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定要打破西方的技术壁垒”
“我们一定要突破西方卡我们脖子的领域”
“中国一定要努力追赶西方超越西方”
“我们也能做出自己的Matlab”
。。。
那么多发展基础科学的理由,就没有一条“为了在科学和真理面前保持虔诚和赤忱”
阿波罗尼乌斯毕生研究圆锥曲线是为了突破谁?
开普勒连续记录天文观测十余载是为了超越谁?
伽利略探索新物理学体系的构造是要打破谁的卡脖子?
牛顿在剑桥地下室里学习拉丁语为了阅读伽利略的哲学和物理著作是为了超谁的车?
高斯拿着斐迪南王子的资助,却做了10年“毫无意义”的数论研究,写出第一本系统的数论巨著《算数探究》是不是违背了王子的意志?
黎曼三十多岁身患肺结核还继续创造他的新几何学和数论研究,是为了振兴德国?
麦克斯韦从法拉第的浩瀚手稿中总结出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因为复兴大英?
在全世界没有Matlab的时候,美国是为了超越谁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研发Matlab?
资本发展对科学研究的刺激是短暂的,轻微的,因为基础科学研究战线几乎是十年起步,甚至要按百年,几代人来算,资本早就等不起了,这期间支持着那些科学先驱的根本不是“我这项研究会给国家带来多少财富”,而是单纯的热爱。资本对科学发展最大作用,就是它供养着一批对科学狂热的人,保护这批人的人格和自信,给他们充足的时间积累到爆发,仅此而已。
都说“西方人是近几百年才占了上风,我们只是近百年落后了”,好像西方那些开拓人类知识边界的巨人们是受了上帝恩惠,轻轻松松掌握了科学,所以他们是小人得志。而人们又很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这种话术,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承认,西方在基础科学上的崛起,是因为他们付出了非凡的努力?
越南直至今日还把一切问题的根源粗暴归结为钱少,以我愚见,越南缺乏的不是钱,而是从未有过第一推动力,那就是
在没人在乎你做的研究的时候,在没人关心你的时候,没有外部环境强迫你的时候,你是否像孩童拾起贝壳那样兴奋地去探索你眼前的世界。
三无账号一个,瞎逛知乎,时不时有弱智言论,没有关注必要。
牛顿的原始手稿,来自剑桥大学数字图书馆
三百年多前没有书写丝滑的水性笔和道林纸,只有羽毛笔和粗糙的纸,没有明亮的台灯,只有蜡烛和油灯,但留下这些笔记的人在字里行间倾注了他最大的热情,积年累月维持高度专注,持之以恒,可能牛顿先生预料到后人会追问他“为什么你能以此种精神探索天地奥妙”,于是他留下这句话:
高斯《算数探究》的前言,是高斯给斐迪南王子的亲笔信
其中有这样的语句:
“没有您不间断的资助,我就不能将狂热的爱投入到数学研究中”
“您的慷慨使我免于研究之外的琐事,从而我的研究硕果累累,我打算将我的研究成果出版向全世界,而您又帮我扫平了出版过程中的障碍”
“您以超凡的智慧认识到了联结所有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兴盛的这条密切且必要的纽带”
如今数论已然成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
现存最早的欧几里得《原本》手稿,来自9世纪出版的波斯数学家天文学家的手译
有人质疑古希腊的历史真伪,尤其是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人的著作从未出土,甚至是否有其人也是质疑焦点,这个答案很简单,看看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们是怎么看待的,编造的历史可能欺骗普罗大众,欺骗不了职业数学工作者
菲尔兹奖章上印着阿基米德头像,周围印刻的拉丁文是:
超越人类极限,做宇宙的主人
你在开什么玩笑?论文数量超过它们好多!
空中建不起楼阁,顶端人才也是人,他们也得吃饭、睡觉、正常生活,没有高端产业作为基础是养活不了高端人才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我是一个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变循环发动机,现在如果我毕业了该怎么办?
在中国只有军方投资类似的项目,能选择的就业岗位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可能已经人才饱和了,我作为一个新毕业的博士毫无竞争力。
而在美国,通用电气、普惠等大公司都在研究这个领域,美国军方的机构也在这个领域内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军方投资是因为新一代战斗机要用,大公司投资是因为未来的客机也要用,这个领域内研究方向、工程方向、商业化方向都能提供很多优质岗位,根本不愁找工作。
一句话就能回答。
人才是要培养的,而培养需要花钱。而中国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是,只有极少的人,有机会被花钱培养。多数人都是拼命糊口。
哈哈哈,
顶尖人才,中国搞政治的顶尖人才吊打西方的。如果西方能有中国的这批县处级领导的水平,西方也不至于现在搞得这么困难。能让乌克兰打起来就说明西方领导人都是唇珠,没有一个例外。中国政府在东亚稳住了整个大势,其实一个大国发展的规律不复杂,就是稳定,没有战乱。美国之所以发展的好,秘密就是他的核心区域自从南北战争以后再无战争。给中国这么多和平时期,中国也能操翻世界。我看很多知乎的小爬虫看到经济的一点点起落就惊慌失措的。这都是春货。中国这样的大国,只要稳定,多大的经济问题都是小问题。美国把大萧条都搞出来了,最后不也走出来了。核心就是不要乱。这一点中国的政治精英看的非常明白,其实一个人一个团体要成功非常简单,就是看明白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做事情。这就够了。
中国现在其他领域顶尖人才不够多,主因就是发展时间还不够。没什么奇怪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军用航空发动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空军,所有的军网论坛都在骂搞发动机得人。现在没人骂了。因为搞出来了。在很多方面比如高超音速已经超过去了。
只要中国人有信心,稳住自己阵脚,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步步来。最后超过西方对手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这一点根本没必要担心。
这个要分析可以分析很多。总之一句话,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但绝无问题。
体制说透了,说一下体质,华人在最顶尖领域的成就并不如人意,譬如最好的脑外科心脏外科医生鲜有华人,长时间全神贯注的体力精力消耗,比不过东欧人、犹太人甚至印度人。
长时间枯燥的思考,道理一样;甚至说句恶心的,在交配最出效果的最后两分钟极为难忍的高强度快速活塞运动里,多少人败下阵来,功亏一篑,与美妙的情感征服失之交臂了?
那么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几近疯狂的热忱,在生理学上的意义何在?值得思考。
何不食肉糜?
就凭当年的条件,没有十三亿人做底子,能发展到今天?
80年代老爸老妈上大学的时候。老师是脱离学术十几年,刚从牛棚出来的老右派。没有助教,每一次作业都得六七十岁的老师戴着老花镜亲自批改。用的教材是油印的讲义,老师们出来后为了赶紧上课而临时编的,错字都来不及改。实验室没几样器材,仅有的几样几乎全是公私合营时代造的。。。。
师资缺到什么程度?
————某老教授心脏病突发去世后,当时刚毕业的助理接手了方向和积累的数据,二十出头的年纪,一下子成了全国在某个领域的权威。丧事还没开始办,就一脸懵逼的开始做规划,编教材,上讲台带学生了。。。。。
可以说当年万里挑一的天之骄子们真正接受的教育,论质量不如现在的技校。
就凭这种教育水平,再好的个人素质也教不成顶级人才啊 。。。。。。。
人才有很多类型,得分门类讨论。我来盘点一下中美顶端人才的对比。
1 政治人才。中国远胜于美国,不解释了。
2 宏观经济人才。这主要指的是政府负责管理调节经济的人才。这方面中国远胜美国。事实胜于雄辩嘛。这么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远超美国,不管你再吹美国有多少经济学大师,反正在中国和美国的经济竞争里中国明显趋势好于美国,而这其中两国政府都有很大影响。
3 微观经济人才。这是指公司级别的管理人才。这方面你很难说中国落后于美国,即使你不承认中国强于美国。毕竟中国现在的500强公司已经超过美国了,而且中国是在原先落后得多的情况下迅速赶上来的。
4 基础科学人才。中国落后于美国,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但我以前说过这件事对于中美竞争来说影响不大。基础科学人才对于中国拔剑四顾心茫然之后的进一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还有时间可以慢慢追。
5 先进技术开发端人才。这方面估计美国比中国强,但这个差距很大程度上被下一条里面的中国优势给弥补了。此外,这个方面中国的人才可能面更广,毕竟中国干的制造业更广。
6 先进技术转换端的人才。即把先进技术转变为大规模生产并占领大量市场的能力。这方面中国强于美国。就算你认为现在中国的制造总体实力在世界上和美国半斤八两(实际上从统计数据上看是中国占了上风),考虑到之前两条中国的落后,在这一条上中国不对美国有一定优势是补不回前两条的落后的。
7 娱乐与流行文化人才。这方面中国人才不如美国,但美国在走下坡路。这个领域从远未来看可能很重要,中国要重视起来,最主要是要输入高学历和多专业的新人进入这个领域。
8 人文社科人才。纯业务能力上看应该是美国强,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更是美国远强于中国。但是美国有整体上的方向错误,所以从对社会的贡献来看,反倒是中国强于美国。事实上我认为中国人文社科人士总体上起正面作用,而美国的人文社科人士总体是起负面作用的。
此外我说纯业务能力上美国比中国强,这是考虑到了中国某些年龄段由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整体性业务能力低弱。如果比较80后以及之后的世代,我倾向于认为中国人文社科界的整体业务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同年龄段(当然少数领域可能依然差距大)。别的不说,中国起码具有巨大的语言优势,中国80后学者以及之后的世代普遍通晓世界上最重要的两门语言,而美国同龄学者基本只通晓一门。
9 金融人才。这个方向情况有点类似上一条。很多业务能力方面和全球影响力方面是美国强,但因为美国的整体性的方向错误,从社会总体效果上看是中国金融界贡献更大。
这里的方向错误,不仅包括金融界本身的错误,更包括社会整体将金融界置于本不该有的高位之上这一更加基本的方向性错误。
10 军事人才。没有爆发什么像样的战争,根本无法判断。
11 军事建设人才。这是人才比较方面较为重要但常被忽视的一块。就凭以低得多的成本快速追赶并且有些方面赶超的事实,中国显然强于美国。
12 情报人才。这是人才比较方面极为重要但常被忽视的一块。在情报收集方面,不好判断。在情报分析方面,从公开报告的判断以及双方决策的正确性看,中国远超美国。此外中国还有巨大的语言优势。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与美国人才对比情况的盘点。总体上讲,中国占优,但美国也有亮点。
1、儒家学说本就排斥百家,视一切技术应用为“奇技淫巧”;继而“君子不器”,以无用、无知为荣。
在儒家眼里,一切有“礼”便已足够。
而礼的体现就是上下尊卑、铺张浪费讲排场——讲究到连马车用几匹马拉都有严格规定……
而死抠等级、礼仪,这就是他们人生的终极意义。
这种情况下,你想要人才?
想吧。
2、马克思主义有个“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提法。
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但不同的劳动是否能创造同样的价值?
尤其是,爱因斯坦一天的劳动,和你我一天的劳动,能否相提并论?
如果劳动本身就有差别,请问,如何衡量这种差别?
很遗憾。马克思主义经常被人当作一种不科学的理论解释。于是,为了逃脱诘问,他们并不打算承认这种差别——而这,又和儒家敌视科学技术的传统精神暗合。
其结果,就是我们对技术工人的极端不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漠视甚至敌视……
而这种思潮,实质上是对人类劳动本身的完全否定,也是工人价值的完全否定。
——你的能力,你的个人爱好,你的兴趣你的幸福,统统不重要。
你仅仅是一大堆相同的血肉机器中的普通一员而已。
完成同一项工作任务,是老手更快还是新手更快? - 知乎 (zhihu.com)
正因此,我们无视甚至敌视人的技术积累、甚至在科技行业中推行30/35岁不能胜任岗位的谬论。
很简单,在这些敌视人类智慧、敌视人类劳动的人眼里,我们劳动者——不管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不过是一台无差别的血肉机器而已。
一台破破烂烂的、用到了年限的机器,不赶紧扔掉,还给他养老吗?哈哈哈哈。
你敌视技术、敌视智慧,智慧就离你而去。
前些天看了一个电视剧,名曰《中国母亲》,里面有一集,母亲给四个孩子讲了瓶子里装东西的那个故事,先装核桃,再装黄豆,然后装芝麻,这个是我们众所周知的,然后这母亲又讲了一个事情,如果先装了芝麻谷子进去,还能装核桃吗?他告诉自己的孩子们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考虑家里的琐事,好好读书。
我们中国人大概也这样吧,因为人太多了,因为生活工作里充满了鸡毛蒜皮和琐碎的事务,一个工作者最头疼的可能是人际关系、考核绩效、文档内业、应付检查、职称title等等,已经没有精力去做大事了。回顾过去那些做了大事的大师,大都生活单纯,自己不会太在意生活或者有人为他们撑住了生活,而这样的条件,在今日很难实现了。现在,很多人都在忙于一些琐事,占用了太多的精力了,甚至一些可能不需要亲自做琐事的人,又被密密麻麻的会议、汇报给绑架住。不去化繁就简的话,人才冒头很难吧。
且为了避免繁琐,很多有才学的人,直接出国去了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