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转行去券商、投行、基金公司、企业法务/合规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天分享两个律师转行跨度比较大的故事。
[壹] 律师转行做律所的KM(Knowledge Management)
很多律所专门负责KM的同事。KM是Knowledge Management,可以理解为律师工作成果、经验的共享系统、知识库。
KM在外所已经非常成熟,内所目前就国内几个Top所做的不错,尤其是金杜,因为有专门的团队在做。
KM的重要性不用多说。
简单举个栗子,如果某个律师想要起草一份SPA(Share Purchase Agreement)她一般不会从0开始去起草。如果律所有统一的KM管理,有知识库,可以直接在库里搜搜前人有做过哪些SPA,选一个跟自己案情比较相似的或符合需求的SPA,在这个SPA的基础上去起草就可以了。
回到正题。
我认识的一个KM,之前是一名律师,而且是很厉害的一名律师,在香港CC、Baker等几大国际知名律所都工作过六七年(如果没记错的话),经历过2008金融危机,熬过资本市场、IPO律师都熬过的夜。
典型的律界精英。
如此发展下去之后,当合伙人是迟早的事情。
但没过多久,她转行去某内资所做KM了。
不确定是否因为长时间熬夜,她身体出了状况,做了手术。幸运的是,术后恢复了,恢复得还不错。
术后,她觉得不能再这么熬下去了,于是就考虑转行。
由于在律师圈多年摸爬滚打,对于KM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也意识到内资所在这一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转行做KM。
她现在的状态,虽然也比较忙,但是基本不用熬夜了,薪水应该也不错,而且可以花时间在自己感兴趣的艺术方面。
时间也比律师更加灵活一些。
至于KM在律所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加上红圈所这个平台,对她来说,不管是追求一份事业,还是获得一份体面地收入,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贰] 律师转行做保险、家庭财务规划、财富传承
前段时间认识一个友邦保险代理人,他之前在律师行业7年多,已经是一家排名比较靠前的知产律所的授薪合伙人。
个人觉得,颜值不输钟汉良,堪称现实版的何以琛。
但是当了合伙人一年左右,他倍感压力。
每年有二十多天年假(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但是他根本没时间休。
休了假,意味着案子要交给别的律师做。可是别的律师一样有做不完的工作。
事实上,他也不愿意把自己的案子交给别的律师做,不愿意给别的律师更大的负担。
如果当了权益合伙人,这种状况是不是会改变呢?
他知道,即使再熬几年,当了权益合伙人,这种情况并不会改变。
终于,他累趴下了,生了大病,进了医院。
后来,他决定,跟随他爱人去友邦做保险代理人。
从一个月好几万的薪水,到0起薪,他不是没有恐惧过这种落差。
但是他没想到,没过几个月,他的工资就超过了他原来的合伙人水平。
最重要的是,他现在不用朝九晚五,时间完全由自己掌控。
说说他现在跟她爱人的工作模式。
他爱人以前在中金工作,2012年加入友邦做保险代理人,现在管将近100人的代理人团队。
她爱人活泼、善良,表达能力极好,有明确的目标,是动力型、大红色性格的人。
而他,比较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跟不喜欢的人从来不愿开口说话,是那种大蓝色性格。
于是,他们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他爱人负责Pitch高净值客户,而他利用自己律师的专业服务给这些高净值客户提供以保险为基础的家庭财务规划、讲解保险合同条款。
对于一个如此专业的律师代理人提供的保险规划和讲解,你觉得这些客户会不满意么?
他们的配合,堪称完美~
而他的前景,还用我说吗?
小结
上面两位律师的转型,都因为长时间熬夜、高负荷工作剥夺了他们的健康。
而对于那些能平衡工作与生活的律师,真的是这个圈子里的幸运儿。
有多少律师,拿着高薪,还在为客户的需求熬着夜、担心自己突然某些身体垮掉。
有多少律师,曾想过,用自己的健康换来短暂的高薪是否值得?是否是可持续的?
有多少律师,以当合伙人为目标,但是否想过,当了合伙人可能还是要熬夜?
当然,当了合伙人,选择会多一些,比如,挑客户,挑案子,少接一些案子,让自己和团队律师都尽可能工作和生活平衡。
但是,在成为合伙人的道路上,还要熬多少个不眠之夜?曾经因为熬夜损害的健康,是否可以弥补?是否可以挽回?
所以,不要要羡慕红圈所那些高薪律师,他们的高薪,都是用他们的生活、健康、甚至24小时standby换来的。
人生,不应该只有高薪,更应该有健康和生活。
回到律师转行这个话题。
其实对于律师,转行没有那么恐怖。
以律师的这种专业素质,快速的学习能力,高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转行做其他职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甚至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
愿每一个经常熬夜的律师,在失眠的时候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这世上,是否存在某个职业,不用如此辛苦,但又刚好薪水还不错,且是我喜欢的呢?
公众号:红圈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