钢镚、机枪、电瓶车,卡车,肯德基全家桶。很多东西甚至是源源不断,用不完的。
刘禅和诸葛亮做了无数实验,死了不少人,甚至包括两个赵云一个关羽(刘禅很快就阻止五虎上将搞实验,因为办丧事太浪费时间了),才终于摸清楚这些东西的用法,只有两个大铁疙瘩(原子弹),刘禅始终没有研究,因为他发现,那100个黑大个到处在找黑铁块(枪),却都离这大铁疙瘩远远的。
不管这是什么,肯定是很危险的东西吧。
三年之后,凭借着卡车和冲锋枪,刘禅部队的机动能力达到了巅峰,逐渐成为史上第一个一统亚欧非大陆的巅峰帝国。吃不完的方便面,用不完的冲锋枪给世界带来了冲击性的改变,刘禅自己都没想到,以自己和诸葛亮的智慧,也差点遭遇政变下台。
一直到诸葛亮去世那年,这一切都改变了,就在诸葛亮断气的那一刻,吃了多年白食的十万黑人全部消失,所有的奇怪物资也全部消失,刘禅都没想到,自己刚稳定下来的亚欧非大陆,一下子就崩盘了。
不过刘禅也来不及多想,因为就在那一刻,李世民也离开了刘禅的躯体。
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因为他们消耗的所有物资,都是无聊的知乎网友送给诸葛亮的,而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他们消耗的所有物资,全都要从现代社会弄走,这直接导致了现代社会资源紧张,连年战乱。
这个大低谷时代,史称:脑洞坑爹时代。
诸葛丞相也在?还挺年轻?不对啊,这发色是怎么回事?
这到底是个什么世界啊?
一连被杀了七次,李世民终于意识到,自己来到的这个世界,是个奇妙的世界。
他的能力似乎是让那些会攻击他的箭楼暂停一会,而且他攻击箭楼的时候,可以给自己疗伤。
他还可以加速逃走,并且可以让自己的对手晕上那么一小会。对面除了五个头上有红色杠杠的人打他比较疼,其他的小兵和跑车基本无法伤害他。
奇怪的草丛里会有奇怪的动物,但只要不招惹他们,倒也不会被攻击。
他自己也有四个蓝朋友,每次都不同。
第二十三次复活的时候,炫酷闪亮的诸葛亮出现了,只是这次诸葛亮是对面的人,他还没来得及叙旧,就被诸葛丞相单杀了。
连跪六把后,李世民终于和诸葛亮做了队友,和他一队的还有曹操,孙尚香,以及刘备。
他主动对诸葛亮道:诸葛丞相,让咱们风云再起!
诸葛亮:??
李世民不知道他怎么了,但他意识到,自己原来也可以打字。
刘禅:我是世民啊!
????为什么,我怎么还是刘禅?
曹操:楼上这人有病?
不管了,既然还是刘禅——那就更得投靠诸葛丞相和刘皇叔了。
一开局,他就先找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带着闪光来回穿梭,他则瞅准时机晕住了对面的周瑜,配合诸葛亮把貂蝉给杀了。
转过头,他跑到刘备那里,配合刘备杀了小龙,随即来到孙尚香附近的草丛,趁着对方鲁班探头出击的那一刻,打掉鲁班大半的血,随即刘禅加速追击,扛着箭楼的伤害晕住鲁班,让刘备收了他的人头。
其实,就跟打仗一样吗?李世民这么想。
断对方的小兵,断对方的箭楼,偷对方的大营。
示敌以弱(指引诱敌人出塔),迂回包抄(指gank埋伏),因粮于敌(指偷对方的野怪),敌疲我扰(指不断带线磨对方的塔)。
李世民搞明白了这些,很快就摸到了整个战局的核心:节奏。
他准备预判了敌人每个人的大致位置,计算好时间差,不断带着刘备和孙尚香迂回狙击,扛塔冲阵,杀到后来,每次开团,他都直接冲阵开大,带伤扛塔,杀得对面五人目瞪口呆。
没想到,刘禅这个身子,还挺耐打!李世民这么想。
就在最后一波冲锋推高地的时候,李世民傻了。
曹操这个阴险小人,不动了。
大乔看准机会,全员集结围杀曹操。
孙尚香为了救曹操(当时没注意到曹操挂机了)被典韦一斧劈杀,刘备被抓惨遭周瑜火烧连营,只有刘禅和诸葛亮见机避开。
又只剩咱俩了啊?
看着对方兵分三路迅速来到高地,李世民叹了口气:又得靠我力挽狂澜了。
只见刘禅单枪匹马在箭楼下示敌以弱,骗周瑜进塔,随即晕住吃下周瑜,随即千里奔袭敌方高地,带伤扛箭楼开大,把对方本就只剩一点血的中路高地箭楼拿下,逼得敌方二人回防,另外两人则全力围杀诸葛亮。
就在诸葛亮濒死之际,刘禅忽然出现在两人身后,一技能击飞典韦,二技能晕住鲁班,让诸葛亮丝血逃生,回到水晶。
这时刘备与孙尚香复活,鲁班尚未逃离,被孙尚香立毙炮下。典韦则被刘禅追击,随即被诸葛亮追上,死在诸葛亮的追踪炮下。
刘备回师中路,挡住孙策与大乔,诸葛亮催刘禅回援,刘禅却再次千里奔袭,越过上路高地,进入水晶断去敌人三路兵线,并重创水晶。
但这次的代价是,诸葛亮阵亡,孙尚香刘备残血逃生,大乔与孙策开大回城。
孙策(全部):这个刘禅好烦啊!
诸葛亮(全部):可他玩得不错啊,意识挺好的。
李世民叹了口气,看着只剩几口气的水晶无奈退出。
他很讨厌这种感觉——队伍不在自己掌握中的感觉。
刘禅:信我?再冲一次。
刘备:眼瞎?我们缺人。
刘禅:先抓人!
孙尚香:我觉得可以试试。
诸葛亮:嗯!
刘禅再次冲阵,直接单人开团。
典韦从野区直冲而来,却被孙尚香等三人秒杀。
刘禅丝血换典韦被狙,孙尚香刘备切后排秒杀鲁班。
孙策开船追击刘禅,回过头自己已经孤军深入。刘备直冲高地,大乔周瑜不得不放弃孙策先回水晶,随即诸葛亮与孙尚香杀败孙策。
刘备再一次牺牲,换来大乔空技能,周瑜半血。
关键时刻,大乔弃命保周瑜,让周瑜断了兵线。
周瑜:没事,他们没兵线。
典韦:但他们有刘禅。
刘禅正准备再次冲阵,肉身打水晶,诸葛亮却闪身先入水晶:我来扛!
孙尚香冲进去,疯狂输出,挡住周瑜。
李世民眼中有了泪光:这就是队友吗!
刘禅,开大!
好烦啊,这个新出的智能模式也太可怕了,说好的人物行为会符合英雄,这个刘禅怎么一点也不像历史上说的那个阿斗啊?
刚刚输了比赛的周瑜不禁吐槽起来!
——番外篇完结——
望着急匆匆退走的金兵,刚退位没多久的赵佶十分疑惑:我家那个九姑娘,居然率一支偏军,打出了这样的成绩吗?
所以你的意思是:负责守城的,是一个神棍?
是的,殿下!
宗泽嘴上回话,心里却在纳闷:都说康王殿下在金营被吓得不轻,回来就生了一场大病,小道消息甚至说他被吓得从此不能人道。怎么现在看着,龙精虎猛的呢?
跟宗泽的问对持续了两个时辰,赵构起身时下人正通报已备好晚膳,但康王摆摆手:不吃了,去军营。
咕咕,咕咕。刚起身的宗泽看着自己的肚子,脸红了起来。
赵构呆了一下,哈哈笑道:备车,车上吃。
真是让人头疼的布局啊!赵构忍不住叹气:我这皇兄简直是无能到了一个境界。
没错,对于又菜又爱玩的人,他始终秉持这样的观点。毕竟,菜是原罪!
王爷,是否赴援京师?宗泽看着眼前的河北兵马大元帅问道。
赵构拿不定主意,他吃不准宗泽的河北义兵到底能不能打。
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实力又如何?他问。
宗泽叹口气:他们带领的都是金国的精锐部队。
赵构的心沉了下去。
宗泽缓缓接道:末将最爱打的,就是他娘的精锐。
赵构怔了怔,哈哈笑了起来:巧了,本王也是。
按理说,军中称职务,但他还是更喜欢别人叫他殿下。
宗泽跪地,磕头:殿下,东京不保矣!若是出兵汴梁,只怕,有去无回。
赵构笑了笑,站起身,拍了拍桌子:宗泽,敢不敢玩个大的!
宗泽抬头,不明所以。
赵构沉声道:围金救赵!
宗泽瞪大了眼,不可置信。
河北义兵疯了,康王疯了——耿南仲拍着桌子大骂。
御史中丞秦桧充耳不闻,只是望着北方,想象着康王带兵北上的英姿。
刚开始,听说宗泽居然带兵直奔金国腹地,完颜宗望只评价了两个字:找死!
六天之后,完颜宗望放回原先该被称为宋钦宗,后来被称为废帝的赵桓,谈和索币后,火速班师回援。
他一直认为,自己只是低估了宗泽,毕竟他才不相信,那个在谈判中动不动就小脸发白的康王赵构能有什么本事,打出十三战十三捷这种势如破竹的战绩!
那个人叫什么来着?岳飞,岳鹏举对吧?刚从河南借过来,表现不错啊。
赵构对宗泽道。
宗泽道:是大宋未来名将!
赵构点了点头,方才见到岳飞,眉宇间颇有当年苏定方的气魄,谈吐更有李靖的风骨,在河南能百骑夺敌将,可以重用!
他让岳飞以战代练,一年之内,要练出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骑兵。
岳飞拱手:百日足矣!
赵构笑了:可敢立军令状?
岳飞点头。
十六日间,岳飞点齐五千人马,组成新军,号:背嵬军。
三十日,背嵬军深入金国,连克强敌,完颜宗望和完颜宗弼会师,欲围歼这支神出鬼没,来去如风的背嵬军。
康王命宗泽率兵两万来援,自己率大队殿后,决战一触即发之际,有旨传来,召康王回师!
听到顾全大局四个字,赵构忍不住笑了:跟爷开玩笑呢?
赵构置之不理,十三道金牌连环夺命发来,赵构命人熔了,铸成一面大金牌,下令:有能取完颜宗望人头者,赏此牌!
宗泽道:未免太小!
赵构缓缓道:此牌可抵死罪一次,支黄金万两。
三军踊跃,誓杀完颜宗望!
皇帝那边,赵构回了四个字:以战求和!
听说昨日大战,救回来一个人?
是张叔夜,南道总管,用步兵如神。
传来,不,我亲自去见他。
谈了两个时辰,终于搞清楚东京发生了什么。
嵇仲,还能战否?
张叔夜跪地高呼:能战!
谁也不知道,如果不是听说赵构深入金国腹地,连战皆捷,张叔夜早就会在过了河界的那天自尽了。赵桓被放回时,完全忘了这批为了汴京出生入死的将领,甚至驳回了秦桧等人要求金国释放俘虏的要求。
嵇仲,本王不瞒你,陛下断了我军粮草,我们最多还能支持十天。
张叔夜道:事若不成,有死而已!
好,赵构一拍张叔夜的后背,扶他起身,道:走。
殿下,是否在此决战?宗泽比划着地图上几处战略要冲,但赵构毫不理会,伸手指向另外一处地方:太原!
听说太原被割让了,咱们把它拿回来。
赵构很想回太原看看,这段时间,他抽空看完了新唐书,从武则天到朱温,从张议潮到李克用,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他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也更明白,如今的时代完全不同了。
岳飞收到情报,殿下移师太原,请他带背嵬军来太原。
岳飞沉思片刻,豁然开朗,带军冲向太原。
完颜宗弼和完颜宗望的主力在大名府附近寻找宋军主力,却发现宋军主力集合到太原去了——想拿回太原吗?
完颜宗弼看着作战地图,想了许久,决定不理他们,先灭了岳飞。
然后他发现,岳飞也在冲向太原。
太原守将是宗弼的亲信银术可,宗弼曾对许多人说:银术可是个不可多得的猛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敌人,他都可以挡上一挡,而且绝对挡得住。
赵构听说后,只说了一句话:让鹏举去试试。
此刻,在河北大帅府总部(当时为了避免被扫荡,原有大帅府已经空了),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秦桧压力很大——自从陛下断了补给(事实上他也真没啥能给的了),秦桧是每过一天,就要白几百根头发,现在他对着簿册发了会呆,却突然松了口气:还有三天,三天,康王殿下,能给我们一个奇迹吗?
银术可是个很不错的对手,他在岳飞的冲击下,守了两个时辰。
岳飞知道,当初差点打下他老家汤阴的人里,就有这个银术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以太原为中心,整个金宋交界区乱成了一锅粥,十六路金军纷纷朝太原进发赴援,各地宋军仍然被朝廷节制只能看热闹,一共只有几万人的赵构部队,还剩下几天的粮草,这样的情况,怎么打太原?
岳飞的答案是:中门对狙。
五千骑兵,远来疲敝,却冲垮了银术可的上万骑兵。
怎么过了这么久,北边骑兵的战术,还是老三样呢?赵构实在想不通。
两个时辰,太原城易主,周围来的援军,按照兵家大忌,走添油战术,全被赵构吃掉了。有人觉得金兵为什么不等援军到齐再打,主要原因是听说赵构刚拿下太原,每一路援军都认为河北军势必已是强弩之末,禁不住他们的突袭。
后世史家回顾这场战役,都说:康王攻打太原城,是金宋战略局势转换的转折点。
可是,赵构还是很缺补给,几个月前的太原保卫战,把这个城市吃空了,什么都没有,每一处废墟,都在向赵构揭示着那一战的惨烈。
赵构很愤怒,身边的将领更愤怒:狗日的金贼!
赵构在锻炼身体——他真是想不通,怎么这几次穿越的人,一个比一个废物。如果他知道,后世称赵构为完颜九妹的话,或许就明白赵构的身体为啥这么弱了。
勉勉强强,能开一张强弓了。赵构试了试臂力,看着远处的部队。完颜二宗的部队赶到太原了,比他想象中慢了半天。
虽然得到了信息,说赵构部队没有粮食,但是完颜二宗并不打算围困赵构——金兵出征以来,未曾受过此等奇耻大辱,他们必须要迅速征服眼前的敌人。
宗泽相信,康王是可以带领他走向胜利的人——只要康王决定在哪打,对手就会跟着他来到这里,在此之前,宗泽只知道韩信和李世民有这样的本事。
太原的风很大,很冷,但赵构的心却是火热的!他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起点。
太原决战,完颜二宗十余万大军分批冲来,张叔夜以步克骑,用工事和砍刀、投石机以及火器狠狠教训了他们。
有意思!赵构看着新式火器、弩箭和张叔夜的独门战法,十分喜悦——穿越了这么多次,总算看到点新花样。
但是,张叔夜抵挡不了多久。
决胜的时刻,还在骑兵出场的那一刻。
三军沸腾。
康王亲自出场了。
他亲自带兵出阵,直插敌军阵中。
完颜宗弼见状大笑:我就说敌将只有宗泽堪忌,看我亲自取了这个康王的狗命。
完颜宗望沉默片刻,突然掣枪出阵,道:宗弼,让我先试试。
完颜宗望带队冲来,张弓搭箭,直取康王。
赵构远远望见,应声落马,宗望大喜,加速而来,忽闻弓弦响处,一箭已穿其咽喉。
宗弼远远望见,不可置信。
宋军大盛,宗弼怒不可遏,全军出动。
他动,岳飞才动。
5000人的背嵬军,太原一战,只剩3000,3000铁军,直插金兵阵中,刺穿了宗弼的阵势。
鼓声大作,赵构亲自擂鼓,鼓声密密麻麻,如猛将冲阵,后世称之为:康王破阵乐。
金兵掠夺得太多,在这一战中,勇气已经被贪婪腐蚀了——后世有史家这样说。
但也有史家认为:非康王、岳飞之兵,金兵未必败。
但不论如何,宗弼这一战,惨败。
但三军并不算太开心——因为完颜宗望死在了殿下手上。
赵构只好宣布:奖励目标从完颜宗望改为完颜宗弼。
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完颜宗弼每次与宋军交战,都会看到那种把他当美食的眼神。
史家对太原之战的评价,往往也认为,此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张孝纯等一批有能力,有才干的忠臣。
殿下,真的不追?
赵构在寒风中沉默不语。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带兵去追宗弼,六天之内,必能擒宗弼于帐前。可是,他没有粮草。
回师吧,回师河北。
东京动荡,消息传来,才让赵构想起来,自己在东京,不仅有个皇兄,还有个父皇——太上皇。
简单来说,当初太上皇是眼看着自己不断靠近前线(当然,汴京并没有移动),慌忙退位给陛下,如今金军大败,太上皇又开始打起了皇位的心思。
结果是,太上皇重用的前朝重臣纷纷下狱论罪,除了童贯,只是杖责五十,罢官而已。
童贯悄悄来到道观见太上皇:陛下,这哪是打臣等的屁股啊,分明是打您的脸啊!
太上皇羽衣星冠,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写下了一纸诏书:拿去,给康王。
太上皇相信,康王必定会来。
又是这种空头支票吗?赵构叹口气。
在他下一次要穿越的朱祁镇那,这事倒也有前车之鉴,当时朱祁镇的爷爷朱高炽是燕王的世子,但是朱高炽的弟弟朱高煦打仗勇猛,朱棣拍着朱高煦的背说:努力,世子的身体可不好啊!
昔年李渊也曾这么对他说,然后,大家都知道,玄武门就这么来的。
累了,毁灭吧!赵构起身,拿着鱼竿出去钓鱼了。
东京城内,听说童贯被康王留用后,英俊的道士皇帝苦笑一声,从此闭门不出。
河北这边的背嵬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快速扩张起来。
陛下虽然撤了康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可放着康王这份大功,陛下也不能直接卸磨杀驴。
康王闲来无事,在河北开设文学馆,一时间,不论苏门、王门、新党、旧党,只要有本事,人人都愿意来这里当幕僚,不为别的——就为一展抱负。
韩世忠从山东过来投靠他,吃饭时说起自己娶妻的故事,康王哈哈大笑:倒与药师事迹颇近。
当下说起李靖亲口跟他说过的红拂女的故事,听得韩世忠一愣一愣的。
没多久,文武群贤聚会,康王手指身后的高阁,笑道:十年之内,此处当有二十四幅画像,诸君,努力!
皇帝几次下旨要康王入朝,康王不是称病,就是已读不回,皇帝很不开心,但是又无可奈何。
岳飞孤军作战,辗转多地,追着完颜宗弼打,手底下的部队却几乎越打越多,打得四王子几乎要被气死了。
康王看着战报,不时叹口气道:鹏举也真是的,若换了本王,这里就能取宗弼性命。
在康王的口中,宗弼至少已经死了不下十五次。
最后一次,宗弼真的死了。
金国大乱,诸将摩拳擦掌,准备一举荡平金国的时候,皇帝的使者来了:这次,如果康王不肯入京,那就要开战了。
童贯几乎是第一个跳出来要开战的。
秦桧稍微持重些,问要不要给陛下一个认错的机会?
张孝纯交游广阔,已经开始打听有没有人能行刺杀之事了。
康王却好像没听见,道:让鹏举先别回来,去找吴氏兄弟,不能让西夏染指河套。
次日,康王奉诏入京。
秦桧拉着他的马:殿下,此乃鸿门宴。
赵构笑道:什么叫鸿门宴?
秦桧:霸王请沛公。
赵构又道:霸王后来如何?
秦桧:自刎乌江。
赵构道:沛公如何?
秦桧不语,片刻道:陛下岂不读本纪?
赵构大笑,想起穿越到秦二世时见过的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况不如竖子者乎?
已经做好了开战准备的皇帝措手不及。
后世史书称赞康王此次入京,乃是“弥天大勇”,更有人认为康王此次入京,堪比刘邦赴项羽的鸿门宴。
皇帝不是没想过要杀康王,可是,时机当真摆在眼前,他却犹豫了。
康王每天都只是在东京各处游玩,虽然刚经历过两次东京保卫战,但东京的人气始终不衰,短短数月,已恢复五六成元气。
康王哪里都去,就是没有去见道君皇帝。除了入京后和太上皇在道观见过一面,聊过几句话,道君皇帝多次邀他来道观,都被他婉言谢绝。
根本找不出破绽——越是这样,皇帝就越心慌。
康王无罪!
从李纲以下的这帮能臣,人人都要保康王,虽然明面上这帮人早都被投闲置散了,但要在东京动康王,根本瞒不过这帮人。
在宫里下手?
似乎,只有这个选择了。
次日,陛下约康王去巡阅禁军。
禁军组成百刀阵迎接康王,一百把雪亮的钢刀举起来,让康王从下面走过去。
陛下温言道:久闻九弟胆识过人,可敢过阵?
康王面不改色,从容过阵。
陛下看着康王的身影,眼角抽动,几次想要开口下令,却死活张不开嘴。
没关系,还有机会。他这样安慰自己。
后世许多人都认为,废帝赵桓此生唯一一次可以置赵构于死地的机会,就在这天。
过了百刀阵,康王陪侍,观看禁军操练。到了骑射这一项时,皇帝开口了:九弟在太原一箭射死宗望,天下闻名,可能上场一试?
赵桓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绝没有那么好的箭法。
赵构上马,马性极烈。这是赵桓命人选的一匹烈马,他盼望着赵构能从马上摔下来,然后不治身亡。为了测试马性,甚至摔死了三名身强体壮的禁军。
赵构骑着马在校场上狂奔起来,半个时辰后,这匹马被他征服了,他在心里给这匹马取了个名字:逐鹿。
紧接着,他开弓,射箭,一口气射了九箭,箭如连珠,全部正中红心。
连珠箭,射箭中最难学的连珠箭。禁军齐声欢呼,赵构微微一笑,下马还座,向赵桓讨来了这匹马。
赵桓咬着牙答应了。没关系,还有机会。
一杯毒酒,毒名牵机,是毒杀后主李煜时用的毒酒,无色无味,还绝对无解救之法。
赵构看着眼前的这杯酒,想起多年前,他在太子府上喝下的那杯毒酒。
世事苍茫,却能如此相似!
这杯酒,他喝是不喝?
殿下,老臣有些口渴,这杯酒,可否赏了老臣?
太学博士李若水向赵构道。
这个人,赵构听说过,金兵入城后,他保护皇帝,斥骂金人,被掌掴成猪头,仍然骂不绝口,后来差点被人拖出去砍死。
赵桓终于变了脸色。
李博士有心了,赵构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赵桓慢慢露出一点笑容,他知道,就在今天,他准备好的几路兵马已经出动,将慢慢围住河北,他要让康王的部属全部消失。
赵桓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然后他收到密报,赵构回府后吐血是假,脱身是真。
没办法了,赵桓终于决定,先下手为强。
而这时,两个消息传来:一是岳飞与吴家兄弟联手,大破西夏军队,二是金军再度集结,南下复仇。
领兵的是老将完颜娄室,大将有名将完颜宗翰,小将完颜昌,还有一个新星将领完颜昂。
这次,他们没有选择进犯河北,而河北也没有选择出击,因为河北周围,是赵桓调集的三路大军。
这次出兵,完颜娄室直接在边境集结军队,骑兵先出,闪电奇袭,兵临汴梁,而大军仅用三天就渡河而来,围住了汴梁。
这一次,赵桓紧急调回了三路军,希望他们可以勤王护驾。
可这三路军队,被完颜昂的部队打得龟缩不前。
汴梁危在旦夕,短短数月聚集起来的人气和信心都不够,完颜娄室知道:此城指日可下。
赵构在河北,岳飞在西北,完颜娄室攻入汴梁的那一刻,赵构只来得及做一件事:把太上皇接走了。
金人和我可不同,我最多让他们给我们跳个舞。想起颉利的舞姿,赵构不禁梦回那个永生难忘的盛世长安。
河北军,出击!
——未完待续
反正,又是个新皇帝吧?
看着眼前的一切,李世民心里想,从刘禅到胡亥,从胡亥到司马衷,从司马衷到赵构,这次,自己又变成了谁呢?
传来大学士曹鼐,问对不过半日,就来了个太监碍事。
谨慎的李世民没有发火,他也在观察目前的情况。
根据问对的结论,他弄清楚了,在原来的赵构之后,南宋没了,北方出了个游牧民族统一了他曾统一过的大地,但后来中原大地出了个朱元璋,统一华夏地,再开唐宋天。
自己叫朱祁镇,正在北伐一个叫瓦剌的部落,目前驻扎在雷家站。
搞清楚王振不过是个太监头子之后,李世民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朱祁镇,志大才疏。
他叫来护军将军樊忠和太师英国公张辅,从这两人的身上,他感觉到,情形不妙。
——————
胡说八道!
朱祁镇摔了手上的茶杯,指着地图发火。
张辅吓得跪地发抖,樊忠在一旁匍匐不语。朱祁镇察言观色,忽然笑了起来:王公公,给朕传爵位在伯以上将官入内,朕要好好骂骂他们。
朱祁镇不禁开始佩服朱元璋——居然还可以这么设定,将官子孙永远是将官,医生子孙永远是医生,农民子孙永远是农民。把天下当成自己的生产车间代代相承——这思想,比资本家都要先进。
看着一地的躺在祖宗功劳簿上的纨绔子弟,朱祁镇开始头疼了,根据樊忠的说法,其实他们现在是一无善战之兵,二少堪用之将,三无敌军消息——这在从前几次体验里是没有的,司马衷那会他以为已经是最差的开局了,没想到现在比那会还可怕。
到现在,这件事还不是最麻烦的——他掂量掂量金瓜,份量不轻,他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并不比赵构和司马衷那会强多少,又要锻炼身体——这帮皇帝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的?
金瓜耀眼生花,王振猝不及防,倒在血泊之中。
就凭你一个太监头子,也敢插手军机大事,当二皇帝?
——————
皇上不对劲——所有人都这么想,但现在来不及考虑这些了。
朱祁镇亲率三大营精锐。
他还看得出来,这三大营的装备和水准还算可以,尤其是那批火器——赵构那会要是有这玩意,朕打西域就没那么累了。
谍报敌袭宣府,诸将报速退速援,朱祁镇沉着冷静,只问了一句话:谁知敌情?
没人说话,没人知道敌情。
宣大守备不足,是为诱敌,但依朕看,是敌诱我,非我诱敌。他手指鹞儿岭道:此地必有伏兵,赴援无用。
为今之计,大军先入居庸关,暂弃辎重。
兵入怀来城,距居庸关百余里,诸将请尽快驰入居庸关,朱祁镇却先在怀来驻扎下来。
闹了半天,敌军才这么点人?
看着死了不少斥候,才终于弄回来的情报,朱祁镇又气又笑,气的是朝中无人,连个小小瓦剌都打得这么费劲,害死无数军民,笑的是就么点敌军,都能把自己二十万大军逼着退兵?
那他不应该姓朱,应该姓猪!
缺水问题,怀来城的水源只够大军几天用,缺粮问题才最麻烦,但即使如此,朱祁镇也不想再跑了,他要在居庸关前打一场反击战。
——————
怀来城只是个小县城,虽然是军事重镇,地近居庸关,但水源不沛,最近的河流正在也先掌握之中。
成国公来报,也先请和,主动撤离,让出水源。
朱祁镇眯起眼睛,笑了起来。
朱勇,薛受,郭登,石亨,樊忠,张辅先后被朱祁镇叫去问话,每个人被问完后都是一头雾水,都这个时候了,陛下怎么还在瞎指挥,尽问些无关紧要的事?甚至还问了朱棣当年如何大破北寇的,怎么滴,这个节骨眼,他朱祁镇还在做梦破敌呢?
通过碎片拼凑,朱祁镇大致摸清了战况,此时此刻,他非常后悔,非常后悔自己给了王振一个痛快,虽然对王振来说,并不痛快。
阉人误国,以此人为最——李世民肯定不知道,他下次就会发现,跟王振争阉人界之王的提名者,还有个魏忠贤。
现在顾不上整顿这群太监了,根据那个什么,什么锦衣卫的报告,还有这群无能的斥候的回复,他判断退路此时已被瓦剌截断,就算他快马冲到居庸关,能安全入关的人,绝不超过三成。
他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答案。
头一次,一觉睡醒,就被人逼到绝境啊!
朱祁镇闭上眼,沉思片刻,露出了笑容:太刺激了!
攘外必先安内——杀王振有必要,但也先在我们这,还有内应,而且是级别不低的内应。
——————
也先的部队在水源附近埋伏了很久,敌军没来——这群家伙,不渴了?
明军很快来了,一大队明军冲到水源处抢水喝,这批人的表现四个字可以形容:溃不成军。
也先眼中,他们简直就是待宰的羔羊。
他们的指挥官是马文,本是锦衣卫千户,但因他是王振的心腹,因此临行前专门负责王振的心腹部队。既然是王振的心腹,自然可以派到水边诱敌。
也先的部队拦腰截断不成阵型的明军,几乎是单方面的屠杀——随即他们的骑兵暴露在了神机营的炮火之下。
炮火声中,骑兵四散奔逃,敌将好不容易约束住一部分溃兵冲锋后,三千营的骑兵又与敌军来了一次对冲,随即步兵破敌。
三大营的战斗力虽然大不如前,但这三板斧在夜间用起来,还是非常顺手。
战斗结束的时候,也先还没回过味来。
怎么一夜之间,明军突然变身人均赛亚人了?
对也先来说,打输了一仗还只是小事,最麻烦的是,他的内应暴露了。
朱祁镇并没有做什么大事,只是根据各位将领的发言,给几个值得怀疑,又有能力弄到情报的人设了个套,分别说了个假消息,然后看谁的消息被传出去了而已。
——————
趁着敌军主力受损的好时机,诸将主动请战,要与敌军一决胜负。
可面对着满桌的请战书,朱祁镇选择——退兵。
听说明军退兵后,正在狐疑的也先收到了好消息,明军的退兵是真的,他们断粮了。
坚信明军昨晚的胜利只是碰巧的也先立即率军进击,并通知前方居庸关外埋伏的部队做好准备。
——————
也先的三万精骑,一战覆灭。
居庸关外的伏兵,也被守军和樊忠等人率领的两万部队内外夹击,一战覆灭。
唯一的问题是,因为消息不畅,他的弟弟,朱祁钰已经在京城登基了。
打仗打得好好的,怎么皇位就丢了呢?
当了这么多次皇帝,李世民到底是忽略了这一点。
情况变得异常棘手。
也先虽然大败,但居庸关已经把他们拒之门外。
二十万大军,粮草不足三日,内无援兵,外有也先——李世民头一次开始挠头,他甚至有些怀念李建成了。
以二十万大军的实力,破敌不难,抢关不难,可接下来怎么办呢?
掉转兵锋杀自己人?
再去跟自己的兄弟争天下吗?
掉过头扫荡漠北?这群人会愿意追随吗?他们只想回家吧。
重返京师,重夺皇位,有手头这二十万人,不难,可要说服自己做这件事,很难。
当了近百年的皇帝,李世民真的累了——要不,下次让朕当个百姓吧,让朕体验体验百姓的升级难度?他试着和安排他穿越的知乎网友沟通。
他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如果自己穿越成韩信,李靖,甚至樊哙,他还能建立这样一份事业吗?
或许,哪怕他只是附身诸葛亮,都做不到穿越到刘禅身上后建立的事业吧?
如果这次他变成留在京师的弟弟,他会不会篡位?——换了以前,一定会吧?他太清楚权柄两个字是多么重要了。
可现在,经历了贞观(本命)、开元(刘禅)、天启(秦二世)、兴国(司马衷)、皇极(赵构)这么多朝之后,他头一次感觉到:当皇帝,真的没那么有意思。
他甚至更希望自己能遇到一个像自己的皇帝,然后他自己做天下兵马大元帅。
他决定了,退位,回京,养老——或许这样,他就不会再被老天爷安排附身到别人身上了吧。
正统十四年八月十六日,明英宗朱祁镇在居庸关孤身入关,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之开端。
关于京城这边为什么会搞出乌龙事件,史学家们意见不一,但基础真相没人怀疑:
1.有个锦衣卫千户,叫梁忠,跟马文关系很好,他在水边大屠杀时逃了出来,脑补了一场大戏的他大喊也先大军杀到,全军覆没进了居庸关。
2.他到京城的时候其实已经反应过来自己在瞎说了。
3.可锦衣卫指挥使马顺,王振的心腹之心腹,马文的亲哥哥知道王振已死在陛下手上,马文战死(战斗一开始他就跑了,可他盔甲太显眼,直接被射成了刺猬)后,捏造了前线消息告诉梁忠:陛下驾崩。
此前也先一路顺风,消息早已传到京师,在马顺的扭曲和封锁下,出于对朱祁镇的印象和判断,大家相信了马顺的版本,听说也先大军将至,只好在太后同意下,先保朱祁钰继位。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朱祁镇没想起来回报京师(即使回报了也没用,马顺封锁了消息),而后来他杀王振,辨内应,破也先的消息传回京师,所有人都傻眼了。
如果是从前的朱祁镇,他们觉得这个乌龙还有挽回的余地,可现在的朱祁镇,他们不敢让他回京。
事实上,甚至有大臣私下里建议,要不要联系下也先,把朱祁镇做掉?
直到他们听到消息:朱祁镇自愿退位,孤身入居庸关,请求回京。
——————
兵部派了一个人,前来接收20万部队。
他叫于谦。
于谦很快就到了居庸关。
他设想过几十种见到朱祁镇的场景,可那天的场景,是他完全没有想过的。
朱祁镇在大厅里用膳,神情淡淡。于谦的直观感受是:他自信到无所谓。
无所谓京师的那帮人做出什么反应,无所谓城外的也先大军会怎么做,无所谓自己的明天会如何——他相信只要他在,他就能力挽狂澜。
与于谦同行的几人,跪得很随便,只有于谦认认真真地磕头行礼。
朱祁镇没有回答,他们就这么跪着。
朱祁镇吃完饭,走出大厅,几人就跪在外面,他仔细观察了这几人,目光留在于谦身上:兵部来的是你?
朱祁镇不等于谦回答,又问:瓦剌尚在,有何对策?
于谦身子一颤,起身答话。
——————
想法挺好的,细节不够。朱祁镇这样评价于谦的方案:而且有20万大军,却只想着打退敌人,气魄太小了。
于谦有些不自信地道:陛,太上皇有何妙策?
朱祁镇抬眼望天:只要再给我一月之期,便能扫荡瓦剌,彻底清除北境之敌。
于谦双拳握紧,不知道为什么,他相信朱祁镇有这个能力。他甚至有些抑制不住想答应他,给他一个月的时间。
临行时,朱祁镇交给于谦一个锦囊:破敌方略,尽在其中,可保北境三十年太平无事。
——————
这就是京城吗?新的京城?
朱祁镇车驾入京,无人来迎,无人敢迎。
朱祁镇到了宫门,朱祁钰并未出迎,只有他的后妃在等他。
这个朱祁镇,选婆娘的眼光倒还不错——李世民可能不知道,如果不是他来到这里,朱祁镇的这位皇后,一生都会很苦。
朱祁镇求见朱祁钰,太上皇求见皇上。
你不该回来。
我不幸已经回来了。
你不该来见朕。
你怕我?
沉默,漫长的沉默
我能再说几句吗?——就在朱祁钰忍不住想要让他退下的时候,朱祁镇开口了。
你说。
我对这个皇位没什么兴趣——这么说你可能不信,但我真的做够了。如果我要抢皇位,居庸关挡不住我,你也挡不住我。
朱祁钰不说话,他还在等,在等朱祁镇提出来的条件。
我不想住在宫里,更不想当什么太上皇,如果你允许,我想带着我的皇后出宫,隐姓埋名,遨游天下。
朱祁钰笑了,他甚至疑心自己这个哥哥是不是失心疯了。
朱祁镇道:我知道你不会信,你肯定以为我会造反。所以我也做好了准备,如果你要杀我,只要告诉我你不同意就可以了,明晚我就会自尽。
说完,他转身就走。
朱祁钰看着他离开的背影,若有所思。
正统十四年冬,朱祁镇移居南苑,幽禁终身。
但这条记录,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相信。
于谦以兵部侍郎统领三大营精锐,数月之间,扫荡北境,班师凯旋。
朱祁钰亲自接见,于谦秘报:此皆太上皇之遗策。
朱祁钰沉默不语。
次年秋,太上皇命人送来两本书:
一本《兵书修备》,朱祁钰看不懂,交给兵部研究,兵部于谦惊为神作,尤其是其中论述秦末、三国、两晋、唐初、北宋时各代军事之优劣的部分,简直就像是亲自在那带过兵打过仗一样。
还有一本《帝范通则》,在李世民所写的《帝范》基础上,扩展开来,论述十分详尽,朱祁钰看了几页,却把书本一丢:我这哥哥,还想教我做皇帝?
后来,在朱祁钰长达十一年的帝王生涯中,他无数次依靠这本书的指导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危机。
那年冬天,下了很大一场雪,雪化了以后,已经快要过年了。
虽然朱祁钰从来不来看自己的哥哥,但过年了,总得给他送点吃的喝的——也不是没考虑过要不要弄死他,只是他在南苑安居,似乎真的很快乐,一点也没有想搞事的意思。
乐不思帝位吗?朱祁钰常常这么想。可南苑到底有什么好乐的?
去送年货的人回禀:朱祁镇不见了。
怎么可能?朕派了多少锦衣卫日夜盯梢,他们每天什么时候上床朕都知道——说起这事,朱祁钰也很佩服自己的皇兄,精力旺盛,堪称时间管理大师。
可朱祁镇的确不见了。
一年多的时间里,朱祁镇写出了一本后来被戚继光称为兵法之神的《兵书修备》,写出了一本被历代帝王当做枕边工具书的《帝范通则》,跟几个后妃造了两个娃,居然还弄出了一条密道。
朱祁钰知道,一定有人帮忙——他本想赐死所有知道此事的宫女太监和锦衣卫,直到他看完朱祁镇留给他的那封信。
信上朱祁镇说了三件事:
1.我走了,不会再回来,也真的不想当皇帝,你也不必找我。
2.我如果想当皇帝,有三大营在手,当时我就能翻盘。(附带我的十三种翻盘方法)
3.我走后,不必多伤性命,他们绝不敢多嘴。
朱祁钰放下了这封信,沉思良久,将信烧了。从此对朱祁镇的记载,只剩下上面那句话,还有他没带走的两个儿子。
大约是朱祁镇消失的第五年,民间开始流传起一篇篇文赋,作者署名是祁威凤。
这个人似乎一直在四处游玩。
他文采不俗,能诗能赋,游记写得很好,字里行间有大气魄,大手笔,后来徐文长评价他的文,说:有帝王气。
他东到海滨,写下《观海赋》,甚至偷偷登船出海玩了一个多月。他西到乌斯藏,写下《山诗》一组,十七首。他常常跟大夫人夸盛唐诗人,说自己生平遗憾不能生在盛唐,与李杜二王相唱和。他的书法被很多人认为有唐太宗李世民的风骨,杨慎甚至认为足以乱真。他南到大理,一览苍山洱海的美景。唯独北边他去的不多,理由是:看够了,都快看吐了。
这本《祁威凤游记》,后来成了徐霞客的枕边书,支撑着徐霞客游遍五湖四海,踏遍万里河山。
然而,祁威凤这个人,似乎注定闲不下来。就在他二次东游海滨的时候,他发现,这里倭患频繁。
于是,放下了笔杆子的他,决定在这里重新拿起刀把子——平倭。
当时已经是朱祁钰生命最后的两年,数病缠身的他没有皇子,却一直拒绝立朱祁镇的儿子为太子。这件事大家也没敢多说,直到东南抗倭大战打响,祁威凤率领民团大破倭寇的消息传到京城。
祁威凤从没想过,小小倭寇有一天也能让人如此头痛。毕竟按他的经历,单是倭寇就被扫荡团灭了两次。在赵构那一世,翻看史书看到刘仁轨大破倭人的时候,他就觉得纳闷:刘仁轨不过谏臣,居然有这份本事?
后来他来到明朝,看了秦桧的下场后,才明白:人,的确是会变的。
就像他从没想过,雉奴居然敢娶武媚娘,武媚娘居然敢当女皇!
想到小小倭寇犯边多年,大明朝居然束手无策,祁威凤就忍不住想要痛骂大明这几个皇帝:都是吃干饭的?
然后他发现,朱棣倒不用骂,因为朱棣采取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方法:让倭人去抓倭寇。而且朱棣手下的人,还在辽东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祁威凤看了这段记录,突然有点后悔:早知道还要打倭人,当初不如夺回皇位,先平瓦剌,再扫倭人,然后随便传位给哪个姓朱的,自己纵横四海去得了。
不过,从零开始做将领,他倒也的确很想尝试尝试。
要知道,从前那么多次领兵,他都是理所当然的将领——在他的职业生涯里,从李世民时代开始,他就一直是天生的领导者,只是他比大多数天生的领导者更有些天赋而已。
他不止一次地想过:如果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真的有机会确保自己一定能够出人头地吗?
在这几年的旅行中,他基本摸清了东南沿海的情况,只是信息不通,不知道日本到底是什么情况,只是大致明白,原来永乐朝时搞贸易,后来日本那边换了个什么什么将军,双方不做生意了,倭寇就又出现了。
既然如此,上策当然是恢复贸易——这当然轮不到祁威凤拿主意,而且,以祁威凤所掌握的信息,他推断日本不出百年,必定要有大乱——他既然要出手,怎么也得保沿海百年平安吧?
而东南沿海一代,百姓们对他说: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祁威凤问这事何时开始的?百姓们说:自王太监掌权后。
祁威凤听说这一个小小宦官居然成了万恶之源,不禁又开始骂先皇的娘了!
对倭寇的战法,模式都有了一定了解后,祁威凤的平寇方略基本出炉了。
首先是要搞清楚:在哪里招兵买马。
官兵是指望不上了,民兵和僧兵是他心目中的主力,他曾经亲眼见过僧兵队和倭寇作战,倭寇之中并非没有好手,尤其是拿武士刀的那一批,可遇到这群僧兵,根本没有一战之力,所谓棍乃百兵之祖,诚非虚言,简直比当年少林寺来帮他的十三棍僧还厉害。
不过说起武士刀,祁威凤就更生气了——不就是拿唐刀改了改吗?
祁威凤选择的地方,是义乌。他见过义乌人,也见过义乌人打架——在他还是刘禅的时候,他曾跟诸葛亮探讨打架的艺术,他认为义乌人懂得这个艺术。
如果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那么义乌人就是那群不要命的。古人常说某个地方民风剽悍,在李世民看来,义乌人称得上是东南沿海最剽悍的!
带兵,就要带义乌人这种不怕死的兵。
有了兵源,下一步就简单多了:弄钱!
祁威凤打了这么多年仗,头一次觉得弄钱太难了,他甚至怀疑李建成当初那么恨他,会不会也跟这事有关系?
从前他还可以问土豪乡绅,大城富户要点,或者打下几个城池粮仓,可现在他是民兵团,属于搞得稍微大点就有可能被官兵先给剿灭的部队。这批民兵还要交税,还要农作,根本没多少时间来训练。
他需要的兵器,大多数还是管制器械,根本弄不来——也不是弄不来,只是要钱。
他想过因粮于敌,可这帮倭寇上了岸,武器真的很一般,粮食就更别提了。
所以他想出了个新花样:投靠正规军。
虽然倭患还不是很严重,但东南备倭军仍然是常年保持编制的。
但祁威凤很快发现,这帮人不仅不打算收编他们,反而试图从他们这弄点外快。
所以祁威凤的抗倭事业,搞了半年多,只有四个字:一筹莫展!
如果换了从前,这点事,他只需要一张纸,三十天内全部就能办妥!——权力,权力还真特娘是个好东西。
实在不行,还真就得搞个山头,先当水浒好汉了?
幸好转机还是来了,这个转机大抵是由于土木堡之变没有发生,瓦剌全灭后,辽东一代局势突变,日本幕府居然受到了影响,导致本该再过几十年的战国时代提前到来,日本浪人大幅增加,东南沿海突然成了一片红海,不少原来在海上小打小闹的团队突然就成了海上巨寇。
东南老百姓看备倭军全无主意,于是纷纷要成立民团自卫,祁威凤先生文武双全,见识渊博,成了各地民团争相延请的嘉宾。南直隶更是直接出资支持,虽然钱不多,但是有了基础的武器和半正规军的身份了。
就在第二年夏天,秘密训练了快一年的义乌兵打了第一仗。
江浙一带,一直是倭寇眼中的香饽饽,而台州本就近海,是倭寇最喜欢来的地方之一。
这次登陆台州的倭寇,多达600人,而祁威凤手下的义乌兵,这次只能调动200人。
对祁威凤来说,他最擅长的骑兵是用不上了,最喜欢的冲阵玩不了了,以步对步,他还能以少胜多,贯彻自己打架的艺术吗?
——未完待续——
很多人对喜欢说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然后以此为依据说,就算是唐宗宋祖在王朝末年也无法挽救大厦于将倾。但是其实这是不成立的!
我举个例子,给我一把AK47,200发子弹,让我练习六个月的枪法,然后让我带着枪和子弹去跟关羽,吕布单挑。大家觉得我能不能打赢他们?答案是肯定的,几枪就把他们给崩了!毫无悬念!同样给我一个步兵师,每人带上三千发子弹,穿越回三国。假如这一个师的官兵都忠诚于我,能统一全国的是谁不用我说。
以上的例子基本没太多争议,而且它并不妨碍历史的的严谨性,因为历史的严谨性体现在,在三国不可能有AK47,我不可能带一个师回到三国,而且一个师的步兵也不可能完全忠于我。这些前提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大航海时代,几百个西班牙的骑兵就能击溃上万人的印第安军队。整个美洲的印第安帝国也有上千万人口,今天这个帝国基本毁灭干净,这还只是那个时代的科技而已。
那么,李世民附体到刘禅身上会是什么效果呢?
首先,李唐距离三国时代整整三百年,而且是战争时代的三百年。虽然以现在的科技水平我们看起来汉和唐差不多。但汉和唐之间的军事技术已经完全不同了!
据《卫公兵法》记载,唐朝军队的士兵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每逢战事,唐军采取步兵为先锋,骑兵为侧辅的策略,步兵先用弓手和弩手远距离火力压制,到近距离后,手持陌刀的步兵和战锋队迎面直击。同时,骑兵伺机而动,达到一举歼灭敌人的作用。
别小看这种多军种分工的战法,三国时代的军种分工还只是雏形,根本没有成熟的分工,而唐朝的战法是三百年南北分裂上千次战争的经验总结。而李世民,是在一线带过兵的!大家觉得他附身刘禅会有啥效果?
此外,唐朝的时候床弩已经非常成熟:
三国时期也有类似的东西,但是也只是个雏形。这种东西真的到了战场上就是类似bug一样的存在。优势是碾压式的!李世民知道这个东西的基本样子,知道如何使用它,知道它的巨大用处,这就是三国时期不可能存在的战争经验。凭这个就能在战术上有极大优势!三足鼎立的前提是势均力敌,多一点优势在蜀汉,整个时局都会不一样。
最后,王朝的败亡是一个体制性的败亡。所谓体制性的败亡,简而言之就是有能力的人没权力!这个体制性缺陷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博弈最终形成的。换句话说,德才兼备的人被体制所排除。皇帝不可能很懂军事,没办法摆脱文臣系统获知真实的战争经验,这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如果我们非要假定一个牛逼的开国皇帝,一个对权力机构,战争如数家珍的人能够毫无阻碍地坐到皇位上,那么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他是能够创造奇迹的。这并不有悖于所谓的历史必然性,也并不有悖于时势造英雄。因为历史必然性和时势造英雄都是那种强大的力量,在王朝末期让这种真正的英雄无法掌握最高的权力,或者是让最高权力者无法成为英雄。这才是历史必然性和时势造英雄的基本原理。
这也就类似于,你买一张彩票中不了奖。可是如果让你穿越回去,只要你还能记住数字,基本上瞬间变成千万富翁。历史的严谨性并不妨碍你在穿越的情况下改变命运,历史的严谨性体现在你根本无法穿越!
所以说,李世民就算不熟知三国历史,能做到刘禅的位置上基本可以吊打司马懿。而且不用李世民这个级别的人,在曹操孙权都按照历史进程正常衰老病死的前提下,就是让刘备多活三十年,统一天下也指日可待。可是你仔细想象,刘备能再活三十年吗?刘禅就算天资再聪慧,再神童,他到哪里去学老爹跑遍大半个中国,戎马一生的经验?他到哪里去理解髀肉复生的无奈和不甘?一个连战场都没去过的人,几十年都呆在宫里听老臣唠叨的皇帝,哪里能指望他在大军围城的时候还能从容淡定,一死相搏?
仔细看看历史,王朝末年的皇帝有一个是一个看似高高在上,其实没有一个能够拜托体制的束缚成长成一个英雄式的人物。
光绪年间,内务府的太监给光绪报花账,说一个鸡蛋要三两银子。有一天,光绪见了翁同龢,就问翁老师早晨都吃什么饭?翁同龢说每天早晨三个鸡蛋。光绪感慨道:“老师您这一顿早饭就得九两银子啊,吃得起吗?”
我们如何能指望这样的皇帝呢?可是这个问题真的只是皇帝的错吗?如果让李世民从小被这样培养他也不会比光绪好多少。但是如果让全盛时期的李世民,直接穿越,附身光绪。那就真的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最后呢,谈一点自己的想法。有句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个机制就在这里!五世之后,难免不死于安乐。这个问题,千古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