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绝对零度的可能是大科学家、化学之父之一的波义尔,他观察到硝石(硝酸钾)溶解于水而吸收大量热量,认为地球内部可能存在一种最低温度,他把这叫做“原始冷”。
从现在看来,波义尔这个观点和热素、燃素等歪理邪说一样,简直就是胡说八道。那个时代比较靠谱的是另一个科学家阿蒙顿,1702年,他正在改进空气温度计,他一定质量的空气维持一根水银柱,水银柱的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来表示温度。阿蒙顿想,如果温度降到最低,那空气的压强就接近于0 了,水银柱岂不是要变成0?也就是说,水银柱到0也就达到最低温度了吧?
阿蒙顿认为这个最低温度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并没有进一步对它进行研究。一个苏格兰物理学家乔治*马丁发现了阿蒙顿的成果,在1740年将这一点发表出来,并指出,最低温度大约在零下240°C。
现在我们知道,阿蒙顿的空气温度计原理就是高中的查理定律:理想气体的压强和绝对温度成正比。然而空气毕竟不是理想气体,所以阿蒙顿的-240°C有些偏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1779年,约翰·海因里希·兰伯特改进了一点,他发现- 270°C可视为绝对零度。但在当时,权威们却错漏百出,包括拉瓦锡、拉普拉斯和道尔顿在内的科学家都认为绝对零度一定在-600℃以下,大多数人认为绝对零度大约在-3000℃左右。
在焦耳等人对热力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后,终于等来了大神开尔文勋爵,他一锤定音,指出:绝对温度必须独立于任何特定物质的属性。这也宣布了绝对温标(也称热力学温度)的诞生,单位就用开尔文的名字来命名:开(K)!根据热力学方程,很容易计算出,绝对零度大约在-273℃,我们高中都学过。
在热力学中,绝对零度是热力学温标的最低极限,在绝对零度,理想气体的焓和熵都达到最小值。
而对于固体,考虑完美晶体(无缺陷),在绝对零度,它的晶格振动完全消失了。
热力学第三定律还表明,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因为你无法用更冷的冷却剂去达到冷却的目的。
目前人类达到的最低温度来自2015年6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们将钠钾分子气体冷却到500纳开尔文的温度。
量子力学也告诉我们,在绝对零度也并非能量为零,系统仍然具有基态的能量,这被称为零点能。
----华丽分割,以下为拓展阅读----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在量子热力学中,某些系统可以达到“负温度”。
其实,“负温度”的系统比任何正温度的系统都要热。如果负温系统和正温系统接触,热量将从负温系统流向正温系统。这不是矛盾了吗?明明是负,怎么会比正的还热呢?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科学家创造出了“冷度”这个物理量,为温度和玻尔兹曼常数乘积的倒数,从而解决了这一矛盾。温度为正的系统,熵值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增加,温度为负的系统,熵值随着能量的增加而减少。所以,负温度是为了解释一些量子现象而引入的概念,在非量子体系下没有意义。
2013年1月3日,物理学家们宣布,他们首次创造了一种由钾原子组成的量子气体,其温度为负。
如果对最高温度和负温度有兴趣的,可以看下面的帖子: