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299年-1683年
这个时间点的奥斯曼是一个军事征服帝国,直到1608年小亚细亚最后一个突厥贝伊国,拉玛赞才被奥斯曼吞并,完成统一。
你可以说秦帝国的国祚如同昙花一现,但是秦国之前所在国君的努力可不是不存在。
奥斯曼自从吞并卡雷西贝伊国,取得了圣战的大义,也使它始终需要两线作战。
从它还是一个小贝伊国到成为一个大帝国的岁月里,这个麻烦始终困扰着它,在西面,它利用突厥圣战士与基督教世界拼杀,在东面,它利用基督教雇佣兵与其他突厥贝伊国作战。
这样高强度的战争中,他的腐肉根本没有滋生机会,也通过战利品吸引了大量突厥精英和希腊改宗者加入自己,他们就是帝国新鲜血液。
而奥斯曼派出王子对各地进行统治的“封建”行为,不仅仅是替帝国消化刚刚吞并的版图,也是在逐步摒弃突厥国家的游牧习气,在许多方面利用了原先拜占庭帝国的框架。
奥斯曼的王子在任所都设有军队、行政机构和宫廷,这是自成一体的小型政府,目的是让王子积累经验,现任苏丹的重要干部和助手都是在其王子时代的任所培养起来的,他们都会加强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王位继承战争做准备。
这让他们有了足够的能力对抗威胁,并在帖木儿入侵后能够重振旗鼓。
因为有足够的劣等民族可以去欺压,有足够的利益可以分配,新加入帝国的区域的精英会更狂热的参与圣战,直到他的扩张极限。
1683年-1922年
到这个时间上下,帝国才彻底的停下了战争机器,依靠抢劫战利品的事早就行不通了,苏丹的权利也早就被官僚完全替代,随着奥斯曼国家的扩大,它的矛盾也越来越重,没有新的利益来源,它步入了停滞。
这个伊斯兰社会的精英们需要这个“按照清真基本法”行事的领袖,不满这个苏丹换一个就是了,为何需要推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呢?
国祚六百年的奥斯曼帝国能够造成改朝换代的事情多了去了。前有禁卫军“清君侧”,后有苏丹女权期“太后垂帘”,再有科普律鲁时期“权臣掌握”连苏丹也能随意废黜。
在奥斯曼血腥的继承法被逐步废除以后,后宫里一直有备胎作为新苏丹候选人,作为“清真基本法最高领袖”,这些奥斯曼王子被关在黄金的鸟笼里,享受荣华富贵,但是不能接触政治。
对于一个大帝国而言,为了确保中央的权威能被边境的豪强认可,和保证上升渠道不被利益集团扭曲和侵蚀,就需要把实际统治的权利下放给官僚。
奥斯曼帝国这样的体制和文化虽然保持了奥斯曼家族皇位的稳定,但是不让少民融入主流社会,打压底层人民,团结上层精英,纵容他们屯私产,剥削人民,搞包税人制度,和蒙古人放汉军世侯胡作非为,“莫乐于元,莫困于明”一样。
不同的是汉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且数量庞大,能够发动规模很大的元末农民起义,而奥斯曼帝国的基本盘更庞大,早期的征服时代,出于新皈依者狂热,他们跟随着奥斯曼帝国开疆扩土,压榨新的被征服者,接纳他们的上层精英。
而大征服时代结束后,由于奥斯曼早期的包税制度,很多地主疯狂的压榨,造成进一步的衰退,直到出现终身包税才稍微好一点,长期对中欧和俄罗斯的战争,送了大量阿拉伯圣战士这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去死,打赢了有钱有威望,打输了有理由改革。
所以精英们乐此不疲,因为人口的缺乏,被压迫的少数民族的多次起义很快就会被镇压。
埃及,叙利亚等地的人口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几乎是整体的衰退,团结上层精英,不顾底层民众的结果,让奥斯曼越来越弱小。
希腊独立之时只有八十万人口,雅典城不到六千人,他们有能力独自反抗帝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