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则物体总是漂浮”。这句话描述在初高中知识范畴内,是对的。但是一旦脱离初高中知识体系,考虑真实世界的情况。比如这个“物体”是液体(包括部分固体小颗粒)。“液体”也不是普通的理想的流体,那这个行为就会非常非常复杂了.....
在远离理想刚性固体和理想流体的情况下,浮力的来源:压力差,不一定在物体动力学中占据主导。液体亲和度,表面张力,粘滞阻力甚至化学键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有可能造成影响。
大剂量油和少量水混合,水会形成小水滴,粘滞阻力和亲和度会阻止水滴混合,所以水和油无法完全分离,这个场景其实有点像泡沫。又例如,往高粘滞流体(油漆)里加小石子,你会发现小石子就卡在油漆中浮不上来也沉不下去。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不是理想的“物体”和理想的“流体”,压力差不再是主导了。
所以,题注claim这句话是错误的结论,科学来讲没有问题。而且根据题主实验的结论,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改写成:“若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除液体压力以外的所有作用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则物体总是漂浮”。
PS:物理定律从来没有“绝对正确,绝对普世”的表述,毕竟物理不是数学。通常而言,物理定律都会表述为:XX定律在YY的条件下,是成立的。
比如牛顿定律在低速宏观的条件下,是成立的。欧姆定律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太低超导,太高就开始非线性了),是成立的。等等等等
而更多时候我们甚至不知道YY条件是啥(比如相对论发现以前的力学),一旦发现XX定律在ZZ条件下不成立,那就是全新的物理了。这也是物理学,乃至人类探索前进的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