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恨呀,恨死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手足相残,李渊或许有准备。但是李二凤斩草除根,李渊肯定没有准备好。
李二凤一转身,就杀掉了十个子侄。李三奶气愤地说:“今天你杀我子孙,来日你的子孙也一定会这样死的。”
李世民不以为意,逼着李渊将他立为了太子。当了太子后的李世民,同样受到了大臣们的猜疑和弹劾。李世民手下部将便劝他:“迟则生变,还是得早登龙位,这样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于是在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称帝。
李三奶肯定是恨死了李二凤的。
李二凤打猎送东西过来,李三奶爱理不理。在退位期间,李三奶进行了疯狂的报复。报复的手段就是不停的生孩子。
李三奶当太上皇后又生了十多个儿子和十多个女儿,其中滕王李元婴比李二凤的孙子李欣还要小。
滕王李元婴,是一个混世魔王,跑到哪,祸害到哪。跑到哪里就有滕王阁。后来李二凤死后,李治开始头疼。李治比李元婴大,但辈分却比他小。李治经常被滕王整得失眠。
后来武则天把李渊的这些儿子收拾得很干净。杀得差不多。都是因为违法乱纪的问题。
李渊恨归恨,报复李二凤的手段也就是对李二凤翻白眼,生小孩,爱理不理,不给好颜色看。
但是李渊毕竟是当过皇帝的。除了个人的感受,家的情怀外,他还有国家情怀。
从个人来说,李渊挺可怜的,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生三大不幸都有了,而且儿子是被另外一个儿子杀,这个难受更加难以形容。
但是他原谅李二凤的时候,是从李二凤活捉颉利可汗开始。有两次很典型的饭局,很典型的表现。
李渊一听到活捉颉利后,父子俩马上一起喝酒,喝高了后,李三奶弹起了琵琶,李二凤围着他老爸跳舞。李三奶对着周围的人说,这是我儿子,牛逼,让他当家没错。周围的大臣多精呀,马上齐声说,太上皇牛逼。
过了3年,李三奶又摆下饭局。饭局间,李三奶命令颉利可汗跳舞,又命冯智戴咏诗。然后大笑“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
评书里这个饭局有很多说法的。经常把两次饭局合并到一起。李三奶讲完自古未有也后,李世民赶紧拍马屁,哪里哪里,都是老爹教导得好。老爷子牛逼。
然后李渊又弹琵琶,李二凤、颉利等又是跳舞。
总之,李渊当过皇帝的人,家国情怀中国家的情怀有比较大的比重。当看到自古未有的可汗跳舞的时候,李三奶已经原谅了李二凤。
对应的,李三奶没有再生小孩了。
上面第四篇讲的是李二凤穿越到北宋,知乎最热血的爽文。
里面的宋徽宗跟李三奶一样是当了太上皇的。而且这个赵佶呀,去金国牵羊后,也很会生,生了8个儿子。跟李三奶的区别就是,赵佶的这八个儿子不一定是他的。
不会有人真以为李渊是个白莲花吧!三兄弟搞成这样真有和解的可能吗?反正只能活一个!你选的嘛,阿渊!
李世民:反正爸爸是要恨我们兄弟的,不如我吃个亏,就让爸爸恨我一个人吧
恨不恨不知道,李渊的心情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父子情谊肯定还是有的。实际上,李渊的情况是,他不得不有这父子情谊。
要知道,李世民敢在玄武门搞这样的事情,而且后来还稳得一批(不像某些强行造反后来又被收拾了的人),足够说明当时的唐朝朝廷是个啥情况。群臣对李世民不说一呼百应吧,也大部分是不拒绝的。事情发生的当天早上,尉迟敬德要求李渊下诏的时候,李渊身边的大臣们怎么说的来着?让他顺水推舟承认事实就结了。那李渊还能怎样,只有接受事实。
这个世界吧,父权之所以成立,很多时候是因为父亲相对儿子天然有更大的力量和资本,儿子天生弱势,这才无力反抗。但你细品,这父子之“道”的根源其实在权力,不在父亲或儿子这两个角色本身。也就是说,是掌权者把自己掌权的事实说成了道,说成了正义,于是反抗者就成了大逆不道,而现实世界是很复杂和多样的,权力并不一定总掌握在父亲手里,有些时候——孩子确实比父母掌握更多权力的时候,父母反对孩子,才是大逆不道。
不单李世民,你看汉高祖刘邦,说起来我一直觉得,刘邦的故事,最震撼人心的时刻不是他攻克咸阳或者打败项羽的时刻,而是他做皇帝之后某一次宴会,请了父亲刘太公到场,席间,刘邦说,老爹,以前你总说我不事生产,没有二哥产业多,你现在看看我的产业,跟二哥比,谁的多啊?
按史书记载,这句话一出,宴会上的文武百官哄堂大笑,刘太公一句话也接不上。
表面上这就是一句玩笑话,刘邦也没有让老爹难堪的意思,但正是因为这样,这个场景的打脸效果满级,刘太公显然被噎住了,他当年并不知道儿子的实力,骂他不上进,结果被儿子记在心里那么多年。可是现在他能说什么?时移事易,当年他是有产业的父亲,刘邦只是个没正经调的儿子,现在却变成,没有刘邦这个皇帝,就没有他这个太上皇,权力已经不在他那里了,如果他还嘴硬怼儿子,才是难看。所以他只有不说话了。
与此同理,当年秦始皇因为嫪毐叛乱,杀了嫪毐和赵姬生的两个儿子。对赵姬来说,秦始皇和这两个孩子都是她生的,你觉得她会不会恨秦始皇?按史书记载,秦始皇把她放了,不再囚禁的时候,她可是对那个建议秦始皇放她的茅焦万分感谢——还有啥说的,没看见大家认的王是谁么。
这个世界的残酷在于,有些时候,你能恨一个人,说明你还是有资本的,真正可怕的是,你的生存还要看他脸色,你连恨他都没底气。
假设我们请李渊老爹来参加一下实话实说节目,讲讲昨天今天明天,可能有这样的对话——
李渊:我二儿子急了才吓人呢,有一回,我让他解释个事,他却说是他大哥四弟坑他。我就让他们仨第二天早上来一起说,结果第二天早上,好家伙,他直接灭了他大哥四弟,还召集了参众两院文武大臣,要弹劾我。然后我跟几个最靠谱的大臣商量了一下,大家一致认为——
主持人:认为您是对的。
李渊:——不,认为我得给人家赔礼道歉,把皇位也让出来。
主持人:???不是,这咋能这么不讲父子感情呢?
李世民:老爹您咋不实话实说呢,您让我解释太白金星为啥显示我要造反,那金星的轨道是我能控制的吗?
主持人:哦哦哦,这确实……所以最后太上皇您确实赔礼道歉了?
李渊:嗯,就……借个曾参的典故……嗯……
主持人:那……陛下您现在的心情是……?
李渊:凑合过呗,还能离咋的。
凡事先想想自己配不配。
李二估计也很烦得慌,先皇为什么不组织一下反抗呢?这样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剁了他给自己出口气然后再把帽子扣给死太子了,自己还能爽一下,真可惜。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消息应该是真实的。
已经问了字节教育板块的朋友,一位已经于一个月前转岗到抖音业务(这个朋友本身条件非常好,在字节职位不算低);还有一位今天上午开会,下午就失业,说是离职了。
小红书上也看到了不少笔记,前几次的笔记还是刚入职大力教育,今天的笔记就变成了失业了。看评论也是说N+2的经济补偿金。
讲真这个经济补偿金还挺良心的,换句话说,可能也是不差钱吧。政策下大家都好聚好散,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