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历史学的了解有限。不过我想谈谈历史学的民科。
所有的民科是有共性的,就是会在某些问题上进行无限的质疑,但逻辑上讲,对立结论显然都可以无限质疑,但是对于自己支持的结论仅仅靠无限质疑对立结论就好像获得了确凿无疑的证据,这是民科的特点。
某某怎么可能如何如何?
参照某地出土的某某年的古书记载
怎么证明这本古书是真的,不是伪造的?
有许多文献,出土文物交叉证明
怎么证明这些文物,文献不是造假的。
......
结论:西方学界惊天阴谋!某某根本不可能如何如何
其实按照这些民科的逻辑,根本没有事实是可以被确立为真的也没有证据是可以用来作证的,无限递推总能到达一个技术/逻辑/系统上无法证明的节点,比如说:
这个世界是不是真实的?
因果律是否存在?
有第一因吗?
他们不理解一个事实是如何在人类的范围内确立的,一个结论是如何在学界得到认可的,而推翻一个结论所需要的质疑和材料在什么程度上才是合理的,这是思维结构上的缺陷。
相比较,我们工科的民科就稍微少跳一点,虽然也有什么五行中医思想运用在水资源区域规划的院士之流,但毕竟实际操作总能打醒他,除非真的有傻子给他投钱。
设想一个在数百人目睹之下开枪杀人的嫌疑犯,民科肯定有勇气为他辩护:
“你们怎么证明不是一个多元宇宙不可名状的邪恶在那一瞬间控制了他杀死了那些人,如果不,那我的客户显然是无辜的。”
没啥好看待的,单纯就是一个无知无识的人在凭空扯淡。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关于吃饭问题,生民无疆在博客里毫无征兆的就是一句:
从埃及进口粮食,很不科学,因为,埃及不仅距离希腊路程遥远,而且尼罗河三角洲面积狭小、气候不好,粮食产量极小,当地人能吃饱肚子,就谢天谢地了。
埃及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向古希腊城邦出口多少粮食的数据我手头没有。但是按照《剑桥欧洲经济史》记载,公元1世纪,埃及每年向罗马输送2000万摩迪(合500万蒲式耳)麦子;在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即公元5世纪左右),埃及每年向君士坦丁堡输送800万阿塔比(合700万蒲式耳)麦子。也不知道埃及“气候不好,粮食产量极小”是哪个位面的常识。
咱们讲的直白点,只要有一个讨论历史的人说出“常识层面”四个字,基本就不用看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