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儒家最尖锐的不是现代的学者,而是道家的学者。现代的那些批评其实都不触及儒家的灵魂。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庄子的段子。
段子一:
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庄子·外篇·胠箧》
这段说什么呢?它说一个声名狼藉的强盗说,我们偷盗也是要遵守圣人的道理的。能够一看就知道这家有钱,这就有圣的品质;能最先入室抢劫就是有勇的品质,谁能够评估出偷盗是否能成功,就是有智的品质,谁能最后离开掩护队友就是有义的品质,谁能分赃分得均匀能照顾老幼,就是有仁的品质。如果没有仁义智勇圣,而能当大盗的,天下是没有这种事情的!
怎么样?这个段子写得好不好?圣人的道理可以去为国为民也可以去鸡鸣狗盗,那么儒家的这些思想真的能拯救天下吗?
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⑤,耒耨之所刺⑥,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⑦,所以立宗庙社稷⑧,治邑屋州闾乡曲者⑨,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⑩,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我就不逐一翻译了,简而言之就是齐国是一个按照儒家思想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国家。然后田成子取代了姜子牙的后代,在齐国称王,这不仅仅是盗取了齐国这个国家,连同儒家的法度一同都打包带走了!
这个讽刺已经触及到儒家思想的灵魂了!想想历朝历代改朝换代,新皇帝哪一个是忠臣呢?一旦天下打下来,都要尊孔,不也是把圣人的法度一并带走了吗?
此外,《论语》里还记录了一则极其具备现代性的批判孔子的段子。
子路从而后(1),遇丈人(2),以杖荷(3)蓧(4)。子路问曰:“子见夫子(5)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6),孰(7)为夫子?”
老人对子路说,不从事劳动,不知道如何生产,谁是你的老师啊?
这也是尖锐的批评,儒家把人伦和道义放在第一位,却把生产和发展放在次要位置。最后儒家地位在中国被拉下神坛,成为一种文化而非统治思想。根本原因也就是儒家思想脱离生产。
你瞧,儒家的三个硬伤:
形式大于实质,而导致名不副实
缺乏对君主,权臣的约束性,而导致权臣君子为非作歹最后让顶层变成了成王败寇的修罗场。
不注重生产而导致经济科技停滞。
同时代的人就已经批评过了!实话说比现在很多人都要更深刻!
有些人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懂得如何批判儒家批判孔子,其实那是因为你啊读书少!读书多了你就知道,如果不好好学习,哪怕标新立异你都玩不出什么花样来。
可是问题在于,两千多年,人们就可以把儒家批判得那么深刻,为什么最终中国还是选择了儒家,还是让他主导了两千多年?
我觉得儒家有千般错,万般过,有那么一条却是极其有意义和价值的。那就是孔子认为,所有学有所成的人对国家对普通百姓有着天然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如果能力大了却不去担负责任,孔子认为这就是不仁。
因此,孔子的思想有多么迂腐,多么教条我们且不说,这种士大夫家国天下的情怀却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下去支柱力量。而孔子也以身作则,用流浪来践行自己的家国情怀,履行自己的责任。尽管效果也并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